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史清 (廣東省湛江市港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8)
慢性淺表性胃炎也稱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目前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幽門螺桿菌(Hp),由于Hp難以根治,特別是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幽門螺桿菌更難以根治,即使治愈后也容易復發(fā),甚至遷延不愈。為了尋找一種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有效地治愈及控制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方法,筆者采用奧美拉唑、胃舒平、再林、谷維生素口服治療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于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和門診治療,并經(jīng)胃鏡和胃黏膜病理(病理送院外檢查)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并病程反復發(fā)作半年以上的中年婦女(年齡35~55歲)195例,并在胃竇部取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試驗(試紙購自珠海市克迪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Hp均為陽性。觀察病例共有195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為98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55歲,平均44.6歲;病程最長8年,最短6個月;對照組97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55歲,平均45.3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奧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連續(xù)6周。再林0.25 g口服,3次/d,連續(xù)4 d后停3 d,繼續(xù)3周。胃舒平2片口服,3次/d,連續(xù)6周。兩周之間可停1~2 d。6周后行胃鏡復查,在胃體、胃竇部各取2塊黏膜,分別做快速尿素酶試驗和病理學檢查。
1.2.2 治療組:奧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連續(xù)6周。再林0.25 g口服,3次/d,連續(xù)4 d后停3 d,繼續(xù)3周。胃舒平2片口服,3次/d,連續(xù)6周。谷維素20 mg口服,3次/d,連續(xù)6周。兩周之間可停1~2 d。6周后行胃鏡復查,在胃體、胃竇部各取2塊黏膜,分別做快速尿素酶試驗和病理學檢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Hp根除率的比較均采用χ2檢驗。
1.4 療效標準:以兩組治療結束后6周復查胃鏡的Hp根除為標準,胃體、胃竇黏膜經(jīng)快速尿素酶試驗均陰性定為Hp根除,胃黏膜病理符合慢性淺表性炎性改變。
2.1 兩組Hp根除率比較:如表1。Hp根除率在治療組為89.8%,在對照組為71.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Hp根除率比較表(例)
2.2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中,治療組除個別出現(xiàn)乳房輕度腫脹不適,6周后停藥后則消失外,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治療組在使用谷維素后,吞酸、嘈雜、疼痛、脹滿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而食欲也明顯增強。
慢性淺表性胃炎也稱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性反應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應,屬于慢性胃炎中三大類型之一。目前認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最主要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為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的確立基于如下證據(jù)[1]:①絕大多數(shù)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檢出幽門螺桿菌;②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分布與胃內炎性反應分布一致;③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黏膜炎性反應消退;④從志愿者和動物模型中可復制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因此,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關鍵在于消除胃黏膜上的幽門螺桿菌。但幽門螺桿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黏膜層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貼緊上皮細胞,其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chǎn)生NH3從而保持細菌周圍中性環(huán)境,幽門螺桿菌的這些特點有利于其在胃黏膜表面定植。要從胃黏膜上除去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難度,目前所使用的各種研究方法得出的Hp根除率相差很大。2010年9月10日~2010年9月12日,在第五屆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診治臨床論壇中也顯示出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為60%~90%左右。本文的治療組和對照組得出的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分別為89.8%和71.1%,與國內大量研究公認的Hp根除率60% ~90%是相吻合。
觀察谷維素對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影響,主要是觀察谷維素治療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也就是觀察Hp根除率的情況。為了提高胃鏡復查者的Hp(+)檢出率,對進行胃鏡復查者,則強調應用時取胃竇、胃體黏膜檢測Hp,因為經(jīng)治療后存活的Hp往往上移在胃體定值[2];治療組給予奧美拉唑、胃舒平、再林、谷維素口服治療6周,對照組只給予奧美拉唑、胃舒平、再林口服治療6周,兩組均6周后行胃鏡復查。治療組幽門螺桿菌根除有效率為89.8%,而對照組為71.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谷維素相關。
谷維素是從米糠油提出的以三萜(烯)醇為主體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3],性狀呈白色或微黃色粉末,無臭,難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能調整植物神經(jīng)功能,減少內分泌平衡障礙,改善精神神經(jīng)失調癥狀,現(xiàn)用于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包括胃腸、心血管神經(jīng)官能癥)、周期性精神病、腦震蕩后遺癥、精神分裂癥周期型、更年期綜合征、血管性頭痛、月經(jīng)前期緊張癥等。不良反應有:偶爾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口干、皮疹、皮癢、乳房腫脹、油脂分泌過多、脫發(fā)、體重迅速增加等反應,但停藥后均可消失。谷維素雖然沒有直接抑制和殺死幽門螺桿菌的能力,但具有能調整植物神經(jīng)功能,減少內分泌平衡障礙,改善精神神經(jīng)失調癥狀,從而改善胃內環(huán)境作用,協(xié)助再林抑制或殺死幽門螺桿菌,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本文研究的中年婦女年齡在35~55歲,此年齡段內是中年婦女內分泌變化較大的年齡段,同時,其身體遭受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較大,體內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隨之出現(xiàn)紊亂。通過給予谷維素治療,調整人體內植物神經(jīng)趨向正常,從而改善胃內環(huán)境,改善臨床癥狀。從本文治療組和對照組的Hp根除率比較中可以看出,Hp根除率在治療組為89.8%,在對照組為7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應用奧美拉唑、胃舒平、再林、谷維生素治療中年婦女慢性淺表性胃炎優(yōu)于單純使用單純奧美拉唑、胃舒平、再林治療,其中谷維素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1]陸再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2-386.
[2]胡品津.規(guī)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4):243.
[3]周自永,王世祥.新編常用藥物手冊[M].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