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華,王 洪,劉亞婭
(1.重慶交通大學理學院,重慶 400074;2.重慶工商大學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重慶 400015)
乙酸丁酯又名乙酸-2-甲基丙酯,英文名為isobutyl acetate,分子式為C6H12O2,相對分子質量為111.16,沸點為125~126℃。乙酸丁酯是無色透明液體,具有強烈香蕉味,是我國GB2760—86規(guī)定允許使用的天然等同食用香料,也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被廣泛用于溶劑、涂料和醫(yī)藥等行業(yè)[1-7]。
對于乙酸丁酯的生產(chǎn)工藝,傳統(tǒng)方法是以濃硫酸為催化劑,用冰乙酸和正丁醇直接進行酯化。這是一個很成熟的工藝路線,其催化劑價格低廉,來源廣,但也存在許多缺點:濃硫酸對設備腐蝕嚴重,三廢處理難且設備費用高;濃硫酸的選擇性差,具有強氧化性并能導致磺化、碳化或聚合反應,留下一定的酯化殘液,給后處理帶來麻煩;乙酸丁酯的收率不高,反應結束后為除去多余的硫酸還需經(jīng)過中和與水處理,致使生產(chǎn)工序繁雜,產(chǎn)品損失多,并生產(chǎn)大量廢水,所制得的乙酸丁酯成本高,生產(chǎn)效益較低[8]。
針對硫酸催化法的諸多缺點,國內外不斷完善醋酸丁酯的生產(chǎn)合成技術,開發(fā)了一系列新型的乙酸丁酯合成工藝。其中,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乙酸丁酯具有催化活性高、廉價易得、重復使用性好、無有害帶水劑殘留等優(yōu)勢。為此,本文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了乙酸丁酯,并主要考察了醇酸物質的量比、反應時間、催化劑用量及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shù)等因素對產(chǎn)品產(chǎn)率的影響。
冰醋酸(分析純),購自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正丁醇(分析純),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濃硫酸(分析純),購自重慶市品譽化工有限公司;無水碳酸鈉,購自國營重慶無機化學試劑廠;無水硫酸鎂(分析純),購自國營重慶無機化學試劑廠;無水氯化鈣(分析純),購自重慶川東化工有限公司);氯化鈉(分析純),購自重慶博藝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硫酸鎳(分析純),購自重慶川東化工有限公司;人造沸石(化學純),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實驗儀器包括圓底燒瓶、分水器、球形冷凝管、蒸餾頭、150℃溫度計、接收管、分液漏斗、量筒10 mL、錐形瓶、鐵架臺、玻璃棒、電子天平、加熱套(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等。
以乙酸和正丁酯為原料制備乙酸正丁酯的反應式如下:
酯化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而且在室溫下反應速度很慢。加熱、加催化劑可使酯化反應速率大大加快。同時為了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動,可以采用增加反應物濃度(冰醋酸)和將生成物除去的方法,使酯化反應趨于完全[9-11]。
1)以濃硫酸為催化劑合成乙酸丁酯。在干燥的圓底燒瓶中加入10 mL正丁醇、8 mL冰醋酸及5滴濃硫酸,搖勻后加入幾粒沸石,再安裝好分水器(先從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2 mL至分水器支管處,再安裝上去)和回流冷凝管。加熱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為止(當水充滿時,可以由活塞放出)。冷卻后(不可以拆卸回流冷凝管),將燒瓶中的混合物與分水器中的酯層合并,轉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10 mL水、10 mL10%碳酸鈉溶液洗至無酸性(pH=7),再水洗1次,用少許無水硫酸鎂干燥。將所得產(chǎn)品進行蒸餾,收集122℃ ~126℃的餾分。稱量,計算產(chǎn)率。
2)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乙酸丁酯。在50 mL的圓底燒瓶中加入10.0 mL正丁醇、8 mL冰醋酸和0.5 g硫酸鎳(約為5滴濃硫酸質量),混合均勻后加入幾粒沸石。再安裝好分水器(先從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2 mL至分水器支管處,再安裝上去)和回流冷凝管。反應約1 h后停止加熱,冷卻。過濾分離出催化劑,將分水器中液體倒入分液漏斗,分出水層。用10 mL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至中性,再依次用10 mL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1次,飽和氯化鈣溶液洗滌2次,分出酯層。將分離出來的上層油層倒入一干燥小錐形瓶中,加入1~2 g無水硫酸鎂干燥,直接進行液體澄清。干燥后的液體過濾至干燥的50 mL蒸餾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進行蒸餾,收集122~126℃的餾分。稱量,計算產(chǎn)率。
產(chǎn)品的產(chǎn)率按式(1)進行計算。
根據(jù)本文實驗步驟制備出產(chǎn)品乙酸丁酯,具體實驗條件如表1所示。
所得產(chǎn)品的產(chǎn)率計算:
以濃硫酸為催化劑
以硫酸鎳為催化劑
根據(jù)上述比較實驗,可得如下結論:
1)以濃硫酸作酯化催化劑主要是利用它的強酸性。該法的優(yōu)點:原料易得,廉價。缺點:存在設備腐蝕和廢酸污染,副反應多等。
2)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具有催化活性高、廉價易得、重復使用性好、無有害帶水劑殘留等優(yōu)勢,而且所得產(chǎn)品產(chǎn)率為92.2%,比以濃硫酸作酯化催化劑時所得產(chǎn)品產(chǎn)率要高。
根據(jù)上面的結論,以硫酸鎳為催化劑來制備乙酸丁酯產(chǎn)品。
表1 兩種方法制備的具體實驗條件
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乙酸丁酯過程中,主要考察了醇酸物質的量比、反應時間、催化劑用量及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shù)等因素對產(chǎn)品產(chǎn)率的影響。
1)催化劑的用量對產(chǎn)率的影響。當正丁醇為10 mL、冰醋酸為8 mL、反應時間為60 min時,改變催化劑的用量,制備不同條件下的產(chǎn)品,其催化劑用量對產(chǎn)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乙酸丁酯的產(chǎn)率隨催化劑用量的層架而提高,但當催化劑用量達到0.5 g時,若繼續(xù)增加催化劑的量,產(chǎn)率反而會有所下降,原因是隨催化劑用量增多主反應的選擇性降低。故硫酸鎳的適宜用量為0.5 g。
2)醇酸物質的量比(體積比)對產(chǎn)率的影響。固定催化劑用量0.5 g,反應時間為60 min,改變正丁醇和冰醋酸的用量,制備出不同條件的產(chǎn)品,其醇酸物質的量比對產(chǎn)率的影響見圖2。
圖1 催化劑用量對產(chǎn)率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反應物之一的正丁醇在本實驗中兼有良好的帶水作用,醇酸物質的量比稍高于計量比,即可有效地使酯化反應向生成目標產(chǎn)物的方向進行。醇酸物質的量比過高或過低都使產(chǎn)率下降。原因是正丁醇用量過高,造成反應體系中催化劑濃度降低從而減弱了其催化效果,而正丁醇用量過低則導致正反應方向進行趨勢有所減弱。結果表明,醇酸物質的量比以1.0∶0.9為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圖2 醇酸物質的量比對產(chǎn)率的影響
3)反應時間對產(chǎn)率的影響。固定醇酸物質的量比1.0∶0.9,催化劑用量0.5 g,改變反應時間,制備出不同條件的產(chǎn)品,其反應時間對產(chǎn)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反應時間對產(chǎn)率的影響
由圖3可見,該催化劑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應1.5 h基本達到化學平衡,繼續(xù)延長反應時間酯化率變化不大,時間過長酯化率反而有所降低。從經(jīng)濟效應考慮,適宜反應時間為1.5 h左右為宜。
4)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shù)對產(chǎn)率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醇酸物質的量比1.0∶0.9,反應時間1.5 h,催化劑用量0.5 g),反應完成后分離催化劑重復使用,對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shù)對產(chǎn)率的影響進行考察,其結果見圖4。
圖4 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shù)對產(chǎn)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硫酸鎳不經(jīng)回收處理便可直接利用。隨著重復次數(shù)的增多,產(chǎn)率逐漸下降。原因是反應液與催化劑分離時,會損失少許催化劑,另外催化劑表面也可能吸附雜質從而減少了催化劑的活性中心數(shù)目。催化劑可進行適當?shù)奶幚硪曰謴推浯呋阅堋?/p>
本實驗分別以濃硫酸作酯化催化劑和以硫酸鎳為催化劑來合成了乙酸丁酯。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乙酸丁酯具有催化活性高、廉價易得、重復使用性好、無有害帶水劑殘留等優(yōu)勢,而且所得產(chǎn)品產(chǎn)率高。為此,本文以硫酸鎳為催化劑合成了乙酸丁酯,并討論了醇酸比、催化劑用量、反應時間等因素對產(chǎn)品產(chǎn)率的影響。
由上述實驗結果與分析可知,硫酸鎳是合成乙酸丁酯的良好催化劑,而且此種催化劑無須處理直接可以進行使用,避免了催化劑再生產(chǎn)的麻煩,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當反應的醇酸體積比為1.0∶0.9,催化劑用量為0.5 g,反應時間為1.5 h時,所得產(chǎn)品產(chǎn)率為92.2%。
[1]凌關庭,唐述潮,陶民強.食品添加劑手冊[K].2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7.
[2]邱挺,黃智賢,程春飚,等.催化精餾合成乙酸丁酯的工藝研究[J].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2008,24(6):545-550.
[3]蔡述蘭,鄒立科,郭小群.硫酸鎳催化合成乙酸丁酯[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1):72-74.
[4]何節(jié)玉,廖德仲,毛立新.乙酸丁酯催化合成研究[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3,4(1):34-38.
[5]賈樹勇,任玉容.硫酸鈦催化合成乙酸丁酯[J].應用化工,2003,32(6):3-9.
[6]馮桂榮,耿靜.乙酸正丁酯合成條件探討[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29(5):73-74.
[7]何節(jié)玉.乙酸正丁酯合成實驗的改進[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2003,16(3):42-43,51.
[8]白秀麗,李曉莉.乙酸正丁酯的合成與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8(5):13-14.
[9]張新友,王慶勇.固體雜多酸鹽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39-42.
[10]陳蓉娜,李秋客,李曉博,等.陽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催化乙酸正丁酯的合成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2005,29(1):85-87.
[11]劉小英.腰果酚醛鐵聚合物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24(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