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比欢斍白魑慕虒W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大多作文抄襲范文,不切實際地編造,脫離生活實際,所述內(nèi)容與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相去甚遠,表達的情感與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大相徑庭。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樹立作文教學新理念,探索、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以人的發(fā)展為根本,指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一、指導觀察
眾所周知,真情實感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產(chǎn)生的。因此,指導學生關注生活、觀察生活是寫實感、抒真情的基礎。讓學生關注生活,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社會環(huán)境、自然景觀等進行仔細觀察和體驗,學會辨別真假美丑;就是要引導學生留心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國事、家事、親情、友情,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是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耙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對觀察的感受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在觀察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從而得到對事物的不同見解。
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抓住生活中有意義的、值得觀察的事物,不讓學生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如讓學生觀察一場大雨,就要指導學生抓住雨前的風云變幻、電閃雷鳴,雨中的傾瀉飄灑,雨后的天朗氣清等細節(jié)進行觀察,親身感受和體驗。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才能在寫作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開展體驗活動
情感體驗對寫作至關重要。沒有對事物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感染力強的作文。然而,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畢竟是有限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的機會,經(jīng)常組織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或班隊活動。我們要組織他們走出課堂,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進行郊游、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拓寬他們的生活視野,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他們在活動中觸景生情,增長知識,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從中收集寫作素材,豐富材料,產(chǎn)生寫作的興趣。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習作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作文之前利用課外的時間各自選取景點、景物,并走入其中;用心觀察、欣賞、感受萬物的復蘇,如河邊的樹林、石縫中的小草的變化等,然后指導學生寫《春游的建議》,這樣,學生有話可寫,寫出的作文也就不會千篇一律了,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三、擴大寫作空間
作文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是培養(yǎng)和張揚他們個性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寫作條件,創(chuàng)造寬松的寫作環(huán)境,在命題作文中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范圍,擴大寫作空間,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排除障礙,讓學生自由寫作。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時,要讓學生以熟悉的生活為前提,自主選擇相關材料,鼓勵學生寫身邊的事,寫實事、真事;激發(fā)學生抒發(fā)真實的感想,張揚個性,讓他們馳騁在想象的空間,盡可能減少對他們寫作的束縛;讓學生放飛心靈,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性地寫自己想寫的事物。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安排,針對不同的要求,靈活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習作一”的主題是“童年趣事”,下冊的主題是“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教師要喚起學生往日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點燃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不管是高興的、悲傷的,還是成功的、失敗的,讓他們自由地寫最想寫的事,表達最想表達的情。
四、表達真情實感
我們知道,表達是從積累開始的,包括生活的積累、語言文字的積累。積累豐厚了,才容易激發(fā)傾訴、表達的欲望。葉圣陶先生指出:“如有所感興,則必須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于情趣的自然?!彼?,要讓學生更好地表達,首先要強化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指導他們在課堂閱讀中積累,在生活中收集,讓他們掌握大量的名言佳句、連珠妙語,夯實語言文字的基礎。其次,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在課前的三分鐘開展趣事交流活動、演講比賽等,進行寫作前的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準備寫什么、怎么寫。再次,在習作中讓學生敢于說自己的真心話,敢于寫自己的真事。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地穴?!彼?,我們要引導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讓他們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感情,自然真實地通過文字流露出來。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