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偉
(棗陽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湖北 襄陽441200)
我們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從重癥監(jiān)護病房送檢的所有標本中分離出的59株假絲酵母菌,進行了耐藥性監(jiān)測和臨床分布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的痰、血液、分泌物、尿液、糞便等標本共526份,共分離出假絲酵母菌59株。如假絲酵母菌來源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多次分離則僅按1株計算。
1.2 質控菌 熱帶假絲酵母菌ATCC14058和白色假絲酵母菌ATCC14053,購自衛(wèi)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1.3 試劑 沙保弱瓊脂粉購自杭州天和試劑有限公司;API 20CAUX鑒定板和ATB FUNGUS3藥敏板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
1.4 檢驗方法
以《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為標準,進行假絲酵母菌分離培養(yǎng)。標本接種于沙保弱培養(yǎng)基35℃培養(yǎng)24h,生長出酵母樣菌落,則涂片革蘭染色鏡檢以確定。挑取酵母樣菌落于無菌生理鹽水中,配制成2個麥氏濃度菌懸液,接種于API 20CAUX鑒定板進行菌種鑒定,并同時接種于ATB 3Fungus藥敏板進行藥敏監(jiān)測,置于35℃孵育24h后進行結果判讀。
2.1 假絲酵母菌臨床分布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送檢526份各類細菌學標本,其中檢出假絲酵母菌59株,檢出率為11.2%。59株假絲酵母菌來源于痰標本的最多,共有21株(35.6%),其余臨床標本分布情況見表1。
2.2 假絲酵母菌菌種分布 檢出的59株假絲酵母菌中,白色假絲酵母菌23株,占39.0%;熱帶假絲酵母菌18株,占30.5%;光滑假絲酵母菌11株,占18.6%;近平滑假絲酵母菌3株,占5.1%;其他4株,占6.8%。
2.3 藥敏結果 3種假絲酵母菌共52株對5種抗真菌藥物的藥敏結果見表2。
表1 59株假絲酵母菌臨床標本分布
表3 常見假絲酵母菌對5種抗真菌藥物的敏感率(n,%)
近年來,由于臨床上廣泛應用各種抗菌藥物、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腫瘤化療藥物、各類插管[1],深部真菌感染日趨增多,越來越多的酵母樣真菌等條件致病菌造成的臨床感染逐年增多時現(xiàn)代臨床感染的主要特征之一。ICU是危急重癥患者集中診治的特殊科室,發(fā)生醫(yī)院獲得型感染的概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患者,美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系統(tǒng)(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ystem,NNISS)的研究表明[2],ICU的醫(yī)院真菌感染率較普通病房高得多,原因可能在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多為年老體弱、基礎疾病多、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多需要長期反復使用多種廣譜抗菌藥物或進行大劑量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多接受有創(chuàng)診治,例如氣管插管、留置導尿管和中心靜脈管等。我們從細菌室送檢的各類培養(yǎng)標本526份中共檢出59株假絲酵母菌屬,假絲酵母菌屬檢出率達11.2%,這與文獻報道相似[3]。
我院各類標本感染的假絲酵母菌中檢出白色假絲酵母菌居首位,共23株占39.0%,依次分別為熱帶假絲酵母菌(30.5%)和光滑假絲酵母菌(18.6%)。我院ICU檢出的白色假絲酵母菌雖居于首位,但其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熱帶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的檢出則有明顯增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這兩種真菌宿主細胞具有很強黏附性,黏附于宿主細胞后在人體環(huán)境和溫度下孢子易于發(fā)芽,使機體其吞噬性和殺滅性大大降低[4]。
從本次研究結果看來,3種主要檢出的假絲酵母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具有一定差異。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都具有較好的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雖然對白色假絲酵母菌具有較高敏感率,但對熱帶假絲酵母菌和光滑假絲酵母菌耐藥率相對較高,因此開展真菌的耐藥性檢測,能夠為臨床提供有效的用藥依據,對指導臨床進行抗真菌感染的藥物治療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1]樊 昕,任曉萍,杜麗穎,等.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體外插管假絲酵母菌屬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9(6):396.
[2]Alberti C,Brun-Buisson C,Burchardi H,et al.Epidemiology of sepsis and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Intensive Care Med,2002,28(2):525.
[3]胡 梅,韓 靜,馬東媛.重癥監(jiān)護病房院內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及耐藥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9):1282.
[4]蘇 芬,倪廣臻,徐 森.醫(yī)院感染假絲酵母菌屬的臨床分布及抗真菌藥物敏感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6):692.
[5]張祎博,吳 瓊,韓立中,等.臨床分離真菌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2009,24(2):88.
[6]楊玉林,郭鳳玲,史躍杰,等.110例假絲酵母菌屬感染與藥敏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