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O潔
(河南省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文秘教育班,河南 信陽 464000)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對于魯迅的評價早有定論,劉云山在紀念魯迅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這樣評價他: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譽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師,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1]。除此之外,魯迅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語言的大師,其高超的語言藝術不僅表現(xiàn)在小說上,在其雜文上的表現(xiàn)更是淋漓盡致,讀過魯迅雜文的人常常用尖酸、辛辣、一針見血來形容,但是這些形容詞無法掩蓋其語言生動、形象、凝練、豐富的藝術魅力,極具表現(xiàn)力和穿透力,富有色彩美和韻律美。精彩的比喻,巧妙的借用和反語,精致的排比與對偶,出奇的警句、警語,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每個作家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的再現(xiàn),郁達夫的文章就明顯地打上了時代的烙??;沈從文的散文,浸潤著濃郁的湘西氣息;魯迅的作品也是如此。魯迅的文學作品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其語言,前承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文字歷史之精華,后啟現(xiàn)代文學語言使用之新風,其語言不僅具有濃厚的文言文底蘊,又滲透著新語言運動的風氣。例如他揭露千年封建社會的“文明史”,原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大小無數(shù)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xiàn)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斑@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宴,毀壞這廚房,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2]其語言的諷刺、尖酸之味不言自明,但從語言層次上說,由揭露到警惕,最后發(fā)出戰(zhàn)斗號召,字字精準、句句切中要害,精警透徹而又生動形象,充分顯示了他駕馭語言的藝術功力。
幽默諷刺也是其雜文語言的要素。魯迅指出:“諷刺的生命是真實,它所寫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是誰都不以為奇的?!爆F(xiàn)在給它特別一提,就動人?!盵3]諷刺的語言主要是提煉或夸張,如《推》一文寫某些“上等華人”到處亂推亂踏,耀武揚威:“上車,進門,買票,寄信,他推;出門,下車,避禍,逃難,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蹌蹌,跌倒了,他就從活人上踏過,跌死了,他就從死尸上踏過?!边@未必全是事實,但的確是會有的實情,如此寫來教人驚心。胡亂推踏,正表明這類人的野蠻霸道,哪里還顧及別人,顧及整個社會,這就點穿了實質(zhì),擊中了要害,諷刺意味很深。[4]
流芳百世、亙古不變的只能是精神,我們學習雷鋒,不也是學習他的精神嗎?飽含作者精神的文學作品是不是更值得我們?nèi)W習并長久地留存呢?記得高中物理課上學習能量守恒,能量是不能被創(chuàng)造的,只能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變成另外一種形式的能量,精神不也是如此嗎?同一種精神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給世人。沒有文學精神的文學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近代以來我們的文學精神是為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是和近代西方的文學精神脫軌的,是落后于時代的潮流的。新文化運動之后,我國的文學作品才搭上世界文學精神的末班車,其中魯迅的文學作品就是末班車上的典型代表。如魯迅1918 年用白話文寫的《狂人日記》,這是一篇拉開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帷幕的紀念碑性的作品。魯迅在《自題小像》中寫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從中不難看出其傳統(tǒng)道德的色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后來留學日本,接觸到標榜“自由”、“民主”的西方文學,他就在思考怎樣用他的筆鋒摧毀封建社會的堡壘,解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
學習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就必須學魯迅的文章,正如毛澤東所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敝袊默F(xiàn)代文學要是沒有了魯迅就是殘缺的不完整的,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有著不可割舍的血肉聯(lián)系。魯迅的現(xiàn)代主義文化特征表現(xiàn)為一種先鋒性,這種先鋒性不僅表現(xiàn)為時間上的領先, 而且表現(xiàn)為性質(zhì)上的超前, 也就是說魯迅因其給中國新文學帶來了嶄新的異質(zhì)因素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先鋒。[5]可以說魯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高舉新文學革命的大旗向腐朽的舊文學堡壘發(fā)起了沖鋒。從魯迅的文章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試圖擺脫舊文學的影響,迎接新文學的到來,但是又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有著濃郁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的同時也打上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結果。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正是因為有了魯迅這樣的一代先驅(qū)我們才接觸到真正的現(xiàn)代文學,領略到文學藝術殿堂的風景。分析到這里,我們還有理由將魯迅從中學語文課本里刪除嗎?中學的語文課本里保留魯迅的文章的正確性和必要性不言自明,魯迅的文學作品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我們理應將之學習好。
[1]劉云山.在紀念魯迅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1年9月23日.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9期
[2]墳·燈下漫筆[A]1 魯迅全集(第一卷)[M]1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3].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
[3]魯迅全集(第6卷)[M]1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