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氮氣吸附實驗的頁巖孔隙結(jié)構(gòu)表征

      2013-10-20 06:43:04寧正福張世棟胡昌蓬杜立紅劉慧卿
      天然氣工業(yè)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中孔等溫線大孔

      楊 峰 寧正福 張世棟 胡昌蓬 杜立紅 劉慧卿

      1.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2.石油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頁巖巖石極為致密,通常具有低孔隙度和特低滲透率特征。在傳統(tǒng)的油氣地質(zhì)理論中,頁巖主要是生油巖,而非油氣儲集層[1-2]。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頁巖中發(fā)育豐富的納米級孔隙,氣體能夠以吸附或游離狀態(tài)存儲在這些納米級孔隙中,形成頁巖氣藏。北美Haynesville盆地[3]頁巖主體孔徑為2~20nm。Mississippian盆地[4]頁巖孔徑范圍為5~750nm,平均為100nm。國內(nèi)鄒才能等[5]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測得四川盆地成熟頁巖孔隙直徑在100nm左右。頁巖儲層的孔隙結(jié)構(gòu)特征決定了頁巖對氣體的儲集和吸附能力[6]。Schettler等[7]研究認為孔隙是美國泥盆紀頁巖的主要存儲場所,約50%的氣體存儲在頁巖孔隙中。研究頁巖儲層的微觀孔隙結(jié)構(gòu)對頁巖含氣性評價和勘探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油氣儲層孔隙結(jié)構(gòu)研究的技術(shù)手段主要有鑄體薄片分析、掃描電鏡法和壓汞法等。頁巖儲層的平均孔徑只有納米尺度大小,常規(guī)的技術(shù)手段不能有效描述頁巖的孔隙結(jié)構(gòu)和表面形態(tài)。鑄體薄片分析由于光學顯微鏡低分辨率的限制,通常僅用于觀察常規(guī)微米級別孔隙。掃描電鏡法可以觀察到納米級孔隙,但在測量孔隙大小時,人為因素影響較大,應用較為局限,而且只能觀察局部孔隙形態(tài),統(tǒng)計代表性差[8]。壓汞法通常用于連通的中孔和大孔分析,但頁巖表面的不均勻性會引起汞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發(fā)生變化,導致測量結(jié)果出現(xiàn)偏差。另外,頁巖中的孔隙直徑處在納米量級,高壓壓汞容易產(chǎn)生人工裂縫[8],影響測量結(jié)果。

      氣體吸附法可以有效反映材料中納米孔隙的分布情況,在多孔材料的孔隙結(jié)構(gòu)測試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9-10]。筆者擬通過氮氣吸附實驗,研究頁巖的微觀孔隙結(jié)構(gòu)特征,探討控制孔隙發(fā)育的主要因素,分析孔隙結(jié)構(gòu)對頁巖氣存儲等方面的意義。

      1 實驗樣品與方法

      1.1 實驗樣品

      樣品采自西北地區(qū)寧夏南部六盤山盆地下白堊統(tǒng)乃家河組。乃家河組主要是在溫暖潮濕氣候條件下穩(wěn)定沉積,以河湖相、湖泊相泥質(zhì)頁巖為主。暗色泥頁巖具有較高的有機質(zhì)豐度,其有機碳含量(TOC)介于0.16%~9.15%,平均為3.52%。

      采用D/max-2500PC全自動粉末X射線衍射儀對樣品的礦物成分進行測定,結(jié)果見表1。頁巖的礦物成分比較復雜,總體而言,石英含量最高,為17.6%~53.6%,平均為37.0%;其次為黏土礦物,為14.5%~48%,平均為25.3%。此外,還含有一定的長石、方解石、白云石、黃鐵礦等。

      表1 頁巖礦物成分與有機碳含量表

      1.2 氮氣吸附實驗

      低溫氮氣吸附實驗采用美國Quantachrome公司生產(chǎn)的Quadrasorb SI型比表面積和孔隙度分析儀進行。該儀器孔徑測量范圍為0.35~400nm,吸附—解吸相對壓力范圍為0.004~0.995,比表面積最低可測至0.000 5m2/g,孔體積最小檢測至0.000 1cm3/g。為了消除樣品中殘留的束縛水和毛細管水分,在氮氣吸附實驗測試前所有樣品都經(jīng)過3h的300℃高溫抽真空預處理。然后以純度大于99.999%的高純氮氣為吸附質(zhì),在77.35K溫度下測定不同相對壓力下的氮氣吸附量。以相對壓力為橫坐標,單位樣品質(zhì)量的吸附量為縱坐標,繪制氮氣吸附—解吸等溫線。

      根據(jù)國標GB/T 19587—2004《氣體吸附BET法測定固態(tài)物質(zhì)比表面積》的規(guī)定,頁巖樣品比表面積計算采用Brunauer、Emmett、Teller推導出BET方程,在相對壓力介于0.05~0.35范圍內(nèi)作BET直線圖,求得單分子層飽和吸附量,從而計算樣品的BET比表面積??讖椒植疾捎肂JH法根據(jù)吸附等溫線的脫附分支進行計算??左w積和平均孔徑由相對壓力約為0.993時的氮氣吸附量計算得到。

      頁巖的孔隙結(jié)構(gòu)復雜,孔徑分布很廣,目前對于頁巖孔隙的劃分還未形成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這里沿用煤和化工領(lǐng)域廣泛采用的IUPAC(國際純理論與應用化學協(xié)會)孔隙分類方法。IUPAC[10]將多孔材料的孔隙分為3類:微孔(孔直徑小于2nm)、中孔(孔直徑介于2~50nm)、大孔(孔直徑大于50nm)??紫洞笮∨c氮氣的吸附機理具有對應性,氮氣在微孔材料上的吸附機理主要為單分子層吸附和微孔填充,中孔材料在低壓區(qū)的吸附機理為單分子層吸附,中等壓力處為多分子層吸附,較高壓力時發(fā)生毛細孔凝聚現(xiàn)象。大孔材料在低壓區(qū)的吸附機理與中孔相同,但在相對壓力較高時不發(fā)生毛細孔凝聚現(xiàn)象。

      2 實驗結(jié)果及討論

      2.1 吸附、解吸等溫線

      圖1為頁巖樣品的氮氣吸附和解吸等溫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各頁巖樣品的吸附等溫線雖然在形態(tài)上稍有差別,但都呈反“S”型。

      圖1 頁巖樣品的低溫氮氣吸附解吸等溫線圖

      根據(jù)IUPAC的分類,頁巖樣品的吸附等溫線與Ⅳ型等溫線接近。低壓下(0<p/p0<0.05,p0為77.35K溫度下氮氣的飽和蒸汽壓),吸附等溫線上升緩慢,呈向上凸的形狀,吸附機理為液氮在頁巖表面的單分子層吸附或微孔填充。隨著相對壓力的增加,在一定的壓力范圍(0.05<p/p0<0.35)內(nèi)吸附等溫線近似成線性,液氮在頁巖上發(fā)生多分子層吸附。線性段以后隨著壓力的繼續(xù)升高,等溫線急劇上升,呈向下凹的形狀,當平衡壓力接近飽和蒸汽壓時也未出現(xiàn)吸附飽和現(xiàn)象,氮氣在頁巖表面發(fā)生毛細孔凝聚。同時,在相對壓力較高的部分(p/p0>0.4),樣品的吸附等溫線和脫附等溫線不重合,脫附等溫線位于吸附等溫線的上方,形成滯后回線。吸附等溫線的形狀可以定性地評價頁巖的孔徑分布情況,頁巖樣品的Ⅳ型等溫線和滯后回線說明頁巖主體孔隙為中孔,平衡壓力接近飽和蒸汽壓時未出現(xiàn)吸附飽和則說明頁巖樣品中同時含有一定量的大孔。

      滯后回線的形狀反映了吸附劑中所存在孔隙結(jié)構(gòu)的情況。因此,可以通過對滯后回線的研究來對孔隙形態(tài)進行分析。根據(jù)IUPAC對滯后回線的分類,頁巖的滯后回線主要有兩種類型:樣品 Y-1、Y-2、Y-4、Y-7、Y-8的滯后回線與H2型滯后回線接近,兼有H3型滯后回線的特征;樣品 Y-3、Y-5、Y-6的滯后回線屬于典型的H3型(圖1)。H2型滯后回線的吸附曲線穩(wěn)定上升,但在中等相對壓力處解吸曲線遠比吸附曲線陡峭,形成寬大的滯回環(huán),反映的孔隙類型是細頸廣體的墨水瓶孔等無定形孔隙,微孔較為發(fā)育,充當孔隙“瓶頸”,這種孔隙有利于頁巖氣體的吸附聚集,但不利于氣體滲流。H3型滯后回線的吸附曲線和解吸曲線均緩慢上升,在相對壓力接近1時吸附量開始迅速增加,滯后環(huán)較小,反映的是四周開放的平行板孔,從微孔到大孔各個孔徑段的孔隙均較發(fā)育,孔隙的連通性較好,這種孔隙結(jié)構(gòu)對頁巖氣體的運移有利。

      2.2 頁巖比表面積

      頁巖樣品的孔隙結(jié)構(gòu)參數(shù)見表2,可以看出樣品Y-4的比表面積最大,為33.866m2/g;Y-1的比表面積最小,為9.425m2/g。頁巖樣品的平均比表面積為19.8m2/g。與楊建等[11]測定的四川盆地上侏羅統(tǒng)上沙溪廟組致密砂巖相比,頁巖的比表面積要大許多,約是致密砂巖的10倍。頁巖大的比表面積使氣體在頁巖表面吸附成為可能。統(tǒng)計表明,頁巖中吸附氣占總氣量的20%~85%,平均約為50%。

      表2 頁巖樣品的孔隙結(jié)構(gòu)參數(shù)表

      2.3 頁巖孔徑分布

      根據(jù)BJH理論求出樣品的孔徑分布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頁巖孔徑分布復雜,孔徑分布曲線存在多個不同的峰值,峰值孔徑主要集中在3~7 nm,表明這個范圍內(nèi)孔出現(xiàn)的概率最大。頁巖樣品孔體積和平均孔徑如表2所示,樣品平均孔徑為3.687~4.294nm。根據(jù)IUPAC的分類,頁巖平均孔徑在中孔范圍內(nèi),同時頁巖中含有一定的大孔,造成孔徑分布曲線中的“拖尾”現(xiàn)象。樣品孔體積在0.015 4~0.045 9cm3/g范圍內(nèi),平均為0.031 1cm3/g。與以吸附氣為主的煤層孔隙相比,頁巖的孔體積要比煤層高一個數(shù)量級[12],大的孔隙有利于氣體的滲流。

      圖2 頁巖樣品的孔徑分布曲線圖

      2.4 頁巖孔隙對氣體存儲的意義

      根據(jù)IUPAC分類,計算不同類型孔的比表面積可以發(fā)現(xiàn),頁巖樣品的微孔比表面積平均為5.79m2/g,中孔比表面積平均為13.87m2/g,大孔比表面積平均為0.26m2/g。頁巖樣品的比表面積分布直方圖如圖3所示,微孔、中孔、大孔的比表面積分別占總比表面積的29.07%、69.63%、1.31%。頁巖微孔和中孔的比表面積占總比表面積的比例超過98%,因此,孔徑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孔隙比表面積,是頁巖中氣體吸附的主要場所。

      圖3 頁巖樣品比表面積分布直方圖

      圖4是按照IUPAC分類的孔體積分布直方圖。頁巖樣品的微孔孔體積平均為0.002 4cm3/g,中孔孔體積平均為0.022 6cm3/g,大孔孔體積平均為0.006 2 cm3/g。微孔、中孔、大孔的孔體積分別占總孔體積的7.69%、72.44%、19.87%。頁巖孔徑小于50nm 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體積,是氣體存儲的主要場所。

      圖4 頁巖樣品孔體積分布直方圖

      2.5 頁巖孔隙發(fā)育的控制因素

      總有機碳含量、黏土礦物含量與不同類型孔比表面積的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總有機碳含量與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相關(guān)性較好(圖5,相關(guān)性達到0.76);黏土礦物含量與微孔、中孔比表面積的相關(guān)性較差,與大孔比表面積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圖6,相關(guān)性達到0.82)。隨著總有機碳含量的增加,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隨之增大??傆袡C碳含量由0.157%增加到9.154%時,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由10.742m2/g增加到33.614 m2/g。黏土礦物含量則與大孔比表面積具有正相關(guān)性。黏土礦物含量由14.5%增加到48%時,大孔的比表面積由0.104m2/g增大到了0.675m2/g。

      圖5 TOC與微孔、中孔比表面積的關(guān)系圖

      圖6 黏土礦物含量與頁巖樣品大孔比表面積的關(guān)系圖

      總有機碳含量、黏土礦物含量與不同類型孔的孔體積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總有機碳含量與微孔、中孔的孔體積的相關(guān)性較好(圖7,相關(guān)性達到0.64);黏土礦物含量與微孔、中孔的孔體積的相關(guān)性較差,與大孔的孔體積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圖8,相關(guān)性達到0.84)。

      圖7 TOC與微孔、中孔孔體積的關(guān)系圖

      圖8 黏土礦物含量與頁巖樣品大孔孔體積的關(guān)系圖

      而且,隨著總有機碳含量的增加,微孔、中孔的孔體積隨之增大??傆袡C碳含量由0.157%增加到9.154%時,微孔、中孔的孔體積由0.015 3cm3/g增加到0.034 4cm3/g。隨著黏土礦物含量的增加,樣品大孔的孔體積隨之增大。黏土礦物含量由14.5%增加到48%時,大孔的孔體積由0.001 6cm3/g增大到0.017 5cm3/g??傆袡C碳含量與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孔體積相關(guān)性較好說明頁巖微孔、中孔發(fā)育與有機質(zhì)有關(guān);黏土礦物與大孔的比表面積、孔體積參數(shù)相關(guān)性較好說明頁巖大孔的發(fā)育與黏土礦物有關(guān)。

      3 結(jié)論

      1)下白堊統(tǒng)乃家河組頁巖主體孔隙為中孔,同時含有一定的微孔和大孔??紫秲?nèi)部具有平行板狀孔和墨水瓶孔特征,平行板狀孔有利于氣體滲流,墨水瓶孔等無定形孔隙則有利于氣體吸附存儲。

      2)頁巖的比表面積為9.925~33.866m2/g,孔體積為0.016 2~0.044 8cm3/g。頁巖比表面積和孔體積遠大于常規(guī)儲層巖石,有利于氣體在頁巖表面吸附存儲??讖叫∮?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構(gòu)成了頁巖氣體賦存的主要空間。

      3)頁巖有機碳含量與微孔、中孔具有較好的正相關(guān)性。有機碳含量增加,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都增大,表明微孔、中孔的發(fā)育與頁巖有機質(zhì)有關(guān)。頁巖中黏土礦物含量與大孔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黏土礦物含量增加,大孔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都增大,表明頁巖大孔的發(fā)育與黏土礦物有關(guān)。

      [1]鄒才能,董大忠,楊樺,等.中國頁巖氣形成條件及勘探實踐[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2):26-39.ZOU Caineng,DONG Dazhong,YANG Hua,et al.Conditions of shale gas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s in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11,31(12):26-39.

      [2]聶海寬,張金川,李玉喜.四川盆地及其周緣下寒武統(tǒng)頁巖氣聚集條件[J].石油學報,2011,32(6):959-967.NIE Haikuan,ZHANG Jinchuan,LI Yuxi.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Lower Cambrian shale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J].Acta Petrolei Sininca,2011,32(6):959-967.

      [3]ELAMATI M.Shale gas rock characterization and 3Dsubmicron pore network reconstruction[D].Missouri: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

      [4]LOUCKS R G,REED R M,RUPPEL S C,et al.Morphology,genesis,and distribution of nanometer-scale pores in Siliceous mudstones of 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2009,79(12):848-861.

      [5]鄒才能,朱如凱,白斌,等.中國油氣儲層中納米孔首次發(fā)現(xiàn)及其科學價值[J].巖石學報,2011,27(6):1857-1864.ZOU Caineng,ZHU Rukai,BAI Bin,et al.First discovery of nano-pore throat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China and its scientific valu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1,27(6):1857-1864.

      [6]劉洪林,王紅巖.中國南方海相頁巖吸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9):5-9.LIU Honglin,WANG Hongyan.Adsorptivity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marine shales in South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12,32(9):5-9.

      [7]SCHETTLER J P D,PARMELY C R,JUNIATA C.Contributions to total storage capacity in Devonian shales[C]∥paper 23422presented at the SPE Eastern Regional Meeting,22-25October 1991,Lexington,Kentucky,USA.New York:SPE,1991.

      [8]鐘太賢.中國南方海相頁巖孔隙結(jié)構(gòu)特征[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9):1-4.ZHONG Taixian.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 of marine shales in South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12,32(9):1-4.

      [9]謝曉勇,唐洪明,王春華,等.氮氣吸附法和壓汞法在測試泥頁巖孔徑分布中的對比[J].天然氣工業(yè),2006,26(12):100-102.XIE Xiaoyong,TANG Hongming,WANG Chunhua,et al.Contrast of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and mercury porosimetry method in analysis of shales pore size distribution[J].Natural Gas Industry,2006,26(12):100-102.

      [10]GREGG S J,SING K S W.Adsorption,surface area,and porosity[M].2nd Edition.London:Academic Press,1982.

      [11]楊建,康毅力,桑宇,等.致密砂巖天然氣擴散能力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6):76-79.YANG Jian,KANG Yili,SANG Yu,et al.Research on diffusibility of the gas in tight sand gas reservoir[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09,31(6):76-79.

      [12]姚艷斌,劉大錳,湯達禎,等.華北地區(qū)煤層氣儲集與產(chǎn)出性能[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34(6):664-668.YAO Yanbin,LIU Dameng,TANG Dazhen,et al.Preservation and delive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North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7,34(6):664-668.

      猜你喜歡
      中孔等溫線大孔
      低溫吸附劑的低溫低壓吸附等溫線分布研究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還原研究
      陶瓷學報(2020年6期)2021-01-26 00:38:14
      航空發(fā)動機維修中孔探技術(shù)的應用分析
      電子制作(2019年12期)2019-07-16 08:45:46
      大孔鏜刀的設(shè)計
      烏東德大壩首個中孔鋼襯澆筑完成
      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突破等溫線判讀中的難點
      大孔吸附樹脂富集酯型兒茶素
      食品科學(2013年6期)2013-03-11 18:20:12
      高爐料面溫度場等溫線的智能提取方法
      中孔沸石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進展
      向家壩水利樞紐永久泄洪建筑物投入運行
      通山县| 邓州市| 玉环县| 白水县| 静安区| 蓝山县| 平罗县| 垦利县| 监利县| 伊川县| 女性| 台北市| 土默特左旗| 团风县| 穆棱市| 宜兴市| 台前县| 广丰县| 开远市| 旺苍县| 油尖旺区| 西丰县| 马龙县| 鄂托克旗| 高台县| 崇州市| 京山县| 醴陵市| 弥渡县| 宁城县| 石棉县| 上饶市| 鹤峰县| 南涧| 德庆县| 南通市| 时尚| 新闻| 离岛区| 灯塔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