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松溪縣祖墩鄉(xiāng)農技站,福建 南平 353501)
泰優(yōu)656高產制種技術
李鋒(松溪縣祖墩鄉(xiāng)農技站,福建 南平 353501)
泰優(yōu)656是由泰豐A與?;?56配組育成的雜交水稻品種,適宜于在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根據(jù)父母本的特性及在其他地區(qū)的制種經驗,總結泰優(yōu)656在松溪縣的高產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泰優(yōu)656;制種技術
泰優(yōu)656是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和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泰豐A與?;?56配組育成的雜交晚稻品種。該品種為國審稻2004026、鄂審稻2004014,大田晚稻栽培產量高、適應性廣、米質好、熟期適中。2013年松溪縣引進泰優(yōu)656進行秋制,當年全縣制種面積達33.3 hm2,平均產量達205 kg/667 m2,最高產量達275 kg/667 m2,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雜交水稻制種的單位面積產量是由單位面積內的有效穗、每穗穎花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幾個方面決定的。要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奪取雜交水稻制種的高產,必須按不同的品種特性,嚴格控制好父母本的播種期,做好苗期、大田水肥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為此,筆者將該品種在松溪縣制種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根據(jù)泰優(yōu)656父母本的特性及松溪縣歷年的氣象條件,安排播種期。父本第一期為5月20日,間隔8~9 d,即5月28—29日播種;第二期按照“時差定大向,葉齡作參考”的原則,母本安排在6月19—20日播種,葉差為7±0.2葉,以確保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1~2 d始穗,在管理正常情況下,達到父母本盛花期相遇的最優(yōu)花遇標準。
選擇肥力中上的田塊,在播種前2~3 d整好地并施復合肥50 kg/667 m2作基肥。浸種前先用清水漂洗2~3次、浸種10~12 h并用清水漂洗后撈起催芽;播種時要做到稀播、勻播,播種量為7.5~10 kg/667 m2。播種期間如遇暴雨,要注意灌深水護秧。秧苗期水管以淺水濕潤灌溉為宜,肥管以少量多次為原則,1葉1心早施開葉肥,2葉1心適施斷乳肥,插秧前3~5 d多施送嫁肥。父母本1葉1心期每667 m2用100 g多效唑兌水25 kg噴施(施用時田間排干水并保持24 h)。病蟲防治以稻薊馬、稻飛虱、稻葉蟬、葉稻瘟為主,在插秧前7 d,每667 m2用壟哥5 g、75%三環(huán)唑100 g集中防治效果較好;要嚴格控制秧齡,以父本30 d、母本20 d為宜。
3.1 插植規(guī)格
由于制種異交結實對父本和母本抽穗開花的要求不同,一般要求父本既有較長的抽穗開花歷期,又能保證有充足的花粉量,對母本則要求相對較短的抽穗開花期,穗粒數(shù)多,因而栽插時對父母本的要求就不同。行距以2~2.2 m為宜,行比為1∶(8~9)。母本要求密植,一般栽插密度為13.3 cm×16.7 cm,每穴栽2~3本,穴栽基本苗6~9個;對父本則要求稀植,穴插雙本,每叢9~10苗。即母本成穗靠插不靠發(fā),父本則插、發(fā)并舉。
3.2 肥水管理
在2013年雙季制種田中,灰泥田占2/3以上。根據(jù)松溪縣農業(yè)局對祖墩鄉(xiāng)登山村附近的土樣測試結果,當?shù)赝寥榔毡槿狈λ傩р?、有效磷,但有機質豐富、堿解氮中等,因此本組合的生產管理必須在插足基本苗的基礎上控氮增鉀、科學管水。插后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烤田??咎飼r要四周開溝重烤,烤至田面發(fā)白、有裂縫為準。
針對泰優(yōu)656母本對九二〇不敏感的特點,宜早噴九二〇。噴施指標為母本見穗5%左右,連續(xù)3 d,總用量約為24 g,單次用量分別為6 g、8 g、10 g,達到母本完全抽穗不夾苞、又防倒伏的目的。
為提高授粉概率和結實率,須做好人工輔助授粉工作。松溪縣一般采用長竹竿趕粉法,趕粉時應做到“輕推、重搖、慢回手”。
注意及時防治黑粉病、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黑粉病防治:在幼穗分化期、破口期和齊穗期各防治一次,每次用三唑酮粉劑100 g,加水50 kg進行防治。稻飛虱防治:使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2 g/667 m2,兌水40~50 kg,于破口抽穗前當?shù)撅w虱發(fā)生率達到每叢1 500頭時葉霧防治一次。稻瘟病:可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噴霧。
去雜要求認真,反復多次。一是在秧田期須拔除植株葉片、形態(tài)不同的雜株;二是在分蘗期須拔除高大株及形態(tài)不同的雜株;三是在抽穗期須去除保持系、變異株;四是在灌漿結實期須去除先沉頭、結實率高的植株(穗的基部和分蘗穗都結實的植株)。揚花期去雜必須在9∶00 am前結束。其次,母本收獲時,若采用收割機收,應先全面割除父本;若是采用人工收割,則應先收母本再收父本。第三,收曬、貯藏、包裝過程中,要防止人為和機械混雜,確保種子質量。
單株稻上有95%谷粒成熟飽滿轉黃后再收割,以保證品質、提高產量。種子收割后要及時晾曬,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2014-05-27
1005-2690(2014)08-0050-02
S51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