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著重作文指導、輕作文修改的情況。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凡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經(jīng)過作者千錘百煉改出來的。這個“改”,包括自己改和別人改,主要是自己改。小學語文教師應怎樣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呢?
一、引例開道,師生議改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的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訓練。“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寫作,而且要督促學生修改文稿,使學生受益終身。“引例開道,師生議改”是體現(xiàn)寫作、修改一體的一個方法,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1.提前準備。教師在批閱或瀏覽學生習作時,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篇,反復比較后取其中一至兩篇,抄寫好,并備好講評教案。
2.操作評改。首先,明確本次習作的目的和要求,分析重難點;然后,出示范例,要求對照“目的”和“要求”,邊讀邊議;第三,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逐步深入評改(用彩色筆和相應的符號當面點評);最后,師生一起總結該習作的優(yōu)缺點。
這個階段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所選的作品必須是具有代表性的;二是統(tǒng)一批改符號,便于操作;三是要充分肯定成功之處,多鼓勵;四是教師應把握讀、議、評、改的層次,并做到層層深入,強化各個環(huán)節(jié)間的聯(lián)系。
二、針對特殊之處,重點面改
學生的習作在內容、中心和結構上各有千秋。同一文題,同一班級,學生的習作也不一樣。若教師從樹立榜樣出發(fā),選擇優(yōu)秀習作面批,并在全班范讀,以示鼓勵,就會起到示范的作用。如果想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教師就要選擇中下水平的習作,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給學生以思考、提高的機會。
面改就對象而言,應做到后進生人人改、中等生輪流改、優(yōu)等生按需改,這樣能克服時間不足的問題,體現(xiàn)“授之以漁,受益終身”的特點。面批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面改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面批,不僅有利于提煉語言、挖掘主題,還有利于糾正學生的一些片面的認識,促進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如一位學生在《班里的新鮮事》中寫道:“班上同學給雷曉雯起了個綽號,她又哭又鬧,引起哄堂大笑?!蔽覇l(fā)他:如果被起綽號的人是你,你會把它當做新鮮事嗎?他認識到:起綽號是不禮貌的,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尊重。
2.面改有利于消除學生作文的厭煩心理和畏懼心理。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本來就對習作有厭煩、畏懼心理,如果教師在作文本上的批改不具體,他們就難以理解接受,也不知怎樣改正。如有一個學生寫夏天的景物:“這是夏天的中午,萬里晴空飄著朵朵白云。”面批時,我心平氣和地同他分析每個季節(jié)的晴空的特點,問他其他季節(jié)是否也有飄著朵朵白云的時候。通過比較,他覺得這句話欠具體。然后,我引導、啟發(fā)他多留心觀察,多練多寫,這樣才能寫出景物的特點。這個學生這樣修改:“這是一個盛夏的中午,天格外高,特Dd5C0N7AUPwGXrhtcVS6Uw==別藍,萬里晴空,一碧如洗。金燦燦的陽光照得大地暖洋洋的。遠處那棉絮似的云絲白而透亮,在微風中悠悠地蕩著蕩著……”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情感,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面改有利于扶放結合。如果指導習作是“扶”,那么面改就是“扶”與“放”的結合。面改是優(yōu)等生騰飛的翅膀,是中等生進步的階梯,是后進生起步的拐杖。對一些表達不規(guī)范的句子,教師在面改時,可先劃出病句,再找出類似的例句,將兩個句子進行比較,讓學生判斷、批改,再給予點撥、肯定,使他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師“扶”一程“放”一步,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激發(fā)興趣,學生互改
教師辛苦地批改作文,學生卻不領情。教師要是能激發(fā)學生修改的興趣,讓其參與評改活動,將有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里簡單介紹幾種激勵法。
1.語言激勵法。即教師通過對話,如:“這節(jié)作文評改課,我請大家當小老師,比一比誰最認真、最細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老師?!闭Z言激勵的范圍廣,隨時隨地均可應用。
2.故事激勵法。即通過古今中外文人小時候重視修改自己的文章,長大后成為棟梁之才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啟發(fā)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3.對象激勵法。即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對后進生而言,只要他們能在活動中完成任務,就能得到一次表揚的機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學生互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同桌換改,可以每組改一個重點,也可以全面評改。這些互改方式要依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的寫作能力、修改水平等來確定。在互改時,范圍要小,以單項為主,從字、詞、句著手,循序漸進,最后擴展到篇章結構、選材立意等。
操作時應注意:一是范文要短小精悍,要留足時間讓學生活動;二是評改前教師要出示修改要求,評改時教師要積極巡視、輔導,評改后教師要抽樣檢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