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芝
一談到職中學生的管理,好多老師就頭痛。因為職中的部分學生不僅學習基礎較差,而且有的難以管理。他們有的是對學習沒興趣,沒目標,在老師的“逼迫”下被動地學習一點;有的是自制力很差,總是重復地犯著同一個錯誤;還有的是怎么教育也不聽,整天迷戀于手機和睡覺。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歷史原因。中職生并不是不想學好,只是曾經的某些原因造成他們文化基礎薄,學習成績不好,自認升學無望,逐漸失去自信和前進的動力。
(2)社會原因。社會主流是好的,但有時也存在一些“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現(xiàn)象,對有的學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這使學生在人生價值、道德水準上失去了明確、統(tǒng)一的導向,是非判斷能力較差。
(3)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F(xiàn)在的家庭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味縱容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而不注意方式、方法,造成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4)個體原因。個別學生意志力薄弱,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遵循育人、育才規(guī)律,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收到實效。作為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陀^實際地講解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遠大前景,從就業(yè)為社會做貢獻的角度闡明學習的目的不是單純?yōu)榱松龑W,擁有一技之長是人受用一生的財富。恢復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樹立能夠實現(xiàn)的奮斗目標。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一切都實行包辦,而孩子卻認為家長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在有的孩子的意識中,根本沒有“責任”這個概念。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社會責任的意義。比如,讓學生明白:老師若沒有社會責任,怎么能保證我們學生正常上課;醫(yī)生若沒有社會責任,怎么能使病人得到及時救助等等。對學生的這種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責任動機,增強履行責任的堅強意志,有效地促進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3)加強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尊。引導中職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使他們在實踐的大課堂中了解社會,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獲取成就感,提升自尊自信。
(4)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互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讓這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比如,家庭教育要側重于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社會教育則要側重于對各種活動的宣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和競爭意識,而學校教育則要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僅僅依靠教師和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把職中生培養(yǎng)成為時代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