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娜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無法回避我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衛(wèi)生事業(yè)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人口總量的持續(xù)增長及重大疾病發(fā)病率的年年上升,人們對衛(wèi)生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這導致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面臨嚴重挑戰(zhàn)。政府無力承擔全部的養(yǎng)老責任,更加不能解決老年人和重疾患者沒錢看病的難題。社?;鹑笨谠絹碓酱螅谷藗儾坏貌粚で笃渌霓k法來緩解養(yǎng)老與看病貴的壓力。此時,老年人或重疾患者就有將手中的壽險保單變現的需求,即對保單變現的需求。
保單貼現最早產生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艾滋病開始在這個國家迅速擴散,威脅了許多美國人民的生命。面對著昂貴的醫(yī)療費用和收入中斷的巨大壓力,這些患者沒法得到好的治療,任由病魔奪走自己的生命。雖然當時美國的保險業(yè)已發(fā)展的相當成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保險單,但是,一旦被保險人患病后收入中斷而無法續(xù)交保險費時,這些保障也都將失去。面對失效的保單,就有保單持有人希望將未來的保險金轉為現金,以獲得高于退保金的現金來支付現在的醫(yī)療費用或用來安度晚年。因此,將重癥患者的保單轉售給投資者的交易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最初的保單貼現(Viatical Settlements)業(yè)務。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重癥患者的預期壽命得到有效延長,這給保單貼現業(yè)務帶來較大的沖擊,因為無法準確預估剩余壽命,一旦保單貼現患者的壽命延長,就會降低投資者的預期回報。20世紀90年代,保單貼現公司開始尋求新的業(yè)務點,將健康的老人列入保單貼現的經營對象,這種業(yè)務被稱之為“Life Settlements”。然而,與傳統(tǒng)的保單貼現不同,Life Settlements保單涉及的被保險人并不是重癥患者,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預期剩余壽命在2年和10年之間。兩種貼現業(yè)務的主要區(qū)別見表1:
表1 兩種保單貼現業(yè)務的區(qū)別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美國保單貼現市場已相當成熟,尤其是從1993年美國保險監(jiān)管協(xié)會頒布保單貼現示范法以來,發(fā)展迅速。1999年的保單貼現收入就超過了10億美元(James L.Dam,2000)。據估計,美國保單貼現市場規(guī)模已從2002年的20億美元增長至2007年的120億美元,并且未來10年內增長速度將保持不變,也就是說,到2012年市場規(guī)模會達到約210億美元,增長潛力巨大。[1]
保單貼現業(yè)務開始于美國,并于2000年之后得到快速發(fā)展。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人們保險意識的增強,我國也開始了對保單貼現的研究。近年來,國內有關保單貼現的研究文章:陳文國(2001)、陳迪紅,周麗娟(2002)、鄔潤龍,鐘毅(2003)、倪莎(2008)、陳凱(2008)、韓亮(2009)論述重點在于介紹保單貼現在美國的起源、實施、發(fā)展以及對引入我國的可行性探討;卓俊雄(2005)、林郁雯(2006)、黃美菱(2008)、張君帆(2009)主要論述保單貼現的現行法律規(guī)范問題,討論保單貼現的管理權歸屬于證券業(yè)還是保險業(yè);林裕峰(2003)主要論述保單貼現的商品結構與投資風險;陳昭名(2004)主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重癥患者及其家庭對保單貼現的需求;堯金仁(2009)主要論述在上海進行保單貼現業(yè)務試點的可行性及建議;龐寶璽,林義正(2010)主要從消費者觀點角度研究其對保單貼現商品的真實態(tài)度和需求。
這些關于保單貼現的研究,大多以保單貼現的業(yè)務內容及操作流程的介紹為主,對于我國引入保單貼現的相關分析也只是進行文字性論述,缺乏實證的分析。若要建立保單貼現市場,首先得明確我國對于保單貼現的潛在需求到底有多大,之前的研究都未給出這個規(guī)模的確切數字。因此,本文擬通過建立統(tǒng)計模型從老年人口和重大疾病醫(yī)藥費用支出兩個方面來預測我國對保單貼現的潛在需要,模型的預測結果以退保金額來替代反映保單貼現的市場規(guī)模。
據2012年全國老齡工作會議透露,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并且老年化進程會越來越高。據聯合國人口數據預測,到2040年,中國的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8%左右,開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將超過30%,我國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伴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退休問題、醫(yī)療費用問題也日顯突出。目前,我國人均重疾醫(yī)療費用支出約在10萬元左右(例如惡性腫瘤的平均治療費用至少要15萬),且以每年20%的幅度快速增長,而其中社保醫(yī)療報銷范圍非常有限。昂貴的醫(yī)療費用使普通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這種巨大的經濟壓力使得人們迫切希望變現手中的壽險保單來支付眼前的費用。龐大的老年人口及“巨額”的醫(yī)療費用使社會和居民對保單貼現產生了較大的需求。
雖然目前我國沒有正式的保單貼現業(yè)務開展,但在最近幾年,我國部分保險公司在業(yè)務中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如“平安附加鑫利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生命尊嚴提前給付特別利益條款”、“泰康附加生命關懷提前給付”。這些就是在壽險保單上通過附加給付條款的方式來實現的,可以說是我國保單貼現業(yè)務的萌芽。
另外,據有關報道,2011年末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的保單質押貸款額累計高達525億元,同比大增48%??梢姡斂蛻舫霈F資金周轉困難希望退保時,他們可以利用保單質押貸款獲取資金紓困。但是,保單貸款者不僅貸到的資金有限而且還要對保險公司支付利息及一定的行政費用。而保單貼現可以為客戶變現提供另一條途徑,這條途徑不僅使保單持有人獲得多于退保和質押貸款的金額,而且保證了壽險公司業(yè)務的穩(wěn)定,其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以下從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長和重大疾病醫(yī)療費用的增長這兩個方面分析我國老年人口和重疾患者對于保單貼現的需求,并對我國保單貼現市場的規(guī)模作出簡單的數值估計。
由于我國尚未開展保單貼現業(yè)務,沒有貼現收入數據,但鑒于退保與保單貼現的替代關系,本文擬選用退保金額作為衡量對保單貼現的需求量,并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和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為解釋變量來說明我國老年人及重疾患者對保單貼現的需求。本文選取的數據見表2:
表2 模型的數據
本文設定如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運用eviews軟件進行OLS方法估計和檢驗各因素對退保金額的影響,并對我國保單貼現市場的需求量作出預測。
建立模型:Yt=β0+β1++Ut
其中:Yt—退保金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
1.平穩(wěn)性檢驗—單位根檢驗
由于本文選取的數據是時間序列變量,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先對序列Yt、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表3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Yt、的原序列為非平穩(wěn)的,但經過兩次差分后,各序列的P值接近0,認為其二階差分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wěn)序列,即序列Yt、均為二階單整~I(2)。
2.協(xié)整檢驗—EG兩步法檢驗
由于 Yt均為二階單整序列,因此需要通過EG兩步法來檢驗序列Yt與序列是否存在協(xié)整關系。
首先,用OLS法對協(xié)整回歸方程進行估計。
建立模型如下:Yt=β0+++εt
回歸結果得到:Y^t=-262315.4+33.54045-0.105388
可知,本模型存在較強的自相關,可以考慮加入滯后項,再對各階滯后項進行顯著性檢驗,最終得到估計如下:
調整的R2=0.9588 WD=2.6904
可見,自相關問題基本消除,并將上式初步認定為Yt、X的長期穩(wěn)定關系。
得到殘差序列:et=Yt-^Yt
其次,檢驗et的平穩(wěn)性。
由于殘差序列的均值為0,所以選用無截距項、無趨勢項的DF檢驗,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t值=-3.6032,小于相應的臨界值-2.8167,可以拒絕原假設,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wěn)序列。于是,可以認為 Yt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
最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把退保金額Yt的短期行為與長期變化聯系起來。
建立模型如下:
回歸結果得到:
調整的R2=0.7686 WD=1.6853
其中,誤差修正項為:
上述估計結果表明,從短期來看,退保金額差額增加1%,會促使下一年退保金額差額減少0.1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差額增加1%會促使同年退保金額差額減少27.72%,但是將導致下一年退保金額差額增加107.60%;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差額增加1%會導致同年退保金額差額增加0.11%,而將促使下一年退保金額差額減少0.26%。從長期來看,退保金額增加1%會使下一年退保金額減少1.0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將促使同年退保金額增加54.27%,而導致下一年退保金額減少54.71%;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增加1%會導致同年退保金額減少0.08%,也會使下一年退保金額減少0.01%,但總的來說影響不大。該誤差修正模型通過定量分析,反映出我國退保金額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和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的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tài)關系,并且確定前一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和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的變化,對后一年退保金額變化的影響。
根據誤差修正模型中退保金額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和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的關系,可以對未來5年我國退保金額進行預測。假設未來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的增速為3.66%,[2]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yī)藥費用的增速為19%,[3]得到我國未來5年退保金額的預測值(表4)。從預測值的趨勢來看,我國退保金額總體呈上升趨勢,而且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大,到2016年,預計達到3555.44億元的規(guī)模。雖然,該預測是以退保金額為基礎,但是作為保單貼現的替代品,可以認為此預測結果對于保單貼現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因此,我國對保單貼現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其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表4 保單貼現額度預測值 單位:億元
通過以上需求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重疾醫(yī)藥費用增長飛速,壽險公司對于保單持有人提前給付的要求越來越重視,這不僅是為了滿足老年人與重疾患者對壽險保單的變現需要,也是為了防止大規(guī)模退保而影響壽險公司穩(wěn)定經營的情況出現。因此,保單貼現應該是我國需積極推動的一項金融業(yè)務,而且此項業(yè)務的市場規(guī)模較大。
但是,本文在預測出保單貼現的潛在需求后,只是指出我國應積極開展保單貼現業(yè)務,卻沒有具體提出引入保單貼現的方式:是建立全國壽險次級市場還是由壽險公司試點進行保單貼現業(yè)務。另外,本文只是從需求角度分析我國引入保單貼現業(yè)務的必要性,卻沒有從供給角度對引入保單貼現的可行性進行實證分析,有關研究有待日后進一步完善。
總之,目前考慮到社保基金無法完全滿足養(yǎng)老和看病資金需求的背景下,要保證壽險業(yè)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應盡快引入保單貼現業(yè)務。
[1]Conning & Co.Research,Life Settlements:New Challenges to Growth 2008.(Hartford,Connecticut,2008).
[2]瑞銀證券:《亞洲結構性主題——老齡化的亞洲》報告。
[3]重大疾病的市場分析和所需平均醫(yī)療費用,和訊博客,http://joey4587.blog.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