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劉明姝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CCU,遼寧 朝陽 122000)
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與護理
張建英 劉明姝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CCU,遼寧 朝陽 122000)
目的 探討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方法。方法 對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給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觀察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結(jié)果 140例患者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后,119例患者臨床間接判斷為溶栓再通,再通率85%,腦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齦出血26例,占18.57%。結(jié)論 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不良反應少,是一種高效而安全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藥物。
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1]。及早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最大限度挽救瀕死心肌,可顯著降低AMI病死率,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預后。瑞替普酶(r-PA)是組織型纖維酶原激活劑(rt-PA)的變異體,為第3代溶栓藥,可以方便地靜脈給藥[2]。我院自2012年開始應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經(jīng)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AMI患者140例。男96例,女44例,年齡36~87歲。入選標準:①胸痛>30 min,2個或2個以上相鄰導聯(lián)ST段抬高(胸導聯(lián)≥0.2 mV,肢導聯(lián)≥0.1 mV)②新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起病時間<12 h,年齡<75歲。③發(fā)病12~24 h仍有進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個胸前導聯(lián)或肢體導聯(lián)ST段抬高>0.1 mV[3]。④無溶栓禁忌證。⑤向患者家屬交代,知情并簽同意書。
1.2 給藥方法:患者確認為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立即予以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急檢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生化綜合等項目。建立單獨靜脈通路,予普通肝素60 U/kg(最大量4000U)靜推,繼之予以瑞替普酶18 mg(10 mU)+18 mg(10 mU)分兩次靜脈注射,每次緩慢靜脈推注2 min以上,兩次間隔為30 min,注射時不能與其他藥物混合給藥,溶栓后給普通肝素以12 U/(kg·h)(最大量1000 U/h)持續(xù)泵入48 h,監(jiān)測APTT值,使其維持在對照值的1.5~2.0倍(50~70 s),溶栓后2 h內(nèi)每30 min復查一次心電圖。
1.3 觀察指標:①胸痛緩解時間;②給予溶栓藥物后每30 min標記1次ECG直至2 h,觀察ST段回落的程度和時間;③有無再灌注心律失常;④每隔2~4 h查心肌酶。
1.4 療效指標:①60~90 min內(nèi)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肌鈣蛋白峰值提前至發(fā)病12 h內(nèi),CK-MB酶峰提前至14 h。③2 h內(nèi)胸痛癥狀明顯緩解。④治療的2~3 h內(nèi)出現(xiàn)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傳導阻滯(AVB)或束支傳導阻滯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室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伴或不伴低血壓。以上4項中在癥狀減輕的同時,心電圖變化和心肌損傷標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140例患者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后,119例患者臨床間接判斷為溶栓再通,再通率85%,腦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齦出血26例,占18.57%。
3.1 溶栓前護理:患者一旦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立即入住CCU病房,予平臥位,更換為開衫衣服,便于搶救時應用除顫儀。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限制探視。常規(guī)連接心電,血氧,血壓監(jiān)測;氧氣吸入4~6 L/min;開通雙路靜脈輸液,使用留置針。采靜脈血做常規(guī)血液項目檢查,備好各種搶救設備及搶救用物。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及早開通冠狀動脈血管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在確認無溶栓禁忌征后,立即溶栓,做好護理記錄。
3.2 溶栓時護理:①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溶栓過程中,由于阻塞的冠狀動脈再通,使梗死的心肌恢復血流灌注,可出現(xiàn)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一般前壁心肌梗死RA多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如頻發(fā)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顫;下壁心肌梗死RA多為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緩,護士必須熟悉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變化規(guī)律及常見心律失常圖形,及時發(fā)現(xiàn)心電監(jiān)護中心律、心率的變化,針對嚴重心律失常要協(xié)助醫(yī)師采取緊急措施。②低血壓:低血壓是溶栓后常見并發(fā)癥,可由心肌大面積梗死,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心排血量減少;也可能與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損傷或血管擴張有關。一般發(fā)生于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因此溶栓過程中每5~10 min監(jiān)測1次血壓并記錄,溶栓結(jié)束后每15~30 min一次測至2 h,至血壓平穩(wěn)后延長測量時間,同時密切觀察有無休克征象,及時報告醫(yī)師,采取相應處理措施。③出血:瑞替普酶和其他類型溶栓藥物一樣,出血是其主要并發(fā)癥。其對循環(huán)血液纖溶系統(tǒng)有全面激活作用,因此易引起機體凝血機制改變,導致應用藥物的患者易并發(fā)出血。本組病例中腦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齦出血26例。因此溶栓過程中,密切觀察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紫斑,穿刺處局部有無出血,注意意識、瞳孔變化,觀察嘔吐物、排泄物顏色,警惕消化道及顱內(nèi)出血。建議注射患者盡量減少肌內(nèi)注射。為減少靜脈穿刺抽血,可用留置針,取血后用肝素鹽水封管。④過敏反應不:過敏反應少見,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寒戰(zhàn),頭重感,惡心,嘔吐等,偶有過敏性皮疹、蕁麻疹等,需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3.3 溶栓后的護理:溶栓24 h后臨床判斷冠狀動脈再通無并發(fā)癥者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早期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主要內(nèi)容有:從第2天開始在床上坐起每次1 h,每天2~3次,并告知溶栓成功,解除顧慮;第3天增加床上坐起時間,每次1.5 h,每天2~3次,每次可床邊站立幾分鐘,并介紹病情、疾病知識及早期活動的意義;第4天,下床坐著休息每次0.5~1.0 h,每天2~3次,下地活動5~10 min,活動量逐漸增加,以不出現(xiàn)心絞痛,心率增快為宜[4],向其介紹心肌梗死的康復程序,允許探視;第5天下床坐著休息每次2 h,每天2~3次,在室內(nèi)慢步可達20 min,向其解釋關于心臟疾病的藥物知識,提高治療依從性;第6天下床坐著休息每次2~3 h,每天3次,在病房內(nèi)散步的時間逐漸增加,告知患者注意休息與運動的關系,注意個體差異,循序漸進,不可冒進。在應用瑞替普酶溶栓前及溶栓后的護理中,護士要掌握瑞替普酶的藥理作用、用法、適應證、禁忌證及主要不良反應,做好溶栓前的護理評估及藥品、物品準備、遵醫(yī)囑盡快準確用藥。溶栓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確收集判斷溶 栓成功與否的各項指標,同時做好各項治療和護理,預防并發(fā)癥,使患者能夠及早恢復健康。溶栓后的早期康復指導能有效地減少溶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 尤黎明,吳瑛.內(nèi)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4.
[2] 瑞替普酶Ⅱ期臨床試驗協(xié)作組.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3):171-174.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瑞替普酶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2012,14(6):921-925.
[4] 牛凡,李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動及出院的臨床觀察[J].中華心血管雜志,1998,26(3):233-234.
R473.5
:B
:1671-8194(2014)31-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