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教育部宣布對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實行改革。主要內容包括改革四級考試的成績報告方式,題型結構等。教育部弱化四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導向作用,不要求四級考試和學位掛鉤,不主張社會上以四、六級成績?yōu)樵u判英語能力的惟一標準。四、六級的改革對原有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和教學考核帶來全新的影響與革命。在四、六級改革之前,不少高校將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四級考試掛鉤,四級考試成了很多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對大學英語教學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改革之后,很多大學開始正式將學生的學位和四級考試成績分離。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和考核中,很多高校強調學生英語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核心(牛健,何嵐湘,劉永權2004)。四級改革意義重大,對改變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費時費力,高分低能,“聾啞英語”等現(xiàn)象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為怎樣對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進行考核提出了挑戰(zhàn)。
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對大學英語考核體系進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南方醫(yī)科大學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此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嘗試,提出對全日制大學生大學英語學習進行形成性考核的辦法。形成性考核辦法多用于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但很少用于全日制本科教育(歐靖2007)。南方醫(yī)科大學結合全日制本科教育特點,借鑒廣播電視大學的考核辦法,加入口語考核內容,嘗試性地探討了合理可行的大學英語考核方式。該體系主要以形成性考核為主,考核的成績以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英語能力和英語素質為主,實現(xiàn)了課程形成性考核在考核體系中的主導作用考核方式。研究中采用的實驗和問卷調查證明該體系是科學的,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課程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測評和課程學習的階段性考核,其內容包括平時作業(yè)考核,課程大作業(yè)考核,期中測驗或階段性測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程度的考核等?;谶@些內容,我們設置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對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進行考核。
1.1 實驗目的
該實驗旨在探討課程形成性考核是否加強了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管理和指導,是否能夠及時反饋學習信息,了解并監(jiān)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自學能力,最終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1.2 實驗對象
實驗班: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級醫(yī)學信息工程專業(yè),人數(shù):50人;對照班: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級預防醫(yī)學學生,人數(shù):52人。我們選擇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主要考慮:(1).在人數(shù)上這兩個專業(yè)基本相等;(2).根據(jù)2013年期末測試成績看來,兩個班的英語水平基本相當;(3).從教學實施看,這兩個班人數(shù)中等,便于課堂教學的開展。這樣的班次在我校的大學英語的教學班中居多,同時也與其它院校的大學英語班級規(guī)模相當。
1.3 實驗時間: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
1.4 實驗過程
對照班按照原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進行。實驗班則采取課程形成性考核體系來監(jiān)控大學英語學習。平時作業(yè),階段性考試,期終考試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新標準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4)課程教學安排和學習測評要求,規(guī)定每學習完二個單元就會上交一次平時作業(yè),并且平時作業(yè)為記分作業(yè),老師依據(jù)學生完成的質量進行成績評定。老師對平時作業(yè)成績評定后,把成績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表現(xiàn),從而取長補短,再接再厲。一年來,實驗班平時作業(yè)次數(shù)為8次,期中測驗2次。本實驗采取的試卷測試方式分兩種:一是期中、期末測試,主要考察內容以課本為中心,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詞匯、基本句型,是否能夠自如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表達;二是大學英語四級統(tǒng)考。實驗中,兩組都參加常規(guī)的學期末考試和四級統(tǒng)考。實驗組參加各學期的期中測試。分別記錄學生的各次考試成績。
1.5 形成性考核的成績計算
在實驗組完成各項考核項目之后,我們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出學生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
X——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
xi——第i種形式的形成性考核成績
λi——第i種形式的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性考核成績的百分比
i——第i種形式的形成性考核
這個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就取代了單一的課程終結性考試。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在我們的實驗期間,我們用此公式計算出學生的終結成績并不用來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我們直接采用了兩個班的兩次考試成績,即2012年6月的期末考試和2012年12月的全國大學統(tǒng)考成績。我們側重的是,在實驗期間,我們將此計算分數(shù)的公式通報給學生,并將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加以明確地闡述,目的促使他們不要把四級考試或者學校指定的其它終結性考試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應當把提高英語應用能力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
2.1 在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均參加了2012年6月學院組織的期末考試,和2012年12月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其平均成績表如下:
表一:實驗班與對照班2012年6月期末考試成績對照表
表二:2012年12月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對照表
2.2 為了全面地了解學生對形成性考試的看法,我們還對兩個班進行了問卷調查(見附錄)。問卷調查包括10道題目,采取5分滿分的評級制,分值越高表示對問卷中的陳述認同度越高。以下是兩個班問卷調查的平均分值。
表三:問卷調查的平均分值
3.1 從期末成績對比表(表一)中可以看到,經過一年的實驗,實驗班英語成績總體上比對照班提高顯著,實驗班各方面的分值都高于對照班。2012年7月的期末考試成績尤其如此,我們分析是因為這次考試的題目緊緊圍繞課本,在實驗班,學生結合形成考核體系的特點,對英語課本的學習更具依從性,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因而,在學期末的考試中表現(xiàn)自然要好的多。在對照班,由于老師采用傳統(tǒng)的終結考試體系,在一年的實踐中,老師不特別強調課后的練習和復習,而是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予以四級考試的應考復習指導,學生更加注重四級考試的備考,而忽略了對課本的重視,因而階段性的學期末考試表現(xiàn)自然不太理想。從各個考試專項來看,兩個班分值差距較大的是聽力和寫作。而要想在聽力和寫作方面提高,必須要平時下功夫。實驗班成績在這兩方面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平時在英語學習上付出更多。綜上所述,課程形成性考核對學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在保障學生的英語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總量,監(jiān)督他們的學習質量方面,都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張建華,蔣國珍2007)。
3.2 雖然四級考試已經不與學生學位掛鉤,學生已不把四級考試作為學習終極目標,但四級考試成績從側面也可以反應出學生英語學習的狀況。從表二可以看出,06級實驗班四級通過率 (94%)顯著高于對照班(67.31%),而且其優(yōu)秀率(2%)也大于對照班(0%)。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在四級考試的各個項目中,實驗班都高出對照班,尤其是在聽力和寫作項目上有顯著的差別。由此得之,雖然課程形成性考核的目的不是基于考試的教學檢驗體系,實際上它與大學英語四級統(tǒng)考沒有緊密地聯(lián)系,然而,從我們統(tǒng)計的結果看,它客觀上提高了四級考試的通過率。由此表明課程形成性考核是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是一種科學的、全面的考核方式。
3.3 表一、表二從考試和考核方面客觀地反應了學生在實驗后英語能力有所提高,而問卷調查則反映了學生們的態(tài)度和看法。從問卷調查的分值(表三)可以看到,實驗班對形成性考核的認同度總體高于對照班。此外,從表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很積極,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相比而言,對照班在這方面的感覺要弱些,尤其是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把四級考試作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自覺和主動性??傮w來說,問卷調查表明學生的英語素質得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有所加強,學習英語的正面態(tài)度和信心都得以增強。這也就表明課程形成性考核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能夠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
本論文就本科生課程形成性考核的內容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考核方式,并把這些考核方式付諸實驗。為期一年實驗是成功的,表明這些考核方式能夠起到監(jiān)控與督促的作用,能夠達到提高學生實際能力和英語素質的最終目的。實驗證明了該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能夠運用于實踐,具有可操作性。然而,該考核體系也有值得完善之處,如考核內容是否應更加細化,檢驗其可行性的實驗設計是否結構合理,實驗對象范圍是否過于狹窄,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實驗與探討,尤其是作為語言的運用能力的指標之一的英語口語,盡管我們在前期作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口語如何能在形成性考試中加以體現(xiàn)還需進一步的探討。因此,該考核系統(tǒng)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與修改,還需進一步立項來論證和研究。
附錄:
問卷調查表
(填寫說明:請各位同學仔細閱讀下列 10個陳述的觀點,并在后面的(A)(B)(C)(D)(E)上畫 O,每題只能選一個。請注意:A=非常同意;B=同意;C=不知道;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
1.我堅持完成老師平時布置的課后作業(yè)。 (A)(B)(C)(D)(E)
2.老師組織的中期測驗能促進我的英語學習。 (A)(B)(C)(D)(E)
3.老師對我的英語學習過程監(jiān)督對我的英語水平提高沒有幫助。 (A)(B)(C)(D)(E)
4.老師的教學及管理方法使我每天花在學習英語上的時間增多了。 (A)(B)(C)(D)(E)
5.老師的教學及管理方法使我對英語學習越來越有信心了。 (A)(B)(C)(D)(E)
6.通過這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A)(B)(C)(D)(E)
7.通過這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我認為我的英語語用能力有所提高。 (A)(B)(C)(D)(E)
8.我認為,四級考試是我大學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 (A)(B)(C)(D)(E)
9.我對老師所安排的測試不重視,我只想如何通過四級考試。 (A)(B)(C)(D)(E)
10.我希望老師上課要緊緊圍繞如何準備四級考試。 (A)(B)(C)(D)(E)
牛健,何嵐湘,劉永權 (2004).網絡環(huán)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實踐與探索 [J].現(xiàn)代教育技術(4)。
歐靖(2007).公共英語課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4)。
張建華,蔣國珍 (2007).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時效性分析 [J].開放教育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