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禮玲
教育就是通過語言造就人才。語言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手段。語言的藝術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蘇霍姆林斯說過:“老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币虼耍處煈攲W習、研究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語言是知識信息載體,是教師將精心篩選出來的知識源源不斷地傳授給學生的最為理想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橋梁。所以,能否具有較高的教學語言藝術,是衡量教學精湛程度的一桿標尺。教師要想在舌耕的事業(yè)中取得豐碩的成果,就要在教學語言藝術的生動性、趣味性、完美性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因為這樣的教學語言藝術,能創(chuàng)設更好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會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活躍。
一、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可使教學內容更直觀
語文教學語言如果具有生動性,就能發(fā)揮語言的直觀作用,使小學生樂于接受。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教師的語言要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難為易,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他們的智慧之花。記得在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筆者通過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想象詩中是怎樣的情景。筆者邊讀,學生邊想象:一片一望無際金燦燦的油菜花,在陽光下顯得更耀眼,滿目金黃,令人眼花繚亂;微風中,輕輕搖曳的花枝上,花瓣兒微微搖動,香味撲鼻,令人心醉。教師生動的語言,使學生陶醉,把學生帶入詩中所描會的情境中,在一種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二、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可使教學具有吸引力
語文教學重在形象感染,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因此,課堂教學要做到理中有趣,趣中有理,說理透徹,意趣盎然;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來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例如,說明文體裁的課文,教學語言的理趣,應從教材的思想內容、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中去尋求。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它的目的在于說明事物,使讀者對事物形狀、性質、構造、成因、關系、功用等得到一定的了解。對說明文,要用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去引導學生去理解、觀察、思考。
如,《海底世界》中有這樣一句:“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火車還快?!?/p>
根據這句話的內容特點,在教學不應空講知識內容,而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詞語的作用。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像……”是通過比喻介紹魚身的外形特點,“比……”是運用比較,把魚游的速度同普通火車的行駛速度進行比較,說明魚的速度很快……
類似的教學語言藝術,能生動活潑地引導學生掌握語言文字,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語言的完美性讓學生樂于接受
教學語言是有聲的語言,語音、語氣和語調以及節(jié)奏,是構成教學語言的主要因素。語言完美,學生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內容。語音是有聲語言的有聲化,是語言聽覺的刺激形式。任何語言,都有讀音,否則就難以進行學習和交流。教學要使用普通話,符合普通話的讀音。語音有音質、音量、音色等因素。語氣包括全句語調的抑揚、意群的停頓、吐字的快慢、音量的輕重,這些與思想感情表達有密切的關系。說話時,語氣表達得準確,就能增強感染力,就能發(fā)揮有聲語言的藝術效果。
例如,教師用親切的語氣,并用復數(shù)的第一人稱“我們”說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教師用商量的語氣說話,會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教師用疑問的語氣說話,會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如果用訓斥的語氣說話,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還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壓抑感。語調也包含著的內容,它和聲音的高低、輕重、快慢都有關系。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輕重緩急來讀,就形成不同的語調,表達出不同的感情。教學語言的語調,做到抑揚頓挫、有張有馳、速度適當,并有和諧的節(jié)奏,這有利于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n堂教學語言應當是聲發(fā)于情,意富于情,理融于情。教師精神飽滿地登上講臺,學生立即就會感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當我們分析一篇情文并茂的課文時,若用富于感情色彩的有聲語言來講解,就能與課文相得益彰。
在教《小小的船》時,可用抒情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那是一個美麗的夜晚,你坐在院子里,抬頭看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還有月亮??葱切牵切浅阒闭Q?;看月亮,那彎彎的月兒,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你看著、想著,好像已經坐在小船里了?!边@一語言片段,就像一首散文詩那樣優(yōu)美,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課文的詩情畫意中去,使他們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具有駕馭教學語言的高超技能,這樣課堂教學就能收到理想教學效果。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