▲李倩為患者做中藥穴位貼敷
李倩,護理中專畢業(yè),19歲成為護士,28歲當(dāng)護士長,35歲成為管理13個科室、百余名護士的內(nèi)科總護士長。作為媽媽,她是女兒眼里治病救人的大英雄,作為女兒,她卻沒有時間照顧罹患腫瘤的父親。
記者:剛剛35歲就當(dāng)了三甲醫(yī)院內(nèi)科總護士長,同事們都說你是個思路非常清晰,工作十分干練的人。
李倩:哪有那么厲害啊,都是同事們夸我。我認(rèn)為護士這個行業(yè),“厲害的人不愿意干,太軟的人確實又干不了”,護士很多時候需要思路清楚,也需要認(rèn)真細致,更要有“慎獨精神”。我是從護士到護士長,一步步走過來,一步步學(xué)過來的。可能是運氣吧,正好趕上醫(yī)院培養(yǎng)提拔年輕干部,28歲時當(dāng)護士長,我就屬于年資比較淺的,在之后7年的護士長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多鍛煉,今年剛剛成為內(nèi)科總護士長。
記者:聽說你對護士工作有自己的理解。
李倩:護士的工作雖然每天都在重復(fù)著基本相同的諸如掃床、輸液、了解病人病情變化等等這些工作程序。但是,護士工作又具有很強的主觀判斷性,容易在主觀麻木的情況下發(fā)生醫(yī)療差錯。護理工作,手握患者生命,患者能夠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我們,是信任與重托。我總是對我的護士講,一旦由于我們的疏忽,給患者造成機體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這輩子你都不可能再原諒自己。
記者:護士長好當(dāng)嗎?
李倩:還好吧,包括人、財、物的管理,都在護士長的身上,我相信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作為護士長,就是一個婆婆嘴,每天反復(fù)地囑咐,一定要細致,一定要核對……護士都比較年輕,工作卻又是人命關(guān)天,所以護士長必須要有把控的能力。除此之外,專業(yè)技能也必須高超。比如護士輸液時找不準(zhǔn)血管,病人往往就要求護士長來做,而護士長出馬就必須成功。所有相對疑難的護理,諸如下胃管、尿管等,護士長來了,就必須一次做好。
記者:從事護理工作多年,有沒有一件事令你難以忘懷?
李倩:說起來那是2006年12月我剛接手護士長工作,07年2月,父親就查出了淋巴瘤,由于工作忙,我基本無暇顧及父親,一直都是母親和我的孿生姐姐照顧。后來父親住到了我們科。誰都不會感受到親手給父親埋PICC(深靜脈置管)和下胃管的那種感覺。放化療之后,父親的血管已經(jīng)非常脆弱,遠端的血管根本無法承受注射,只能埋PICC;下胃管時,父親的食道也與正常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當(dāng)我為父親做完這兩項護理后,忽然蹲在了父親的床頭,再也站不起來了,我的腿全軟了,那種莫名的感覺讓我刻骨銘心。
父親走的那天,我自己也參加了搶救。那天晚上我就在他身邊,我知道他不行了,我的主任也跟我說:“李倩,人不行了,你怎么想的?”但是當(dāng)時我真的說不出放棄,就蹲在了地上……
第二天早上,接班的護士來了之后,我還蹲在樓道里站不起來,也進不了病房,有人扶我站了起來,靠在了樓道墻上,當(dāng)時根本挪不動了,腿完全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