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氣”和“勢”的時空化過程
      ——《姜齋詩話》論詩的形象構(gòu)建

      2014-01-21 20:31:39劉新敖
      關(guān)鍵詞:詩論船山詩歌

      劉新敖

      (1.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8;2.湖南城市學院 文學院,湖南 益陽 410003)

      “氣”和“勢”的時空化過程
      ——《姜齋詩話》論詩的形象構(gòu)建

      劉新敖1,2

      (1.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8;2.湖南城市學院 文學院,湖南 益陽 410003)

      傳統(tǒng)詩論探討詩歌的形象問題,總和某種特定的哲學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密切相連,其構(gòu)建過程則以營造一種時空間感的方式實現(xiàn)。船山論詩,以此為據(jù)而又有所突破。其中,“氣”是形象在詩中時空化的本體依據(jù),“勢”是形象時空化的外在特征。如此,于內(nèi),是求詩中意之神、理、氣的合一;于外,便是求詩之外在空間形態(tài)和藝術(shù)張力,在“斂”與“縱”、“藏”與“顯”之間,建構(gòu)了富于張力的意義空間。

      《姜齋詩話》;形象;時空;氣;勢

      從船山詩論,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其詩論,都是在統(tǒng)一的、有延續(xù)性的理論思維中發(fā)生的,這種思維方式,即船山論詩的時空意識。王闿運在《香綺樓說詩》中說:“看船山詩話,甚低子建,可云有膽;然知其詩境不能高也,不離乎空靈妙寂而已?!彼^“空靈妙寂”,無外乎傳統(tǒng)詩論的“空”、“靈”、“虛”、“ 無”、“遠”等諸多范疇,詩歌的感性形象依靠詩歌語言所營造的想象空間而實現(xiàn),在主體的感發(fā)、想象之中,感性形象的進一步延伸、拓展,便有了“空”、“遠”的空靈玄遠、意蘊深厚的詩歌之境。所以,詩歌的景與情、境與韻的結(jié)合,通過語言、主體情思的形象化過程,詩歌之境在時間、空間的維度得以拓展,這是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論的基本思路。毫無疑問,船山《姜齋詩話》也沿襲了這種詩論和美學傳統(tǒng),依托傳統(tǒng)詩論中形象構(gòu)建的傳統(tǒng),以“氣”、“勢”這兩個范疇展開論述,以其時空化過程的實現(xiàn)來要求詩歌的形象構(gòu)建,因而獨具新意。

      一、形象與思維方式的關(guān)聯(lián)

      大抵中國傳統(tǒng)詩論,總與某種特定的哲學思想背景密切相連,換句話說,中國古代詩論的生發(fā),無論是哪個具體范疇,總是形成于一定的思想土壤之上的,對于詩歌形象的論述亦不例外。古代詩論對于詩歌形象的關(guān)注,早已有之,先秦時期,便有了諸如興觀群怨、詩言志、賦比興等諸多說法,一般來說,都將其視之為詩歌形象思維的肇始。“先秦兩漢時期所提出的興觀群怨說、詩言志說、賦比興說以及言不盡意說,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接觸到了形象思維的特點。盡管這些說法還是孤立的,互不聯(lián)系的,但是它們卻奠定了后世有關(guān)形象思維理論的基礎(chǔ),它們的開創(chuàng)作用是不應忽視的?!盵1]興觀群怨、詩言志以及賦比興等如何體現(xiàn)詩歌的形象,自無需贅述,但是說這些說法“是孤立的”、“互不聯(lián)系”的,卻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從儒家的詩學體系來看,興觀群怨、詩言志等諸多說法,無外乎是以可感的形象,來傳達儒家所追求的社會規(guī)范和審美訴求,因此,其生發(fā)點,就是儒家的思想體系。詩論所做的,就是將其通過某個特定范疇,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欣賞結(jié)合起來,直至達到詩學在文學和社會領(lǐng)域的功用。

      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的自覺,“在我國的詩論史上,才開始出現(xiàn)了詩歌形象比較完整的概念:時稱為‘形’,后世也稱‘形象’?!盵2]詩歌形象概念在魏晉時期的成熟,自然也和當時的哲學背景密切相關(guān),魏晉南北朝時期,關(guān)于“形”與“神”、“象”與“意”的討論是當時哲學界的主要話題,玄學的興起,使“言”、“象”、“意”的討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范縝在《神滅論》中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王弼說“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章》),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所以,具象、虛空,有、無等涉及形象的相關(guān)范疇,也滲透到詩、畫等各個藝術(shù)領(lǐng)域。陸機在其《文賦》中說:“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大有目極萬里、思接千載的空間形狀之感,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構(gòu)思與天地形狀結(jié)合起來,以空間喻詩之形狀,生動而貼切。值得一提的是,言說的是創(chuàng)作構(gòu)思的形狀,用的語詞,卻是“籠”、“挫”等,語謂天地之大,卻可籠于文章之內(nèi),文章之空間形狀、天地之性靈情感,均可見一斑。再如鐘嶸在《詩品·序》中說:“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鐘嶸以此論及五言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事”、“物”通過“情”、“形”而以感性形式表現(xiàn),藝術(shù)魅力自然彰顯。事實上,論述這種由語言文字和主體情感在外物的碰撞中而生發(fā)構(gòu)建的一種空間形狀和審美想象,并非就一定以“形”來概括,傳統(tǒng)詩論中,運用了諸多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如“狀”、“貌”、“影”、“似”等等。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說:“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摯虞《文章流別論》說:“假象盡辭,敷陳其志”,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認為“相如巧為形似之言”……及至明清時期,關(guān)于具有空間感和時間蘊藉的詩歌形象論述,亦紛呈于各種詩論之中,自無需贅述。

      所以,從上述論述中不難見出,傳統(tǒng)詩論,探討詩歌的形象問題,有幾個鮮明特色:其一,從思想背景來看,對詩歌形象的論述,具有鮮明的哲學思想背景,總和某種特定的哲學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密切相連;其二,從其構(gòu)建過程來看,詩歌形象的形成,其實是營造一種空間感覺的方式實現(xiàn)。其三,對于詩歌形象的語言范疇的規(guī)定,一般使用一些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概念。

      二、“氣”:形象的時空本體

      在王船山的哲學體系之中,“氣”是一個重要的范疇,毫無疑問,這種思想同樣深入地影響到其詩學體系之中。他說:“聚而成形,散而歸于太虛,氣就是氣也。”(《張子正蒙注·太和》)但是,王夫之畢竟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王夫之和以往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一樣,把‘氣’看成世界的本源。認為‘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而動、靜則是‘氣’的本質(zhì)屬性?!虼?,王夫子才說:‘易有太極,固有之也,同有之也?!@樣,在王夫之的哲學里,宇宙的本源之氣不再是獨立于具體事物之外的客觀實體,而是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的一般,是一個抽象的哲學范疇。于是,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王夫之第一次完成了數(shù)千年來被樸素唯物主義作為宇宙始基的‘氣’范疇的哲學新規(guī)定,第一次合理地解決了一般和個別的關(guān)系問題?!盵3]船山關(guān)注“氣”之普遍性和根本性,同時,使本體之“氣”灌注于個體之上,以之論詩,則使形象生動,詩韻怡然。

      船山詩論之“氣”,從其審美效果來說,是一般和個別相結(jié)合的具有整體形象感的審美境界。船山在《姜齋詩話》中說:“‘采采芣苡’,意在言先,亦在言后,從容涵泳,自然生其氣象。”意謂和緩不迫,意在言外的審美意境的生成,關(guān)鍵在于是否具有自然而然,不事雕琢的“氣象”,詩歌要達到這個高度,就需要恰當處理好言意之間的關(guān)系,“意在言先,亦在言后”,意謂借助詩歌語言的創(chuàng)造,應該給人以足夠的想象空間,如只能滯著于眼前之言、象,“氣”便礙滯,流轉(zhuǎn)不暢,缺乏可供想象的空間感,詩歌的整體意境便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船山在《姜齋詩話》中多次提及類似的說法,“句絕而語不絕,韻變而意不變,此詩家必不容昧之幾?!烀B,降而生商?!嫡撸B降也,句可絕而語未終也?!∥畚宜?,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意相承而韻移也。盡古今作者,未有不率繇乎此,不然,氣絕神散,如斷蛇剖瓜矣。”[4]詩歌之語言不能因為詩句的完結(jié)而完結(jié)——因為詩歌語言的功能在于能夠給詩歌接受者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音韻的變化不是要改變詩句的意思,相反,是要為意義的承續(xù)提供盡可能的闡釋途徑,如此,詩歌才能氣象流轉(zhuǎn),生動活潑,宏偉闊麗而又個性鮮明。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船山強調(diào) “氣”,實是論說詩歌應該通過空間化的方式,創(chuàng)設(shè)足夠的想象空間和審美空間,是詩歌的一種本體性的審美特征。船山說,詩歌應“渾然一氣……末句用飛白法飏開,義趣超遠:起不必起,收不必收,乃使生氣靈通,成章而達?!薄督S詩話》此則,論詩之起承轉(zhuǎn)合,意謂詩之法則,一章有一章之法,諸如起承轉(zhuǎn)合,全不必拘于成法,起收自如,方能生氣靈通,渾然一氣。所謂“飛白飚開”,是船山以畫法論詩的創(chuàng)見,意謂詩歌筆勢遒勁飛動,充滿外向空間的張力,筆意則空靈不實,此處所謂不實,乃是為強調(diào)形象和情感在詩境空間中的流轉(zhuǎn)不受滯礙,充滿生動感。

      “氣”作為詩境之本體,需要其空間張力為載體,既要流動順暢,亦要求情感充沛,充滿著使人無法抗拒的藝術(shù)魅力。《姜齋詩話》多有論及:“自歌行來者,就一氣中駘宕靈通,句中有馀韻,以感人情”、“鐘嶸謂陶令為隱逸詩人之宗,亦以其量不弘而氣不勝,下此者可知已?!彼?,“氣”之感人,在于“靈通”,在于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也就是說,詩歌之中,無論是物象還是情感,無論是語言還是筆法,均要有生動活潑,流轉(zhuǎn)自如,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向外拓展,以便能在闡釋中創(chuàng)設(shè)新的審美空間,使每一次審美接受,均能一氣貫之,不離其中而每有新意。

      三、“勢”:形象的時空表現(xiàn)形式

      詩歌形象的時空化,于船山而言,是通過“勢”得以體現(xiàn)?!皠荨笔侵袊鴤鹘y(tǒng)詩學的重要范疇,數(shù)千年以來,它在書法、繪畫和詩學領(lǐng)域中,都被廣泛運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設(shè)《定勢》篇,試圖以之糾正當時文壇的弊病。王昌齡也有“詩有十七勢”之說,王昌齡在《詩格》中有“直把入作勢”、“比興入作勢”等諸種關(guān)于“勢”的論說,在其詩論中,“勢”主要意指詩歌章、句結(jié)構(gòu)方式或修辭手法。釋齊幾亦有《風騷旨格·詩有十勢》之說。皎然《詩式·明勢》說:“高手述作,如登衡、巫,睹三湘、鄂、郢山川之盛,縈回盤礴,千變?nèi)f態(tài)?;驑O天高峙,山卒焉不群,氣騰勢飛,合杳相屬;或修江耿耿,萬里無波,出高深重復之狀。古今逸格,皆造其極妙矣?!庇诖?,“勢”被描述成一種具有空間狀貌的藝術(shù)形式感。“勢”是主體面對藝術(shù)而生的一種藝術(shù)至境,它體現(xiàn)為一種生動的空間形式:極天高峙、氣騰勢飛、萬里無波、縈回盤礴,在宛轉(zhuǎn)的結(jié)構(gòu)之間,將人帶到靜動結(jié)合、卓爾不凡的藝術(shù)空間之中。關(guān)于傳統(tǒng)詩學之中,對“勢”的內(nèi)涵,諸多學者有過不同概括,有人以為,“勢”是一種通過動態(tài)的結(jié)構(gòu)來表現(xiàn)情意的詩歌境界,強調(diào)其流動的特征。[5]有人也以為,“勢”是利用藝術(shù)規(guī)律,特別是藝術(shù)辯證法所產(chǎn)生的巨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換句話說,“勢”是藝術(shù)規(guī)律與藝術(shù)表現(xiàn)力之間的張力。[6]相對而言,涂光社先生由劉勰《文心雕龍》之“勢”而引發(fā)的闡釋似乎更為全面,大意主要體現(xiàn)在這三個方面:其一,“勢”是靈活自由,多變且相制宜的,也就是說,具有結(jié)構(gòu)上的完整和結(jié)構(gòu)內(nèi)的流動性;其二,“勢”與“體”相關(guān),創(chuàng)作體制的不同,使“勢”各有差異,“勢”與作家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創(chuàng)作個性和藝術(shù)表象傾向密切相關(guān),在這個意義上,“勢”有風格的意味;其三,“勢”與“情”相關(guān)。[7]

      王船山論“勢”,具有上述特征而有所開拓,他主要以“勢”來概括詩歌形象的時空化特征。且看王船山如何說“勢”:

      把定一題、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比似,求詞采,求故實;如鈍斧子劈櫟柞,皮屑紛霏,何嘗動得一絲紋理?以意為主,勢次之。勢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謝康樂為能取勢,宛轉(zhuǎn)屈伸,以求盡其意,意已盡則止,殆無剩語;夭矯連蜷,煙云繚繞,乃真龍,非畫龍也。[8]

      船山以“勢”論詩,于內(nèi),是求詩中意之神、理、氣的合一。所以他說:“凡言勢者,皆順而不逆之謂也。從高趨卑,從大包小,不容違阻之謂也。夫然,又安往而非理乎,知理勢不可以兩截溝分?!岳韯菡撸q言理之勢也,猶凡言理氣者,謂理之氣也?!涫贾欣?,即于氣上見理;迨已得理,則自然成勢,又只在勢之必然處見理?!盵9]“氣”、“理”、“勢”是三位一體的,絕不可能截然兩分,按船山的理解,如果從邏輯上來理解的話,處于最高層次的是理,理之氣,則會體現(xiàn)為具體的勢。所以,“勢”是可感的運動勢態(tài),是一種充滿空間張力的詩境結(jié)構(gòu),這種張力和運動結(jié)構(gòu)的生成,既是一種即時的感性體驗,也是詩歌事理和規(guī)律的內(nèi)在表現(xiàn)。所以,詩歌之“勢”,就是神、理、氣合一的“意”之外化。

      所以,船山以“勢”論詩,于外,便是求詩之外在空間形態(tài)和藝術(shù)張力?!靶文!?、“比似”、“求詞采”、“求故實”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船山如此解釋《周易·干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勢,形之勢也。地形高下相積,而必漸迤于下;所處卑,而物胥托于其上;皆大順之象也?!盵10]顯而易見,“勢”是外在具有空間狀貌之“形”, 王運熙等學者將“勢”概括為詩歌內(nèi)部凝聚取來的勢能或者力度,[11]毫無疑問,船山在其論說中表達了這種意思。但是,在表達詩歌那種妙不可言的藝術(shù)審美意境的同時,“勢”還通過特有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通過語言、想象等使“勢”外化,通過生動可感的藝術(shù)空間來進行表現(xiàn)。對此,王船山多有論及,他在評論陶淵明的作品時候說,“端委紆夷,五十字耳,而有萬言之勢?!叭漳禾鞜o云,春風扇微和”,摘出作景語,自是佳勝,然此又非景語。雅人胸中勝概,天地山川,無不自我而成其榮觀,故知詩非行墨埋頭人所辦也?!盵12]“詩非行墨埋頭人所辦”,而是“胸中勝概”與“天地山川”兩相激蕩而成的空間之境。船山曰:

      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币弧皠荨弊忠酥邸H舨徽搫?,則縮萬里于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李獻吉詩:“浩浩長江水,黃州若個邊?岸回山一轉(zhuǎn),船到堞樓前?!惫套圆皇Т孙L味。[13]

      “咫尺”、“萬里”兩相結(jié)合,便成空間,如此詩歌便“墨氣所射,四表無窮”。這種藝術(shù)境界在《古詩評選》中多有提及,諸如“偶句皆有流勢”、“短章有萬里之勢”、“結(jié)如不結(jié);二偶語耳,飛舞之勢,如鸞翔鳳翥”、“入手落手轉(zhuǎn)手,總有秋月孤懸、春云忽起之勢”等詩論,“勢”之飛動、流轉(zhuǎn)生動可見。

      那么,這種“勢”之空間感如何被理解和闡釋呢?這就涉及到“勢”之空間的形式范圍與時間蘊藉問題。

      首先是關(guān)于“勢”空間的形式范圍問題。“勢”的空間形式如果脫離特定的范圍,便會超越人們的想象域限和理解邊界而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勢”的空間張力是要盡極大可能,表達“意”與“神”之玄妙與美,所以,“勢”需要特定的域限。對此,船山雖沒專門論述,但也已意識到這一問題,船山說“斂者固斂,縱者莫非斂勢。知斂縱者,乃可與言樂理”[12],明確提出了“勢”之“縱”與“斂”的問題。在《古詩評選》中,船山多次論及了對于“勢”的把控,“二章往復養(yǎng)勢,雖體似《風》、《雅》,而神韻自別”、“放誕中固有收勢,則五言之極致”、“一往駛健中自有留勢,則雅”、“ 唯其密也,勁在句而不在篇,字句自有余勢”、“顧筆間全用止勢”,“養(yǎng)勢”、“收勢”、“留勢”、“余勢”、“止勢”等諸多技巧,均是要使具有空間形式感、飛動活躍之“勢”,能不如脫韁野馬,無邊無際,而是使其緊扣詩歌之神理,緊緊與欣賞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結(jié)合起來。

      其次是關(guān)于“勢”的時間蘊藉問題。詩歌是時間的藝術(shù),“勢”的空間表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意義表達問題,這也就是其時間蘊藉問題,即詩歌意義在時間的維度得到表達的問題。傳統(tǒng)詩論而言,就是詩境之中空間和時間的相互轉(zhuǎn)換問題。由空間之形式到時間之意義蘊藉,需要借助平淡、真實、自然之“勢”,營造特定的話語蘊藉,船山論之,則是要處理好“藏”與“顯”、“平”與“遠”之間的關(guān)系。船山在評價陸云《谷風贈鄭曼季五首》時說:“藏者不足,顯者有余,亦勢之自然,非有變也?!盵12]“勢之自然”,就是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藏”與“顯”的關(guān)系,在兩者的張力中,留下足夠的意義空間。而這種意義空間,就是一種詩意蘊藉,所以在評價杜甫《野老》時他說:“境語蘊藉,波勢平遠?!盵12]這樣,空間形態(tài)的詩歌之境,在空間形態(tài)的飛動活躍和意義的回旋往復流動之中,實現(xiàn)了時間化?!皠荨钡目臻g之感高度壓縮了形象的美感,回旋有致的含蓄美得以蘊藉于空間之內(nèi),在時間的維度承續(xù),只要詩歌接受者進入其中,便能感受到韻味悠長的詩歌之美。

      這樣,在時間和空間的結(jié)合中,以“勢”之形象和生動來彰顯“氣”之本體,詩境即出。其中,體現(xiàn)著詩學、生命本體和自然的溝通及其美學表現(xiàn),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人類對美的渴求就是對生命的熱愛,是通過審美觀照的方式實現(xiàn)對生命本體的觀照。[12]因為中國的詩學傳統(tǒng),離不開人生態(tài)度和自然審美情趣兩個方面,而溝通兩者需要一個橋梁?!爸袊擞H和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和美學情趣,深深浸透到了民族精神和藝術(shù)氣氛的各個方面。就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的審美心理是大自然熏陶孕育的結(jié)果?!盵13]在王船山的詩學中,正是以形象為載體,通過這樣兩個范疇,實現(xiàn)了詩學、生命本體和自然的溝通。

      [1] 于傳勤.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形象思維理論[J].齊魯學刊,1993, (5):16-21.

      [2] 陳一琴.形象·興象·意象:古代詩論中幾組形象范疇考辨之一[J].福建師大學報,1981(1):102-110.

      [3] 段景蓮.淺論王夫之對“氣”范疇的新規(guī)定[J].晉陽學刊,1987,(4): 111-112.

      [4] [清]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姜齋詩話箋注[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9-20, 48, 138

      [5] 藍華增.古典抒情詩的美學[A].見:古代文學理論硏究(第10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63.

      [6] 譚承耕.船山詩論的藝術(shù)辨證法[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2):78-83.

      [7] 涂光社.文心雕龍的定勢論[A].張少康.文心雕龍研究[C].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44-546.

      [8] [清]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姜齋詩話箋注[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48.

      [9]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A].見:船山全書(第6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6:992.

      [10] [清]王夫之.周易內(nèi)傳[A]. 見:船山全書(第1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6:78.

      [11]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清代”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8.

      [12]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A].見:船山全書(第14 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6:721,495,590,1091.

      [13] 楊 燦.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生態(tài)審美視野下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海棠[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30-133.

      The Time-space Process of “Qi” and “Shi” —— On the Poetic Image’s Construction of Jiang Zhai Poetry Talks

      LIU Xin-ao
      (1. Liberal Art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Hunan, China; 2.Liberal Arts Colleg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Traditional poetry is always closely linked with a kind of particular philosophy ideas when discussing the image of poetry, and its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realized by creating a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Wang Chuan-shan’s poetry is based on this and also has breakthroughs: “Qi” is the ontology basis and “Shi” is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try image’s time and space evolution. So, internally, Chuan-shan’s poetry pursuit the integration of spirit, rationality and Qi of poems; externally, it pursuits the space impression and artistic tension full of signif i cance.

      Jiang Zhai Poetry Talks; image; time and space; Qi; Shi

      I207.2

      A

      1673-9272(2014)02-0113-04

      2014-02-14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中國古代文論空間意識的發(fā)生、建構(gòu)及其流變研究”(編號:11YBB070)。

      劉新敖(1981- ),男,湖南漣源人,湖南城市學院講師,博士生,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本文編校:羅 列]

      猜你喜歡
      詩論船山詩歌
      一篇精辟獨到的現(xiàn)代詩論——讀《毛澤東的詩詞觀》有感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2:22
      杜甫《戲為六絕句》詩論對我們的啟示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2:34
      詩歌不除外
      船山與宋學關(guān)聯(lián)的再探討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6
      《詩論與詩評》近日出版
      中華詩詞(2020年6期)2020-11-18 22:00:08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張船山 社日樸園齋中詠燕》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49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論淺釋(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氣與尊情才義》
      徐志摩的詩論
      西南學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5:40
      炉霍县| 彩票| 磐石市| 车险| 保靖县| 明光市| 西吉县| 定襄县| 小金县| 黑河市| 迭部县| 南漳县| 台东市| 禹城市| 山丹县| 桃江县| 中西区| 金门县| 宜宾县| 大邑县| 隆回县| 金塔县| 土默特左旗| 洛隆县| 大安市| 公安县| 雷山县| 张家口市| 平阳县| 天门市| 简阳市| 甘泉县| 东乡族自治县| 承德市| 丰台区| 晋州市| 金平| 兴海县| 本溪市| 静海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