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像微風一樣自由吹拂

      2013-11-15 22:20:54麥閣
      西部 2013年5期
      關鍵詞:伍爾倫納德艾米莉

      麥閣

      書籍

      讀書,消遣時日的方式之一。

      美國藏書家愛德華·紐頓說:“……其次是一本書,它使人抓住秘密的核心?!蔽彝诉@句話的前半句說了什么,事實上深植我內心的也確實只是這后半句而已。

      書籍海洋,并不是每一本書都會被閱讀者擁有相同程度的喜愛,所提供的幫助大小也不會一樣。

      在閱讀中得知,尼采在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后這樣寫:“對我來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發(fā)現(xiàn)遠比司湯達的更為重要。他意外地讓我在心理學方面學到東西?!彼@樣表白也不是說司湯達就不好,而是說對他自己來講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司湯達更為喜歡與重要。而我卻自愧還從沒有好好讀過這兩位的書。

      奈保爾對于毛姆的作品,他這樣說:我讀了幾頁毛姆后,馬上認為他不能對我有任何幫助,我把那書又放下了。

      這就好比兩個人,做不做得成朋友,做普通朋友、好朋友,還是知己,自要等“相處”以后再定。

      一本書就是一個人。書里的內容就是一個人在某一階段的情感與思想。很多書的主人,無情的時間之手早將他(她)的肉體從地球上抹去,而他(她)寫下的書卻仍然健在。書籍完好地保存下了他們的情感思想與魂魄,這就等于,他們的身體沒了,而他們的嘴巴仍在說話。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這樣就使得閱讀者有機會與他們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遇到喜歡的,就一定能從中取得養(yǎng)分,書里存放的精彩,可以慰藉讀書者渴望的心靈,覺得自己的生活還不至于完全空枯,還可以有許多念想。

      有所喜好、有所念想地活著,對于一個生命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也有要深深感謝的人,那個人就是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

      也不知怎么,好像就是在近幾天才發(fā)現(xiàn),書桌上手邊離得最近的幾本書,全是她的,它們“不知不覺”地來到我身邊,看它們的過程,于安靜處我會激動,躁動時又使我心寧。

      湛藍封面的《伍爾芙日記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的《弗吉尼亞·伍爾芙文學書簡》、暗黃色封頁的《伍爾芙隨筆》、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裝幀樸素的《書與畫像》……我甚至想說,即便在所有的書籍中,我只發(fā)現(xiàn)了伍爾芙,我也要感謝自己這輩子與書結緣,僅是有她一個人留下的文字將我陪伴,我就不會徹底寂寞孤獨。

      閱讀的過程,我感覺她向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思想家、藝術家的最美狀態(tài)。感覺她對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都認真負責,對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無比尊重。

      對于書寫,她這樣認為:文章是為知音而寫的——他們?yōu)閿?shù)無幾。

      對于這個世界,她覺得:我們只是處于沉睡之中,也許還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那里的一切只有具有我們如今缺乏的某種感覺的人才能看明白。

      對于出門旅行,伍爾芙的觀點更是讓我叫絕:出發(fā)的時候,大可不必先定下當晚在何處落腳,什么時候要一定返回,旅程本身就是一切。我真認可與喜愛她的率性。

      當朋友遠去的時候,我又看到她以這樣的文字告誡:在我失去朋友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可與知識所帶給我的慰藉相比——因為它,我才沒有忘掉自己要說的話,我才能仍然與人們保持全面的交流。

      是的,知識不光只帶給我們慰藉,它還會激發(fā)我們開口說話的欲望。

      就像看任何一本書,絕不是只看完它的內容,如果閱讀的過程與結果沒有自己思想的流動,那么,這樣的閱讀就毫無意義。

      關于書籍或讀書,總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對此,伍爾芙又早已說得如此透徹:關于讀書,不是為求知或者謀生,而是為了把交流擴大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

      某一天在《中華讀書報》上,看到與我同樣深深喜愛伍爾芙的天津籍作家趙玫說:“……但伍爾芙更具知識分子的質地,因為她沒有類似杜拉斯躁動不安的愛情,和堪稱絕唱的悲歡離合。她的生活很平靜,而平靜下面,又總是向著一個很深的所在……”

      摘抄

      “你不是很想讀些動人作品嗎?……你不怕山險水險,將來總得來內地看看,你所看到的也許比一生所讀過的書還好。同時你想寫小說,從任何書本去學習,也許還不如你從旅行生活中那么看一次,所得的益處還多得多?!保ㄕ浴稙┥蠏暝罚?/p>

      “我倘若還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給我思索人生,教給我體念人生,教給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個人,卻實實在在是一條河。”(摘自《灘上掙扎》)

      “我想印個選集了,因為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說句公平話,我實在是比某些時下所謂作家高一籌的。我的工作行將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會比這些人的作品更傳得久,播得遠。我沒有方法拒絕?!保ㄕ浴稒M石和九溪》)

      “三三,一切生存皆為了生存,必有所愛方可生存下去。多數(shù)人愛點錢,愛吃點好東西,皆可以從從容容活下去的。這種多數(shù)人真是為生而生的。但少數(shù)人呢,卻看得遠處一點,為民族為人類而生。這種少數(shù)人常常為一個民族的代表,生命放光,為的是他會凝聚精力使生命放光!我們皆應當莫自棄,也應當?shù)冒炎约耗燮饋?!”(摘自《橫石和九溪》)

      “三三,我不知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得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徹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然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想看得太深太遠,對于自己,便成為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三三,倘若我們這時正是兩人同在一處,你瞧我眼睛濕到什么樣子!”(摘自 《歷史是一條河》)

      “他當了七年的兵,明白的事,比一個教授多多了?!也皇钦f這次旅行一定可以學許多嗎?別的不提,單在這樣一個人身方面,給我有用的知識與智慧已夠多了。”(摘自《虎雛印象》)

      “假若這樣在船上半年,不必讀一本書,我一定也聰明多了?!保ㄕ浴对俚搅植怼罚?/p>

      “我不看重鼻子,不相信命運,不承認目前形勢,卻尊敬時間。我不大在生活上的得失關心,卻了然時間對這個世界同我個人的意義。……時間正在改造一切,盡強健的爬起,盡懦怯的滅亡。我在這一分歲月中,變運得比他們還更厲害,他們做的事我毫不出奇,毫不驚訝?!保ㄕ浴兑粋€愛惜鼻子的朋友》)

      《湘行散記》。某個上午的一刻閱讀,記錄下上述的話。

      在我用電腦敲打之前,它們被摘抄在純白的紙上,用藍色的墨水。

      摘抄在這里的片段,均如此讓我動容。

      這樣的文字,詮釋了一個人的自識:內心里的溫軟、堅韌、謙遜、愛與自信——這也正是我心中的沈從文形象。

      書寫與人

      寫作的內容,不管是關于自身還是他人,是事還是物,是想象還是虛構,寫得淺顯還是深刻,都必須經(jīng)由寫作者的心靈來“提煉”、“過濾”、“熬制”,有質感的文字,都應該是從深深的內心涌流出來,打動人心的,應該先打動書寫者自己。

      被寫下的文字最后呈現(xiàn)什么面貌,大部分是由抒寫者在寫作一刻的“內心面貌”決定的。凝固下的文字會泄露書寫者內心的寫作狀態(tài)。當然,另外,還有一個人的學識、閱歷、筆力、性格等因素。

      早就有聽說過,大意是:其實每一個作家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傳,都是在寫自己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心靈史。

      只能是這樣。

      是的。寫作是因為心靈需要傾訴,因而它是可以“旁若無人”的,只有自己的一顆心在說話。持續(xù)。純粹。文學需要一種“我以為”的自信。

      每次到書店去淘書,有的書,拿在手里,翻過幾頁,便放下了,而有的書,拿在手里看得入了迷,直至看到最后也放不下——于是到收銀臺付錢,又一次如獲至寶的感覺。

      尋找一本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找一個可以對話交流的人。我最在乎的首先會是這個人“與我說話的態(tài)度”,他(她)是否真誠,是否認真,這個是關鍵。其次,我再會有興趣去看他(她)的文字講的是什么內容,有什么思想性和藝術性,語言如何等等。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在書的后面,必須有人加以支撐”。

      斷想

      遠離熱鬧喧囂地帶。

      在寂靜中敲打文字使內心保持平衡,這對于我已經(jīng)足夠。

      持這樣一種內在的平靜是我最適合不過的狀態(tài)與生活。

      如果文學能使寫作者得到安慰與寧靜,就猶如鳥兒飛在天空,游魚在清清的水底甩動尾巴,蝸牛爬在泥濕的青草地,而窗外剛剛見綠的銀杏樹葉,則在一刻不停地慢慢打開它的扇型身姿……讓一切都回歸平和,回到自己的位置,這已經(jīng)是一種巨大的貢獻與價值。

      慶幸還有寫作。

      寫作不需要過多與人交往。事實上很多的交往所能換回的也只是內心的失望而已。

      一些的所謂交往,還沒開始就已帶有不真誠的目的性。這樣交往的初衷是想從對方那里索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見真誠,不是君子之交。

      事實上生活的本質是由破碎組成。

      經(jīng)過了一些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你對任何的抱怨都顯得如此多余。生活對你的所有抱怨也同樣只是無動于衷。

      所以,在一些事情上要順從。要相信,任何天氣都有它的特質。遇上晴天,你就享受陽光的明亮,若是雨天,就只管吮吸它帶給你的濕潤就好。

      聽雨水打在窗外不銹鋼晾衣架上的聲響,就像我在此刻。我感覺到那是一種奇妙的樂音。雨水很亮,有著這個世間難以言說的神秘,“叮”的一聲,由上至下的一種撞擊,發(fā)出聲響。

      而沉浸在寫作中,它們都不能影響內心里那個流動的世界。

      已經(jīng)歷的生活于我非常重要。生活對于我,總是回憶重于前瞻,也許很多人會以為回憶是屬于老年人的事,但對于我,回憶總是有著如此的重量,而前瞻,卻又總是顯得那么蒼白,似乎微不足道。誰又能真正預測未來呢?我有時只是靠記憶活著。

      活著也許很被動,就像我們需要吃飯,不吃飯就會餓死。饑餓難耐時的感覺也迫使我們不得不吃下一些食品。求生的欲望是每個已存生命的本能,就像我們對待這個世間的一些恐懼,根本就無法掩藏。

      吃飯?;钪?。那是因為我們對生活還有愿望,甚至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愿望。我們還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做,可以對怎樣活著稍加選擇——這就是我們內心無比珍貴的完好世界,在一個被動的、破碎的外部世界的罩蓋下,每一個心靈所應該擁有的一個“內在完好”。

      適當?shù)厣倥c人來往并沒有什么不好,這樣就會少打擾別人,同時自己也不會受別人太多打攪,僅此而已。相對的封閉,讓人更得以深深感知自己,了解自己。

      而閱讀或寫作中的人,其實又時時都在與人交流,與這個人世交流。

      絕對孤獨

      看《時時刻刻》。

      之前,已看過伍爾芙的很多小說、散文。

      生命的孤獨,伍爾芙早說了:獨處時要比與他人相處快樂得多?!拔摇辈皇撬麄兯f的這樣,當然也不是那樣。

      其實,是的。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一樣,只有“我”最懂得自己。這是人類精神困境的本質之一。

      沒有人可以解決各自的內心問題。沒有人可以像自己那樣陪伴自己一輩子。能夠和自己一起完成這一生路途的,除了自己,再沒他人。

      “為什么要有那種走在深淵旁羊腸小道的感覺”?不是說,“寫作時,憂郁就會減弱”嗎?仿佛一盞燈籠罩在田野中,并在黑暗中點起來。然而“生活為什么還是充滿了悲劇性”?

      閱讀讓我知道,影片《時時刻刻》截取了伍爾芙1920年的生活作為內容片斷。我看到她在這一年1月26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下午我終于設想出一部新小說的新表現(xiàn)手法。在影片中,伍爾芙為這樣的“設想”坐立難安,她抽煙,在房間里焦躁地來回踱步。5月11日,她在日記中寫道:人一開始工作,就好像一個行路人,已經(jīng)看到眼前的目的地,它就展現(xiàn)在路的盡頭,真是欲罷不能。這里,我在片中看到:到了午飯時間,丈夫倫納德徘徊在伍爾芙的房間外,很想叫她出來吃飯,可看著忘記了時間而沉浸于創(chuàng)作中的伍爾芙,他的內心充滿心疼與矛盾。10月25日她記(她在此日期上標明,這一天是入冬的第一天):在這里,沒有人會進來與我愉快地打發(fā)時辰,要是他們真如此做,我也會覺得很不耐煩。到倫敦去太勞神了。娜莎孩子都大了,不便叫她來一起喝茶……是的,娜莎,在《時時刻刻》的某個片斷中,娜莎來告別,伍爾芙難過到躲在屋里不能出來相送,她只親吻娜莎的金發(fā)女孩。

      我最想說的還是倫敦。繼續(xù)著《時時刻刻》的一個鏡頭,伍爾芙寄托著某種希望、渴望逃出人來人往的車站,心急如焚的倫納德終于松了口氣——他找到了伍爾芙的身影。敏感的伍爾芙不是沒有看見倫納德的汗流滿面與心身的疲憊。在車站的長椅上,他們再次說到倫敦。由此我知道了伍爾芙日記里所記錄的“去倫敦太勞神”也許是指倫納德。那一刻的伍爾芙,倫敦是她的神往之地,然而她的高漲情緒在倫納德為難的緊鎖眉頭中退卻了。也許去倫敦對于倫納德,確實太勞神了,也許他承負的東西要比伍爾芙多得多。而伍爾芙,更多的只是心情、精神與寫作。

      伍爾芙的表情漸趨平靜。我后來猜想,她其實在那一刻平靜的表情中,也許已經(jīng)看到,自己緩緩進入某條河流的身影。這是我一個人看《時時刻刻》的清晰感覺。我甚至一直覺得,如果倫納德同意,依了伍爾芙的請求,先不管不顧帶她去了倫敦,可能伍爾芙還不至于這么快就在河流里終結生命,也許她在倫敦可以多活幾年。這樣想著的一瞬間里,我竟有些怪罪倫納德的味道。我也知道,我對事物的理解總是主觀而又一廂情愿……

      “肉體的相伴也并不能減輕孤獨,如果不能了解彼此。雖然兩人‘合而為一’,但這樣的相伴還是可能失敗。與自己做伴是最高的快樂,我們內在的聽眾就是我們自己?!保ò桌颉さ医鹕?/p>

      在另外一個時刻,讀到上面這席話,我是多么震驚。兩個多么相似的靈魂!喜歡獨處。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孤獨、膽小(因為膽小,艾米莉一生都沒有出門遠行,而伍爾芙甚至懼怕自己家里的保姆)。伍爾芙的精神疾病眾所周知,而一生自閉的艾米莉,也曾在1860年代早期遭遇過原因不詳?shù)木窦ぷ儭?/p>

      1886年5月,艾米莉·狄金森因為腎臟疾病與世長辭,時年,弗吉尼亞·伍爾芙在倫敦迎來了屬于自己生命的第四個春天。

      同是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的過客,在不同的時間里,艾米莉通過詩的領域讓世人了解了她,在這里她用沒有人嘗試過的方式來“歌頌這個世界”。而伍爾芙的書評文章和她開創(chuàng)的“意識流小說”,如出一轍顯現(xiàn)了她在藝術表現(xiàn)上可貴的獨立性、獨創(chuàng)性。

      這兩個同是在文學上獲得世界盛譽的女子,她們在世間沒有機會相識相遇,是文學,使她們如此相似的“絕對孤獨”的氣息得以被后人所知,后人在閱讀中幫助她們識別了對方,認出了自己的同類。她們的靈魂在紙頁上相逢……

      寫作是一次又一次與自己的傾談。至于讀者——其實是——“合胃口的過來旁聽”。這是我個人的片面理解。

      只有孤獨思想并寫作的一刻是絕對的。這樣的時刻,思想使你成為自己的王者。它讓你感覺自己還活著。

      四十歲就要來臨時,我更為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

      不寫

      很多時候,選擇不寫。

      用別人已經(jīng)用過的詞句,去表達別人已經(jīng)表達過的,或者說是去表達很多人都可以發(fā)現(xiàn)的事物,總是帶不來太多的興奮與愉悅。

      流于俗套、太過純熟的寫作,往往會因為表達的太過順暢而出現(xiàn)表面的整飭與精致,你幾乎找不到它有任何問題。然而,這其實已然是問題的所在。它的語言與內容多是公眾的,貌似的機敏實則沒有太多的價值。

      真正有意義的寫作,恰恰是一種需要帶有個人烙印或色彩的活動,要不然,其價值再怎樣都是微乎其微。這樣的寫作并不能讓我得到滿足,也不會對此類寫作產生崇敬感受。這樣的寫作,寫作者最終只會淪降成一個沒有任何面目可言的工匠。就像大批量生產毛巾的工人,他們分工在流水線上做著工作,而使用毛巾的人卻永遠都無法辨認或想象出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這樣的勞動,或許適合那些無需有“清晰面目”的流水線工人,但絕不適合一個對自身還抱有要求的、以藝術創(chuàng)造為歸宿的寫作者。

      在浩瀚如夜空的文字海洋中,寫作者如果失卻了自己的面目與特征,也就丟失了自己的個性,那么,我以為,繼續(xù)從事這項工作,也就失卻了它的本來意義。

      伍爾芙說,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改變我對一本書的看法。同樣,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改變她對自身寫作的看法與追求。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說,每一項純粹的藝術工作,都是在雕刻時光。既然是雕刻,就不會很容易很簡單。所以,不要允許自己輕易去做,所寫也一定要是有感而發(fā),要對得起自己的付出與勞動。

      猜你喜歡
      伍爾倫納德艾米莉
      微言大義
      檢察風云(2022年14期)2022-07-17 12:41:29
      如果回憶即遺忘
      超現(xiàn)實晚禮服
      中外文摘(2019年23期)2019-12-17 07:54:54
      只有一個人的聚會
      只來了一個客人
      愛你(2018年18期)2018-11-14 09:28:01
      只來了一個客人
      我的朋友
      中學生英語(2017年3期)2017-04-07 10:49:30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態(tài)批評的解讀
      “龍母”開啟征戰(zhàn)之路 艾米莉亞·克拉克
      電影故事(2015年16期)2015-07-14 02:22:28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若羌县| 陕西省| 郁南县| 西宁市| 蓬莱市| 嘉定区| 黄平县| 宽甸| 高青县| 惠州市| 沙田区| 来安县| 丹江口市| 外汇| 高雄市| 宜春市| 芜湖市| 安吉县| 和林格尔县| 嘉义市| 宜黄县| 长春市| 泗水县| 衡阳市| 黎平县| 西丰县| 如皋市| 巨鹿县| 灵寿县| 乌鲁木齐县| 开鲁县| 邮箱| 兴海县| 牟定县| 余江县| 沧源| 泽库县| 原平市| 都安| 龙门县|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