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對話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除了合理選擇話題、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交流、積極傾聽、認真反思等外,重點還要做好喚醒主體意識、體現(xiàn)對話層次、尋求對話深度、生成對話精彩等方面的工作,來落實思想品德課新的教學理念,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之目的。
關(guān)鍵詞:對話;主體;教學;平等
有效對話是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認知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直至“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確引導下的對話,才會生成有效對話,才能體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相互喚醒和尊重,體現(xiàn)師生之間的融合和心靈的碰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除了合理選擇話題、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交流、積極傾聽、認真反思等外,重點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功夫。
一、真誠對話,喚醒主體意識
真誠對話,首先要以建立師生平等關(guān)系作為主要保障。對話應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沒有民主、平等,就沒有真誠的對話。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歸還學生的話語權(quán),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輕松、開放的心態(tài)和大膽探索的空間。也只有在這樣的自由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想才會更活躍,創(chuàng)造的火花才會迸發(fā)。其次以相互信任作為真誠對話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真誠對話,必須是彼此之間的坦誠相待,互相將內(nèi)心的感受、思想傳遞給對方,調(diào)動學生參與對話的激情。通過對話,學生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由厭學、苦學、蠻學變?yōu)樵笇W、樂學、會學,從而加速學生參與認知、自覺認知的主動性。
二、有序設問,體現(xiàn)對話層次
話是圍繞話題(主題)展開的。話題(主題)確定后,教師要努力營建層次性的對話系統(tǒng),并采取具有層次性的能力發(fā)展序列,在興趣與智慧之中不斷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與思想。營建層次性對話系統(tǒng),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是非性提問、陳述性提問向推理性提問過渡,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
一位老師在教學八年級《消費者權(quán)益》一課時,先請學生表演小品“熊掌風波”。通過小品進行具體體驗。隨后,引導學生對話反思。
師(是非性提問):你碰到過類似的事嗎?你是怎么處理的?
學生甲:我碰到過……后來我與我爸去跟經(jīng)理說,最后經(jīng)理把錢退還了。
學生乙:我也碰到過……消費者協(xié)會負責人幫我們解決的。
學生丙:我碰到過……不過我沒說,自認倒霉算了,反正錢也不是很多。
……
學生這種是非性的回答,是表層的感知和體驗。在生丙的“創(chuàng)新”回答已脫離教學目標和教育價值時,教師通過及時評價和引導,使對話具有了重要意義。
師(陳述性提問):丙同學的說法對嗎?為什么對或者不對?
生:他自認為倒霉不對。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消費權(quán)益,怎么會是自己倒霉呢?
生:他認為錢不多,何必要給自己找麻煩。
生:錢少了就放棄維權(quán),錢多了就找人解決,這是典型的自私表現(xiàn)。
……
此時的學生獲得了深入的體驗,但這種體驗缺乏理性的歸納,情感的升華,行為的矯正。于是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提問,促使問題理性化了。
師(推理性提問):從這里了解到法律賦予每個公民什么樣的權(quán)利?你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利?
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消費權(quán)。
生: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自覺維護法律賦予我們的各種權(quán)利,要以實際行動同各種侵犯權(quán)益的行為作斗爭。
……
上述三種不同層次的對話,體現(xiàn)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循序漸進的層次性對話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去“偽”存“真”,尋求對話深度
一位老師在教學《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課時,開始設置了“有些人說話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指問題,這樣是否會傷害他人的自尊?”學生會齊聲說:“會!”然后便沒了下文。對這種膚淺問題開展“偽對話”,學生顯然沒有興趣。這時老師及時調(diào)整了設問策略。
師:我們說要尊重他人,是否所有的“他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呢?
生:沉默?。@然所設問題有了一定的深度,學生的思想有分歧,不知怎樣回答才好)接下來安排了小組討論,并要求學生誠實地對待這個問題,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生1:我覺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的尊重,譬如犯罪的人,惡人,他們做了壞事,不值得我們尊重。
生2:我贊成他的看法,對于罪犯、惡人我們應該鄙視,他們的行為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都構(gòu)成了危害。
生3:我覺得對犯人也應該區(qū)別對待。有過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分,對于過失犯罪者,我們應寬恕,對故意犯罪者則不然。
生4:那還得看他認罪態(tài)度如何,我們都知道“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對于認罪態(tài)度好的,值得我們寬恕和尊重,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嘛!
師:講的很好!那么對于那些故意犯罪、認罪態(tài)度又不好、還不知悔改的犯人我們該持什么態(tài)度呢?
生:鄙視!(齊聲)
師:我們同學當中也有一些經(jīng)常故意犯錯、認錯態(tài)度還不是很好、錯了還不知悔改者,那么你們的意思是讓我鄙視這些同學嘍?
生:(愕然)
師:那犯人就不需要引導和幫助?
生:(意見分歧,開始小聲嘀咕)
生1:我認為最起碼我們得尊重他的人格吧!
師:怎么講?
生1:還沒想好。(學生笑)
生2:我覺得可以這樣解釋:譬如一個殺人犯,在證據(jù)確鑿的情況下,他還可以向法院提出辯護,還有辯白的權(quán)利,法院也會受理,因為法律是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權(quán)利的。并且在法院判決前,所有的罪犯只能稱為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也具有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
生:(點頭表示認可)
師:那也就是說即使是犯人,他的基本人格我們都需要尊重嘍?那我們身邊的人呢?我們在說著尊重他人時,最起碼的要考慮什么呢?
生:(愕然而又恍然大悟!有些平時不尊重他人的學生開始低下了頭)
深度對話是針對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呈現(xiàn)出隨意、膚淺的“偽對話”而言。這個案例中的對話是富有哲理性的深度對話。怎樣把握對話的深度呢?
(1)需要對“偽對話”加以鑒別、警惕。在案例中那種學生依照直覺就清楚給出答案的對話,在對話中脫離了學生的真實生活經(jīng)驗,學生缺乏深入思考的興趣,不能激起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的對話都是“偽對話”。
(2)需要教師將問題情境的設置回歸學生實際生活。案例中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獲取信息,提出了“‘惡人’‘犯罪的人’需不需要尊重”的話題,圍繞“尊重他人的底限要求是尊重他人的人格”這一命題展開了深度對話。
(3)需要教師正確、及時地進行評價。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態(tài)度及行為的表現(xiàn)中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現(xiàn)狀,加以正確、及時的引導,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經(jīng)驗的整合,促進身心的發(fā)展。
四、適時捕捉,生成對話精彩
在對話中,不時會有精彩的場面出現(xiàn)。精彩從何而來,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引導,及時捕捉。其實課堂上的某一偶發(fā)事件,學生的某一“奇思妙想”,都可以生成精彩。如在講到《我心中的理想形象》這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追星”,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認為“哈日”“哈韓”可不可?。繛槭裁??由于當時幾家電視臺正在熱播韓劇,這一問題立刻在班里引起激烈的爭論。一部分同學認為不可取,但說不出理由來。有一位平時少言寡語的同學勇敢地站起來說:“為了追星,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半宿半宿地聽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這明顯影響了少年正在成長發(fā)育的身體。有的追星少年為了追星,為了買彩照,為了買磁帶,不得不節(jié)省早餐,有的甚至為了購買一二百元的演唱會門票,不惜去醫(yī)院賣血!重慶有一位小姑娘,為了逼迫父母給她買門票的錢,不惜去跳嘉陵江!這樣值嗎?”說完,教室里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也正是在這種場景中,讓我聽到了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看法,看到了學生個性的凸現(xiàn)。
由此,無論是在特定情感促使下的“行為固執(zhí)”,還是在知與不知間的“奇談怪論”,看似有悖常態(tài)與常理的“疑”卻能彰顯出學生的個性特征來。這種對話的生成使課堂不拘泥于原定的教學目標,敏銳地捕捉師生對話中出現(xiàn)的即興創(chuàng)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從而超越預設目標,真正讓課堂出現(xiàn)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
總之,“對話”渴望在心靈中展開,心靈對話因良知和真愛而魅力無窮,功德無量,并“誘惑”著我們向往對它的“擁有”。我們期望“對話”這一新的理念在體驗式教學中能得到很好的運用,讓對話凈化和豐富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
[參 考 文 獻]
[1]李軍梅.淺談對話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教育革新,2012(1).
[2]次仁.淺談對話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學園,2012(14).
[3]錢桂林.精彩不容錯過~思品課對話教學中存在的傾向性[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5.
(責任編輯: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