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甘草等藥材炮制前后成品性狀對比
沈潔
甘草、蒲公英、茯苓以及天花粉等是醫(yī)院中常用的藥物 , 而這些草藥大多都是經過炮制而成的 , 對這些草藥的炮制 , 需要專業(yè)的操作才會使得該天然藥物的藥性不致?lián)p失 , 這些藥物 , 通常情況下 , 炮制后較炮制前使用方便 , 藥性強。
甘草 ;茯苓 ;梔子 ;蒲公英 ;天花粉
中藥炮制講求的是“適度”原則 , 炮制過于精細或者過于粗略都會使得藥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 在《本草蒙筌》中 ,陳嘉謨曾提出 :“凡藥制造 , 貴在適中 , 不及則功效難求 , 太過則氣味反失。”[1]這也就是說 , 在炮制藥物的過程中需把握好度。目前 , 給類藥材的炮制主要是在各大制藥廠完成的 ,為了了解藥材炮制前后的藥性等 , 現對甘草等藥材炮制前后成品性狀進行對比分析 , 詳細報告如下。
1. 1 甘草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其藥用部分主要是根部以及莖部。主根長而粗壯 , 呈圓柱形 , 長約 22~110 cm,直徑約 0.5~3.8 cm, 外皮為紅褐色 , 回味香甜。莖部稍帶木質 ,小枝有棱。經炮制后 , 呈粉末狀、顆粒狀或則塊狀等。甘草炮制成為藥用物品后 , 顏色為灰褐色。其藥理作用主要是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抗菌消炎、抗?jié)円约罢{節(jié)內分泌等功能。
1. 2 茯苓 炮制前 , 在性狀特征上 , 茯苓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 , 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 , 棕褐色至黑褐色 , 有明顯的皺縮紋理 ;體重質堅 , 斷面顆粒性 , 白色 ,嚼之粘牙。茯苓皮 , 為削下的茯苓外皮 , 形狀大小不一 ,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 , 內面白色或淡棕色 , 質較松軟 , 略具彈性。茯苓塊 (片 ), 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 , 呈塊片狀 , 大小不一 ,白色或淡紅色。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塊 , 色白細膩而有粉滑感。質松脆 , 易折斷破碎 , 有時邊緣呈黃棕色。在用藥過程中 , 以體重堅實、外皮呈褐色而略帶光澤、皺紋深、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的藥效較好。茯苓炮制成品后 , 一般被研制成中藥配方顆粒 , 在臨床中使用具有 :利尿、抗菌、降低胃酸并調節(jié)消化系統(tǒng)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以及降低血糖、血壓等功能[2]。
1. 3 梔子 梔子屬于茜草科類植物的果實 , 其根部以及果實均可作為藥用。梔子的形狀特征表現為橢圓形或卵圓形 ,長約 1.2~3.8 cm,直徑約為 0.8~1.6 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 ,具 6條翅狀縱棱 , 棱間常有 1條明顯的縱脈紋 , 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 , 基部稍尖 , 有殘留果梗。果皮薄而脆 , 略有光澤 ;內表面色較淺 , 有光澤 , 具 2~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 , 扁卵圓形 , 集結成團 , 深紅色或紅黃色 , 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 , 味微酸而苦。其中 , 梔子提取物對肝細胞無毒性作用 , 還能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 , 但與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無關 , 梔子能減輕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 , 有效地保護肝臟。經過篩去灰塵 , 去除雜質 , 取潔凈的梔子進行炮制后。炮制成品的梔子 , 表現為為紅褐色粉末、顆粒狀 , 即可作為中藥配方 , 在臨床中使用 , 藥理作用表現為 :緩解頭痛、降肝火、緩解糖尿病以及止血、消腫等。
1. 4 蒲公英 蒲公英為綠色草本植物 , 葉長而綠 , 根呈圓錐形 , 多彎曲 , 長 3~7 cm;表面棕褐色 , 抽皺 ;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 , 有的已脫落。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 , 綠褐色或暗灰色 , 先端尖或鈍 , 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經除去雜質、洗凈、切斷、晾干炮制為藥物的蒲公英呈塊狀或者粉末、顆粒狀 , 入口后味苦卻回味甘甜。通常使用于臨床的中藥配方中 , 主要的藥理作用是 :清熱解毒、去除暗瘡、利尿、緩解膽囊炎等各類炎癥患者以及調節(jié)腹瀉等功效。
1. 5 天花粉 天花粉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紡錘形或瓣塊狀 ,長約為 7.5~17.5 cm, 直徑約為 1.8~6 cm。表面為黃白色或淡棕黃色 , 有縱皺紋 , 細根痕及略凹陷的橫長皮孔 , 有的有黃棕色外皮殘留。質堅實 , 斷面白色或淡黃色 , 富粉性 , 橫切面可見黃色木質部 , 略呈放射狀排列 , 縱剖面可見黃色縱條紋狀木質部。純天然的天花粉十分苦澀。采挖后 , 洗凈 , 去除外皮并切斷曬干 , 炮制成品后可為粉末狀或者是顆粒狀、塊狀等 , 一般作為中成藥在臨床中使用 , 其主要的藥理作用為:清熱解毒、降火生津、消除水腫以及調節(jié)內分泌失調等 ,較炮制前苦味輕微[3]。
甘草、茯苓以及天花粉等藥材炮制成品后 , 較炮制前顏色、氣味以及形狀等都有較大的改變 , 并且經炮制后的甘草等藥物易于管理、保存 , 使用方便。
[1]王存琴 .龍泉江 .甘草炮制的文獻研究 .甘肅中醫(yī) , 2007,20(3): 42-44.
[2]于生 ,單鳴秋 ,張愛華 ,等 .中藥炮制品質量控制及評價方法研究 .世界科學技術 ,中醫(yī)藥現代化 , 2008,10(6):35.
[3]劉磊 ,呂東梅 ,楊薇 .炮制因素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影響 .徐州醫(yī)學院學報 , 2009,29(10):637-640.
2014-04-17]
215212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黎里中心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