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說明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十單元“酸和堿”涉及的物質(zhì)類別和化學方程式較多,學生又初次以分類觀系統(tǒng)地學習物質(zhì)性質(zhì),在方法觀念上一時還難以適應。往往在這一單元的教學完成后,學生仍感覺頭緒繁雜,對酸堿的性質(zhì)及其相互反應規(guī)律難以清晰地認識和理解,一旦遇到實際應用的問題就束手無策,再要他們把方法、觀念遷移到“鹽”的學習更是相當困難。那么,如何組織復習才能達成上述目標呢?如果教師仍采取以講授為主的復習方法,則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對教師替他們歸納的知識,大多只會死記硬背,無法靈活應用,教師想在復習中融入方法、觀念,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我改變講授為主的方法,以實際情景產(chǎn)生的“如何用多種方法鑒別石灰水和稀鹽酸兩瓶無色溶液”、“鹽酸中是哪種粒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兩個問題為探究主題,以“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模式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實驗、自主探究、自主總結。
二、教學目標
①理解酸、堿、鹽的組成特點,歸納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
②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掌握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并能熟練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③通過實驗探究,提高實驗操作技能,知道物質(zhì)鑒別的涵義及一般方法,學會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論的表述。
④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控制條件進行對比實驗的方法,并在復習中學會“從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促進有序?qū)W習思維的形成。
⑤通過動手實驗,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歸納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和理解酸堿性的微觀實質(zhì),促進分類觀和微粒觀的形成,樹立組成、結構決定性質(zhì)的思想。
三、教學過程
[引入]
請用Na、Ca、Fe、H、O、C、Cl、S八種元素的一種或幾種,按下列要求的物質(zhì)類別分別寫出兩個化學式:
單質(zhì):________;氧化物:________;
酸:________;堿:________;鹽:________。
學生討論、交流,板演寫出相應的化學式,互相評價,互相補充。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的組成特點,熟練書寫化學式,培養(yǎng)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能力,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實驗探究]
同學們的實驗桌上有兩瓶忘記貼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石灰水和稀鹽酸,請利用其不同的性質(zhì),用七種不同的方法加以鑒別。要求選用的試劑不能屬于同一種物質(zhì)類別,并要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指單質(zhì)、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堿、鹽)
[友情提醒]
①先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
②滴管不能混用,也不能倒放或伸入試管內(nèi)
③液體取1-2mL,粉末狀藥品用藥匙的柄取少量
④注意實驗現(xiàn)象、結論的記錄和表述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同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結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方法1:選用試劑:酚酞試液
現(xiàn)象、結論: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石灰水,不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是稀鹽酸
方法2:選用試劑:紫色石蕊試液
現(xiàn)象、結論:(略,下同)
方法3:選用試劑:pH試紙
方法4:選用試劑:鋅粒
Zn+2HCl?襒ZnCl2+H2↑
方法5:選用試劑:氧化鐵粉末
Fe2O3+6HCl?襒2FeCl3+3H2O
方法6:選用試劑:二氧化碳
Ca(OH)2+CO2?襒CaCO3↓+H2O
方法7:選用試劑:氫氧化鈉溶液
NaCl+HCl?襒NaCl+H2O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情景產(chǎn)生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尋找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通過實驗探究,發(fā)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實驗觀,提高實驗探究能力,體會物質(zhì)鑒別的原理、方法,強化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熟練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引導歸納]
①什么是鑒別?物質(zhì)鑒別的切入點和關鍵分別是什么?鑒別的一般操作步驟是什么?
②請根據(jù)稀鹽酸、石灰水鑒別的相關反應信息,分別歸納酸的化學性質(zhì)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
學生討論、回答:
鑒別就是把物質(zhì)區(qū)別開來。物質(zhì)性質(zhì)的不同點是鑒別的切入點?,F(xiàn)象是鑒別的關鍵。鑒別的一般操作步驟是:
取樣→加試劑→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交流,分別歸納出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使無色酚酞變色
②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個別到一般”的有序?qū)W習思維,同時自然融入分類觀。
[引導練習]
①氫溴酸(HBr)是一種酸,請寫出它分別與鐵、氧化鐵、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寫出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并互相交流、互相評價
2HBr+Fe?襒FeBr2+H2↑
6HBr+Fe2O3?襒2FeBr3+3H2O
HBr+NaOH?襒NaBr+H2O
2KOH+SO2?襒K2SO3+H2O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形成“一般到個別”的有序?qū)W習思維,培養(yǎng)類比思維能力,自然融入分類觀,同時鞏固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
[實驗探究]
鹽酸中含有大量的H+、Cl-、H2O,請設計實驗探究鹽酸中是哪種粒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
[引導]
對比實驗的一般過程:
猜想(根據(jù)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尋找變量)→設計實驗(對比一個變量,控制其他變量)→進行實驗→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并實驗:
①紫色石蕊試液本身就含有H2O,若H2O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那紫色石蕊試液早就是紅色的啦。
②可往NaCl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試液不變紅,則可確定Cl-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③也可往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試液也變紅,則由鹽酸和稀硫酸的組成就可確定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溶液中存在的大量H+。
④進行實驗后得出結論:是酸溶液中的大量H+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
設計意圖:提高應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離子觀。
[引導升華]
不同的酸為何會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的堿為何也會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
學生討論、回答:
因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相同的H+;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相同的OH-。
設計意圖:理解酸性、堿性的微觀實質(zhì),形成離子觀,同時融入組成、結構決定性質(zhì)的思想。
[引導反思、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請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
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互相交流,進一步鞏固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感悟復習過程中隱含的思想、方法和觀念。
設計意圖:學會從知識、方法、觀念多角度進行反思、總結,提高反思、感悟能力。
[參 考 文 獻]
[1]葉靜怡.“酸堿鹽”的分階段教學模式支持下的有效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2).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