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過年散記

      2014-01-08 12:00:39趙勇
      山西文學 2014年1期

      趙勇

      兒子不回家

      今年依然決定回老家過年。

      本來也是可以不回去的,因為元旦前岳父病故,我與妻子已回老家跑過一趟。參加完喪事后,我又在父母家待了兩天,“回家看看”的目的似已達到。

      不過,常識告訴我,親人故去,就更應(yīng)該把年過到老家了。于是回家過年似乎成了一件沒商量的事情。

      但兒子卻猶豫著。他不大情愿回去。他想一個人留守京城。

      這種想法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我還是有些意外。去年過年回家,兒子就對老屋的冷有了刻骨銘心的感受。父母的家里自然是沒有城里的暖氣的,雖然爐火燒得很旺,電暖氣也開著,晚上睡覺時還要插上電熱毯,但那三間堂屋依然冷得拿不出手來。老實說,這種居家環(huán)境連我也得適應(yīng)兩天,何況沒受過苦的兒子。

      但是我想,這種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或者說,這簡直不是什么困難,當然不能成為不回去的理由。

      于是,我與妻子開始輪番說服。

      我說,你爺爺奶奶和姥姥可是想見到你啊,你也應(yīng)該回去看看他們。我還說,他們年事已高,現(xiàn)在是看一次少一次了。你去年還見到了姥爺,今年卻再也無法見到。我甚至說,如果在老家待不住,我們只住五六天,快去快回。

      兒子不置可否,他只是答應(yīng)再考慮考慮。

      回家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兒子終于給我答復了。他說他還是不想回去,理由是他想在寒假里多讀幾本書。眼下中文書正讀著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法文書讀著加繆的《局外人》,英文書讀著奧威爾的《1984》。他覺得他漸漸調(diào)理出了讀書的心境,回家一折騰,書就讀不成了。

      這確實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兒子在北大念法語,升至大二后開始輔修中文,一學期的課就選得很滿,真正讀書的時間自然是少得可憐的。學期末時,他給我提供書單,讓我為他買法文書《惡之花》與《追憶似水年華》,購中文書《巴黎高師史》、《劍橋藝術(shù)史》、《西方美術(shù)史十五講》、《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苦煉》、《法國概況》等等,他似乎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讀書計劃。

      兒子終于知道正正經(jīng)經(jīng)讀書了,這讓我欣喜,但讀書又豈是一朝一夕之事?于是我說:“可以帶著書回家讀嘛,我們過我們的年,你讀你的書?!?/p>

      妻子也在敲邊鼓:“就是,讀書讀得連親情都不要了,讀書還有什么用?”

      在我們的攻勢下,兒子沉默了。但他看來并不想屈服。

      又僵持了兩天,我發(fā)話了。我說,過年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你要是回去不高興,這年也過不好。若是實在不想回,就算了。

      妻子開始給他置辦年貨,但也只是買了幾包速凍餃子。樓下有食堂,那里應(yīng)該不休息。餓是餓不著的,但吃得怎樣就很難說了。我甚至還給他想好了退路,若是嫌小區(qū)的食堂不好吃,可以回學校吃住。

      但妻子還是暗暗期待著,期待臨到最后兒子能給我們一個驚喜。但我們并沒有等來這個驚喜,便只好把他撂下,驅(qū)車七百多公里,回了老家。

      兩個弟弟兩家人,再加上我們半家,全都匯聚到父母那里,年還算過得熱鬧。但少了兒子,總覺得哪里出了點問題。而我們臨回北京時,母親還在念叨:“唉,豆豆今年沒回來。”看得出來,父母心里還是有些失落和遺憾的。

      而這個年,我也過得有些傷感。當然不全是因為兒子,但也不能說與他完全沒有關(guān)系。

      其實,回家不久,我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或失策。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顯然是沒有什么商量余地的。兒子年少時,我實行的是極權(quán)制,這種事情不可能與他商量。當我覺得有必要實行民主制時,卻沒想到遇上了麻煩?;蛟S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關(guān)于家庭民主,我想我與兒子很可能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按照我的理解,民主中不光有自由選擇,而且還應(yīng)該有責任倫理。爭自由當然是重要的,但只想爭自由,沒想擔責任,可能就會變成錢理群所謂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于是我想告訴兒子,他這次不回家,結(jié)果可能是他一個人高興了,好多人不高興。

      我還想提醒他,在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中,“自由選擇”與“承擔責任”始終親如手足。

      家書失蹤記

      還是不死心,正月初一快晌午,我又一次去到那院新房子里,翻箱倒柜找家書。

      新房其實已是舊房,那幾間房屋修蓋于1988年。在農(nóng)村,修房蓋屋是大事,父親那時攢了點錢,便去找村干部劃地基,決心在他手中蓋一院房子。但省吃儉用攢倆錢不容易,也不富裕,他便只好包工不包料,把我們弟兄三個、女兒和未來的女婿都發(fā)動起來,仿佛當年的農(nóng)業(yè)學大寨。后來父親每每提起那院房子,總會說:滿打滿算七千塊,連窗簾都置辦下來了。說這話時,父親顯然流露著某種自豪。

      而那年暑假,我大部分時間也在工地張羅,曬得黑不溜秋。那時我正在處對象,工地甚至也成了談戀愛的場所。對象的父母不放心,派人找到施工現(xiàn)場,我只好送她回家。后來我才知道,未來的岳父岳母第一次見我是相當失望的,他們心里嘀咕:這是哪里來的民工?

      一年之后,我結(jié)婚辦喜事,新房也就成了洞房,但我只是寒暑假回家小住。

      父母原本是想讓大弟弟成家后成為這院房子的主人的,但又一年之后,弟弟犯事入獄,一去三年,新房也就閑置起來。而父母似乎也更愿意在老房里住著。老房的破敗,與父母焦灼、無奈、壓抑乃至荒涼的心境似完全吻合。

      老房是我爺爺奶奶置辦下的。據(jù)父親說,當年買那幾間房子用了180塊大洋,合50石小米。那是1938年春天的事情。

      1993年,弟弟出獄后成婚,父母也喬遷新居。但五年之后,他們又重回老房。父親說,就是那次搬家,我的書信也跟著挪了地方。

      那些信是從1981年寫起的,那一年我考上大學,遠離了父母,寫信便成為我報平安、說事情的主要形式。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我讀博士時。后來,打電話越來越方便了,我也就不再寫信。2007年,我寫《書信的終結(jié)與短信的蔓延》,那自然是一篇論文,但其中或許已融入了我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我大概寫過20年的家書,它們有多少我并無確切統(tǒng)計,但少說也有上百封吧。

      今年元旦回家,忽然心血來潮,我想翻翻那些舊書信,但父親說:可能已經(jīng)找不到了。

      原來父親搬家之后,把我的書信逐一整理,按時間順序排列到一起,裝訂成冊。他把這冊書信放在一個木匣子里,時不時會拿出來翻閱一下。但重回老房,他卻沒有把那個匣子帶回來。待后來重又想起,那冊書信已不見蹤影,只有那個空匣子至今健在。

      家書豈能不明不白地失蹤?我將信將疑,于是與父親去新房里翻騰一遍,結(jié)果一無所獲。但那次翻得草率,那時我似乎已寄希望于下一次更徹底的搜尋。

      大年初一,我把媳婦和弟媳婦也發(fā)動起來,開始了尋找家書的重大行動。新房近年其實已重新閑置,原因是弟弟為女兒上學方便,已在城里租一間房子,一家人也就進了城。沒有煙火氣,新房已是冷清,而那間堆放雜物的房間更是布滿了灰塵。房間里摞著三個木頭箱子,還有三四個紙箱倚墻而立,里面裝滿了舊衣物舊書舊雜志。那里最有可能成為家書的藏身之處,也就成為我們重點搜尋的地方。我把箱子里的東西一一取出,又一件件翻看,希望能眼前一亮。但找了一圈,依然沒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甚至沒見到老鼠咬嚙的紙屑。

      弟媳婦說,她從來沒扔過賣過舊書舊報舊雜志。

      而父親說,他記得那冊書信確實是放在木匣子里的。

      然而,翻箱倒柜尋之遍,新房老屋皆不見。那冊家書或許永遠也找不到了。

      我有些悵然,卻也只好作罷。

      我至今依然無法解釋為什么我有了尋找家書的沖動??赡艿脑蚴?,幾十年之后,一個人的記憶已漫漶不清,于是遙遠的過去便被風干,變得日漸抽象起來。我想回望一下來時的路,這時已需要路標提醒。否則,路就顯豁,空空蕩蕩,既沒有風景,也沒有溝溝坎坎的細節(jié)了。

      這么說,我是在尋找生命的細節(jié)?

      元旦那次搜尋,母親見我找信心切,忽然想起老屋里還有一些書信,便找出來讓我翻看。但那只是二十多個空信封,其中十幾個是我寄信時所寫。我打量著信封上的筆跡,辨認著郵戳上的日期,又一封封地捏開檢查,居然發(fā)現(xiàn)還有五封家書留存。那應(yīng)該是沒被父親裝訂起來的漏網(wǎng)之魚吧。它們大都寫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其中一封已非手書,而是敲進電腦打印出來的文字。那封信寫于2001年9月6日,很可能從此往后,我就不寫家書了。在我個人的寫信史上,它或許已標志著家書時代的終結(jié)。

      正是從那幾封書信中,我找到了一些細節(jié),甚至還找到了一些早已遺忘的心情。

      于是,我決定把那二十多個信封和五封家書帶回北京,掃描進電腦,把它們當成一種歲月留痕,妥善保存。

      同時,我還決定,以后要繼續(xù)把家書寫起來,使毛筆,用宣紙,把電話里無法呈現(xiàn)的東西訴諸文字。我知道,在這個越來越快的電信時代,這種做法已是迂闊和奢侈,但興許這也是我贈予父母的一件禮物吧。

      同桌的你

      突然就有了一次同學聚會。聚會是一位遠走西寧的衡姓女同學召集的。她過年也回了老家,臨走之前就把十七位同學約到了村西頭的“農(nóng)家樂”飯店。

      我也常常參加同學聚會,但那大都是大學、研究生時代的同學聚會。大學之前我還在城里住過兩年的復習班,近年回老家,與幾位久未謀面的同學也會聚聚。然而這次聚會卻有些不同尋常。大約是1970年,我們都在村里的那座廟院里開始了識字生涯,1979年之后,大家星散而去。其中也有少數(shù)同學離開了村莊,遠行到外面那些陌生的城市,但大部分同學卻永遠留在了鄉(xiāng)村世界,尤其是女同學。

      大概因為召集者是女生,這次聚會女同學有十位之多。

      我們圍坐在那張巨大的圓桌前,包間里反復播放著老狼那首《同桌的你》。記得大學畢業(yè)十周年的同學聚會上,我曾唱過這首歌,那時它才剛剛流行一年多。許多年之后再聽,它似乎也有了一種滄桑。把它選作背景音樂,大概是衡同學的有意安排吧。

      衡同學對我說:“若是迎面碰上,我可是認不出你來了?!?/p>

      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大家坐定之后,一位女同學讓我挨個叫出她們的名字,基本抓瞎。她不再難為我了,說,這是春萍,這是春菊,那是紫蓮,那是瑞先……這時候,我必須迅速閃回到三十多年前,把眼前的中年婦女與當年記憶中存留的影像對接,才能恍然大悟。

      “我們都老了啊,你看看,好多人都當奶奶當姥姥了?!闭f這話的是春菊同學,仿佛是為了證明此說不虛,她指著身邊的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那是她的孫子。

      我也感嘆著,不知不覺間,我們居然已活到了知天命之年。

      推杯換盞之間,春菊來到我的旁邊,說:“你還記得不記得咱倆是啥關(guān)系?”

      我腦子短路了,有點懵。她笑了:“同桌啊,你忘了吧?那時候我們在操場后面的那排教室里。你好哭,我一欺負你你就哭了?!?/p>

      她揭了我的老底,我大笑。我也仿佛想起我們曾同桌而坐,那時我大概十三四歲,長得瘦小,而她則人高馬大,潑辣霸道。她欺負我之說顯然是可以成立的,但欺負的細節(jié)我卻記憶全無,這么說,這種欺負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創(chuàng)傷性體驗?

      “你得給我簽個字?!闭f著她就把我的那本書遞了過來。

      這次回家,我?guī)Я藥妆救ツ瓿霭娴摹兜挚惯z忘》送人,待同學聚會時,卻已只剩下三本。我把這三本帶到聚會現(xiàn)場,讓他們翻翻,喜歡者拿走。說實在話,我的這些同學自從高中畢業(yè)后,大都遠離了書的世界,他們對書或許早已生疏,也不大可能在意我寫的東西。但我的這位“同桌的你”卻急著把其中一本收為己有,反而讓我有些驚奇。

      “你別寫我的名字了,寫上我閨女的名字吧,讓她好好讀一讀。”她繼續(xù)發(fā)布著命令。

      她解釋了原因。原來她的女兒在我曾工作過的那所高校讀完大學后,考上了另一所大學的研究生,讀的是歷史專業(yè)。

      “以后我要讓她跟你聯(lián)系,你給她說說怎么寫論文。你可別不搭理俺閨女啊?!?/p>

      雖然隔行如隔山,我還是爽快地答應(yīng)下了。我想到的是,她肯定早就不讀書了,但自從女兒上大學讀研之后,也許她對書就生發(fā)出另一種感情?!皶凶杂悬S金屋”的時代固然早已不復存在,但讀書卻能讓人遠行。我知道,在鄉(xiāng)下,許多人心中還藏著一個念想——讓自己的子女走出去,去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只要孩子是塊讀書的料,父母是舍得下本錢的。

      只是,與我們的那個年代相比,農(nóng)村孩子的讀書之路如今也變得更加艱難了。我沒敢談?wù)撨@種艱難,只是一股勁地夸著她的孩子,表達著一個讀書人對另一個讀書人的期許。

      聚會結(jié)束了。我拿出相機,在飯店門前給大家輪番拍照。臨告辭時,“同桌的你”又特意走到我跟前,說:“你可不敢跟我記仇啊。”

      我哈哈大笑。她把欺負我的事情記了大半輩子,而我卻早已把它們忘到爪哇國去了。

      因為在家里找到一張老照片,回到北京后我把它掃描到電腦里,連同新照片打包發(fā)送給了老家的李同學和西寧的衡同學,讓他們轉(zhuǎn)發(fā)大家。老照片是集體照,上面有男同學七位,女同學五位。女同學全部穿著花布衣裳,有兩位褲子的膝蓋處還打著補丁,她們顯然已到了含苞待放的年齡。男同學也個個新衣加身,愣小子的本色初露端倪。只有我小臉瘦腮,黑眉斗眼,棉襖上套著一件破舊的帆布外衣,隱約可見一些飯點子凝結(jié)于上。我的上衣也打著補丁,補丁位于左上角的口袋處??诖闲辈逯鴥筛摴P,頗顯得與眾不同。大概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時髦吧。

      照片上有一行字:“水北五七學校中八班班干部畢業(yè)留念,1976年12月。”如果不是這行文字,我已無法確認它的準確時間了。

      “同桌的你”并不在這張照片里,那是因為她在甲班。而甲班與我所在的乙班雖年級相同,但他們的年齡卻普遍比乙班同學年長一歲。初中畢業(yè)后,兩個班合二為一,我們也從大廟的前院移入后院,高中生活正式拉開帷幕。

      大概就是從那時起,“同桌的你”也才迎來了“欺負”我的黃金時代。

      父親還喝酒

      父親今年75歲了,他抽煙喝酒一輩子,如今煙照抽著,酒常喝著。以前我對他的抽煙喝酒是不大過問的,因為到了這個年齡,煙與酒早已成為身體的生理需要,想戒也難。但最近半年多,我卻屢屢勸他少喝些酒了,原因是去年秋天喝酒出事,把家里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去年9月的一天,父親下地干活,淋雨而歸。村里兩位好朋友叫他喝酒,他欣然前往。喝至傍晚回家,未吃飯倒頭便睡。第二天五點多,父親難受,在床上折騰,卻說不出話來。母親對父親的醉酒早以見慣不驚,初不以為意,后覺得不妙時,已無法騰出手來去打電話。她一直在床邊護著,唯恐父親滾下床來。七點多,頭天喝酒的那兩位朋友過來看他,才意識到了問題嚴重,連忙叫村里的醫(yī)生。醫(yī)生看后連連搖頭,覺得很可能是腦出血。住在城里的弟弟接到電話后,立刻打120叫急救車。當?shù)艿苴s回家時,救護車也到了。救護車上的醫(yī)生畢竟見多識廣,他們望聞問切后,初步診斷為“酒精性低血糖”。他們說,馬上打一針葡萄糖,一般幾分鐘之后就能過來,若還是不省人事,那就麻煩了。

      葡萄糖推進去之后不久,父親醒過來了。為保險起見,大家還是把他抬到了救護車上,去最近的醫(yī)院做了做檢查。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還有“酒精性低血糖”之癥,急忙去網(wǎng)上了解此癥的前因后果。而過年期間,弟弟、母親又詳細描述當時的情景,父親甚至也參與其中。但實際上他的描述已是二手轉(zhuǎn)述,因為當時他已昏迷,沒有任何記憶了。

      就是那次出事,我意識到喝酒的殺傷力。我在電話里反復叮囑父親,別喝酒了。

      父親似乎接受了我的建議,有一兩個月的時間,他果然不喝了。而村里的朋友也不敢叫他喝了。

      但后來他又喝開了,他的朋友們也蠢蠢欲動,不斷把他誘惑到酒場上。我只好降低標準,勸他千萬少喝。這時候,父親通常會用兩種方式答復我。

      “我又不打麻將不耍牌,不喝酒做甚?”或者是:“俺們仨老架兒,喝一瓶,一個人也就是三兩酒,不多?!?/p>

      “老架兒”是晉城話,“老頭兒”的意思。所謂仨老架兒,我大概都知道是誰。其中的一個老架兒會經(jīng)常來我家轉(zhuǎn)轉(zhuǎn),與父親聊天。但他聾得厲害,雖戴著助聽器,依然常常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

      父親的耳朵也聾了。兩年多前,他敬神放爆竹,一聲脆響之后聽力一下子減弱了許多。去年過年回家,我陪他去醫(yī)院配了個助聽器,但他時常戴不習慣。他說還是原裝的好,但原裝的耳朵顯然已無法復原了。

      于是倆老架兒聊天就都得高八度。來訪的老架兒跟我說:“勇啊,我跟你爸爸經(jīng)常說,俺們現(xiàn)在是過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哪天就圪擠了眼了。你不要擔心,俺們現(xiàn)在喝酒也不多喝,就是高興高興?!边@時候,父親通常附和著。他們樂呵呵地談?wù)撝绬栴},在他們的語氣中,死已變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這種談?wù)摲绞轿也⒉荒吧TS多年前,前來串門的東根兒胡同的老太太與我奶奶聊天,她們就是這么談?wù)摰摹6D(zhuǎn)眼之間,我的父輩已接過了她們的那套話語系統(tǒng)。

      “勇啊,我再跟你說件事。你拿回來的那些好酒,可是都讓俺們喝了。你爸爸有兩瓶好酒,就把俺們叫過來了。他一個人舍不得喝。”

      這種情況我大約是知道的。一人不喝酒,倆人不耍牌,父親似乎一直遵循著這種古訓。所以,喝酒在他總是一件呼朋喚友的事情——或者他被別人呼走,或者他把別人喚來。而最近一些年,我的生活也有了點起色,把一些好煙好酒帶給父親,也就成了我的慣常之舉。父親本來就好客,拿出兒子孝敬的好酒待客或許也就有了別樣的意義。我想那不光是喝上了好酒,其中顯然也是有著一些炫耀的成分的。我不在意他的炫耀,卻越來越在意他喝多少,怎么喝了。所以我既要把那些好酒送給他,又要告訴他喝酒時悠著點。汪曾祺晚年曾被迫戒煙停酒,兒女們對他也多有看管,但據(jù)鄧友梅說:戒煙停酒后的汪曾祺“臉黑膚暗,反應(yīng)遲鈍,舌頭不靈,兩眼發(fā)呆。整個人有點傻了!”我想我是無法像汪曾祺的兒女那樣把父親看管起來的,那樣他的生活將了無趣味。我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一面送酒一面勸,東邊日出西邊雨了。

      過年期間,父親沒怎么喝酒。我們兄弟三個與父親喝過兩次,那也只是雨過地皮濕,淺嘗輒止。

      返京之前的頭天晚上,他更是沒敢喝酒,而是早早打發(fā)我們睡下,以便讓我有充足的睡眠,應(yīng)付第二天的車馬勞頓。但第二天起床后我才知道,他一宿未睡,唯恐我那輛即將出遠門的車被人禍害。他耳朵不好,只好半夜三更五次三番走到大門外去。而我的車就停在大門外趙家胡同的鄰居家門口。

      也是事出有因。我弟弟的那輛二手車停在新房子的大門口,大年初四一起床,他發(fā)現(xiàn)車被人劃了。那顯然是故意為之,因為不光車門上有長長的劃痕,甚至機頂蓋上也被劃出了圖案。我在京城聽說過多次的劃車事件終于也在這個鄉(xiāng)村世界里遇到了。大概從那時起,父親就提高了警惕。

      上午八點整,我開車上路了。我想今天父親也不可能喝酒了,因為他的首要任務(wù)是補覺。

      但回到北京打電話,才知道他啟動的程序是先喝酒,后睡覺。

      北京有多遠

      高速路基本上已修到了我的老家村口。出村二三里,便是晉城北收費站,過了收費站上高速,就全是在高速上行駛了。其后,進京的路線有三條可選:或者北走黎城東陽關(guān),出山西,在邯鄲上京港澳高速;或者行至邯鄲繼續(xù)走青蘭線,在館陶附近上京開高速。還有一條路線是下河南,在新鄉(xiāng)附近換到京港澳線上,而這條路線繞得遠了一些,通常不會列為首選。當然,從北京啟程往老家走,也是這三條路線。

      我大概算得上是個路盲,而能在短時間內(nèi)把這幾條路線弄明白,全賴我的復習班同學宋林林。他也在北京工作,已開車回過老家無數(shù)次。于是他整理出一個來回的路線圖,上面標明每條路線途經(jīng)何處,哪里換線,行駛里程,收費錢數(shù),等等,一應(yīng)俱全,仿佛是許大馬棒的聯(lián)絡(luò)圖。去年過年回家,他不但把聯(lián)絡(luò)圖發(fā)送給我,還要帶我這個新手上路。所以那一次是我跟著他跑,并沒有太操心。然而,也就是去年過年期間,他的父親病逝了。

      年前我又與他聯(lián)系,他已決定不回老家過年了。他說父母都已辭世,以后就不必年年回去了。

      我有些感慨。對于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人,老家其實往往是與父母聯(lián)系在一起的。父母在,老家存。而一旦父母仙逝,老家或許就成了懷想之地,而不再是經(jīng)?;厝サ奶酵?。

      于是我只好單獨上路。上路前,我又把說明書復習一遍,重點復習備胎如何更換,定速巡航如何關(guān)啟,諸多燈光如何使用。在北京城里開車,一年沒用遠光燈,我連怎么打開它都忘了。

      還得查看地庫的情況。我所居住的小區(qū)已車滿為患,地庫里的車便常常停得沒了規(guī)矩。總有一些車橫在前面,堵死了車位里那些車的出路。元旦前岳父病危,我一大早送妻子去趕火車,便遇到了這種事情,只好棄車而去,出門打車。為避免麻煩,臘月二十八晚,我干脆把打印出來的兩行大字放在前擋風玻璃上:“親,明天一大早出車,可別堵俺啊,嚴重感謝哦。車主鞠躬啦?!碧詫汅w果然具有殺傷力,第二天我的車前一派祥和。

      但問題是,還沒出北京城我就轉(zhuǎn)向了。宋林林建議我走京開線,因為路寬,車少,好走。我便在導航儀上輸入了“西紅門收費站”,一旦找到這個入口,便算是走上了康莊大道。西紅門在南邊,我住北邊,但大概還是西四環(huán)時,導航就提醒我出去。黑燈瞎火中,我決定聽導航的話,結(jié)果出去之后找不著北了。我跟著導航走了一程,又放棄導航自己尋摸,目的地越發(fā)云里霧里。這時天已蒙蒙亮,便停車問一晨練的老者。老者說,南轅北轍,往回走吧。遂掉頭,拐過一個彎,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就是收費站,那里分別寫著“進京方向”和“石家莊方向”,才意識到陰差陽錯,走到了京港澳的入口。

      于是決定將錯就錯,不找西紅門,就走京港澳。而這條路線我去年是走過一回的,與它已經(jīng)打過一次交道了。

      那是免收過路費的頭一天,但路上的車并不算很多??梢娙藗冞^年心切,過路費并不在考慮之列。我本來也是想早點回去的,無奈手中的一篇文章寫得不順,待勉強收尾時已到了年跟前。按理說,開車與寫文章不好相提并論,但有一點是相似的:不能走彎路。路若是走錯了,那就必須推倒重來。我在北京城里開車已憋了一年,上高速時又在城邊瞎轉(zhuǎn)悠了好幾輪,終于走上了正道,自然心情多云轉(zhuǎn)晴。但開出去三個多小時,困勁來了。因為起了個大早,頭天晚上只睡了四個多小時。

      看來要休息一下了。第一站,西兆通,抽煙;第二站,沙河,吃飯;第三站,東陽關(guān),加油。加油之前,我想拍照記錄,掛空擋,拉手剎,未熄火。待下車準備拍照時,發(fā)現(xiàn)車開始向下滑動,妻子大驚失色,我還算冷靜,一把拽開車門,先拉死手剎,后掛到P檔。原來我把車停在一個緩坡上了。

      行至青蘭線時,已是車輛稀疏,過了東陽關(guān),整個高速路上就剩下我一輛車了。我一路上都在放同一張CD,那顯然是靡靡之音,聽得我昏昏欲睡。這時我把U盤插上,那里面有我以前下載的一些老歌。當呂文科唱響《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時,我也正好行駛在上黨高地。午后的陽光,高亢的歌曲,頓時覺得天高地闊,神清氣爽?!拜p車快馬,吉祥姥姥。”我的腦海里突然蹦出了兩句詞,其實那是接生婆的廣告,汪曾祺的散文曾經(jīng)寫到過。

      下午三點半,我把車開到了家門口??窜嚿嫌涗洠旭倳r間8小時,行駛里程726公里。

      但返京時卻頗不順暢。

      老家那里流傳著“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的說法,父母其實是不想讓我在這兩個日子啟程的。但看天氣預報,初九一路有雨雪,我便決定初八出發(fā)。行至東陽關(guān),還算順利,剛進河北便遇上了封路,高速路邊停一警車,時不時地喊話:“前有大霧,請下高速。”我下了高速才意識到,那個出口是涉縣東。

      許多車停在出口附近,顯然在等著云開霧散。我也打探著消息,但誰也不知何時才能恢復正常。一些人等不急了,計劃走309國道至邯鄲,據(jù)說那里高速未封。我猶豫再三,也決定鋌而走險。

      韓少功在《山南水北》說:“沒有什么急事的時候,我倒愿意走老公路。這不但可以省錢,還可以享受到散淡?!诶瞎飞希熊囯m說要多一些彎曲和顛簸,雖說可能遇到失修的土坑,但沒有鋼鐵護欄的管束和押送,沒有各種交通標志的頻繁警告,開車人想慢就慢,想停就停,想逛店就逛店,想撒尿就撒尿?!弊詈笏偨Y(jié)道:“高速路是簡潔明快的公告,老公路是婉轉(zhuǎn)嘮叨的敘事?!边@種說法充滿了智慧和詩情畫意,但我那天的情景卻并非如此。

      老公路上車很多,而且大都是那種載重幾十噸的運煤車。大車呼嘯而過,塵土飛揚,小車風風火火,見縫插針,恍如電影里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老公路從一些城鎮(zhèn)穿過,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路口,路口上不時會有騎車人或車輛冷不丁殺出,令人驚悚。行駛十多里,果然起霧了,先是輕描淡寫,后是濃墨重彩,昏黃如夜色。近光燈,前后霧燈,警示燈,我差不多開啟了所有燈光,說明書的復習派上了用場。北京易堵車,也就練出了我開慢車的技術(shù),但遇到這種路況我還是大姑娘坐轎,頭一次。我晃晃腦袋,抖擻精神,也給妻子發(fā)布著命令:眼睛睜大點,給我瞅著點。霧越來越濃,路也蜿蜒起來,似乎是進入了山區(qū)。我盯著前方的汽車霧燈,判斷著車距,又不時看看后視鏡里的汽車,調(diào)整著自己的車速。不由得感嘆,這種“敘事”何止是婉轉(zhuǎn)嘮叨,都成驚險大片了。

      終于走出了霧區(qū),車也能開到70碼了。又走一陣子,仿佛已到一個城市的邊緣。我心生疑惑,決定停車問路。一輛北京牌照的車緊隨而來,亦??浚晃荒贻p后生問我接下來如何走,這不是問道于盲嗎?旁邊不遠處還停著一輛北京牌照的車,車主也正在查資料找路線。我們已走到邯鄲的郊區(qū)了。

      三輛車惺惺相惜,經(jīng)過短暫的商議后,我們決定結(jié)伴而行,由那位資料查得充分且比較自信的車主帶隊。于是三輛車都打開了雙閃,宛如執(zhí)法的車隊,朝著邯鄲的北環(huán)線出發(fā)。然而領(lǐng)頭的車主其實也是跟著感覺走,邊走邊問路。他走錯了兩三次,我們也跟著折騰好幾回,終于在永年方向找到了青蘭線的入口。

      在入口處停下,領(lǐng)頭的車主向我道歉,說帶著大家走了一些冤枉路,但我已經(jīng)很感動了。如果沒遇到這位熱心腸,我估計就得在邯鄲城截一出租,讓它帶著我找入口了。道完歉后,車主絕塵而去。而那位后生仍不放心,他問我:這條線能走到北京嗎?這條線我去年已走過一次,于是一拍胸脯,豪情萬丈,說,沒問題,跟著我走,沒錯。結(jié)果那位后生很聽話,一直跟到冀州服務(wù)區(qū),才道別分手,放心而去。

      重上高速后,“敘事”方式完全改觀,仿佛走出了萬惡的舊社會。只是快到榆垡南收費站時遇到了大堵車。我只見過北京城里的堵,看到高速路的堵時,才意識到這種堵法氣勢更加恢弘。慢慢挪到收費站,發(fā)現(xiàn)工作人員跑到了外面現(xiàn)場辦公,他們說,只收卡,不收費,抬桿放行??磥砟翘煲舶阉麄兌屡铝耍尤挥謭?zhí)行了一下免費政策。

      那時天已擦黑,又行50公里許,終于走到了西紅門收費站,那里沒免費。工作人員說,有卡的10塊,沒卡的20。交錢后我把車開到出口外面,停下,長出一口氣。心里說,西紅門啊西紅門,你讓我找得好苦。

      從西紅門開到家還有約40公里,我振作精神,開始了最后的旅程。進了小區(qū)整八點,這一次我開了780公里,卻在路上整整折騰了12個小時。我筋疲力盡,脖頸酸困得厲害,兒子下樓迎接我們的到來,我已累得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上網(wǎng)查違章,見沒有記錄,心中竊喜。又過數(shù)日再查,一行文字跳將出來:違章地點:二廣高速995公里200米處;違章時間:2013年2月9日下午三時許;違章行為描述:在高速公路上超速不足50%的。于是我有了罰款兩百扣三分的處罰。上網(wǎng)查這個地點位于何處,發(fā)現(xiàn)是在山西省的高平境內(nèi)。原來那里限速80,許多人在此地被罰,網(wǎng)上早已是一片“尼瑪”、“坑爹”的叫喊聲。百度的“晉城吧”里網(wǎng)友討論道:

      “80……真無恥?!?/p>

      “日他娘高速上咋還有限速80的,我在這里也被罰了?!?/p>

      “還是買個狗吧。”

      “狗不頂用,瞎叫喚?!?/p>

      “這個鬼地方在哪兒?”

      “快到神農(nóng)大橋那兒吧,看見申紀蘭的廣告牌就該減速了……”

      我不記得看見過有申紀蘭圖像的廣告牌,于是又在網(wǎng)上查找,果然發(fā)現(xiàn)申紀蘭做著“襄子老粗布”的形象代言人?!吧轿髡搲币粋€在長治工作的河南人說:“這個廣告牌下面有個電子狗不提示的攝像頭,限速80,很多朋友看到這塊廣告牌時會主動減速。現(xiàn)在這塊廣告牌沒有了,正準備噴別的廣告。大家一定要注意,別中招了?!蹦鞘撬?012年9月發(fā)出的帖子。

      為什么要撤掉申紀蘭的廣告呢?有申紀蘭大媽矗在那兒,廣大車友就有福了。而如今大家都罵罵咧咧的,弄得這社會多不和諧?

      于是我決定進一步完善許大馬棒的聯(lián)絡(luò)圖,把它返回到同學宋林林處,告訴他這個階級斗爭新動向。

      攤饃爐八

      開車回家的好處是來回能多帶點東西。

      從老家返京時,家人給我準備了一堆東西,計有面粉一袋50斤,小米一大袋兩小袋,約30斤,禿玉茭一小袋,扁豆子一小包,雞蛋20多個,攤饃30個,白菜三棵,蘿卜三個……

      都是糧食和蔬菜。

      父母衡量面粉好賴的標準是看能否做成拉面,而我則在意里面是否放了增白劑。母親說,為提高產(chǎn)量,好多人種開了“白疙瘩”小麥,但這種小麥磨成的面粉是做不成拉面的,一拉就斷,勁道不夠。為了讓我?guī)虾妹娣?,父母從面粉廠換回面來要打開袋子試一試。他們甚至準備親自去加工廠磨面,帶上自家種的“紅疙瘩”小麥。

      去年我曾帶一袋面粉返京,第一次用它做拉面時,聞到了久違的麥香,不由得大喜過望。那頓拉面對我打擊很大,從此開始,我便對商店里出售的面粉失去了信心。

      小米來自大興。大興是弟媳婦的娘家,據(jù)說是晉城最好的小米產(chǎn)地之一。把大興小米裝進包裝袋里,就變成了“澤州黃”。

      玉米粒去皮之后便是所謂的“禿玉茭”。母親說,熬禿玉茭搭配進玉米地里的豆子,味道才好。母親解釋后,我才明白了這種豆子的來歷。深秋時分,玉米地里套種的豆角越長越多。鮮豆角吃不了,就任其長老長干,去皮之后就有了這種豆子。它們扁圓肚子,粉底黑紋,肯定不是豌豆,卻總讓我想起關(guān)漢卿所說的那顆銅豌豆。

      母親還喂著幾只雞,也就有了絕對正宗的土雞蛋。但千里迢迢,怎么把它們帶回北京呢?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找一硬紙盒,先放一層米糠,置雞蛋于其上;再以米糠埋之,縫隙遂被填實。于是,雞蛋進京,完好無損。

      臨走時,母親把蘿卜白菜都拎出來了,說,用家里的白菜做爐八,好吃。北京肯定沒有這種白菜了。在母親的想象中,北京仿佛是在鬧饑荒。

      在帶回來的所有東西中,攤饃是需要最先吃掉的,因為那已是熟食,即便擱到冰箱里,也不能存放太久。而吃掉它的方式便是做爐八。

      攤饃似乎應(yīng)該算是晉城的特產(chǎn),可能是小時候見得太多的緣故,我至今依然記得加工攤饃的全部程序。做攤饃的原料是小米,小米以水浸泡之后,便可去鄰居家找一盤拐磨拐米了。磨是石磨,臉盆般大小。磨上有磨眼,磨邊有磨把,舀一勺湯湯水水的小米放進磨眼,手握磨把轉(zhuǎn)圈輕搖,小米就磨成了糊狀的糖,緩緩流進下面的桶里。磨眼里通常會放一兩根細小的木棍兒,名曰“籌”,那是為了延緩小米沉降的速度,否則,磨出的糖就粗粗拉拉的,會影響攤饃的品質(zhì)。

      做攤饃的季節(jié)往往是在冬天,那時候天冷,攤饃糖拎回家來,便能存放好長時間。做攤饃前,先用小缸小罐盛糖,置爐火邊,待其發(fā)酵之后放入適當堿面。待調(diào)理停當,在爐火上支起攤饃鏊子,便可攤攤饃了。鏊子三只腳,碗口大小,周邊深陷中間鼓,凹凸分明。鏊子燒熱后,通常會用一根短筷纏著紗布蘸油抹油,油過煙起,舀一勺攤饃糖入鏊,刺啦有聲。蓋蓋兒燜捂三五分鐘,攤饃便可成型,熟透。出鏊后的攤饃,中間薄如厚紙,轉(zhuǎn)圈卻是肉乎乎的,很肥實。若堿面放得合適,通常呈金黃色。

      “給你做個花攤饃吃吧?”小時候,奶奶總是用這種口吻讓我先嘗為快。所謂花攤饃,其實便是用糖在中間澆出一個“十”字形狀,轉(zhuǎn)圈放的糖也少些,出來的攤饃就成了一個玩具。而父親有時也會趁熱吃兩個,那多半是有點咸味的攤饃。這種攤饃的做法也簡單——第一勺糖進鏊時要適可而止,留有余地。等糖稍稍固定,開蓋兒,擱蔥花,撒花椒鹽,再來半勺澆其上,燜熟之后便是蔥花攤饃了。

      不過,攤饃通常不是現(xiàn)吃之物,而是為了存放起來做爐八。

      爐八,爐八,這種食物被老家人這么命名且稱呼已有年矣,但我依然不知道落到紙上的寫法是否正確。做爐八前,先取幾個攤饃,一分為二切成半個月亮,再一刀一刀切成片狀。攤饃成色好,往往很瓷實,每一刀下去都是一面小旗幟。菜也要準備停當。大白菜是主菜,此外還要切點胡蘿卜片,準備些黃豆芽。炒菜時,添加進的東西就多了:粉條,木耳,丸子,海帶絲,油煮豆腐片,事先炒出來的五花肉。菜有七分熟,攤饃片便可攤放其上,然后蓋蓋兒燜之,等菜收完湯,一鍋爐八便算是大功告成了。開蓋兒后,通常還要在爐八上滴香油,撒蒜苗絲,再把菜與攤饃片攪拌均勻,方可出鍋。

      吃一碗爐八,就半碗禿玉茭湯,那通常是過年期間早上這頓飯的食物。母親想給我換換口味,就問,明天早上還吃爐八?我說,吃。

      我已吃過許多年的爐八了,卻依然百吃不厭。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曾寫過城里的鄭允河,那里沒有提到是,每到冬天,他都會跟父親說:進城來給我送點兒攤饃吧。拐米時不要摻大米,就要純小米攤饃。

      允河大伯也喜歡吃爐八。他是北京人,在我的老家生活了大半個世紀后,他的胃口似乎已徹底晉城化了。

      把攤饃帶回北京后,我大約又吃了十天左右的爐八。有時一天一頓,有時一天兩頓,最高記錄是連吃三頓——早上吃剩的,中午做新的,晚上再吃剩的。做爐八時,我要親自下廚,掌勺,以求晉城風味的純正。懶得去采購東西時,我不得不一再“減配”,有時的原材料甚至只有攤饃與白菜了,但我依然覺得好吃。

      多年的熏陶之后,妻子也早已能吃爐八了。但兒子一見我鼓搗這種吃食,便大皺其眉:“又是爐八!我要絕食抗議了?!?/p>

      我吃著被兒子抗議的爐八,心想,人們對家鄉(xiāng)肯定有許多記憶,而味覺記憶很可能是其中最頑強的一種。只要我還能吃上攤饃爐八,我就還在享受這種記憶,家鄉(xiāng)便也通過我的舌尖延伸,彌漫成一種懶洋洋的幸福。

      凤山县| 新丰县| 罗源县| 梁平县| 龙海市| 隆德县| 呼和浩特市| 施秉县| 沾化县| 凤冈县| 句容市| 临武县| 屏东县| 上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方城县| 彝良县| 明溪县| 陕西省| 遂昌县| 内丘县| 黑龙江省| 新建县| 盈江县| 太仆寺旗| 大连市| 贡山| 邯郸市| 南皮县| 勃利县| 安乡县| 江北区| 黄冈市| 廉江市| 嘉义县| 关岭| 台山市| 榕江县| 麻城市| 建水县|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