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小語會崔巒理事長在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推進兒童閱讀是語文教師的分內(nèi)職責,建議課堂閱讀和兒童閱讀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縱觀現(xiàn)在的小學生,愛看書的倒不少;真正會讀的卻不多,他們閱讀時往往在語言文字中浮光掠影,只注意緊張有趣的情節(jié)??梢?,小學生課外閱讀還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淺閱讀,他們大多在看“味道”,看后常?!暗靡馔浴?,忽略了言語材料的獲得,這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大軟肋。
其實,完整的閱讀過程既要“披文得意”,還要“緣意學文”。小學階段是言語學習的敏感期,課外閱讀應承載發(fā)展學生言語能力的任務,讓他們既“讀得懂”,又“懂得讀”,在“得意”中 “得言”,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語言底子。這樣,才能使課外閱讀的軟肋硬起來。
一、擠進朗讀,喚醒言語感覺
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學習的精華。曾國藩曾說:“非高聲誦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得其深遠之韻。”語文大師劉國正也說,他的先生“喜歡吟詠,吟到得意處,音節(jié)鏗鏘,聲震屋瓦。我也跟著吟詠,跟著鏗鏘,許多詩篇的妙,是在跟著吟詠中體會到的”。的確,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讀不知其妙。漢語言特有的音韻美、節(jié)律美、音樂美,其朗朗上口、聲韻合拍的魅力,非朗讀不足以體會。但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閱讀課外書,主要在“看”,只“閱”而不“讀”,教師也很少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其實,朗讀是習得言語的好方法,對那些精彩語段,一定要引導學生多朗讀,讓美妙的語言“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這樣,學生就會越讀越有感覺。
怎樣讓學生喜歡朗讀呢?
首先,營造氛圍使學生親近朗讀。教師可經(jīng)常為學生播放名家朗讀錄像,讓他們聽美文配樂誦讀,鼓勵他們收看“電視詩歌散文”之類的朗讀節(jié)目,從中感受朗讀的魅力,自覺地親近朗讀。同時,教師還應注意言傳身教,看到好文章,擠出時間讀給學生聽,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染學生,通過激情、語調(diào)、體態(tài)將語言的魅力傳遞給學生。學生是最可濡染的,在教師的熏陶下,他們自然會喜歡朗讀。
其次,變換形式讓學生參與朗讀。每天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選擇課外美文或精彩片段進行“趣味朗讀”,可以同桌互讀,也可以全班配樂誦讀,還可以表演讀、分角色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想象讀、引讀、師生對讀、小組賽讀等。總之,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樂讀、善讀,體驗到“朗讀之樂樂無窮”,讀出語言文字的節(jié)奏韻律、情緒色彩、情味氣勢來。學生朗讀一旦進入了狀態(tài),“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就會“但覺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自然對語言也會漸漸敏感起來。
二、引導細讀,培養(yǎng)言語意識
課外閱讀既要提倡速讀,廣泛涉獵,也要提倡細讀,進行細嚼慢咽,特別對那些經(jīng)典讀物,更應“字字句句,不可輕易放過”。教師應有意識地將讀物的語言推至學生注意力的中心,引導他們觸摸語言,自覺地關注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在語言的精妙處駐足,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忘揣摩語言的“質(zhì)地”和“芳香”,獲取語言的滋養(yǎng)。
1.精彩語段引路法
教師可抓住向?qū)W生推薦讀物的契機,先摘錄文中的一兩個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集體賞析,把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向文章的語言中,以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如,推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先引出描寫百草園的片段,讓學生讀讀品品,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得好,百草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該片段描寫生動,學生很快進入文章描述的情境,閱讀時也多了一份心去品味文中語言。有的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一句寫得很美,從顏色、感覺、形狀等不同角度描寫景物,閱讀時仿佛在欣賞一幅明麗的畫;有的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句中的動詞用得特別好,生動地體現(xiàn)了蟬兒善叫、黃蜂肥胖、云雀輕捷的特點;有的說捉昆蟲、拔草藥、摘果子本是很平常的事,但魯迅卻用簡潔的語言把它描寫得有情有趣……由于事先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引向了文章的語言,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時都留心了文章的表達藝術。有的摘錄了精彩片段和優(yōu)美語句,有的在描寫生動處寫了批注??梢?,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就會“喚醒學生固有的言語生命意識”(潘新和語)。
2.“以文帶文”輻射法
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以文帶文”、“以一帶多”,在深入研讀作家風格以及作品題材、意境和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相關的一組文章或幾部作品一起推薦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輻射閱讀,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印證。
(1)同作家輻射。如學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學生已初步感知了馬克·吐溫的語言魅力,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他的兩部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引導他們一邊讀故事,一邊品語言。此外,教師還可精心指導學生閱讀某位作家的一部代表作品,品味語言特色,再輻射到他的其他作品。如精心指導學生閱讀曹文軒的《草房子》,然后讓其自由選讀《青銅葵花》《根鳥》《紅瓦》等。
(2)同題材輻射。如學了趙麗宏的《山雨》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郁達夫的《雨》、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蓉子的《雨天的魅力》、何其芳的《雨前》、陳敬容的《夜雨》等文章或精彩片段,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時節(jié)、不同心境下的雨景,體會不同的描寫角度和語言風格,吸納語料,積累豐富的語言模塊。
三、積極運用,生成言語智慧
通過閱讀,學生積累了較豐富的語言材料,儲備了一些語言模塊,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如能及時運用,就會使儲備的語言在新的語境中煥發(fā)活力,進而生成言語智慧。
1.精選詞句評說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學生往往有表達的欲求,教師可為其搭建交流的平臺,讓他們選用原文中一些表現(xiàn)力強、內(nèi)涵豐富的關鍵詞語或能體現(xiàn)文路、表現(xiàn)中心的重點句子,去復述故事情節(jié)、評評書中人物、談談讀后體會,既順應了學生的表達欲求,又內(nèi)化了語言,還分享了彼此的讀書樂趣,是一種融積累、表達為一體的言語實踐活動。
2.創(chuàng)設語境運用
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關注他們閱讀的焦點、熱點,及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例如,學生看了《女生賈梅新傳》后,紛紛說第六章“四味教室”寫得很有意思,文中的柳老師做考前動員工作簡直就是咱班老師的翻版。我靈機一動,摘下了書中描寫柳老師神態(tài)、動作的部分詞句:“目光迥然地盯住”、“威嚴地搖搖頭”、“用拳頭在講臺上恨鐵不成鋼地連敲三下”、“眉心打了結”、“雙眉緊鎖,激動地說”、“用詞激烈,大聲說”、“站在教室的后窗下傲視著這一切,而且一臉慍怒”……讓學生選擇這些詞句說說、寫寫平時咱班老師做思想工作或作考前動員的情景。大家都很帶勁,說寫后都有一種頓悟:如果能靈活運用積累的語言,說話、寫文章底氣就更足。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