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新
(鄭州市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450007)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系統(tǒng)多發(fā)病、常見病,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居高。近年來,其發(fā)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及壓力。對不能溶栓的患者開展中西藥綜合治療,效果顯著,得到醫(yī)學界的認可。2009年8月—2011年7月,筆者采用益氣通絡醒腦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腦梗死52例,總結報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為起病3 d以內的住院患者,診斷均符合《各項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中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SCT和/或腦MRI確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根據(jù)《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評定,0~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分為重型。治療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齡平均(66.8±5.3)歲;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輕度20例,中度28例,中度4例。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齡平均(66.2±6.2)歲;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輕度21例,中度26例,中度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腸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每晚1次口服;阿托伐他丁片20 mg/次,每晚1次口服;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次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2次;奧扎格雷鈉注射液80 mg/次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2次。有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并根據(jù)病情選擇降壓、降糖等對癥治療。所有患者均不在溶栓時間窗或不符合溶栓條件。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服益氣通絡醒腦湯。藥物組成:黃芪60 g,當歸12 g,赤芍12 g,地龍 10 g,穿山甲 6 g,川芎 10 g,紅花 10 g,桃仁10 g,石菖蒲15 g。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黨參、人參;口角流涎、言語不利者,加遠志以化痰宣竅;心悸、喘息、失眠者,加炙甘草、桂枝、酸棗仁、龍眼肉以溫經通陽,養(yǎng)心安神;小便頻數(shù)或失禁者,加桑螵蛸、金櫻子、益智仁以溫腎固攝;肢軟無力、麻木者,加桑寄生、杜仲、牛膝、雞血藤以補肝腎,強筋骨;肢體浮腫者,加茯苓、澤瀉、防己淡滲利濕;上肢偏廢者,加桂枝、桑枝以通絡;下肢偏廢者,加桑寄生、杜仲、牛膝、川續(xù)斷補益肝腎;口舌歪斜明顯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蠶以祛風通絡。水煎,1 d 1劑,分早晚2次口服。
兩組均以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對腦卒中臨床研究工作的建議》[3]制訂?;救?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20分以上,且病殘程度在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8~20分。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不足8分。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9分或更多;死亡。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3.87,P <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腦梗死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病位在腦,病機多因氣、瘀、風、火、痰、虛。根據(jù)筆者既往對中風病觀察,認為中風病的發(fā)生是在年老體衰、積損廢頹基礎上,臟腑功能衰退,產生瘀血、阻滯腦脈,氣血逆亂,神機失用而發(fā)病。氣虛是基本的致病根源,血瘀是病邪的核心,貫穿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氣虛血瘀后毒邪損害腦竅是病情加重的關鍵,氣虛血瘀毒損是最基本的病理機制。因此,益氣通絡醒腦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基本治法。益氣,一則氣行以消脈中之留瘀,二則氣旺以資新血之化源,為治本之法;化瘀,則瘀除腦通,為治標之法。益氣與化瘀相結合,可化瘀不傷正,使正復神明。
現(xiàn)代研究[4]證明:中風后神經系統(tǒng)損傷的基礎是梗死相應區(qū)域缺血/缺氧后導致的細胞凋亡,補氣類中藥能夠通過抗自由基損傷、抑制細胞內鈣離子超載、調控相關凋亡基因的表達等多種途徑起到抗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性凋亡作用?;钛鲋兴幠芡〞逞小⑹柰ㄑ},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參與防止血栓形成,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及開放[5]。對近10年來中醫(yī)治療中風方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看,基本以活血化瘀類方為主。薈萃分析[6]顯示:活血化瘀類方在短期內有助于改善急性腦梗死的神經功能缺損。醒腦開竅類中藥能夠引藥上行,醒神護腦,可增強腦細胞抗缺血缺氧能力,減輕腦水腫,減少自由基損害,抑制缺血再灌注時炎癥因子的表達,對腦細胞超微結構具有保護作用。
益氣通絡醒腦湯由補陽還五湯合桃仁、穿山甲、紅花、石菖蒲組成。方中重用黃芪,取其大補脾胃之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當歸活血,利用當歸補血養(yǎng)血的性能,有祛瘀而不傷血之妙;川芎辛香行散,溫通血脈;地龍、穿山甲、紅花、桃仁疏通血脈,使氣旺血行,祛瘀通絡。此方重用黃芪補氣,一般先從30~60 g開始,逐漸加大劑量。
補陽還五湯的現(xiàn)代藥理[7]顯示:補陽還五湯可有效防止缺氧復氧誘導的心肌細胞凋亡,增加缺氧腦組織SVZ和皮質VEGF和對細胞凋亡及增殖的影響;可增加缺血腦組織SVZ和皮質VEGF和F1K1陽性細胞的數(shù)量,并通過BrdU示蹤發(fā)現(xiàn)補陽還五湯可以刺激海馬及SVZ細胞增殖;可上調bcl-2的表達,下調p53和p21基因的表達;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降低血漿丙二醛水平,上調bcl-2的表達和下調bax的表達,并抑制缺血再灌注家兔脊髓前角神經細胞的凋亡,從而對細胞凋亡及增殖、神經元相關基因表達、缺血再灌注損傷產生影響。另外,補陽還五湯可顯著降低血栓形成后動脈血中血小板的含量,并抑制病理血小板代謝;可抑制主動脈和腹主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和減少主動脈內膜增厚,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漿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并增加前列環(huán)素有關。藥理研究[8]證實:石菖蒲對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有減輕腦水腫、改善腦電圖、減少神經元凋亡和影響基因調控的作用,并可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桃仁、紅花制劑可通過增強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減輕腦水腫而起到對缺血再灌注后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本研究證實:益氣通絡醒腦湯能夠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值得進一步研究挖掘。
[1]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項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6):379.
[2]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趙春亭,趙子文.臨床血液流變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89.
[4]姚于飛,高幼奇,胡國柱.補氣類中藥抗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性凋亡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1,33(2):312-312.
[5]儲永良,黃清春.活血化瘀中藥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06,13(8):96-97.
[6]張曉云,林鈺久.活血化瘀中藥復方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8):1224 -1227.
[7]王先敏,紀寧.補陽還五湯的現(xiàn)代研究及臨床應用概況[J].新疆中醫(yī)藥,2001,19(3):80.
[8]方永奇,李翎.醒腦開竅中藥治療腦病的共性作用概況[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5(9):470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