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健 鐘建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水上運輸日趨繁忙,繁榮的背后也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船舶火災居高不下。據有關資料分析,船舶火災已占水上災害事故的20 %,居第四位,但所造成的損失排在所有水上災害事故之首。船舶火災發(fā)生在起居處所最多、機艙第二、貨艙第三,而論其危險性和危害性及撲救難度卻數機艙火災最大。那么究竟是何原因,我們又如何從中吸取教訓加強這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在此,筆者通過在船檢過程中遇到的案例作出初步分析,為船舶消防提供預防措施。
(一)消防安全意識不強。例如2012年6月,在南昌贛江大橋附近,某貨輪主機故障機艙失火,機艙工作人員只使用幾具手提式滅火器滅火,未想到使用固定滅火系統(tǒng);并且過早關閉了機艙通風機,從而使機艙內無法下人;甲板上工作人員連接好幾條消防水帶,也因有人說“機艙油起火不能用水救”而停水。這就是船上責任人消防安全意識不強造成的。
有資料顯示,在人為責任事故中,90 %以上是責任人安全意識淡薄、心存僥幸、認識不充分、措施不得力造成的,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仍然存在。在安全生產實踐中,正是因為一些人有“及格就行”的思想,在工作中無視制度、有章不循,才導致了事故的發(fā)生,輕則設備受損,重則財產損失重大、人身傷亡慘重。如果在安全管理中,每個人能夠樹立“只有滿分”的思想,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辦事、嚴格設備的管理;檢查到位,不漏過一個細節(jié);措施到位,不漏過一個疑點,許許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工作只有滿分,沒有及格。比如一項工作的十項措施我們做了八項,我們就不能說安全工作及格了,因為剩下的兩項措施就有可能是我們安全工作的隱患,就是發(fā)生事故的原因。
(二)設備管理不到位。例如2004 年5月,長江航線某客輪由于輔機艙副鍋爐燃燒室里的高溫,通過爐底縫隙傳導到爐外,使鍋爐外部下面的污油受熱汽化,主機某缸燃油管接頭松脫,引起火災。這起火災事故的原因就是因為船上責任人員對機艙設備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船舶在航行、停泊、建造、維修過程中,會因各種原因使機艙發(fā)生火災,且機艙是船舶的主要機電設備集中地,是船舶的“心臟”,具有封閉空間大,結構復雜,可燃物質多,燃、滑油儲備量大,熱傳導性能強等特性,火災發(fā)生率也偏高。所以加強機艙機電設備和燃料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由于任何火災的發(fā)生都必須具備物質燃燒的3個條件,即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著火源,這3個條件缺一不可,因此船舶的一切防火、滅火措施都是圍繞破壞物質燃燒的3個條件進行的。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不當,造成柴油機曲柄箱油污過多、掃氣箱起火、輔鍋爐燃燒室集油過多等都容易引起爆炸;設備上、機艙艙底到處都是油污,易燃、易爆物品保管不當,都容易引起燃燒;柴油機、鍋爐、焚燒爐、爐灶等高溫排煙管的絕熱包扎不嚴密都是著火源。
(三)違章明火作業(yè)。船舶航行中動火引起的火災并不罕見,如2011年8月,某油輪在南昌八一大橋至英雄大橋贛江江面航行時,因船員在機艙內對通向貨油艙的蒸氣管上的破洞進行焊補時,電焊明火與管道內爆炸性氣體接觸,引起爆炸燃燒。這起火災事故就是典型的違章明火作業(yè)造成的。因此筆者認為,船舶要常備2件物品:1.有一本“船舶明火作業(yè)技術要求”的冊子,并按其要求認真落實防火防爆工作;2.需配備測爆儀,自測動火的環(huán)境條件。
就是船舶進廠修理也不能放松預防火災,不要輕易對船廠焊工明火作業(yè)條件和知識水平放心?,F在隨著修船節(jié)奏的加快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外包工修船已成主流,部分不符合用工制度,有些船廠雇用人員占職工總數的一半以上。這些外包工,一般文化低專業(yè)技術差,安全意識淡薄,有章不循,違規(guī)操作,極易帶來嚴重后果。有些外包工在對機艙進行作業(yè)過程中,不清除艙底污油,未按照規(guī)定進行測氧測爆就違章實施明火切割,極易發(fā)生爆燃事故,所以船舶在廠修期間更應該加強防火的監(jiān)管。
(四)電器設備火災。2008年2月,航行在長江九江段的某貨輪機艙值班人員發(fā)現機艙著火,船長立即要求釋放固定CO2滅火系統(tǒng)滅火,大火很快被撲滅。經檢查發(fā)現此次火災事故是因為啟動電瓶之間電纜與電瓶固定架的角鋼之間沒有防護,由于長時間接觸振動摩擦,導致電纜外層破損,電纜外層破損時,因電瓶和啟動馬達之間采用船體作為負極導體,造成電瓶電纜短路,電瓶之間電纜又是非阻燃電纜,電纜過熱燃燒引燃近處的艙壁油漆,又引燃到頂棚電纜處。
各種船舶在機艙內都有主機(柴油機)、副機(發(fā)電機)等多種用電設備,各種用電設備之間由電線、管路相連接,由于過載、短路、接觸不良、電弧火花、漏電、雷電或靜電等原因易產生火源引發(fā)火災。從電氣防火角度看,電氣火災主要有2個原因:1.電氣線路由于導線采用暗敷設。當導線絕緣損壞、老化,出現短路、漏電現象時引起絕緣層燃燒,而且能使金屬熔化,引起鄰近的易燃物、可燃物的燃燒,從而造成火災。2.電器設備故障。當電器設備發(fā)生故障時由于發(fā)現不及時,造成電器內部線路形成短路等問題,導致內部線路負荷增加、溫度上升,引起設備燃燒,造成火災。
目前,不少老舊船舶電器設備已在水氣、油霧、鹽霧、塵埃中工作了一二十年,電器設備絕緣達不到要求、電纜老化、電器短路、接線樁接觸不良引起火花等極易引起火災,因此做好機電設備的保養(yǎng)對于防止電氣設備引起火災事故最為重要。
為有效遏制船舶火災,筆者認為應加強船舶火災的預防對策,措施如下:
(一)切實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各級領導尤其是主管安全保衛(wèi)和船舶業(yè)務的領導,必須從思想上吸取諸多船舶火災的教訓,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真正從思想上提高對防火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切實落實各項消防制度。要堅持經濟效益、防火安全兩手抓。當兩者發(fā)生矛盾時,要堅決服從安全,切忌重犯消防工作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老毛病。要樹立超前的防范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認真把防火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建立有效的保障體系,及時發(fā)現火災隱患,及早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二)按照規(guī)范要求配備消防設備。船舶消防要求包括4個方面內容:1.防止火災發(fā)生。盡量采用不燃材料并限制使用可燃材料。船上生活區(qū)的襯板、地板、天花板等用不燃材料;限制室內使用可燃性鑲片、飾片等;客船和油船生活區(qū)的甲板敷料使用不易燃燒材料。限制船上燃油的閃點和機電設備的溫升;對發(fā)熱表面如排氣煙道等用隔熱材料加以包扎。油船的貨油艙內通常裝設惰性氣體系統(tǒng),使貨油艙內氣體處于惰性狀態(tài),以防發(fā)生爆炸。2.限制火災蔓延。船舶采用防火結構和控制通風。客船用甲級耐火絕緣艙壁和甲板,將船分為若干主豎區(qū),主豎區(qū)內要用乙級或丙級耐火艙壁分隔居住或公用艙室。船上安裝控制通風的設備,一旦發(fā)生火災,能關閉風道,減少氧氣供量。3.設置通向救生甲板的脫險通道,保證旅客和船員在發(fā)生火災時能安全脫險。4.配備滅火系統(tǒng)。在不同區(qū)域安放手攜式滅火器,便于就近取用。常用的有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鹵化烴滅火器等,用于撲滅火勢不大的火災。船上安裝的固定滅火系統(tǒng)包括:水滅火系統(tǒng),由消防泵、管系、滅火栓、水龍帶和水槍等組成;氣體滅火系統(tǒng),如二氧化碳系統(tǒng)、鹵化烴系統(tǒng);泡沫滅火系統(tǒng),如油船甲板泡沫系統(tǒng),機艙內高倍泡沫系統(tǒng);固定噴淋系統(tǒng),如居住艙室的自動噴淋系統(tǒng),機艙內的噴淋霧系統(tǒng)等,用于消滅較大的火災。液化氣體船裝有干粉滅火系統(tǒng)。此外,船上還應配備有救火用具,如防火衣具、呼吸器、太平斧、火鉤、撬棒等。
(三)加強現場管理力度,對明火作業(yè)進行科學管理。發(fā)生船舶火災,主要是違章所致,暴露了平時現場檢查和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實的弊端。因此,一要抓明火作業(yè)有關人員培訓持證,做到持證上崗;二要抓嚴把動火三關(即審批、看火、巡回檢查);三要抓加強現場檢查;四要抓違章查處等,確保落實船舶現場管理。同時還應落實焊割設備定期維護保養(yǎng)制度,定期測試檢查設備的安全性能,做到焊割設備使用不失靈。對氧、乙炔管道和皮管也需定期檢查,嚴防漏氣和老化。保持焊機電纜絕緣良好,放置符合安全規(guī)定,接地線連接牢固。同時,加強對外包工的安全管理。首先,加強對外包工的防火安全教育,使之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識和滅火技能;其次,對從事承包電焊作業(yè)的人員,除勞動部門頒發(fā)的特殊工種操作證外,還應根據船舶作業(yè)特點,由海事或消防部門進行專業(yè)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并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
(四)控制機艙火源、熱源。機艙是船舶的動力源,是船舶的心臟,船舶的推進以及船上其他所有設備和系統(tǒng)所需要的各種能源均來自機艙。因此控制機艙的火源、熱源是預防船舶火災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刂茩C艙火源、熱源主要包括以下4點:1.保證機器工作正常和機器設備的表面溫度正常。機器設備的高溫過熱表面主要有:主機、輔機、鍋爐和焚燒爐的機體、排煙管和增壓器。高溫表面可燃物的來源包括:燃油噴射管、供給管的斷裂以及振動引起管路接頭的松脫,造成燃油噴灑到高溫表面;各種供油管及接頭的滲漏、油濾器的滲漏、油加熱器的滲漏、安裝在較高部位油柜的滴漏或滿溢、油柜液位計的損壞、機艙短測深管內油從測量口溢出,這些滴漏的油污會浮在艙底水面,也可能會積聚在高溫表面;用舊的棉紗遺留在高溫表面或在這些高溫表面烘干衣物。 2.保證電器設備工作正常。機艙內的電器短路過熱、過流發(fā)熱、變壓器過熱、電動機過載過熱、電加熱器過熱、燈泡發(fā)熱、電器火花或電弧、絕緣破壞等引起電器設備和電纜自身著火或者引燃其他可燃物特別是因滴漏形成油污可導致機艙火災事故發(fā)生。3.保證機艙內的熱工作業(yè)正常。熱工作業(yè)時,火花渣的濺落或撞擊、磨擦產生明火點燃艙底油污水、油污物、回絲等可燃物可引起火災。4.保證機艙工作人員工作過程安全。如果駁油過程中工作人員離開導致溢油流淌至高溫熱源處可引起著火。
隨著船舶的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船舶消防必然在更大程度上依賴科技進步,專職人員的訓練和消防教育也要不斷追蹤火災科學和高科技的最新成果,適時地組織力量開展船舶火災(含船舶機艙火災)及其綜合防治的研究,對改善目前船舶的消防現狀,降低火災損失,確保船舶安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