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飛 (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7)
伴隨著現(xiàn)在都市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城市范圍領域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破壞了城市原本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居民追求精神享受,希望感受和親近自然、回歸自然,這與古人所講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轍。老子有云:“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也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不像西方那樣與其對立而欲征服,而是本著萬物有生,以天地為心的態(tài)度接納自然,順應自然,這種“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曾對我國古代的造園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但現(xiàn)在卻越來越多的跟隨西方的文化潮流,并認同西方人的價值觀。
我國主題公園建設始于1989年深圳的錦繡中華,后來全國各地相繼出現(xiàn)了很多以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仿古文化等為主題的各種主題公園,雖然不乏成功案例,如:錦繡中華、大唐芙蓉園、中華民族民俗村、三孔(孔府、孔廟、孔林)、世界之窗等等,但大部分存在著在設計建設過程中,過分的強調人的主觀意識、比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忽略自然規(guī)律的問題,普遍存在著盲目建設、主題雷同的傾向,導致模式化和程式化,這樣就會對人們缺乏長久的吸引力,熱鬧一陣后,很快就會陷入“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尷尬境地,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對原有的自然環(huán)境遭到極大破壞,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天人合一”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從場地、意境、造景手法等方面出發(fā),真正創(chuàng)造出“天”“地”“人”和諧相處的主題公園。
根據(jù)《公園設計規(guī)范》的解釋: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huán)境的公共綠地。與之相比較,主題公園則是在滿足以上公園的各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強調公園的主題性,通過對某一主題的集中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出一個既具有公園游賞娛樂的功能,又具有特殊的園林意境與環(huán)境特征的休閑娛樂空間。
伴隨人們休閑觀念的變化,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各地又掀起了主題公園建設的新浪潮,如北京的世界航天之窗、上海的環(huán)球汽車公園、湖北蔡甸的楚文化主題公園等,作為一種飛速發(fā)展的、以旅游為目的新型項目,建設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從“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現(xiàn)為:
1.場地選址不當,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不匹配,造成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古代風水中追求以天、地、人“三才”為核心的選址理念,以世間萬物為友,充分考慮人的審美需求,形成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然而在今天的主題公園設計建設中普遍存在著隨意設計建造的問題,不惜開山、填溝、改變水道等,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tǒng)。
圖1 浙江某主題公園
圖2 浙江某主題公園
如圖1、圖2所示,是以展示各種建筑為主題的公園,在設計中過于強調形式,未結合本地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如今雜草叢生,變?yōu)閺U墟。
2.在主題公園整體的規(guī)劃設計上,未能做到“因地制宜”,體現(xiàn)自然,缺乏對主題意境的整體把握?!疤烊撕弦弧庇^講求人工建造與自然環(huán)境的融合,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然而在主題公園設計建設中,卻往往過于注重“人造景觀”,為了最大化地追求經濟效益,各種人工建設設施項目交織在一起,偏離了主題公園的主題。
圖3 某消防主題公園
如圖3所示,是以消防為主題的文化公園,然而在消防戰(zhàn)士雕塑和消防標志背后增添了許多娛樂設施項目,無論從色彩上還是形式上都偏離了主題,若增添與消防類有關的體驗項目則更為合適。
圖4 某消防主題公園
如圖4所示的消防主題公園,雖然生動展示了消防戰(zhàn)士搶險救援的英雄形象,但未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就會顯得呆板突兀。
3.從細節(jié)方面來看,自然與人工造景元素缺少靈動性,出現(xiàn)西化風格和東拼西湊的怪異形式,未“合宜”地安置在自然景觀中。伴隨各地主題公園的建設高潮,許多設計師盲目借鑒西方各種設計語言,在自然和人工造景中出現(xiàn)模式化和程式化的現(xiàn)象,失去了我國傳統(tǒng)造園活動中“異步異景”“曲徑通幽”的自然風格。
圖5 某主題公園節(jié)點圖
如圖5所示,在建設過程中,將植物進行模紋化處理,卻配以中國傳統(tǒng)吉祥動物模型,東西化拼湊,令人瞠目結舌。
綜上所述,主題公園的設計中存在著場地選址不當、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等問題,運用“天人合一”思想來解決主題公園設計問題的途徑如下:
1.合理的場地選址
我國的地形地貌豐富多樣,主題公園的選址不可能處處皆“龍脈”“背山面水”“山水環(huán)繞”,但選址要體現(xiàn)“因藉自然”的擇地要素,要對基地內的原有的地貌特征進行詳盡的分析,結合周圍自然環(huán)境,盡可能地使我們的建筑設計適應每塊場地的特殊性。由于主題公園投資額巨大,因此具體的選址過程中,在對光照、采暖、交通、給水、排水等環(huán)境要素也要充分考慮。主題公園是以營利性為目的的娛樂休閑之地,因此要充分挖掘當?shù)匚幕⒘曀?,彰顯地域特色,才能對人們有長久的吸引力??傊x址一定要“天時”“地利”“人和”。
2.因地制宜的場地設計
場地設計是怎樣處理原有基地和組織場地中各項內容的問題。我國傳統(tǒng)造園活動中歷來重視結合、利用場地原有條件,“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自然,“人”在場地設計中是指人工建造,人造環(huán)境對自然的改變。隨著時代的變遷,環(huán)境、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主題公園的設計就更要在自然和人工建造之間達到和諧統(tǒng)一。在設計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人工建設充分體現(xiàn)對自然的尊重與謙讓,盡可能避免挖土堆山,減少對原有地形做大的改造,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顯得貼近自然,質樸而不浮華。在組織場地中各項內容時(植物、水體、配套設施等),盡可能考慮所有“遺留東西(如古樹、原有構筑物等)”,研究其可能保留性,充分尊重原有歷史文化。
3.對主題意境整體把握
中國主題公園之父馬志民曾說,我們主題公園的建設應該避強、避短、避重,建設時應該避開像迪斯尼樂園這種游樂性的主題公園,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主題公園的建設應該與民族文化結合,應以休閑、度假為主題,讓人們在得到休息的同時還能玩的有品位,必須主打“文化牌”才能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而想要走“文化”道路,就必須注重意境的把握。“天人合一”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思維模式,“天”在此可以理解為一種意識,一種情懷,“人”就是人工營造的環(huán)境,主題公園設計建設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景觀人格化的手法賦予“物”象征意義,延伸描寫的內蘊,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意境,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增強園林設計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效果,展現(xiàn)其文化主題。對于歷史類文化主題公園,還應善于利用楹聯(lián)、匾額、碑刻等,增添整個公園的文學氣息和感染力。
4.造景元素體現(xiàn)本真之美
主題公園中的山水、植物、道路、建筑、小品(供人休憩的桌椅、指示標志、雕塑等)等造景要素都是主題文化所依附的重要物質載體,在設計建設過程中要盡量做到“隨地取景”、“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即使人造景物也要“合宜”的安置在自然環(huán)境之中,讓人真切的感受到天地的本真之美,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自然要素
從地形運用上來看,主題公園的建設要做到絕不強行人力改變原有地形,運用規(guī)劃設計靈活處理人與自然不協(xié)和的地方,用植物、建筑等豐富空間層次;在綠化方面,傳承老莊學說的“道法自然”,種植本地鄉(xiāng)土植物為主,可以結合主題公園的主題適當配置外來觀賞植物來充實園中自然氣息,同時在空間層次上巧妙運用喬木、灌木、地被植物搭配,達到猶如天成般的效果;從治理山水方面講,我國造園活動歷來喜愛山水,有“無山無水,則不成園”的說法,設計中需依山就勢,背山面水,對于水的處理需運用“繞”“掩”“靜”的理水手法,形成“自然天成般”的境界。
(2)主要人工要素
在娛樂設施項目方面,尋求可持續(xù)的適宜技術,可采用先進的仿生技術,從而獲得自覺應變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傳承老莊學說中的“感通天地”的思想體系;對于各種雕塑、假山等要善于概括、提煉,然后濃縮于園中,達到有如天成的境界;在園路設計上,要從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與主題相吻合出發(fā),對園路的形式充分考慮,可以采用軸線與自由曲線相結合的布局方式,增強景物的秩序感,使自然景觀中的天、地、山、水、植物與人造景觀交融為一體。
圖6 大唐芙蓉園
如圖中所示,大唐芙蓉園采用大量石材塑造了“詩魂”、“詩峽”及“麗人行”三組藝術群雕,不僅可以使人直觀的感受唐朝文化,而且石材給人返樸歸真的感覺,就會不自覺的把自我消融在這一大美境界中。
“天人合一”思想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人們對社會人生、宇宙自然多層面、多視角的思索,耐人咀嚼涵詠,在其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豐富內涵,面對經濟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中,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把“天人合一”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從“天人合一”的視野下出發(fā),審視并思考整個主題公園的設計,場地的選址要“天時”“地利”“人和”;場地的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彰顯地域特色;對主題公園的主題選擇需善于結合民族文化,主打“文化”品牌,對主題意境要有整體的把握;在自然和人工造景要素的處理上,善于運用各種造景手法,力求感受自然的本真之美。通過以上方面,最終在“天人合一”的美學世界中獲得實現(xiàn)的途徑,為我國主題公園的設計發(fā)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1]王強.淺析公園設計中的文脈表達[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3(6):166.
[2]徐靜,王萬喜.我國主題公園研究初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0):2900-2901.
[3]孟釗.中國傳統(tǒng)場地設計觀念在設計中的體現(xiàn)——以中山岐江公園建造為例[J].美學與藝術.2009.16:149.
[4]李志強,王顯明.歷史主題公園的文化表達初探——以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例[J].廣東園林,2009.2:12-13.
[5]海繼平.《紅草園》“天人合一”的景觀空間格局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07.
[6]郭搖旗.淺談“天人合一"思想在居住區(qū)水景景觀設計中的聯(lián)系[J].大眾文藝,2009.12:157.
[7]錦繡.“中國現(xiàn)代主題公園設計之父”馬志民[J].黃金時代.2011.(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