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
"特殊學生",指那些父母離異、喪父、喪母、失去雙親的不完整家庭孩子和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實踐表明:兒童時期,自主、自尊、自信的建立,不僅是學業(yè)成功的關鍵,而且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父母離異給子女埋下了畸形發(fā)展的禍根,家庭變故給這類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為了使這類特殊學生的心靈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身心健康的成長,"九五"至"十一五"期間,筆者曾先后主持了《"不完全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研究》、《小學特殊學生學習心理輔導研究》、《小學特殊學生語文學習心理素質優(yōu)化研究》省、市、國家級立項課題,引領課題組成員對占全校學生總數27.3%的這類特殊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進行了心育科研,并著力優(yōu)化他們的心理素質。為此,我校先后承辦3次區(qū)級、1次市級心理健康教育觀摩展示活動,并發(fā)展成為南京市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江蘇省心理教育名校。筆者認為,教育這類學生,正確了解自己、悅納自己、調節(jié)自己、學會學習、適應社會,這便是我們優(yōu)化特殊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和歸宿。
1.塑造"特殊學生"的健全心態(tài)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因心理問題造成的學習困難比較多見。因而,要塑造這類特殊孩子的健全心態(tài),教師就要多出太陽少刮北風,而且必須從幫助他們培養(yǎng)學習自尊入手,主動地、積極地給其進行心理疏導。
疏導特殊學生的學習心理,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心態(tài)是青少年面向未來建功立業(yè)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實施素質教育與推進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的根本宗旨,是實現全體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把心理健康教育視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增強學生生活幸福、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和諧發(fā)展與健康成長的根本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與推進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把教育一個特殊學生與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等生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視為落實素質教育與推進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積極運用"心理疏導"這一提高健康心理品質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充分發(fā)揮其疏導個性心理問題,"復蘇"正常心理、發(fā)展個性心理的主導作用,樂于做"心理醫(yī)生"。
疏導特殊學生的學習心理,其次是要重視心理疏導的過程。比如:我校建立的"星星亮心"心理咨詢室、"星星點燈"心理輔導廣播站、師生"悄悄話"心理卡、"心理茶坊"宣傳板、年級群體心理輔導周、開設的"春風吹"心育活動課,這些都是可操作性較強的實施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范式。校長、德育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尤其是心理教育組成員,要爭取做到:每天不管工作怎樣忙都要擠出時間為他們開展心理溝通;上下班路上與他們拉拉家常;星期天、節(jié)假日帶他們去"踏青"、逛街、游公園;班隊會、課外小組、校外實踐等活動中,有意識地安排他們說、讀、講、唱、算、畫、猜;同時教育其他孩子不對他們另眼相看,免提他們家庭的創(chuàng)傷,不刺激他們的心靈,不挖苦他們。在心理疏導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多給鼓勵。比如:當特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缺乏解決問題的勇氣時,教師要及時鼓勵他們"別緊張,相信你能夠把問題解決好!"當特殊學生有所創(chuàng)見時,教師要格外夸獎他們:"真聰明!老師沒想到的你卻想到了!"實踐證明:這些贊賞,其激人奮進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好似一種心理的"壯秧劑"。誠然,在心理疏導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重視這類特殊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并逐個解決他們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以達到個性化和社會化的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質。
疏導特殊學生的學習心理,另外就是重視心理疏導的內容。在心理疏導過程中,教師應啟發(fā)他們,必須學會自立,不管家庭發(fā)生了什么變故都要好好地成長;引導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適、心理激勵、心理暗示等簡單的心理方法與技巧;初步掌握學會學習、人際交往、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學會心理放松、心理測試、正確歸因;幫助他們化解厭學情緒,排除交往煩惱,比如:讓中、高年級這類孩子寫《釋去包袱》等作文;在品生(社)課上,結合課文進行勇于承認錯誤、樂于傾聽別人意見的教育;從自尊動機、思維品質、心理體驗、學習策略等方面進行點撥,引導他們排除心理障礙,走出心理誤區(qū),走向心理自尊,增強學習興趣,端正學習動機,充滿心理自信,提高學習適應。
愛,能使人的精神得到種種滿足,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所以,在疏導這類特殊學生心理的過程中,教師應有"角色替換"的心理換位能力,設身處地的理解這類特殊學生的心理自尊,不在公開場合下批評他們,盡可能給其營造一個合理宣泄的氛圍;同時還要具備最開闊的胸襟,能接受理解他們的缺點,甚至寬容其"強詞奪理";對他們的錯誤,堅持大道理講在實處,小道理論出深度;并適時抓住"火候",鼓勵他們努力改正,積極向上;同時對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優(yōu)點要緊緊抓住,若是潛在的,要揚其所長,盡量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之產生滿意、愉快、贊賞、尊敬等內心體驗。另外,教師還要經常與家長聯系,要保持父母與教師意見相統(tǒng)一,關注學生的點滴成長,讓他們在被關愛的環(huán)境中感受自身價值的存在。一句話,暖易心理相容,寒則心理相距??傊?,我們要通過持久滲愛,沐浴陽光,真正讓這類因家庭破裂而缺乏愛的無辜孩子,消除心理障礙,懂得愛祖國、愛生命、愛生活、愛學習、愛集體、愛他人,順利達成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目標,最終實現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2.開發(fā)"特殊學生"的學習潛能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實踐充分表明:這類特殊孩子一旦喚起自尊心理,就會轉變原來那種"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心態(tài)。然而,要使他們充滿學習的自信心,還必須幫助其鞏固心理自尊。筆者以為,自尊心理必須以能力作依托;如果沒有能力作依托,喚醒的自尊心肯定還是要逐漸泯滅的。因此,開發(fā)特殊學生的學習潛能,加強他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調研,這些特殊孩子絕大多數人常常學習不肯用功,學習任務難以完成。顯然,在塑造他們健全心態(tài)的同時,還要積極地為其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fā),能力得以鍛煉,智力得以發(fā)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訓練這類特殊學生的思維,要針對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思維膚淺的特點,為其創(chuàng)造動口的機會;低年級可以把游戲引進課堂,讓歡樂的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中給他們一方信任的天空,讓他們語言揣摩、品詞析句、朗讀激情、看圖說話;數學課中滲透競爭意識,讓他們說條件與問題、說思考過程、說選擇算法的根據等等。實踐中,筆者發(fā)現那些思維被動、學業(yè)不佳的特殊學生,其實他們內心往往更期盼得到他人的重視。所以,課堂上當發(fā)現這類特殊學生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有所反應時,要優(yōu)先讓他們發(fā)言,并不管回答得正確與否都堅持以鼓勵為主。此外,開主題班會時也可以讓特殊學生亮相,比如:推薦他們上臺做主持人或表演節(jié)目,讓其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思維通常是與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根據這類特殊學生大多數人思維較為被動的特點,要主動引導他們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梢愿鶕滩膬热莺徒虒W要求,精心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卻靈活巧妙的口算題,放手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借以開拓其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還可以用"一題多解"鼓勵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維。事實上,這樣做并非加重他們的課業(yè)負擔,而只是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在智能。
思源于疑。訓練這類特殊學生的思維,還要把握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思維呆板的特點,在平時多用疑問語句同他們談話,給其提供興奮點,達到思考問題的目的。教師一定要積極鼓勵這類特殊學生多思考、多提問,也可以提一些輔助性問題為他們"搭梯子",還可以借圖激疑或讓他們眼、腦、手并用,誘導其求疑、求易、求廣。誠然,教師的提問應由淺入深、由易漸難,并富有啟發(fā)性,而且要問在思維的轉折點上,一步一步地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讓他們"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成功感、滿足感,從而越發(fā)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根本目標。
3.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堅強意志
古代思想家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顯見,幫助這類特殊學生把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上升到意志領域,把可貴的自尊內化成堅強的意志,是提高他們心理素質的關鍵。
意志是人有意識地培養(yǎng)的結果。培養(yǎng)這類特殊學生的意志,首先要對他們進行生活目標教育。教師要教育這類孩子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一階段,給自己提出具體要求,明確目標;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助他們悅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提高心理品質。
培養(yǎng)這類特殊學生的意志,其次應幫助他們發(fā)展高尚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如何。"積極的、熱情的情緒和情感是認知活動的內在動力。根據這類特殊學生的心理咨詢反映,造成他們過重學習負擔的主要原因便是其過重的心理壓力。因此,要減輕這類特殊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就必須引導他們減輕過重的心理壓力,其做法有:1.保持適度的緊張情緒;2.提高意志品質;3.樹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4.要有一個合理的正確評價。由此可見,培養(yǎng)這類特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調動其內驅力,就好比給他們注入心理力量,激發(fā)其心理潛能,從而通過心理減負,使學習"減負"真正到位。
培養(yǎng)這類特殊學生的意志,再次是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與困難作斗爭。心理學認為: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難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在學習活動中的鍛煉。學習是艱苦的過程,困難是培養(yǎng)兒童的"磨刀石"。因而,教師要給這類特殊學生適度的挫折教育與彈性的培養(yǎng),有目的、有意識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磨難機會,經常安排適當難度的學習,讓他們付出一定的意志,獨立地去克服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經受考驗和鍛煉,提高心理承受力。比如:從表達行為方面鍛煉他們,口頭表達要求聲音響亮、語句完整;書面表達要求書寫工整、規(guī)范、迅速,完成后認真復核、檢驗,反對只圖快速,不講究工整、規(guī)范;也可以開展優(yōu)秀作業(yè)展覽,樹立榜樣;或者分小組競賽,鼓勵積極向上;還可以設計一定數量的"問題解決"一類的作業(yè),讓他們去尋求解題的途徑,在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中體驗到"苦"的滋味、成功的喜悅,從而認清成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提高挫折耐力,培養(yǎng)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
培養(yǎng)這類特殊學生的意志,另外就是幫助他們提高自我培養(yǎng)的自覺性。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啟發(fā)和幫助這類特殊學生學會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自我命令、自我調控、自我鼓勵。比如:訓練他們的自制力,可以遵循如下操作規(guī)范細則: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想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聽講,大膽發(fā)言;3.和同學有爭執(zhí)時,能自我克制,耐心勸說和仔細傾聽;4.不必要的學具不亂買,不必要的開支不亂開支;5.課后獨立作業(yè),不 做完作業(yè)不玩耍;6.不進電子游戲機房。
春風縷縷沁人心,心育之花春滿園。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使參與實驗的特殊學生學會助人自助,智慧得以增長,情緒得以愉悅,情感得以陶冶,意志得以磨煉,性格得以優(yōu)化,個性得以完善,心靈得以升華;從而較為主動地確立學習目標,了解學習潛能,計劃學習活動,研究學習方法,講究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成效。
愛是人的價值和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是人性豐富的表現,是心靈崇高的標志,是追求真、善、美的高尚行為規(guī)范。課題研究與教育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持根據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共性規(guī)律,有效實施"自我認識--動情曉理--策略導行--反思內化--形成品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培養(yǎng)特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