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澄明的歡愉

      2013-11-21 10:38:42編輯
      中國三峽 2013年10期
      關(guān)鍵詞:傈僳傈僳族怒江

      圖、文/周 偉 編輯/任 紅

      教會學校課前的禱告。云南怒江,木尼瑪,2007年1月。

      清晨7點,老姆登教堂的執(zhí)事約翰敲響了教堂廣場上那個用廢噴霧器做成的鐘,鐘聲清脆而悠遠,伴隨著峽谷陰涼的微風,傳遍整個村子,余音在峽谷之中久久彌漫……漸漸,朝陽從背后的碧羅雪山噴薄而出,把對面高黎貢山的積雪映成金黃,天空中紅色的云霧一掃峽谷的清幽,教堂卻在這冷暖的對比間俯視著奔騰不息的怒江,顯得格外寧靜與平和。

      這一天是平安夜。

      而教堂的伙房里,義工們早已忙得熱火朝天,他們從凌晨四點就開始忙碌了。老姆登是匹河怒族鄉(xiāng)中一個較大的村子,今天里全鄉(xiāng)的教徒們要齊聚這里,度過為期三天的圣誕節(jié)。

      在遍布云南怒江兩側(cè)的山坡與河谷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教堂中,老姆登是原碧江縣的第一座,它始建于1930年。據(jù)村中長者回憶,當時教堂建了三次才成,前兩次剛剛建成就被設(shè)置局派兵給拆毀了,甚至還把教會的三位負責人也抓了起來,后來在外國傳教士的干涉下才放了人,教堂也終于落成。此后,這里一直是碧江縣教會的培訓基地和圣誕節(jié)活動的舉辦地——圣誕節(jié)是怒江基督教徒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當年全縣的教徒都會集中到一個教堂過節(jié),而從1930年落成到1957年的20多年間,老姆登教堂先后八次承擔了這種榮耀。

      遺憾的是,舊教堂在1958年的運動中被拆毀了,直到1979年恢復宗教自由,老姆登教堂得以重建,在后來的20多年中,教堂又先后重建三次,從木草房到到土磚房,規(guī)模不斷擴大。1984年的12月圣誕節(jié)前夕,一個能夠容納千人的大教堂在峽谷傲然矗立。怒江的基督教堂,基本和民居相識,沒有太多的裝飾,它實在算不上雄偉,但在怒江峽谷當中卻是最大的一個教堂,更是最耀眼的建筑,加上他特殊的歷史地位,老姆登教堂逐漸聲名遠播。

      午后,從怒江兩岸的崎嶇的山路上,成群結(jié)隊的怒族人背著蔬菜,大米甚至鋪蓋,女人用背簍背著她們的孩子,像是聽從了一個統(tǒng)一的號令,往老姆登的方向前進。居住在河谷公路沿線的人們因為交通便利,也許會成群地擠在一個拖拉機上,“突突突”地向著半山腰的的老姆登爬來,而那些生活在對岸的人們,則要踏著搖搖晃晃的懸索橋,或者把自己掛在一根鋼索上飛過冬季清澈碧綠的怒江,再沿著山坡的老路蹣跚而來。那些鮮艷的怒族服飾也定然在午后的陽光下熠熠閃爍,這一刻,假如從天空俯瞰,怒江的綠水,和彩色的人流一定交織成一幅神奇的景觀。

      當一隊人馬抵達村口,會有組織者招呼大家排著隊,一個接一個從教堂前懸掛著傈僳文“慶祝圣誕”橫幅的“生命之門”下走進,而老姆登教堂作為東道主,則會組織十幾個教徒在“生命之門”邊高唱歡迎曲,并且和來者一一行握手禮。他們神情肅穆,舉止莊嚴,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在西南邊陲還相對閉塞和貧窮的小村落。

      當夜幕降臨,在峽谷漆黑的天幕中,被昏暗的光芒勾勒出來的教堂似乎就是浩淼世界的一個天堂。頃刻間,從教堂中傳出宏大而富于層次的歌聲,層層疊疊沖向云霄,一首接著一首——初到怒江的人,沒有不被那些散落在峽谷兩岸大大小小教堂中飄揚出來的贊美詩所震撼的,而這平安夜的宏大歌聲更是無與倫比。怒江,再一次用聲音牢牢地把我俘虜。

      平安夜里除了正式的祈禱活動以外,主要就是唱贊美詩,先是集體的合唱,再就是匹河鄉(xiāng)9個村,37個教堂分別上臺表演,而表演的內(nèi)容也僅是贊美詩。這樣的平安夜似乎太單調(diào)了,但當圣誕節(jié)在都市已經(jīng)退化為購物和狂歡的節(jié)日時,如此樸素的內(nèi)容與方式恰與這峽谷自然融合在一起。

      左上:圣誕節(jié)聚會人群中的一個少女。云南怒江,子楞河。2005年12月。

      左下:元旦,基督徒在梯田中舉行迎新聚會。云南怒江,馬底。2007年1月。

      右下:聆聽禱告的男人們。云南怒江,古當。2006年12月。

      右上:圣誕節(jié)聚會上,聆聽禱告的三個少年。云南怒江,子楞河。2005年12月。

      此后的兩天中,教徒主要是聆聽布道和表演贊美詩。第三天的下午還在玉米地里開展文體競技活動,諸如爬桿,綁腿跑步,蒙眼敲鑼等,這些都是原來怒族人新年的娛樂活動——唯有這一點上,讓人看到某些文化上的融合。

      第四天的上午,在最后一次聚餐結(jié)束后,終于到了告別的時刻。教會的幾位負責人站在“生命之門”的一側(cè),與所有的信徒一一握手,每個的口中念叨:“花花(平安)——”上千人的告別儀式,嘈雜而有序,人們的臉上一掃宗教原本的肅穆,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很多老人、婦女,還有一些不常出門的男人,在行握手禮的剎那都會顯得局促或羞澀,這讓我堅信:他們雖然貧窮,但澄明而歡愉。

      很多素不相識的人上前來與我握手,那些能說些漢語的立即就邀請我去他們的村寨做客,我彷佛是他們久違的一個老朋友,是和他們團聚在一起的一分子。是啊,圣誕節(jié)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峽谷里,聯(lián)絡(luò)溝通都需要艱難跋涉的人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團聚,是身體的,更是心靈的——峽谷的生活是單調(diào)的,但身體的團聚,可以感受溫暖;心靈的團聚,可以抵御寂寞。

      兩年后,我從繁華的都市逃離,再次于圣誕節(jié)前抵達怒江。這次匹河鄉(xiāng)的圣誕節(jié)是在位于谷底公路旁的子楞河村舉行的,這個村只有一個僅容二三十人的小教堂,人們就在冬季撂荒的稻田里臨時搭建了一個露天教堂。這個平安夜,天空不時飄起蒙蒙細雨,上千人的混聲大合唱《哈里路亞》沖破雨霧,在漆黑的峽谷中久久回蕩,當贊美詩在峽谷中升起又落下,即便是高山峽谷般跌宕起伏的心緒,亦能被這純凈之聲所撫平。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被撫平的首先是一百年前怒江人的心——能夠撫平這些刀耕火種、狩獵捕魚的剽悍民族靈魂的,往往只是一些人、一些事。

      已經(jīng)80歲的布道員亞居拉。云南怒江,老姆登。2003年12月。

      1944年4月的一天,位于怒江西岸的里吾底村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人們圍攏在教堂前的平地上,一首接著一首唱著寧靜平和卻蘊涵著熾熱情感的贊美詩,人群中不時傳出陣陣哭泣。通往里吾底的路上,傈僳族和怒族人從幾里、幾十里外的村落急急趕來,他們步履急切,心情沉重,婦女們眼含著熱淚,不時仰望傳來哀歌的地方,呼喊著“阿子打——阿子打——”。山路上,還有一位西裝革履的西方人,他頭戴一頂盔式禮帽,行色匆匆,面色凝重。他便是當時的中華基督教內(nèi)地會在碧江的負責人阿蘭·庫克(Allyn B.Cooke)牧師,漢文名字叫楊思慧。

      “阿子打”便是阿蘭·庫克牧師的妻子伊麗莎白(Leila R. Cooke),生活在怒江的人們記不住來自遙遠國度的人長長的姓名,樸素地用自己的語言稱呼他們——牧師叫“阿依打”,意思是尊敬的大哥,而“阿子打”的則是尊敬的大姐。現(xiàn)在,被他們尊稱為“阿子打”的女性,寧靜安詳?shù)靥稍趽苌?,被人們安放在教堂前的空地中央,悲傷的人群一層一層圍繞著她。當阿蘭·庫克終于抵達教堂,俯身匍匐在妻子面前,整個里吾底剎那間沉浸在一片無法抑制的慟哭之中。

      人們哽咽地向牧師講述他的妻子生命最后時刻的情形:就在前幾日,阿子打徒步去江東的南安甲村教堂布道,走到半路上就感覺肚子不舒服。南安甲村在里吾底江對面,須下到江邊然后溜索過江,再往山上爬。那一日許是下著雨,路途越發(fā)艱難,就在阿子打抬手拿起雨傘的剎那,剛剛做過手術(shù)的刀口破裂了,人們急忙將她攙扶回里吾底村,但丈夫阿依打正好外出,阿子打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刀口持續(xù)發(fā)炎,沒幾天便離開了人世。

      人們抬起阿子打的遺體,緩緩走向教堂上方不遠的一棵核桃樹下,那里正是阿蘭·庫克夫婦的菜園,現(xiàn)在卻是妻子最終的歸宿了。贊美詩伴隨著慟哭再次潮水般響起——而阿子打已經(jīng)無法再聽到這些曾經(jīng)是她親自教唱的歌曲了,她也不知道丈夫此刻已回到自己身邊,正為她做最后的禱告。阿蘭·庫克神情肅穆卻沒有流淚,也許在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做好了把生命留在這里的打算,但他的內(nèi)心定然充滿內(nèi)疚,在妻子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沒有能夠陪伴在她的身邊,而眼前已經(jīng)離開這個世界的妻子,卻在20多年里一直陪伴自己在中國,在傈僳人當中,在這偏僻荒蠻的峽谷中履行他們神圣的職責,并且成為自己傳道事業(yè)最為得力的助手。

      上:在天主教堂前玩耍的男孩。云南怒江,秋那桶。2006年5月。

      下:在教堂的伙房門口練習吉他的少年。云南怒江,古當。2006年12月。

      六十一年后,2005年的年末,我站在了這位至今仍被傈僳人尊敬和懷念的女性的墓前,其實,這里已經(jīng)沒有任何墳墓的痕跡了。我的身旁,清瘦頎長的老人友付奪對我說:“文革的時候,阿子打的墓據(jù)說被挖開,頭骨被扣在一根木樁上接受批斗,我當時在五七干校,后來聽說的……上面一點就是阿依打他們的家,坐北朝南,地面和墻壁全部是木板的,還有天花板。西邊房是臥室,中間是客廳,也是他們平時工作的地方,東邊是廚房和醫(yī)藥室,客廳通著陽臺,下面就是菜園子,四周用木板圍成柵欄?!币乐先说拿枋?,我可以想見那曾經(jīng)的木屋,但如今已灰飛煙滅,原來的地方雖有一棟房子,但模樣和格局顯然不是當年的了。墓地還是菜園,幾根玉米秸稈東倒西歪,核桃樹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棵茶樹墨綠油亮。

      老人少年時代曾跟隨阿子打?qū)W習傈僳文字和圣經(jīng),對于楊思慧夫婦的許多事情仍然記憶猶新,他告訴我:楊思慧夫婦一直保持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他們自己烤面包,吃小米,極少吃大米,自己養(yǎng)了20只羊,只為了擠羊奶喝,他們帶來很多豆種和果樹,至今當?shù)厝诉€稱一些豆和果為“傳教士的豆”和“傳教士的果子”。

      阿蘭·庫克1896年出生于美國舊金山,畢業(yè)于洛杉磯圣經(jīng)學院,1919年他作為中華基督教內(nèi)地會的傳教士來到中國,1920年在云南大理按立為牧師,1922年開始在中國的西南邊疆傈僳族聚居區(qū)從事傳教事業(yè),先后在木城坡和臨滄地區(qū)耿馬縣福音山傳教了10多年,之后于1933年和妻子一起來到里吾底村。第二年里吾底落教堂落成了,這座由四根粗壯的栗木支撐起來的高大建筑在著實震撼了傈僳人,它四周均為沖土墻,頂上還覆了杉木板,據(jù)說可容納千人。這里自然成為基督教內(nèi)地會在碧江傳教中心。對于大多數(shù)傈僳人來說,楊思慧夫婦的到來,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不再喝酒賭錢,不再因為從天而降的病災而殺牲祭鬼,以至于不堪重負,他們開始學習洗臉、洗腳,學習以握手的方式表達問候……尤其是阿子打,用友付奪老人的話說,“她是我們的老師、是衛(wèi)生員、接生員,還是裁縫……”從并不翔實的史料和口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阿子打應當是一位和藹可親、多才多藝的女性。她穿傈僳人服裝,多數(shù)時間都在教孩子們學習傈僳文字,給病人看病,為婦女接生。

      阿子打親手接生的史富相,少年時代也跟阿子打?qū)W習,解放后成為國家干部,他回憶道:“阿子打是位和藹可親的女牧師,也是一位救死扶傷的好醫(yī)生,能說一口流利的傈僳話。每到禮拜天,是阿子打最忙碌的時候,信徒群眾因病要藥的人特別多。但她從不急躁厭煩,總是耐心地為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看病,給藥,打針。平時群眾患有疾病或婦女生小孩只要喊到她,不論白天黑夜,她都去病人家看病。她對小孩子懷著一片慈母之心,每年都主動召集家長,為他們的小孩種牛痘或打天花預防針……她還經(jīng)常舉辦婦女培訓班,傳授婦幼衛(wèi)生常識,包括如何操持家務,如何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內(nèi)容,使當?shù)氐睦蹕D女受益匪淺?!?/p>

      胸前掛著十字架和彈弓的兒童。云南怒江,害必洛。2007年1月。

      傳教士們都有不凡的音樂修養(yǎng),每到星期天或者閑暇的時候,阿依打演奏小提琴,阿子打彈奏風琴,另一位叫賈牧師的吹圓號,組成了一個小型樂隊,他們既自娛自樂,也給傈僳人帶來新鮮和愉悅。事實上楊思慧夫婦在音樂上都有非凡的造詣,楊思慧熟諳樂理,對圣樂尤其精通。當他們還在木城坡教會時,得知有兩位擅長傈僳族調(diào)子的老媽媽,便主動上門請教,并一一記錄。在搜集整理傈僳族歌曲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傈僳族調(diào)子中的句式和《舊約全書》里“箴言錄”及“大衛(wèi)詩”的句式很接近,于是他們就按照傈僳人的對偶句式把贊美詩填進去,并創(chuàng)造了與漢文簡譜不同的傈僳簡譜。經(jīng)過十多年的積累,終于在四十年代編輯出版了傈僳文的混聲四部的《頌主歌曲集》,300多首歌曲中,除了楊思慧的創(chuàng)作,還有許多改編自蘇格蘭民歌、美國民歌和西方圣樂中的經(jīng)典作品。

      和阿子打善于和傈僳人打成一片不同,楊思慧則近乎一個學究,他一向西裝革履,嚴謹有序,這種氣質(zhì)幫助他完成了傳教生涯中最具歷史價值的事情——他繼承前輩初創(chuàng)的事業(yè),在妻子和傈僳族助手摩西等人的協(xié)助下,將《新約全書》全部翻譯成了傈僳文。

      生活在傈僳族和怒族歷史上并沒有文字,當上世紀初,內(nèi)地會在云南滇西的總負責人傅能仁牧師開始在傈僳族地區(qū)傳教的時候就萌發(fā)了創(chuàng)制傈僳文字的念頭,1912年他與緬甸籍的巴東牧師商討決定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方法創(chuàng)制傈僳文,他們各自設(shè)計了一套方案,在傈僳人當中進行運用試驗,最終于1919年定稿。這套拼音文字,運用原有的26個拉丁字母和14個倒置或翻寫的拉丁字母作為拼音基礎(chǔ),具有單音節(jié)多、易讀、易寫、易記的特點,很快就為傈僳族人所接受。

      這套文字創(chuàng)制成功后,傅能仁和巴東就開始聯(lián)合試譯《約翰福音》,到1939年在楊思慧手上完成,前后歷經(jīng)十七年,在最后定稿的時候,楊思慧夫婦邀請傅能仁牧師來到里吾底一起進行審定。遺憾的是,此后不久,摩西和傅能仁牧師先后去世,都沒有能等到它最終出版的那一刻。阿子打在自己的回憶錄《傈僳人旺麗和傈僳文圣經(jīng)》中寫道:“我們離開南方福音山,來北方怒江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北方傈僳族地區(qū)信教人數(shù)逐年增加,他們要求我們傳授圣經(jīng)知識,同時還未入教的人也很多,還需要做宣傳布道工作。另一個原因是北方傈僳族聚居區(qū)能學到真正的傈僳語,因為那里是地球上傈僳族聚居最多的一個地方,沒有住著漢族,他們所說的傈僳語中沒有夾雜著漢語,這對我們圣經(jīng)書的翻譯工作來說是很重要的……”傈僳文《新約全書》和《頌主歌曲集》凝聚楊思慧夫婦共同的心血,而這兩本書也是以傈僳文字為載體的巨著,至今仍然被傈僳族人使用。那教堂中的布道和歌曲也正是我在怒江旅行中聽到的最純凈和神圣的聲音——這文字,這歌聲,毫無疑問融為傈僳族民族文化中最為精彩的篇章。

      猜你喜歡
      傈僳傈僳族怒江
      跟著怒江走一走
      一圖看懂怒江特大橋
      “傈僳山寨換新顏”精品線路
      云南畫報(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4
      怒江卡雀哇節(jié)
      云南畫報(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6
      櫻花浪漫迎闊時,刀山火海任爾闖 怒江傈僳族闊時節(jié)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4
      傈僳語施受標記
      ?? ?? —??(傈僳)?
      中國(韓文)(2018年10期)2018-10-24 05:39:54
      怒江求學記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0
      怒江傈僳少女求學記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0
      淺談武定傈僳族“噠譜”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民族音樂(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1
      桓仁| 法库县| 揭阳市| 佛学| 漯河市| 崇文区| 庄河市| 滨州市| 万源市| 汉中市| 子长县| 梁河县| 上饶县| 吉林市| 宜春市| 万宁市| 拜泉县| 措勤县| 大荔县| 密山市| 桐柏县| 哈尔滨市| 寿阳县| 于都县| 金秀| 天津市| 马龙县| 嘉峪关市| 方正县| 大竹县| 五台县| 和林格尔县| 高雄县| 四平市| 昭觉县| 南平市| 泉州市| 共和县| 肥西县| 呼玛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