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胃潰瘍是由于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蛋白酶對自身胃黏膜消化形成,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具有發(fā)病率高、治療周期長和復發(fā)率高等特點,是消化內科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加快,壓力大、生活不規(guī)律、損傷因素多,胃潰瘍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明顯上升的趨勢,輕者導致患者進食障礙,重者引起急性胃出血,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其發(fā)病與飲食、精神緊張、遺傳、環(huán)境及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有關。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是采用“無酸無潰瘍”和“無幽門螺桿菌無潰瘍”的理論,減少胃液的分泌,質子泵抑制劑成為治療胃潰瘍的首選藥。據資料顯示,80%的胃潰瘍患者均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1],因此,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胃酸分泌、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加強胃黏膜保護。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能抑制胃酸過多的分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潰瘍的愈合。將我院2011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胃潰瘍患者,采用鋁碳酸鎂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1 診斷及納入標準
1.1.1 診斷依據 (1)患者的病情呈周期性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期可達數周甚至數月,疼痛多發(fā)生于飯后半小時,持續(xù)1~2h,疼痛范圍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因此,疼痛的程度無客觀的標準,主要表現(xiàn)為饑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灼痛或刺痛等;(3)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誘發(fā)胃潰瘍的主要危險因素,所以要根除幽門螺桿菌,與勞累、吸煙、精神壓力、飲食不規(guī)律等有關;(4)診斷胃潰瘍的主要手段是內鏡檢查。
1.1.2 納入標準 (1)經胃鏡和病理活體檢查確診,證實為良性活動期胃潰瘍。(2)均伴有上腹疼痛、反酸、惡心等臨床癥狀,進食后疼痛明顯;(3)排除有心、肺、肝、腎等嚴重疾病,無器質性并發(fā)癥;(4)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功能和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5)無藥物過敏史和手術史。(6)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近1個月服用過其他治療潰瘍病藥物及其他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者、患有復合潰瘍者、妊娠或哺乳者以及食管糜爛或潰瘍者。
1.2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符合條件的50例胃潰瘍患者,均經胃鏡、病理檢查確診,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 20~70歲,平均42歲;病程5 d~20年,平均2年;潰瘍大小1.5~11.0mm,平均6.0mm;潰瘍個數55個;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20例。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2~75歲,平均45歲;病程為3d~25年,平均3年;潰瘍大小1.2~12.0mm,平均5mm;潰瘍個數50個;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潰瘍大小及數目、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幽門螺桿菌根除三聯(lián)治療7d,即奧美拉唑膠囊2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500mg,2d。從第2周開始,觀察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20mg,1次/晚口服,加用鋁碳酸鎂咀嚼片,1000mg/次,3次/d,均7d為1個療程。對照組僅給予奧美拉唑20mg口服。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功能和腎功能檢查結果,記錄患者癥狀緩解情況,內鏡檢查潰瘍愈合、炎癥消失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患者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周圍炎癥及潰瘍面消失或進入瘢痕期;(2)有效:患者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潰瘍直徑面積縮小50% 以上,但是瘢痕周圍黏膜仍有充血;(3)無效:潰瘍面較治療前無好轉,仍有炎癥反應,潰瘍面積縮?。?0%或無變化??傆行?痊愈率+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緩解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均伴有上腹腹痛、反酸、惡心、燒灼感等癥狀,經過1周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癥狀完全消失,而對照組仍有3例患者自覺疼痛,繼續(xù)給予藥物治療5d后癥狀消失。
2.2 潰瘍愈合情況 觀察組25例患者7d內潰瘍面全部愈合,對照組患者潰瘍于21d內全部愈合,兩組痊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O.05)。
2.3 臨床療效比較 用藥7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不良反應 用藥7d后,觀察組有1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有1例患者伴有大便次數增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對照組有1例患者伴有腹瀉,有1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有1例患者伴有眩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兩組不良反應癥狀均較輕微,于停藥后自行消失,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功能和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胃潰瘍是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之一,是因為胃黏膜經常接觸高濃度胃酸,還受到胃蛋白酶和幽門螺桿菌等損害因素的侵襲形成的,20世紀80年代幽門螺桿菌被分離發(fā)現(xiàn)與消化道潰瘍有相關性,感染后的炎癥造成胃黏膜損傷,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胃潰瘍是一種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療后容易復發(fā)且并發(fā)癥較多,很難徹底治愈,長期反復容易癌變。胃潰瘍的主要癥狀為上腹飽脹感、噯氣、反酸等,患者乏力、消瘦、萎靡不振,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黑便、嘔血等嚴重情況發(fā)生,給患者造成身體和精神的痛苦,病情加重常導致胃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嚴重病變。一般認為是由于消化道中的攻擊因子強于防御因子[2],抵抗力下降,侵襲因素和自身防御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壞后,被損害的胃黏膜不能修復就發(fā)生胃潰瘍。該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過去幾年里,臨床治療多采用“無酸即無潰瘍”的觀點,導致長期以來抗?jié)兊闹委熓侄尉褪沁M行抗酸、根除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處理,疾病的復發(fā)率較高。近年來,臨床治療時,常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有利于提高血藥濃度,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質子泵抑制劑 (PPI)是一類脂溶性較強的弱堿性藥物,進入胃內附著在胃黏膜,能保護胃黏膜,在壁細胞的酸性環(huán)境中被濃縮并轉化為活性形式,主要藥物有奧美拉唑、蘭素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屬質子泵抑制劑,弱堿性藥物,為R型及S型光學異構混旋體,化學成分為:5-甲氧基-2- {〔(4-甲氧基0,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亞砜}1H-苯并咪唑,進入人體后,集于酸性環(huán)境中,主要作用于胃腺的壁細胞,具有立體選擇性代謝特點,有較強的制酸能力,是H-K+-ATP酶抑制劑,能直接破壞促進消化的因素以及胃黏膜屏障,對胃酸分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常用劑型為膠囊,沒有不良反應,其經口服吸收后能特異性的分布在胃壁細胞中,并且能夠特異性的抑制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囊泡內的H-K+-ATP酶,降低酶的活性,產生亞磺酰胺與質子泵的復合物,具有較強的制酸能力,減少胃液的分泌,進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提高并維持胃內pH值,減輕對胃、食管黏膜的損傷。因為該酶是壁細胞泌酸的最后一個過程,因此,具有強大的抑酸能力。
鋁碳酸鎂主要為水化碳酸氫氧化鋁鎂,是一種胃黏膜保護劑,同時也是一種中和劑,是天然礦物質。可以修補黏液碳酸氫鹽屏障,具有獨特的層狀網絡結構,加速血小板的凝集,可以促進潰瘍組織的表皮生長因子[3],結合膽汁酸、中和胃酸、維持胃內pH平衡,增加胃黏膜上皮細胞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內膽酸濃度,防止黏膜受到損傷,結合和滅活胃蛋白酶、卵磷脂及螯合膽鹽,吸附膽酸等堿性物質。另外,鋁碳酸鎂還可以加速胃黏膜和胃黏液層中的黏膜修復因子的合成,在潰瘍創(chuàng)面形成保護膜,從而增強胃黏膜屏障作用,提高黏液中磷脂濃度,可與胃蛋白酶、膽酸可逆性結合,進而提高黏膜保護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迅速有效地止痛??诜X碳酸鎂不良反應小,安全性大。適用于胃潰瘍、胃泌素瘤等胃酸分泌過盛疾病的治療。
本研究通過鋁碳酸鎂和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結果表明,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后,繼續(xù)用鋁碳酸鎂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效果更加明顯。綜上所述,鋁碳酸鎂和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胃潰瘍,臨床效果很好,癥狀會明顯改善,優(yōu)于單獨給藥,值得臨床推廣。
1 曲俐焰.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治療胃潰瘍的療效[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3):226.
2 胡正玲.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76例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514.
3 周學良,宋皆.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的療效分析 [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3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