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晚清一代,有位被譽為“奇男子”者,這便是彭玉麟。
史書載,彭玉麟乃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清末水軍統(tǒng)帥、湘軍首領,人稱“雪帥”。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
近來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彭玉麟不光為武將治軍有功、為文臣政績顯赫,且忠貞愛國,清明廉潔,剛正不阿。而人多知其前者,于后者卻知之不詳。
彭玉麟生于嘉慶丙子(1816年)。道光十三年,因親族橫暴欺奪,其父憂憤成疾,含恨離去,家益貧困。艱窘家世與遭遇,使彭玉麟自小慣于勞苦,養(yǎng)成耿直嫉惡之性格。后為知府高人鑒、學政陳壇所賞識,入署讀書,補附學生員,被“目為國士”,“聞名郡縣”。
清末中國,外患頻擾,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屢起兵端。彭玉麟力主御敵,乃堅定之抵抗派。他曾多次上奏,主張江防、海防,以抗擊外來侵略。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他以兵部尚書職奉命辦理廣東防務,聞命即行。到任后,他視察前線,整修要塞,組織民團。他全力支持馮子材抗擊法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清廷乘勝議和后,他上書力爭,提出“五可戰(zhàn),五不可戰(zhàn)”之主張,愛國情懷十分熾熱。
彭玉麟自從軍始,即自誓:“不要命!不要錢!不要官!”享有“三不將軍”美譽。他視錢財如糞土。清咸豐四年(1854年)冬,因他率湘軍水師善戰(zhàn),清廷獎勵他白銀四千兩,他立即用于救濟貧困家鄉(xiāng)。他在給叔父信中寫道:“想家鄉(xiāng)有眾多苦百姓,正好將此銀子行些方便,亦一樂也?!蓖稳?,他任漕運總督,將十年應得養(yǎng)廉銀二萬一千五百余兩,全部上交國庫充作軍餉。他告老還鄉(xiāng)時,將多年積存養(yǎng)廉銀二十余萬兩全數(shù)充公,并拒絕接受獎勵。曾國藩為此上奏,說彭玉麟“淡于榮利,退讓為懷,自帶水師以來,身居小舟十有五年,從未謀及家室,此次捐助養(yǎng)廉,力辭獎敘,出于至誠”。回籍之后,彭玉麟每外出,不坐轎,不帶隨從,布衣草鞋,一如野老。彭玉麟以平民身份病逝于光緒十六年(1890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去世前,共捐銀上百萬兩,用于賑濟窮人和擴充軍費。
岳飛有云:“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彭玉麟不愧為這樣的文臣武將。
清廷曾六次任命彭玉麟為安徽巡撫、兩江總督等職務。但都被他婉言辭謝。晚年,他因身體老邁多病,五次上書朝廷,終辭去兵部尚書一職。彭玉麟辭去六項崇職要缺,甘愿做苦役實事之人,這在古代官場,實在是鳳毛麟角、難尋難覓。
孫中山先生說過:“有志之士應當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彭玉麟作為封建王朝官吏,能做到這一點,值得欽佩。
彭玉麟為帥為官,敢于以孤膽勇斗整個黑暗官場,對于違法官吏嚴明執(zhí)法,不講情面,不怕犯眾怒,不懼打擊報復,令很多文武官員敬畏,這在腐敗透頂之晚清官場堪稱少有。
故彭玉麟死后被謚剛直,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以供景仰。
責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