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試論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效能最大化
劉瑩
本文從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的思想認識、理性分析、實際運作和開拓創(chuàng)新等四個方面,多視角、全方位解析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六個老有”效能的提升。第一段落“深刻認知”, 簡述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科學性;第二段落“精心運作”, 簡述發(fā)揮老干部工作的機制效應;第三段落“理性分析”, 查找工作實踐中存在的不足;第四段落“開拓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謀求老干部工作更大的發(fā)展。如此, 從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與不足中, 積極探求實現老干部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途徑。
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效能
《禮記·禮運篇》講到: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yǎng)。此謂大道之行。在國泰民安的當今中國, 我們黨用機制保障、組織保障的形式, 將老干部工作制度化, 實現老有所終且不獨親其親。作為基層醫(yī)院老干部工作的專兼人員,實感責任重大, 榮耀倍增。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成為醫(yī)院和老干部工作人員孜孜以求的目標。
思維決定行為。對某件事的重視程序決定效果。做好老干部工作, 同樣要求良好的思想基礎作保證。我們可以通過對老干部工作的三個方面認識來強化這個前置性條件:一是重要性認識。胡錦濤同志指出:“老干部工作無小事, 老干部工作事關大局, 十分重要?!彼俏覀凕h的干部政策重要組織部分, 也是我們黨視之為法寶的群眾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傳承。況且, 機制、組織的設置, 更使老干部工作成為職責所在、責無旁貸的工作。沒有理由不做好。二是長期性認識。老干部工作永遠都是進行時, 它“不是中心卻影響中心, 不是全局卻牽動全局”, 它是后勤保障工作, 不像其它經濟工作的績效感那么強烈, 但仍然需要春雨潤物細無聲的長期堅持。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只有長期的堅持, 才會造就“不顯山、不露水、關愛才顯真的美”的職業(yè)美景;三是科學性認識。老干部工作不是想到哪、做到哪, 它既有政策性要求, 也有運作規(guī)律, 既有共性, 也具有個性。做好老干部工作不能依葫蘆畫瓢, 要結合行業(yè)、職業(yè)等客觀事件的不同, 制定針對性制度、計劃, 打造付有成效的工作平臺。比如落實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兩個待遇”是政策性、共性、硬性要求, 而在“管理、教育、服務、穩(wěn)定”的大題目下, 具有廣闊的個性空間。具備了以上認識, 就使我們追求老干部工作效能最大化成為可能。
在基層醫(yī)院的長期的老干部工作實踐中, 已經建立健全了老干部工作運行機制, 具體表現在:一是組織保障, 建立了一把手主抓, 分管領導主動抓, 專職部門(人員)具體抓的責任保障體系;二是經費保障, 全部落實就醫(yī)、保健、學習材料、報刊訂閱、組織活動、慰問撫恤等各項經費;三是制度保障, 建立了黨小組學習制度、每月走訪制度、困難幫扶慰問制度、定期體檢保健制度以及老干部檔案、人才庫等?!叭蟊U稀斌w系的建立健全, 使得基層醫(yī)院的老干部工作運作進行良性循環(huán)。然而, 我們所探討的工作效能最大化途徑,就要求我們在制度運行中準確地把握“三組關系”的有機統(tǒng)一, 發(fā)揮機制應有的效應。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矛盾解決的過程。老干部工作同樣是在解決矛盾、克服困難、彌補不足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而這些不足的解決, 就成為發(fā)展的空間。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專職人員缺乏系統(tǒng)地職業(yè)培訓。老干部工作不能局限于組織老干部轉一轉、玩一玩, 局限于上門慰問, 專職人員要除了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 還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一定的老年醫(yī)學、心理學、生理學和社會保障等相關知識,知識越豐富, 技能越全面, 對老干部工作就越有利。而這方面職業(yè)技能培訓缺乏系統(tǒng)。
二是老干部活動平臺構建缺乏活力。固定場所大都簡陋或者共用, 給老干部定期活動造成影響, 這雖然與場所利用率不高有關, 但給老干部活動造成形式化、簡單化、突擊化的印象, 或者形成可有可無有概念。
三是老干部工作缺乏預知預見。目前老干部健康狀況處于“雙高期”(高發(fā)病期、重病高發(fā)期), 對提前介入治療的手段比較缺少;老干部的生活狀況了解不夠全面, 總而言之,服務措施存在滯后的傾向。
四是老干部服務措施缺乏多樣化。大都集中醫(yī)療費用報銷、征訂報刊、組織游玩等方面, “六個老有”的落實上還存在盲區(qū)、死角, 對老有所為的運作在思想上、機制上存有障礙, 只想到讓老干部安享晚年, 對發(fā)揮余熱考慮得少。
老干部工作經長期的發(fā)展, 也積累不少的經驗, 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要保持老干部工作的與時俱進, 實現效能的最大化, 必然遵循規(guī)律、創(chuàng)新思路、落實責任, 把“六個老有”落到實處。
4. 1開發(fā)更多資源, 實現社會聯動格局。重點是信息資源和服務功能的開發(fā)利用, 老干部離開工作崗位, 在社區(qū)、家庭的時間較多, 社區(qū)、家庭掌握的信息也較多, 社區(qū)和服務活動場所也較齊全, 要積極探索單位、社區(qū)、家庭、專職部門“四位一體”的管理服務體系, 要充分利用醫(yī)院進社區(qū)開展義診服務的條件, 與社區(q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共享資源。要建立定期走訪社區(qū)制度, 建立單位在職領導與老干部定人定期溝通制度, 建立老干部關系密切人定期聯系制度, 從而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 爭取社會面的更大支持, 改變單兵作戰(zhàn)的傳統(tǒng)方式, 使老干部工作更加貼近本人、貼近家庭、貼近社區(qū)、融入社會。
4. 2豐富活動載體, 實現多元發(fā)展格局。要根據老干部每個人的興趣愛好, 引導和組織老干部參加社區(qū)各類興趣小組,要根據老干部專業(yè)特長, 使老干部在身體條件允許、政策允許的情況下, 開辦專家門診, 組織醫(yī)療科技攻關, 著書立傳等團隊, 總結、保存、發(fā)揚老醫(yī)生畢生的醫(yī)術成就, 使更多的疑難患者受惠, 使老干部成就更大的人生價值。要做實、做強、做活黨組織活動, 使老干部的思維跟上時代步伐;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結合, 使老干部對改革開發(fā)成果消除陳舊偏見, 增強認同感, 并通過老干部自身的社會影響力, 為改革開發(fā)增加正能量。要制度化執(zhí)行在職領導向老干部報告工作制度, 增強老干部的社會主義醫(yī)療事業(yè)的參與感, 通過煥發(fā)激情來延年益壽。
4. 3建立目標導向, 實現精細管理格局。要圍繞“六個老有”的總目標, 分門別類建立子目標, 進行跟蹤管理、服務。要建立個性全面檔案, 實行“一把鑰匙開把鎖”工作方式, 由粗放型的管理服務向精細化轉變, 由階段性工作考核向單項定人考核轉變, 由注重過程向注重效果轉變。要加強專職工作人員素質培訓, 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 使長期默默無聞從事關心老干部的同志也能得到組織的關心, 激發(fā)其工作積極性和有效性, 克服責任模糊化、效能虛無化的傾向, 通過層層責任制的落實, 促動老干部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老干部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做好老干部工作不僅散發(fā)人性博愛的光輝, 更顯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踐行了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從解決思想認識入手, 通過正視和解決不足, 完善機制, 讓“六個老有”綻放出老干部“滿目青山夕照明”的燦爛晚霞。
212000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醫(yī)院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