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亮,白玉超,肖呈祥,崔國賢
(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長沙410128)
作物種衣劑及其在苧麻上的應用研究進展
齊 亮,白玉超,肖呈祥,崔國賢*
(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長沙410128)
種子包衣是防治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綜述了近年我國作物種衣技術的發(fā)展、種衣劑的種類及種衣劑應用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與應用,提出了種衣劑在苧麻種子上應用的研究方向。
作物;種衣劑;苧麻;應用展望
種衣劑是指應用手工的或者機械的途徑在精選種子外面均勻包裹的一層藥劑[1]。種衣劑包括殺菌劑、殺蟲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著色劑、填充劑、成膜劑、擴散劑、穩(wěn)定劑、防腐劑等材料[2]。種衣劑隨著種子播到地下以后,不易溶解于土壤中的水,而是均勻分布在種子周圍,形成一種類似于“保護圈”的物質[3],待種子發(fā)芽、成苗時,活性成分緩慢有序釋放出來,并通過根系被內吸傳導到植株各部分,使種衣劑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從而減少或阻止病菌和害蟲對種子及幼苗的危害,達到增效的目的[4]。在實際生產中,根據使用目的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在種衣劑中加入不同的活性成分,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種衣劑。大體可分為物理型種衣劑、化學型種衣劑、生物型種衣劑、特異型種衣劑和綜合型種衣劑[5~7]。
種子處理技術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1866年。Blessnig為了解決當地農民播種時遇到的棉花籽粒小且不均勻、播種量難以掌握的問題,用面糊對棉花種子進行處理,最早進行了試驗。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Thomtno和Ganulee提出了種子包衣的概念,隨后英國的Germains種子公司首次成功研制出了應用于禾谷類作物種子上的種子處理劑。到20世紀中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種子處理技術得到了迅猛發(fā)展,種衣劑開始大批量生產并商業(yè)化,并逐步擴展到了洋蔥等蔬菜種子以及花卉種子的處理上[7,8]。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隨著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技術等的發(fā)展,棉花種衣劑和大豆種衣劑相繼研制成功,同時,由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高分子聚合物粘著劑和化學藥劑復配而成的種衣劑也被研制出來[9]。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種子包衣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很快。輕工部甜菜糖業(yè)研究所于1976年首次開展種子包衣技術在甜菜上的應用研究。隨后中國農業(yè)大學、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棉花研究所等單位相繼在不同的作物種子上展開技術研究,成功探索出較為先進的種子包衣技術,可以適用于多種作物的種子[10]。198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開展了田間效果試驗,驗證了種子包衣處理對牧草種子的實際效果。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陳建華等對國外棉花種子包衣技術進行了研究和論證[11]。中國農業(yè)大學自1980年以來開始對種子包衣技術展開細致深入的研究,并配制出能夠用于不同地區(qū)的多種作物的種衣劑,于1991年獲得發(fā)明專利[12]。此后,全國其他地區(qū)根據各自地區(qū)特點,也相繼開發(fā)出具有不同特點和適應性的種衣劑。如莊偉建等對花生種衣劑進行研究,篩選了適合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推廣和應用的花生種衣劑[13];段文學等研制的具有促進大豆生長發(fā)育,增加大豆根瘤量,高效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大豆微復藥肥I號種衣劑等。
90年代我國的種子包衣技術還主要集中在防治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病害,保證出苗效果研究和應用上,隨著對種衣技術的不斷深化研究,種衣劑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已經在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瓜果、蔬菜、中草藥等多種作物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廣應用,并在防治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改善品質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14]。
2.1 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的病蟲害
通過在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多年的試驗示范表明,種衣劑中的化學、生物活性成分,對于不同的靶標病、蟲、草害有十分明顯的防控效果,種子包衣可有效減少因病、蟲、草害引起的作物缺苗、死苗以及成苗率低等現象[15,16]。苧麻的主要害蟲有苧麻夜蛾、金龜子等葉面害蟲,以及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病害主要有苧麻花葉病以及根腐線蟲病等。這些病蟲害嚴重影響著苧麻的生長發(fā)育,以及苧麻的產量和品質。對湘苧3號進行種衣劑處理(咯菌腈+精甲霜靈)的試驗表明,種衣劑對于解決苧麻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有很好的效果。
2.2 促進幼苗生長
苧麻主要是以收獲地上部分為主的作物,在收獲時較大的株高,較粗的莖以及較高的鮮皮品質對于苧麻的種植至關重要。種衣劑中的某些植物生長調節(jié)因子,可以調節(jié)植物的代謝,促進作物的生長。吳榮華等[17]于2013年進行了玉米種衣劑篩選試驗,發(fā)現種衣劑處理的玉米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增產功效,表現最好的增產率達到27.99%。大量試驗證明,作物種子在經種衣劑處理后,表現出了出苗快、莖稈粗壯、真葉多、葉色濃綠、百株鮮重提高等特點,表明種衣劑促進了作物生長,為苧麻的增產打下了基礎[18]。
2.3 減少環(huán)境污染
在傳統的栽培過程中,苧麻病蟲害的防治主要靠一些高毒農藥的噴施來進行。由于農藥沒有選擇性,會將害蟲與天敵一起殺死,如吡蟲啉類殺蟲劑對于防治多種作物的害蟲有較好效果,但是歐盟近期卻對其頒布了禁用令,原因是該類殺蟲劑對于蜜蜂有較大影響。另一方面,有些農藥的高殘留對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采用種子包衣技術,可有效延長藥效持續(xù)期,一般播種后40~50 d不需要噴施農藥,減少了苗期噴藥次數,保護了天敵[19]。此外,由于種衣劑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加入,可以減少農藥化學成分的使用,減少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2.4 減少田間投入
由于病蟲草害等的影響,苧麻種子田間出苗成苗率很低,生產中多選擇提高用種量或干脆用扦插等方式來提高成苗率,因而生產成本大大增加。種衣劑的推廣,推動了種子標準化的發(fā)展進程。種子經過精選加工,提高了質量,更加適合精量點播或機械播種,可有效減少播種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種衣劑中有效活性成分可以防治土傳、種傳病害以及害蟲,可有效減少死苗現象發(fā)生,保證苧麻種子的成苗率;同時緩釋技術的應用延長了持效期,使田間用藥次數減少,省種省藥,減少了勞動力成本的投入,從而降低生產成本[20]。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種衣劑已經在多種作物上獲得了普遍的推廣和應用,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21]。中國于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究,經過了多年的研究與探索,也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2]。但是與國外相比,中國在成膜材料、成膜技術、包衣技術等方面仍然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成膜慢、包衣覆蓋率不高、脫落率較高(特別是干粉型)、易溶于水、活性成分易淋失[23];包衣劑技術欠發(fā)達,安全性不高,包衣后種子發(fā)芽慢或發(fā)芽率低;包衣種子難以安全貯存;包衣靶標針對性不強、藥種質量比低、成本高;有的種子包衣后雖可提高秧苗素質,但不能提高出苗率,有的甚至降低成苗率,不能增產[24]。苧麻種子由于其質量輕,體積小,而種子丸?;确N子處理技術不夠先進等因素,導致種衣劑在苧麻生產中應用較少[25,26],造成了苧麻種衣劑研究與應用的空白。因此,著力于研究成膜材料、成膜技術、包衣對種子的安全性、包衣種子儲藏安全性及包衣技術,解決苧麻、蔬菜等小粒種子包衣難的問題將是我國未來種衣劑發(fā)展的方向。同時還應在種衣劑作用機理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建立并完善種衣劑理論,以便指導種衣劑的研制與推廣工作。
[1] 劉國軍.我國種衣劑的類型及應用研究[J].種子世界,2010(7):32-34.
[2] 劉明芳,胡易冰.種衣劑的特點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4):184-186.
[3] 劉樹新.淺談種子包衣技術的應用推廣[J].種子科技,2012(10):15-18.
[4] 張榮勝.新煙堿類殺蟲劑制劑加工技術概述[J].山東農藥信息,2010(8):29-31.
[5] 薛朝陽,胡軍祥,徐軍生.種子包衣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9(11):5-7.
[6] 武亞敬,張金香,高廣端,等.中國種衣技術的研究進展[J].作物雜志,2007(7):32-34.
[7] 劉 青,王恩文.我國種衣劑的研究進展[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2,37(5):44-46.
[8] 王 郁,羅大全.農藥懸浮劑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廣西熱帶農業(yè),2008(1):32-33.
[9] 王丹英,應云卉,徐春梅,等.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稻米,2012(5):20-24.
[10]王寧堂.種子包衣技術研究現狀,問題及對策[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1(5):131-134.
[11]華乃震.懸浮種衣劑的進展、加工和應用[J].世界農藥,2011(1):50-52.
[12]劉美娜,馮俊才,邵彥賓.農作物種子包衣技術及其應用[J].現代化農業(yè),2009(4):10-11.
[13]羅 蔓.淺談種子包衣技術的研究和推廣[J].植物保護,2009(8):46-50.
[14]馮建國.淺談種衣劑的研究開發(fā)[J].世界農藥,2010(1):48-50.
[15]張 繁,張海清.種子包衣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J].作物研究,2007,21(S1):531-535.
[16]汪又佳.苧麻當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16):15-17.
[17]吳榮華,莊克章,李俊慶,等.玉米包衣劑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1):11-15.
[18]王 秋.推廣種子包衣技術的思考[J].中國種業(yè),2006(8):14-16.
[19]雷 斌,張云生,黃樂平,等.種子包衣技術及應用推廣[J].種子,2006(2):73-75.
[20]范秀珍.早稻種衣劑篩選試驗初探[J].福建稻麥科技,2004(2):18-20.
[21]馬志強,寧明宇,何艷琴,等.我國種子包衣技術的研究、推廣及發(fā)展前景[J].種業(yè)導報,2005(4):15-17.
[22]張 明.中國種子包衣劑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種業(yè),2008(11):19-21.
[23]熊遠福,文祝友,江巨鰲,等.農作物種衣劑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2):187-192.
[24]劉立軍,王 輝,彭定祥.苧麻產量和品質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麻業(yè)科學,2010(5):227.
[25]曾日秋.飼用苧麻資源篩選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33-35.
[26]羅中欽.苧麻籽油提取技術及應用價值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Crop Seed Treatment and Its App lication Progress on Mam ie
QILiang,BAIYu-chao,XIAOCheng-xiang,CUIGuo-xian*
(College of Agronom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Seed treating is an importantway to protect crops from disease and insects as well as to improve its yield.This article abstracts new ly progress about development,kinds and function of crop seed treatment study.Itmainly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 of seed treatment on ram ie.
Crops;Seed treatment;Ramie;View of application
S143.92
A
1001-5280(2014)04-0440-03 DOI:10.3969/j.issn.1001-5280.2014.04.26
2014 03 09
齊 亮(1987-)男,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苧麻生理生化,Email:qiliangsany@163.com.*通信作者:崔國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