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躍
衡量人類社會是否進步的重要的依據就是文明的程度如何。人類由猿人開始不斷進化,每一階段的進化,其實就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進步,所以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產物。而法律作為文明其中的一部分,是文明的顯著標志之一。
揭開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會發(fā)現法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一同前進的,人類通過不斷的摸索,得到了一個這樣的結論----人類社會要想和平、健康、快速的發(fā)展是離不開法治的,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朝代,如果法治健全的話,這個國家和平的時間就長久,社會進步就快,反之如果法治沒有成為主要精神,則這個國家滅亡的就快,社會進步就緩慢。所以法治是人類的共同崇高理想,法治的觀念也深深的灌輸在人類的腦海中。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對于法治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很早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我國在春秋和戰(zhàn)國時就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其中《管子》一書中還首次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概念,這在秦朝法家學說中得到了重視。商鞅、韓非等著名的法家學者曾對法治思想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實踐,總結出了很多觀點。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治思想更是得到洛克、孟德斯鳩和潘恩等名家的詮釋和宣傳。然而,雖然中國在秦朝時期,法治思想得到了發(fā)展,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皇權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扎根于中國人的思想,皇權成為了主導思想,法治思想遭到了壓制。所以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皇權是社會體系的主導,法治在這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如同曇花一現,很快就凋零了。在其后歷史發(fā)展中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襁褓中的新中國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動亂,使剛建立起來的法治幼苗遭到了連根鏟除,中國的法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踐踏。二十世紀末中國痛定思痛、總結經驗教訓,黨及時將錯誤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挽救了政權,拯救了國家。提出了中國要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摒棄“人治”奉行“法治”。這些方略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fā)展,現在更證明了“依法治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胡錦濤同志在主持上屆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對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是我們黨從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任務。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苯瓭擅裢驹?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也曾對我國推行依法治國的方略進行過詳實的表述:“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薄拔覀円婪ㄖ螄ㄔO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边@是中國領導人對依法治國進行的表述,也表達了中國推行依法治國的決心,同時也揭示了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化和制度化,并將這種制度通過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穩(wěn)定性以及連續(xù)性,最終通過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達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目標。依法治國是一個治國方略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的、連續(xù)的、階段性的工作,任何急功冒進都會導致偏離發(fā)展軌跡。依法治國的提出也標志著我們黨和政府在治國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強調國家、政府、社會的任何活動、事務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何超越法律范疇的活動和事務都是不合法的,都是得不到公眾承認的。依法治國的實行,必將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們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依法治國的依據就是指憲法和法律。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憲法實施30周年大會上也講過“憲法生命和權威在于實施”。憲法是萬法之母,國家一切的活動、事務、政策的制定都是在憲法之下進行的,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要擁護憲法,因為它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并且擁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我國依法治國方針的主要依據,它的核心地位是別的法律所不能取代的,當然除了憲法還有其他的法律也是我們進行依法治國所要依靠的依據。
我國依法治國的推行是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法治建設,這是由我國國家制度所決定的。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表明了我國國家的基本性質,我國廣大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也是民主憲政原則的具體體現。在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下,人民具有通過各種民主形式和途徑參與國家事務、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利,所以人民群眾是推行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群眾行使依法治國方針的最基本途徑。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依法治國有實施的主體,同時它也有實施的客體。依法治國的客體是指在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下,開展的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yè)和社會事務。也就是國家公職人員和人民群眾所參與的這些活動的行為。這些都是由我國依法治國的制度和我國的社會實際情況所決定的。依法治國的實質就是使國家和社會在依法治國的理念下開展各項工作,將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做到有法可依,使它們都能納入到正確的法律軌道之上來。
黨帶領人民群眾在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下,通過各種途徑及手段參與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yè)和社會事務。所以依法治國必須要以黨的領導為前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是由黨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并不沖突和矛盾。
在黨的帶領下,這說明黨的主張和人民群眾的意志是根本一致的,也反映了黨代表了我國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為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黨要帶領人民通過合法程序將人民的主張和黨的領導綱領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行為準則。這是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表現。黨和各級黨員要帶頭遵守和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國家管理活動和社會事務,帶頭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辦事,這是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
黨的文獻表明,法治是社會前進的保障,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不錯,人類是否進化了,文明是最好的標志,而文明是否進化了,法律是最好的體現。上述簡短的一句話,揭示了依法治國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立足點,法律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更是人類社會文明的產物和顯著標志之一。不僅如此,從某些方面來看,一個國家法律文明的程度如何,還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標尺。從法律的發(fā)展歷史來看,法從人類原始社會的個別調整、任意調整,到現代社會的普遍調整、共性調整;由自發(fā)性調整過度到自覺性調整,其本身也隨著社會不斷退步而進行調整。法作為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集中表現,是一種公共權力和公共秩序的象征,同時也體現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律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在皇權至上的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里,法律淪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工具和附庸,皇帝張口就是金口玉言,就是法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和權威。但是隨著社會民主法治的推進,中國也摒棄了“人治”推行了“法治”,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逐步形成“通過法治建設讓人回到中心,讓權利恢復尊嚴”的大格局,這不能不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