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華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醫(yī)院內科,遼寧 葫蘆島 125300)
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應用他汀類藥物的效果觀察
董春華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醫(yī)院內科,遼寧 葫蘆島 125300)
目的 探討他汀類藥物在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回顧分析對患者病歷資料,并將其分為60例試驗組和60例對照組。其中,給予對照組的60例患者常規(guī)治療,而對于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汀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結束后,試驗組的膽固醇(TC)、血脂標準(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改善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頸動脈斑塊面積的改善也由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應用他汀類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特征,具有臨床意義,值得在實際中推廣。
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
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20例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進行分析,探討臨床治療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中,他汀類藥物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的治療效果,為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提供參考,其具體報道如下。
1.1 研究資料: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患者經(jīng)過多普勒彩超檢查等確診,符合動脈粥樣硬化病癥,并對他汀類藥物無過敏反應。其中,有47例男患者,43例女患者,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為(52.3±8.6)歲,按不同的治療方式,將120例患者分為兩組,試驗組60例。對照組60例,其兩組中患者在性別、病程、身體素質等資料方面相比較,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基礎的治療指導,臥床休息,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硝酸酯類等。試驗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在每晚睡覺前,試驗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劑量為20 mg/d,1天1次。在治療前與治療半年后,對兩組患者的LDL-C、HDL-C、TG、TC、頸動脈斑塊大小、內膜中層厚度(IMT)等進行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1]。
1.3 療效評定: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血脂水平,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2 mL左右,進行離心處理,取清液進行血脂測定,測定LDL-C、HDL-C、TG、TC等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患者頸動脈斑塊面積、IMT,評定兩組的治療效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對本次的試驗結果,我們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SPS 12.0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的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兩組患者中,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DL-C水平在(4.42±0.53)mmol/L,HDL-C為(1.37 ±0.13)mmol/L、TG為(1.95±0.12)mmol/L、TC為(6.32± 0.42)mmol/L。而經(jīng)過治療,試驗組患者的LDL-C、HDL-C、TG、TC水平分別為(2.11±0.31)mmol/L、(1.85±0.12)mmol/L、(1.36±0.14)mmol/L、(4.35±0.26)mmol/L,而對照組患者的LDL-C、HDL-C、TG、TC水平分別為(4.02±0.45)mmol/L、(1.41±0.16)mmol/L、(1.85±0.11)mmol/L、(5.49±0.32)mmol/L。由此可知,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LDL-C、TG、TC平均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血脂的改善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在治療前,其頸動脈斑塊面積、IMT均在(1.78±0.43)cm2、(0.77± 0.08)mm左右,經(jīng)過治療,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分別為(1.41±0.36)cm2、(0.52±0.15)mm,對照組患者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分別為(1.58±0.21)cm2、(0.69±0.11)mm,兩組患者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均少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果在臨床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中,對于患者采用術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將會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較常規(guī)治療有較大的優(yōu)勢,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實際中推廣。
在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應用他汀類藥物,可使患者體內的炎癥水平降低,減小患者頸動脈斑塊面積,使斑塊數(shù)量減少、厚度變薄。同時,汀類藥物還具有較好的調脂作用,對膽固醇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降低TC水平,并對LDL受體的增加起到刺激作用,促進LDL清除,使LDL水平降低。在他汀類藥物中,阿托伐他汀是典型代表,調脂效果較高,并可維持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具有較強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效果[2]。
在本次臨床治療中,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使患者每天睡覺前口服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經(jīng)過一段治療,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得到明顯改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減少,對比于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規(guī)治療,其治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中,阿托伐他汀的氧化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動脈壁炎性反應減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保持穩(wěn)定并發(fā)生逆轉,使腦梗死區(qū)域的腦供血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同時使大腦病灶及周圍受抑制組織的細胞代謝、功能加速。
由上可知,臨床中對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治療,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TC、TG、LDL-C、IMT水平,減少頸動脈斑塊面積,其臨床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提高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愈率,提高臨床效果,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馮會方,劉景云,周成業(yè).他汀類藥物對腦梗死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3(1):31-33.
[2] 胡珊,吳曉球,鄧可.他汀類藥物對C反應蛋白及腦梗死的作用[J].醫(yī)學綜述,2013,19(11):1924-1927.
R743.33
:B
:1671-8194(2014)31-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