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崇
目前在臨床上推行整體護理的實踐中,如何高度認識患者心理問題和實行有效的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積極尋求有效的心理干預是護理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結腸息肉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患者往往因對手術的恐懼而會出現情緒、感覺與認知等諸多方面的心理反應,對術中和術后疼痛的主觀感覺和情感沖動,甚或產生一系列不愉快情緒而影響術后恢復。因此,做好結腸息肉手術患者的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結腸息肉內鏡黏膜切除術的患者136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60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6.18±8.91)歲,病程1月~3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3例,初中54例,小學33例,文盲6例。本組病例中單發(fā)結腸息肉62例,2~3個息肉65例,3個以上息肉9例,息肉大小不等,直徑0.5~3.8cm。選擇全身麻醉手術者68例,局部麻醉手術者68例。局部麻醉手術患者術中、術后通過冥想及放松訓練后感覺疼痛減輕,能輕松配合手術,1例因術中過度緊張加用鎮(zhèn)靜劑后方能配合完成手術。全身麻醉患者術后通過訓練未訴明顯腹脹、腹痛不適。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冥想與放松訓練[1]。全身麻醉患者手術清醒后進行四肢放松訓練和呼吸舒緩訓練,以減輕術后疼痛?;颊咝g后會有輕微腹部疼痛不適,通過放松訓練后腹部疼痛逐漸減輕和消失。局部麻醉患者于術前3min開始冥想與放松訓練直至手術結束,手術后繼續(xù)訓練減輕疼痛。具體訓練內容如下。
手術開始前3min,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閉上雙眼,保持清醒狀態(tài),漸進性放松肌肉。護理人員一邊進行語言指導,一邊用手觸摸患者頭面部、上肢、上身軀體、腹部、下肢等部位,讓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觸摸部位約3~5s,然后教其放松,使其感到相應部位的舒適、溫暖或血液的流動樣改變。
在四肢放松訓練的同時,囑患者注意呼吸節(jié)律,自行調節(jié)呼吸,堅持平緩的吸氣,有規(guī)律的呼與吸并計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冥想對象上。冥想對象可以是患者曾經經歷過的一件愉快的事、一幅景色或一個故事,讓患者置身其中,開放想象,代之以一個幻想中最向往的景色出現,此時患者會呈現出心情安定、愉快的樣子。
冥想訓練是一種放松與集中精神的過程,是使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有意識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對象之上的深思方法[2]。將冥想及放松訓練應用于手術患者,其有效性已得到證實[3]。我們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應用冥想和放松訓練減輕了結腸息肉患者術中、術后疼痛,減慢和降低了因疼痛引起的心率增快和血壓升高,減少了患者因對手術的恐懼、擔憂而出現的心理障礙和情緒改變。有研究結果表明[4],心理因素對疼痛的程度、性質和辨別等均能產生影響,疼痛的信號可在任何傳遞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中受到心理因素的調控和影響。如暗示和注意力轉移等均可改變疼痛反應的程度;負性情緒則會影響患者對疼痛的感受,愉悅和信心等積極情緒可有效減輕患者對疼痛的反應。
放松訓練是建立在一個最簡單的假設之上,就是人不能同時處在緊張和放松兩種狀態(tài)。當人預感到一個壓力刺激源存在和出現時,人體以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為主,表現為呼吸變淺、心律加快和肌肉緊張。放松訓練的目的是達到減輕壓力的水平,使機體的迷走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臨床上放松訓練可通過護理人員觸摸患者四肢皮膚,使皮膚觸覺感受器興奮,通過迷走神經作用,促使乙酰膽堿分泌增加,從而達到減慢心率、降低血壓的作用。另外,通過觸摸使患者的肌肉漸進性松弛,減輕其心理應激反應,減輕恐懼感,不但從心理上減輕緊張和降低警覺水平,而且在生理上能調節(jié)呼吸和降低外周血管壓力[5]。因此,放松訓練往往能抵消患者術中及術后生理和心理的負面影響,使患者身體、心理、精神重新恢復平衡和協調,幫助患者以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疾病,使人體的非自主反應,如心率、呼吸、血壓乃至腎上腺素的分泌能自主控制,從而達到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恐懼、手術疼痛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目的。同時指導結腸息肉患者術前、術后正確飲食對術后傷口修復及減少出血等并發(fā)癥十分重要。
冥想和放松訓練是一種由護理人員教、患者學的方法和護理技巧,可改善患者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為心理護理提供良好的干預措施。我們利用冥想和放松訓練對內鏡下行結腸息肉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體現了患者參與護理的自主性,同時也賦予了護理人員既是患者的關懷者、教育者、角色榜樣,也是健康促進者的多重角色,使護理人員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6]。
[1]劉慧蓮,劉群,謝紅英,等.應用冥想訓練減輕心臟病患兒手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45-747.
[2]李賀琴,周彩峰,郭倩倩,等.先心術后疼痛的評估與管理.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8):61-62.
[3]Zeidan F,Martucci KT,Kraft RA,et al.Brainmechanisms smpporting the modulation of pain by mindfulness meditation.J Neurosci,2011,31(14):5540-5548
[4]史妙,王寧,王錦琰,等.疼痛的心理學相關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74-576.
[5]季建林.綜合醫(yī)院常見心理問題的行為干預.醫(yī)學與哲學.1995,16(11):592-594.
[6]周曉榮,張尚軍,李小妹,等.放松訓練的應用研究及對護理工作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