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劉長綱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yī)院 心內(nèi)科,吉林 通化 134000)
新活素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作用
張志慧 劉長綱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yī)院 心內(nèi)科,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觀察新活素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時對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作用。方法 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治療組各3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加用新活素治療抗心力衰竭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情況。結(jié)果 治療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jié)論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應用新活素能明顯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改善臨床癥狀,值得在臨床應用中進一步研究推廣。
新活素;急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shù)
心力衰竭是由心臟結(jié)構(gòu)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導致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常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嚴重階段,病死率高,預后不良[1]。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研究新活素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作用。現(xiàn)將臨床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資料選擇:所選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患者入院后經(jīng)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常規(guī)生化檢查、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及X線胸片等項檢查,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符合第七版內(nèi)科學急性心力衰竭臨床診斷標準[2],均為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fā)作患者,患者有休息或輕微活動時即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發(fā)作臨床表現(xiàn)。若患者有收縮壓≤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源性休克、不能應用靜脈血管擴張劑、有明顯瓣膜狹窄、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風心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低鈉、低氯血癥、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血肌酐男性>220 μmol/L(2.5 mg/dL),女性>175 μmol/L(2.0 mg/dL);天冬氨酸、丙氨酸轉(zhuǎn)氨酶>正常值上限的5倍;總膽紅素>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及患有惡性腫瘤、精神疾患等情況則不入選本研究。70例患者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45~78歲,平均59歲,左室射血分數(shù)(41.5±2.5)%。其中,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心力衰竭者38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者1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風濕性心臟病致心力衰竭者6例,伴高血壓者30例,腎功能不全者12例,心律失常者16例,糖尿病者15例,肺動脈高壓者8例,患者病程6個月~23年。入院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46~78歲,平均59歲,病程6個月~23年;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45~77歲,平均58歲,病程6個月~2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輕重、伴發(fā)癥狀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完善相關臨床檢查明確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后,均給予吸氧、臥床休息、多功能心電血壓監(jiān)護、限制鈉鹽攝入、控制血糖、血脂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應用呋塞米、西地蘭、硝酸甘油藥物強心、利尿、擴血管及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阻斷血管緊張素、內(nèi)皮素、腫瘤壞死因子過度激活等改善心功能治療等;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上述治療基礎上,再給予新活素注射劑治療,先分別給予負荷劑量(1.5 μg/kg)靜脈推注3~5 min,再以維持劑量[(0.015 μg/(kg·min)]持續(xù)靜脈滴注3 d。比較觀察兩組患者治療3 d后急性心力衰竭癥狀緩解情況及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情況。
1.3 療效評價: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病情緩解情況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改善分3級評定。顯效:患者心力衰竭癥狀顯著緩解、左室射血分數(shù)升高50%以上;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癥狀明顯緩解、左室射血分數(shù)升高45%~50%;無效:患者心力衰竭癥狀無緩解或反而加重、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用藥前未見升高。以顯效、有效之和統(tǒng)計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所有資料采用t檢驗,均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用藥治療3 d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別為:對照組35例患者:顯效21例,顯效率為60.00%,有效8例,有效率為22.86%,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2.86%;治療組35例患者:顯效23例,顯效率為65.71%,有效10例,有效率為28.57%,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9%。兩組患者在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不良反應:對照組:低血壓2例,血肌酐升高1例,頭痛9例;治療組:低血壓6例,血肌酐升高4例,頭痛8例。以上反應均較輕微,未影響繼續(xù)用藥。兩組患者在頭痛不良反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低血壓、血肌酐升高不良反應方面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增多,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新活素有明顯的致低血壓、腎功能血肌酐改變的不良反應,在臨床用藥過程中需密切注意觀察。
急性心力衰竭是發(fā)生在原發(fā)性心臟病或非心臟病基礎上的急性血流動力學異常,導致以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患者發(fā)病急劇,常突然出現(xiàn)嚴重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煩躁不安,呼吸頻率達30~40次/分,頻繁咳嗽,患者有恐懼瀕死感,急性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施救和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立即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去除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的誘因、盡早針對引發(fā)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療,因此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療中選擇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的藥物是必要的。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發(fā)生異常,故而需立即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以搶救患者生命。新活素是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是用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搶救的治療藥物。臨床試驗表明,新活素通過均衡擴張動脈和靜脈、利尿排鈉等,改善血流動力學,增加左室射血分數(shù),改善心力衰竭癥狀,顯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較使用硝酸甘油等傳統(tǒng)藥物治療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減少心肌耗氧,降低心室率,與國內(nèi)其他報道一致[3]。不良反應以低血壓、血肌酐升高為多見,臨床使用中需密切監(jiān)測。
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應用新活素可將常規(guī)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療的總有效率由82.86%提高至94.29%。由此可見,在常規(guī)應用硝酸甘油、利尿劑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加用新活素治療能顯著提高療效,提高患者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值得在臨床應用中進一步深入研究。
[1] 王吉耀.內(nèi)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95-298.
[2]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168-172.
[3] 重組人腦利鈉肽臨床研究協(xié)作組.重組人腦利鈉肽和硝酸甘油治療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療效和安全性的隨機、開放、平行對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3):222-226.
R541.6
:B
:1671-8194(2014)31-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