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召伍,耿紅軍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濟南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22)
海 ( 天 ) 青 ( 島 ) 鐵路位于山東省膠東半島與內陸地區(qū)咽喉地帶,途徑濰坊市下轄的昌邑市、高密市,青島市下轄的平度市、膠州市 4 個縣級市。線路呈南北走向,北起德 ( 大 ) ( 大萊 ) 龍 ( 龍 ) 煙鐵路大萊龍段的海天站,南接青島樞紐。北端通過德龍煙鐵路和黃 ( 驊南 ) 大 ( 家洼 ) 線連通京津塘地區(qū),南端通過膠 ( 州 ) 濟 ( 南 ) 線連通青島地區(qū),通過膠( 州 ) 黃 ( 島 ) 線和青 ( 島 ) 連 ( 云港 ) 線連通黃島港和南部沿海地區(qū),形成一條貫通南北的沿海大通道,促進沿線地方經濟發(fā)展[1]。
青島鐵路樞紐為盡端式鐵路樞紐,是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為膠濟鐵路、膠濟四線的起點,銜接藍 ( 村 ) 煙 ( 臺 ) 線、膠 ( 州 ) 新 ( 沂 ) 線,樞紐內有膠黃線接軌,在建青 ( 島 ) 煙 ( 臺 ) 威 ( 海 ) 榮 ( 成 )城際鐵路、設計青連鐵路及規(guī)劃太 ( 原 ) 青 ( 島 ) 客運專線引入。樞紐范圍東起膠濟線的即墨站,西至膠濟線的芝蘭莊站,南到膠黃線的營海站和膠新線的膠西站,北至藍煙線的姜家坡站,樞紐范圍內共有 18 個車站,其中包括青島和青島北客運站 2 個,青島港灣站 1 個,青島西和黃島站編組站 2 個,線路所 1 個 ( 行上店 ),其余為中間站。
總圖研究范圍包括:東起膠濟線的即墨站,西至膠濟線的芝蘭莊站,南至膠黃線的營海站和膠新線的膠西站,北至藍煙線的姜家坡站。
規(guī)劃年度形成青島站和青島北站 2 個客運站的格局。青島站既有設備承擔部分快速旅客列車的始發(fā)、終到作業(yè);青島北站承擔全部普速旅客列車及部分快速旅客列車的始發(fā)、終到及到發(fā)作業(yè)。
在樞紐解編系統中,青島西站為樞紐內主要編組站,黃島站為港灣站。青島西站由目前的二級五場規(guī)劃預留為雙向三級六場站型,主要承擔濟南、臨沂、煙臺、青島 4 個方向有調車的解編作業(yè),以及濟南方向與煙臺方向間、濟南方向與青島方向間直通列車的技術作業(yè);黃島港灣站由二級二場改擴建為雙向二級四場站型,該站主要承擔到發(fā)青島港前灣港區(qū)貨物列車的到發(fā) ( 包括集裝箱列車 )、解編和通過作業(yè)及本站車的取送作業(yè)。
(1)膠州集裝箱中心站。樞紐內集裝箱均在中心站辦理。
(2)貨場。封閉青島、沙嶺莊、城陽、藍村站貨場;保留婁山、膠州、黃島綜合型貨場與即墨危險貨物貨場。
(3)鐵路物流園區(qū)。樞紐內規(guī)劃婁山、膠州及黃島 3 個鐵路物流園區(qū)。以婁山、膠州及黃島綜合型貨場為支撐,以婁山工業(yè)區(qū)、膠州集裝箱中心站、黃島港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為依托,形成集裝卸、倉儲、加工、包裝及配送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鐵路物流園區(qū)。
在青島樞紐既有規(guī)劃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總體規(guī)劃,按照“不改變客運系統、解編系統、貨運系統的格局”的原則[2],對引入方案進行研究。
青島市規(guī)劃以“依托主城、擁灣發(fā)展、組團布局、軸向輻射”為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青島市行政中心位于青島市的中心城區(qū),通過積極構建“青島、黃島、紅島、嶗山一主三輔”的現代化城市框架,重點建設中心城區(qū)和膠南、膠州、即墨城區(qū)及外圍的平度、萊西城區(qū),科學規(guī)劃建設濱海沿線的瑯琊、鰲山及田橫組團,合理引導城鎮(zhèn)組團的有序發(fā)展,積極發(fā)展重點城鎮(zhèn)。
由于該鐵路樞紐為盡頭式樞紐,樞紐通過運量主要品類為礦石、煤炭和集裝箱,樞紐內車流和通過車流以始發(fā)直達、技術直達和直通列車為主,發(fā)送貨物主要為礦石、集裝箱及其他貨物,到達貨物主要為煤炭和雜貨。青島—青島西開行小運轉和摘掛列車,黃島—濟南方向開行始發(fā)直達列車,青島西—濟南方向開行直通和區(qū)段列車,青島西—煙臺方向開行區(qū)段和摘掛列車,青島西—臨沂開行區(qū)段列車。根據樞紐總體規(guī)劃,海青鐵路引入后,貨物列車主要引入青島西站,旅客列車引入青島站,海青鐵路主要車流為旅客列車和直通區(qū)段列車,其車流匯總表如表 1 所示。
表1 海青鐵路引入青島樞紐車流匯總表 對/d
海青鐵路在青島樞紐內可以引入的線路較多,主要有膠濟線、膠黃線和藍煙線,根據車流方向及樞紐內鐵路分布,接軌方案可以選擇膠濟線上的芝蘭莊站 ( 膠濟電化后封閉 )、膠州站、青島西站、藍村站,膠黃線的營海站和藍煙線的姜家坡站[3]。
(1)營海站與藍村站引入方案。由于營海站引入方案需要從膠州市穿過,拆遷工程較大;藍村站引入方案因藍村站西咽喉與青島西站東咽喉相連接,本線及疏解線的引入非常困難,改造工程巨大,因而上述 2 個方案不再作深入研究。
(2)芝蘭莊站引入方案。海青鐵路下穿膠濟四線引入青島樞紐芝蘭莊站濟南端咽喉,同時修建上行疏解線,芝蘭莊站進行相應的改擴建,預留本線與膠濟客運專線的聯絡線。芝蘭莊站引入方案如圖 1 所示。
(3)青島西站引入方案。海青鐵路從青島西站濟南方向咽喉引入,同時修建上行疏解線。本線與黃島方向僅有小部分貨物交流 ( 近期為 1 對/d 直通列車 ),預留本線同膠濟線的膠東站聯絡線和下行疏解線。青島西站引入方案如圖 1 所示。
(4)膠州站引入方案。本線自同 ( 江 ) 三 ( 亞 )高速公路的西側引上跨膠濟客運專線入藍村地區(qū),然后折向東,下穿同三高速公路引入膠州站,同時修建上行疏解線??紤]到本線在地理位置上與膠濟客運專線的關系,如果修建本線與膠濟客運專線的聯絡線和疏解線,需要投資 80 927 萬元,節(jié)省時間21 min,節(jié)時比為 3 854 萬元/min??紤]到膠濟客運專線建成后,客貨分流可以較大釋放膠濟線的能力,而本線列車主要為快速列車和城際列車,因而預留修建本線同膠濟客運專線的聯絡線和疏解線,同時預留將本線客運系統引入膠州北站的條件。膠州站引入方案如圖 2 所示。
圖1 海青鐵路引入青島樞紐示意圖 ( 芝蘭莊、青島西站引入方案 )
圖2 海青鐵路引入青島樞紐示意圖 ( 膠州、姜家坡站引入方案 )
(5)姜家坡站引入方案。本線在姜家坡站煙臺方向引入,同時修建下行疏解線。考慮到本線至青島的車流近期僅為 7 對/d 旅客列車,而且根據運量預測情況,遠期藍煙線沒有與青島方向的貨物交流,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建成后煙臺至青島的旅客列車也不經過藍煙線,預留修建藍煙線與膠濟線的聯絡線及疏解線。姜家坡站引入方案如圖 2 所示。
比較上述方案優(yōu)缺點如下。
(1)芝蘭莊站引入方案。①優(yōu)點:本線接軌后,黃島方向的車流運輸距離較短,與黃島、青島西方向實現直通運輸,無折角運輸;本線新建正線長度較膠州接軌方案短。②缺點:由于芝蘭莊站在膠濟線電化后已封閉,本線的引入需要重新開站。
(2)青島西站引入方案。①優(yōu)點:客運運營長度較短,與公路競爭優(yōu)勢明顯。②缺點:青島西站為二級五場編組站,膠濟線上下行外包到發(fā)場和編組場,接入改造較為困難,本線需要解編的車流進入到達場對膠濟正線行車干擾較大;工程投資大。
(3)膠州站引入方案。①優(yōu)點:本線接軌后,黃島方向的車流運輸距離較短,與黃島、青島西方向實現直通運輸,無折角運輸;拆遷工程量小,工程投資較省。②缺點:新建正線長度較長;客運運營長度較長,需要修建與膠濟四線膠州北站的聯絡線;本線至膠新線的車流需要在青島西站轉場,產生折角改編車流 ( 折角改編車流約占青島西站總改編車流中的 6% );與膠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違背。
(4)姜家坡站引入方案。①優(yōu)點:本線正線長度較短,投資最省。②缺點:本線至青島方向的車流需要在藍村站進行折角;本線至青島西及黃島的運營長度較長;線路所經經濟據點較少,缺少運量的支撐。
考慮到本線車流大部分為直通、直達的通過車流,芝蘭莊接軌方案雖然需要重新開站,但是運營距離較短,工程技術條件好,實施難度小,而且投資較省,對青島鐵路樞紐的解編系統和客運系統影響也較小,優(yōu)點明顯。因此,經過綜合比選,推薦采用芝蘭莊站引入方案。
新建鐵路引入樞紐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受地區(qū)規(guī)劃、鐵路現狀等相關因素制約較多,需要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在不改變既有樞紐規(guī)劃和格局的同時,不影響城市總體規(guī)劃,并且使主要貨流順暢。通過從樞紐總圖格局、工程技術條件、工程實施難易[4]等方面進行綜合比選,推薦采用海青鐵路芝蘭莊站引入青島樞紐方案。
[1]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新建鐵路海天至青島線預可研[R]. 北京: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200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GB 50091-2006 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3]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新建鐵路海天至青島線可研[R]. 北京: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2009.
[4] 李耀博. 武孝鐵路引入漢口站方案研究[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32(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