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峰,劉躍亭,葛曉靜
在神經(jīng)外科的各種手術中,無論是骨瓣開顱手術,還是立體定向、神經(jīng)內(nèi)窺鏡、“鎖孔”(Key Hole)技術等,都需依靠顱內(nèi)結構或病變的精確定位的個性化選擇手術方法,以利引導手術入路[1]。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中準確定位是關鍵[2],由于目前沒有簡單、準確的腦出血定位方法,醫(yī)生一般都是憑經(jīng)驗目測徒手劃線,或者輔用皮尺/直尺劃線,如果經(jīng)驗不足可造成所劃線段歪斜、位置不精確,誤差較大,將會影響手術效果。我們根據(jù)幾何學原理及CT 機成像原理,設計了一種兩點一線定位法,經(jīng)過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通常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利用影像成像原理及顱腦解剖標志來大體確定顱內(nèi)病變位置。因此,只要做到仔細閱片、測量,將讀片結果還原到顱腦表面,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就可以取得準確定位,設計出完美的手術入路。兩點一線定位法就是將影像資料信息轉換到頭皮表面,取得準確的定位。所謂“兩點”指正中矢狀線與血腫最大層面線于前頭顱的相交點及穿刺點;“一線”指上述兩點之間的連線。
2.1 確定實際掃描基線 目前顱腦橫斷面掃描多以眶耳線(orbitomeatal line,OML)為基線,然而,由于腦出血病人常常病情危重、躁動等及機器因素,掃描時不能完全按照OM 基線及標準體位掃描,可能誤差較大,因此,需要利用影像解剖學標志及參數(shù),確定實際掃描基線。要確定實際OM 線需先確定標準OM 線。確定標準OM 線,必須確定外耳門點和外眥點。但外眥點在CT 影像片上難以確定,一般以眼球瞳孔的最大直徑層面代替。通過影像片參數(shù)可知這兩個標記點之間相差幾厘米,也就是說,如以外耳門點所在CT 層面為基層面,則實際OM 線的“瞳孔”點在瞳孔上(下)幾厘米處[3]。
2.2 確定兩點及一線 選取血腫最大層面CT 片,計算出該平面與實際基線所在平面的平行距離。在此CT 片上畫出正中矢狀線與前頭顱體表相交點A,再經(jīng)血腫中心靶點B作一與正中矢狀線的垂直線并與血腫側頭皮相交C 點,以C 點為穿刺點,用分規(guī)測量CA 長度并與比例尺比較轉化成實際長度,CB長度為穿刺深度。
2.3 頭皮標記 病人備皮后在病人頭皮上標出實際基線、正中矢狀線及平行于實際基線的血腫最大層面線。正中矢狀線與血腫最大層面線相交于前頭顱A 點,用分規(guī)依據(jù)CT 片所測得的CA 長度在血腫最大層面線上確定C點。經(jīng)C點垂直于矢狀面方向穿刺,穿刺深度為CB長度。
如果所選的穿刺點恰好位于腦膜中動脈、外側裂的體表投影處,或血腫位于額部,這時需要調整穿刺點及穿刺方向,使該點與靶點的連線垂直于頭皮表面并且在血腫最大層面線上,再用分規(guī)依據(jù)CT 片所測得的CA 長度在血腫最大層面線上確定C點。穿刺方向為垂直穿刺點頭皮表面,穿刺深度為CB長度。注意觀察CT 片的主要骨性結構是否對稱,如果由于掃描時頭位不正,造成CT 層面傾斜,穿刺時的方向,不應過分強調垂直矢狀面,而應根據(jù)傾斜的情況,向頂側或底側?。?0°角為穿刺方向。根據(jù)經(jīng)驗,如雙側不對稱≤1cm,穿刺方向<5度角;不對稱≤2cm,穿刺方向<10°角[4]。在頭皮標記時,線條要盡可能細,以減少誤差。穿刺標志線盡量做到長而且暴露好,消毒后先不要鋪巾以便觀察穿刺方向和角度,待穿透顱骨后再行鋪巾。穿刺時由助手目測導向,保證穿刺方向準確。
兩點一線定位法只需一把分規(guī)[5]和彈性刻度尺,便可確定穿刺點及穿刺方向,可以明顯提高定位精度,提升腦出血微創(chuàng)的療效。所以,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中,兩點一線定位法是一種簡便、快捷、準確、經(jīng)濟、易掌握的方法,值得推廣。
[1] Yasargil MG.A legacy of microneurosurgery:Memoirs,lessons,and axioms[J].Neurosurgery,1999,45(5):1025-1092.
[2] 尚進,肖峰,杜靜,等.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與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11(5):82-83.
[3] 邵君飛.顱內(nèi)病變精確定位與手術設計[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1-5.
[4] 佘曉春,吳瓊.顱內(nèi)血腫穿刺清除術的弦距定位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4,4:68-70.
[5] 魯大雙,王啟華,崔杰,等.分規(guī)在微創(chuàng)腦內(nèi)血腫穿刺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17(4):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