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篇課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如果能準確地把握、科學地處理好第一課時,就能喚起學生的閱讀期望,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和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了第一課時的扎實,學生就能順暢地走進文本,真正與文本實現(xiàn)零距離的交流。
而時下,我們經(jīng)??吹降氖恰霸轿弧钡牡谝徽n時教學。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甚至還沒有完整地讀一遍課文,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詞語不理解,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感悟、體會、想象。這樣把朗讀作為教學的“點綴”,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低。由于對課文的整體還沒有形成印象,對課文的重點部分也不熟悉,此時拿出一個詞語或一個句子進行重錘敲擊,學生就會體會不深、理解膚淺,不得要領。
“越位”的第一課時必然造成教學“缺失”:其一,學生字詞不過關,為理解文本埋下隱患;其二,學生讀文不充分,進入精讀文本時讀文仍不流暢,易讀破句子或讀錯句子,以致教師不得不“炒冷飯”,花時間組織學生重讀文本,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其三,學生缺少對文本的整體認知,使得對文本的理解難以深入,教學推進完全依靠教師強拉硬拽,影響閱讀教學的最終效果。
第一課時該怎樣上?如何讓第一課時精彩高效?怎樣使第一課時真正為整篇課文的教學奠基?這些問題越來越被教學管理者、研究者和全體語文教師所重視。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教學實踐,提出這樣一些方法與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準確設定目標
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目標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文本、師生的特點,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全文教學目標進行設定。這些目標包括:對生字的學習,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感知,對課文文體、作者表達方式方法最基本的認識以及對文本傳達出來的情感的初步感受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文本有所側重,還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如《圓明園的毀滅》第一課時把重點目標定為“通過朗讀感悟、啟發(fā)想象引導學生感受圓明園的輝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時兼顧“掌握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基礎目標。這樣處理,第一課時教學簡單但不草率,實在、有效。
二、優(yōu)化情境導課
第一課時能否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導課方式至關重要。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可以通過故事導入、激情敘說、資料巧現(xiàn)、猜謎激趣等不同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引人入勝的畫面沖擊下、在悅耳動聽的音樂震撼中、在教師充滿激情的話語渲染后,產生濃厚的閱讀期待。
如《軍神》第一課時,教師可先出示“神仙”一詞,讓學生暢談對詞的理解,消除學生對“軍神”的陌生感,生成“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的主要問題;再通過書寫與朗讀“軍神”“劉伯承”這兩個詞語,生成對“軍神”“劉伯承”的敬畏。
又如《徐悲鴻勵志學畫》第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新課:“請同學們有志氣地讀課題!”“振奮地讀!”“永志不忘地讀!”如此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品讀好課題,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掃清閱讀障礙
生字新詞是閱讀的主要障礙。完成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要務。在教學中,有的是先字詞教學再初讀感知,有的是先初讀感知再字詞教學。如《驚弓之鳥》一課共有12個生字,我們可以用分類教學方法進行:(1)引入新課,出示課題時教學“弓”。(2)觀察插圖:圖上是誰在干什么?教“魏”“射”“箭”“獵”“弦”;(3)初步了解課文大意時,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相機教學“悲”“慘”“裂”“愈”“痛”“雁”。(4)學生初讀課文。對“大王”這一詞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字典正音,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正確的詞意,讓學生明白在自己遇到疑難的字詞時可以借助工具書來幫助自己。另外,還可以將字詞教學隨初讀感知進行,靈活安排。
下面這些方法會使詞語教學精彩起來。
1.角色對話,讓詞語“講”出來。將詞語的理解融入人物角色體驗中,挖掘出教材中的人物對話,通過對話體驗的形式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2.表演體驗,讓詞語“動”起來。抓住學生喜歡表演,比較好動的學習特點,把詞語同課文所表述的具體情節(jié)巧妙地連接起來,讓學生進入到詞語所描述的具體情景中去,在情境的演示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觸覺感悟,讓詞語“實”起來。讓學生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手觸摸,用心理解,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生活表象,實實在在地感受詞語的意思。
4.圖文結合,讓詞語“畫”下來。每個學生都是天才的藝術家,畫畫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學生將詞語的理解轉化為圖畫的表述方式,將詞語中所包含的意思用筆畫下來,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初讀整體感知
落實第一課時讀通、讀準、讀順的教學目標,可以不惜時間逐段“過”、逐人“過”,做到放手讓學生試讀,讀正確、讀流利,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試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讀中畫出生字新詞、難讀句段,并進行對話交流,述說感受,形成整體印象,達到對文本的初步認識。然后,再適時切入重點,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悟讀,理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思考,領會詞語、句子、段落的感情。
如一位教師教《荷花》第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交流讀,體會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再精讀第二、三自然段,體會寫得美的句子。整節(jié)課圍繞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感悟荷花的美,引導學生在讀中思、思中讀,簡約而不簡單,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另一位教師認為,精彩的教學往往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在《軍神》第一課時教學中,他圍繞課文后面的主要問題“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呢”展開,尋找人物對話過程中的亮點,進行人物對話的朗讀,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對話中樹起劉伯承的“神”像。這樣的課堂肯定是精彩的,也是非常容易做的。
閱讀教學永遠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時俱進的話題。它浸潤著我們的汗水和智慧;鐫刻著我們的迷茫和欣喜。什么樣的第一課時是成功呢?如果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訓練了學生的寫字能力,那么它就是成功的了。駐足第一課時,我們同樣可以領略無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