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虹 王裕玉 于世亮 車建芳
(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烏蘇里擬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曾用名烏蘇里鮠,俗稱牛尾巴、招財魚、馬鉤子,隸屬于硬骨魚綱、輔鰭亞綱,鯰形目、鲿科、擬鲿屬。多棲于緩流中,是分布在黑龍江流域水系(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的特有中型經濟魚類(張覺民,1995)。烏蘇里擬鲿與黃顙魚同屬鲿科魚類,但在自然水域中烏蘇里擬鲿個體較大,生長速度較快,迄今在江河中所發(fā)現其最大個體長度可達1 m。烏蘇里擬鲿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經濟價值。
烏蘇里擬鲿身體細長,前部寬厚,后部側扁,體裸無鱗,有側線。頭扁平,枕骨突幾乎與背鰭刺相接。眼小,位于頭的前部,側上位,眼瞼稍發(fā)達。吻端圓鈍??谙挛唬瑱M裂,唇厚,具有皺褶,上、下頜有絨毛狀細齒。須共有4對,鼻須1對,長度后延至眼后緣;上頜須1對,較長,長度不達鰓孔;下頜須2對,外側須長于內側須;鰓膜不與峽部相連,背鰭具硬刺,前緣光滑,后緣有鋸齒,刺長超過頭長的二分之一。脂鰭低,長度與臀鰭相仿,且相對。胸鰭具有1硬刺,后緣有發(fā)達的鋸齒,腹鰭達至肛門。尾柄細長。尾鰭分叉呈凹形,上、下葉圓鈍。體背、體側灰黃色,背部顏色深于腹部,背鰭、尾鰭末端為黑色。
烏蘇里擬鲿雌雄區(qū)別和鯰形目魚類較為相似,雌魚個體相對比雄魚小,體型勻稱,腹部較為膨大松軟,泌尿生殖乳突不明顯,繁殖期間紅潤;雄魚身體細長,腹部狹瘦,泌尿生殖乳突長約1 cm以上,繁殖期更為明顯。該魚與黃顙魚等鲿科魚類是特殊的產卵群體,繁殖時雄魚挖穴,雌魚產卵于穴中,雄魚有護卵孵育習性。烏蘇里擬鲿3齡達性成熟,產卵期為6月中旬至7月底,懷卵量較少。體長205~232 mm的個體懷卵數為2 300~3 300粒;270~320 mm的個體懷卵數為4 000~9 000粒,群體平均懷卵數為6 900粒(張覺民,1995)。卵子為橘黃色,屬于沉性卵,成熟卵為球狀,卵徑為1 100~1 200 μm(于波,2008),在水溫15~17 ℃時,受精卵需要4~5 d的胚胎發(fā)育,魚苗出膜約96 h以上(于波,2008;潘偉志等,2001)。
烏蘇里擬鲿營底棲性生活,在野生環(huán)境中主要以底棲動物為食,如蜉蝣類的幼蟲,毛翅類的幼蟲等(張覺民,1995)。已有研究表明,烏蘇里擬鲿仔、稚魚的食性較廣,不同飼料源(例如水蚯蚓、魚肉糜和人工配合飼料)都能較好地促進其正常生長發(fā)育。目前,楊雨虹等對于烏蘇里擬鲿營養(yǎng)需求和配合飼料已開始了系統(tǒng)的研究,這為烏蘇里擬鲿規(guī)?;凹s化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的營養(yǎng)、飼料以及水質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眾多的營養(yǎng)物質中,蛋白質是魚體生長的物質基礎,具有更新、修復組織的生理功能;同時,蛋白質也是配合飼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若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將導致魚體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停滯;而若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一則不經濟,二則會使魚體排放過量的氨氮,加重魚體負擔,抑制魚體生長,并導致水體質量下降(李愛杰,1996;林小植等,2009)。楊雨虹等對(3.40±0.01)g的烏蘇里擬鲿開展了蛋白質需要量的試驗研究工作,以魚粉和酪蛋白作為蛋白源,魚油和豆油作為脂肪源,面粉作為碳水化合物源,設計4個蛋白水平,分別為35%、40%、45%和50%,每一蛋白水平設3個脂肪水平,分別為5%、10%和15%,研究結果見表1。在5%、10%和15%3個脂肪水平下,烏蘇里擬鲿的蛋白含量在45%時,增重率、飼料系數等生產性能指標表現最佳(馬國軍等,2012)。
表1 不同蛋白質和脂肪水平對烏蘇里擬鲿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1可見,在35%、40%、45%和50%四種蛋白水平下,烏蘇里擬鲿脂肪含量從5%上升到15%,增重率、飼料轉化率等生產性能指標呈現下降趨勢,這一研究結果說明烏蘇里擬鲿高脂肪水平沒有帶來更好的生長表現,也就是說,沒有發(fā)現脂肪對蛋白質具有節(jié)約作用。但是由于該試驗設計脂肪的濃度梯度較大,是以5%的比例遞增,也許在5%~10%這一比例范圍內,會有新的研究結果出現,這一假設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由上述試驗結果推測,烏蘇里擬鲿對脂肪的需要量可能較低,且脂肪對蛋白的節(jié)約作用非常有限(Y.Y.Wang等,2013)。
楊雨虹等對烏蘇里擬鲿飼料的蛋能比進行了研究(見圖1),設計了19.70~31.90 g/MJ的12種不同蛋白能量比試驗飼料,試驗結果表明,飼料蛋能比為28.5 g/MJ時,烏蘇里擬鲿具有最佳的特定生長率,這與對黃顙魚(27.40~28.25 mg/kJ)(韓慶等,2002)、斑點叉尾鮰(28~29 mg/kJ)(Reis L M等,1989)、胭脂魚(29.22 g/MJ)(Yuan Y C等,2010)的研究結果較為接近。
圖1 烏蘇里擬鲿飼料蛋能比與特定生長率的關系
楊雨虹等以魚粉、豆粕、玉米蛋白為蛋白源,魚油為脂肪源,并補充礦物質、維生素配制6種蛋氨酸含量分別為0.55%、0.85%、1.15%、1.45%、1.75%、2.05%等氮、等能飼料,開展了烏蘇里擬鲿對蛋氨酸的需要量研究,試驗結果顯示(見圖2),以增重率和飼料蛋氨酸水平的關系擬合二次曲線方程為y=-231.2x2+654.4x+51.06(R2=0.929),通過計算可以得出,當烏蘇里擬鲿增重率達到最大時,其飼料中蛋氨酸的適宜需求量為1.42%。本試驗結果同大黃魚(Mai K S等,2006)、非洲鯰(Fagbenro O A等,1998)和厚唇鲃(Hidalgo F等,1987)的研究結果相似。
圖2 飼料中蛋氨酸水平對烏蘇里擬鲿增重率的影響
楊雨虹等以魚粉、豆粕、玉米蛋白為主要蛋白源,魚油為脂肪源,并補充礦物質、維生素配制6種賴氨酸含量分別為1.34%、2.04%、2.74%、3.44%、4.14%、4.84%等氮、等能飼料,
開展了烏蘇里擬鲿對賴氨酸的需要量研究。根據飼料中賴氨酸水平與烏蘇里擬鲿增重率的關系,采用折線模型擬合得到二條直線方程分別為y=60.22x+223.8(R2=0.940)、y=-23.06x+504.9(R2=0.951),通過此方程可計算得出,當增重率達到最大時,飼料中賴氨酸水平為3.37%(見圖3)。本試驗結果同黃顙魚(Cao J M等,2012)的研究結果相似。
圖3 飼料中賴氨酸水平對烏蘇里擬鲿增重率的影響
楊雨虹等以魚粉為主要蛋白源,魚油為脂肪源,面粉作為碳水化合物源,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開展了豆粕替代烏蘇里擬鲿飼料魚粉蛋白的研究(見圖4),試驗結果表明,豆粕替代魚粉對烏蘇里擬鲿的生長性能有顯著影響,隨著飼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魚體的增重率表現為逐漸降低,根據豆粕替代水平與增重率折線模型擬合,得出豆粕替代魚粉的最高水平為40.72%。此替代比例,飼料中魚粉和豆粕的含量分別為30%和28.4%,且沒有對烏蘇里擬鲿的生長和飼料利用產生不利影響。本試驗研究結果與南方鲇(39%)(Ai等,2005)和軍曹魚(40%)(Chou R L等,2004)的研究結果相似。
圖4 豆粕替代魚粉與烏蘇里擬鲿增重率的關系
在對烏蘇里擬鲿蛋白、脂肪以及蛋能比、主要氨基酸等營養(yǎng)生理研究基礎上,楊雨虹等研制了一種烏蘇里擬鲿配合飼料,具體配方為:魚粉24%、玉米蛋白粉9%、豆粕22%、啤酒酵母4%、魚油0.2%、棉粕6%、全脂大豆9%、肉骨粉10%、面粉6.2%、米糠5%、磷酸二氫鈣0.8%、復合酶制劑0.5%、免疫增強劑0.1%、甜菜堿0.4%、氯化膽堿0.3%、卵磷脂1.5%、多維預混料0.5%、多礦預混料0.5%。此配方具有如下優(yōu)點:①飼料營養(yǎng)均衡,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飼料系數低;②在水中穩(wěn)定性好,攝食率高,飼料浪費少,不易造成養(yǎng)殖水體的污染;③魚體免疫力增強,病害少,成活率提高。
目前,對于烏蘇里擬鲿的營養(yǎng)和飼料研究已經起步,但有關烏蘇里擬鲿營養(yǎng)需求和配合飼料的研究不夠系統(tǒng)深入,對其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的需求以及各種營養(yǎng)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還未開展,對有關烏蘇里擬鲿著色劑、誘食劑,營養(yǎng)免疫以及營養(yǎng)分子的研究工作尚屬空白。今后的研究應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加大對烏蘇里擬鲿飼料蛋白源、脂肪源和碳水化合物源研發(fā)力度;第二,完善烏蘇里擬鲿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需求研究;第三,大力開展各種養(yǎng)殖模式下的烏蘇里擬鲿營養(yǎng)需求參數研究,合理設計季節(jié)性飼料配方,同時開展其營養(yǎng)生態(tài)學研究,減輕其養(yǎng)殖污染,為生產高效環(huán)保配合飼料提供理論支持;第四,深入開展烏蘇里擬鲿營養(yǎng)與免疫之間關系的研究,尤其是開展高劑量植物蛋白源對烏蘇里擬鲿腸道和肝臟損傷的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