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舉行。在會場,一個看起來很沉穩(wěn)的男孩代表參賽選手進行宣誓,他的一舉一動時刻吸引著媒體記者們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夠讓人驚訝的經歷。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從眾人艷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yè)的技術工人。這樣的身份轉變,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周浩這樣做了,并且談起當年的決定,“毫不后悔,很慶幸”。
2008年8月,頂著如火的驕陽,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車。
在當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 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 名。本來他想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這個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師的一致反對,父母覺得這樣高的分數不報考清華北大簡直就是浪費,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報考更好的學校?!拔覐男【拖矚g拆分機械,家里的電器都被我重裝過。在航空航天大學,有很多實用性的課程,這比較對我的胃口?!钡?,周浩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當時還小啊,再有主見也還是聽家長的?!睕]想到,當年的妥協(xié)竟困擾了他兩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為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會習慣這里的生活。事實證明,他錯了。
大一上學期,周浩努力地適應一切,濃厚的學習氛圍、似乎永遠也上不完的自習、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從小就喜歡操作和動手的周浩開始感受到了不適應。到了第二學期,理論課更多了,繁重的理論學習讓周浩覺得壓力很大?!吧茖W是比較微觀的一門學科,側重于理論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強。而我又喜歡搗鼓東西,喜歡操作。所以我們互相不來電。”
沒有興趣的專業(yè)讓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純粹的理論更讓他頭腦發(fā)脹,對于未來也變得非常迷茫:“不喜歡學術,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學系的很多學生未來幾乎都會讀研究生,這樣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庇谑牵芎茖W習開始不那么積極了,不再像剛入大學那會兒跟著室友一起去上自習,“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兒?!本瓦B作業(yè),周浩也不再認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一開始,周浩覺得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太差。于是,他試了各種辦法讓自己習慣這種學習氛圍。
同學告訴他可以嘗試去聽工科院系的課程,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他便去旁聽北大工科院和清華工科院的課,卻發(fā)現這些課基本上也是純理論,而實踐操作課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學生才能去上。然后,他開始謀劃轉院。但是在北大,轉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轉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課要達到一定的學分才能轉院。周浩想轉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沒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轉院這條路終究是走不通了。接二連三地遭受打擊之后,周浩開始陷入了絕望。
第一年的嘗試失敗了,于是,他決定大二先休學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覺得自己應該認真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未來。
休學期間,他當過電話接線員、做過流水線工人,沒有一技之長又不擅長交際的周浩感受到了社會的殘酷。“對于人間冷暖有了初步的體會,大家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就尊重你,就會多給你一次嘗試的機會?!敝芎埔詾槌跞肷鐣拇鞌「凶屪约耗芟矚g上北大的生活,靜下心來學習,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
然而,重新回到校園的時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適應感,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學習這門專業(yè)?!艾F在看來,我休學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敗的”,周浩苦笑道。
在旁聽、轉院、逃避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周浩開始打起了轉校的“算盤”。從大一開始,他就已經在網上對中國的一些技師學院進行了了解,并且還翻墻去看德國數控技術方面的網站,對比了中國與德國這方面的差距,初步對中國的數控市場進行了判斷。“我覺得中國是比較缺知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國很多技術工人都是高學歷,而中國的技術工人基本上都學歷不高?!?/p>
了解了自己高學歷的優(yōu)勢,周浩開始選擇適合他的學校?!霸诰W上搜到了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它的水平在行業(yè)內是領先的。既然想學點技術,尤其是數控技術,那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p>
從北京大學退學,要去一個聽都沒有聽過的技術學校,這樣的想法一定是瘋了!當時,周浩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都這樣認為。父親知道周浩的想法以后非常反對,打了很多電話勸他,讓他再堅持堅持。父親勸不動周浩,意識到兒子是認真的以后,父親開始妥協(xié)?!八_始退讓,同意讓我轉到父親所在的深圳大學,就是不讓去技校?!?/p>
周浩卻堅定了去技校,“北京大學這樣在國內算是比較自由的學府都沒有給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別的學校萬一又出現同樣的問題呢?難道到時候又轉校嗎?”周浩覺得要找一個可以真正學到技術的學校。
周浩從小和母親關系很好,幾乎無話不談。于是,周浩決定先說通母親支持自己。在知道周浩在北大的經歷以后,母親震驚了,她沒想到兒子在人人向往的北大竟然過得這么痛苦和壓抑。她決定幫助兒子擺脫煩惱。終于,在母親的勸說下,父親同意了周浩的決定。
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以后,周浩覺得自己離夢想近了一大步。“我一直比較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是如果一輩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你的一生就毀了?!敝芎普f:“如果我過得很精彩,總有一天,可以證明給當初質疑自己的人看?!?/p>
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鋪蓋從海淀區(qū)到了朝陽區(qū),從北大到了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開始了人生新的起點。
對于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你想想,為了增加生源,我們學校給農村戶口的孩子減免學費,卻還是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這樣一個北大學生的到來,當然是很驚天動地了”。學校黨委副書記儀忠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很自豪:“考慮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學校沒有讓他從基礎課學起。為了讓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他直接進入了技師班,小班授課,并且給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边@種小班式、面對面地和老師交流,讓他找到了很強的歸屬感。
除了學院的培養(yǎng),找到興趣點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對學習的熱情,這讓他在這里得以大顯身手?!按髮W的生活很散漫,而技師的生活就是‘朝八晚五’,一切都靠自律?!睂嶒炇沂畮着_瑞士進口的數控機器,老師面對面的親自指導,直接上手的機器操作,這一切都令周浩興奮不已。由于之前沒有接觸過數控技術,而別的同學都已經學了兩年,為了趕上大家的進度,他學得格外認真,“每天都把老師教過的技術重復練習,有不懂的就及時問。”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項目完成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學生。
周浩的努力沒有白費。憑借北大的理論基礎和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的技術學習,周浩慢慢朝著自己努力的知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道路發(fā)展,他成為了學院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盡管有很多企業(yè)向周浩伸出橄欖枝,但對于未來,周浩有自己的設想,“現在還不想就業(yè),我還是想繼續(xù)深造,對數控技術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覺得自己學的太少,還是要再多充充電?!?/p>
“我所學的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我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只要在適合自己、自己感興趣的崗位上工作,都會很強大的!”周浩說。
(選自新華網2014-11-18)
【鏈接】網友評論
孩子不是自己的鏡像
周浩這個小伙子,從小就喜歡拆分機械,自己想報考的也是有很多實用性的課程的中國航空航天大學。但父母和高中班主任都拒絕了他,認為不上北大就是浪費。在此不妨反問,如果其父母和班主任能夠聽從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讓其自主選擇,那會出現入讀大學后的不適應嗎?現實中,多少父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孩子的人生,從來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自身特點,導致了許多人悲劇的人生。而高中學校呢?為了北大的光環(huán),寧愿犧牲孩子的快樂與無限可能。
應試教育過來的孩子,很少有人會有明晰的人生和職業(yè)規(guī)劃,自己的選擇更多的是父母的視野和喜好的延續(xù)。而如今,隨著教育多元化,以及網絡等的普及,孩子們已經越來越有想法,對自己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家長、學校、社會該如何調整,才能讓孩子更多的自我選擇人生的道路值得思考。
@劉義杰
找回歸屬感才最重要
從北大高材生到技術工人的身份轉變,不是說周浩不夠優(yōu)秀,而是他真正懂得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為人父母,我們總是不經意間給孩子規(guī)劃好未來的人生方向,卻從不過問孩子是否樂意。加之社會上一些“虎媽”“狼爸”“鷹爸”等的誤導,父母對于孩子關注更加集中到成績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即便在父母的培養(yǎng)下,孩子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但登頂之后的那份榮譽當屬孩子父母,而非孩子本人。孩子的成就無非是父母意志的體現,卻并非孩子本人心聲的反映。
教育的誤區(qū)正在于此,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不分緣由地將孩子綁在升學考試的賽道上,不顧其個性、不顧其能力,逼迫著孩子在高考這場馬拉松中取得好的名次。這看似是為孩子著想,其實更多是在為教師和父母自己考慮。既然教育這個籃子里能夠裝下如此之多的希冀,為何就容不下學生自我的存在?
@王瑤
別樣人生該如何走好
每年,我們都有許多學生從普通高中轉到我們學校學習,原因多多,有的適應不了那緊張的競爭,有的對相關學科沒有興趣,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普通高中都是家長逼著去的,都是看著人家也上羨慕著去的。結果,他們轉到我們學校后,如魚得水,陽光快樂,在技能訓練中,在多元活動中,他們成長的很好,很精彩,他們有的拿了省的技能大獎,有的拿了全國的技能大獎,畢業(yè)后,他們有的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學,有的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寫到這里,我并不是說,職業(yè)學校多好,我只是想說,我們的家長,我們的孩子應該根據自己興趣與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學校,才能成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促進平臺,反之,則會成為人生成長障礙,不要看分數,而要看個人興趣。周浩的故事是一個典型,也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殷建光
不是職業(yè)教育的春天
周浩“棄北大讀技?!?,也是向制度妥協(xié)的結果。誠然,能在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學有所長、學以致用,是一種幸福。周浩也一再表示:“我所學的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我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钡坏貌徽f,這只是周浩的次優(yōu)選擇。周浩的初始目標是航空航天大學。因為“那里有很多實用性的課程,比較對我的胃口?!比欢?,在當前的條件下,轉學北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周浩的滿足與欣慰,只是與制度妥協(xié)的結果。
因此,如何讓學校間、專業(yè)間轉學的路,不再難走,更值得考量。因此,周浩轉校成功拾回學習熱情,并不值得拍手稱快。反而是高校間學分互認、學生流動制度缺失的表達。學校間、專業(yè)間的學生流動盡快破題,才是“棄北大讀技?!钡念}中之意。
@薛家明
@張傳發(fā) 一個人,成功與否,不一定在于官位之大,不一定在于錢財之多,也不一定在于學歷之高;而在我看來,成功,起碼要符合三個條件:一者,有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而社會大家庭里,人格都是平等的,職業(yè)無貴賤之別;二者,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能夠靠合法掙錢養(yǎng)家糊口,小康更好;三者,工作上能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一定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周浩從北大退學轉讀技校,起碼不算失敗,目前已多少有些成功,或許將來會更受人尊敬。
@林日新 從周浩的夢中,我們最少可以獲得三重啟示:一,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考生選報大學志愿,千萬別被“千萬別報體”忽悠,只選對的不選有名的,勇于堅持自己的夢想,認真地選擇和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二,家長和老師在指導學生報志愿時,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越俎代庖;三,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要輕視技術學習,職業(yè)學院的學生也會擁有燦爛的春天。
@張渤寧 現實語境里,進北大清華就是進了“保險箱”,也是進了“高壓艙”:是龍自然成龍,是蟲也得成龍!不得不“勉強成龍”,無法“順利成蟲”,所以,常常有畢業(yè)多年的北大清華才子,多年以后,還是忍不住“內心的天真、少年的夢想”,甘愿放下“端著的架子”,或“賣豬肉”,或“當保安”!
@黃春景 中國有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傳統(tǒng)觀念,鄙視體力勞動,抬高腦力勞動。市場卻不這樣,所有勞動都值得尊重,什么崗位值什么錢。
@豁然“北大精英”變身“技術工人”,與其說是傻乎乎、“沒貴人命”,不如說是一個真誠、自由、勇敢的青年想要過一種真實的生活,甘愿充當一只解剖社會、移風易俗、引領文明進步的“小麻雀”!
@小刺猬 社會建設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需要科研人員,也需要大量技術人才、操作人才,而不只是單純的高學歷或管理人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在學習和工作中體現出自身價值,周浩的經歷一定程度上給我們提了個醒——培養(yǎng)孩子須“因材施教”,不應一味追求“高大上”,更不能一廂情愿地以自己的意志綁架、包辦孩子的一生。
@趙耀世 周浩在技校找到了興趣點和歸屬感,這對掌握牢固的技術很有幫助,再加上夯實的文化基礎,他的選擇無疑是為今后搏擊長空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他的選擇,看似犧牲了眼前,其實是在放遠未來,這種冷靜的回歸也就此點燃了他的精彩人生。
@錢夙偉 既然一個有序的社會,永遠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而不同職業(yè)都是平等的,那么,就不必受陳舊面子觀念的束縛,如喬布斯所說:“成就一番偉業(yè)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無論讀大學還是讀技校,最適合自己價值的發(fā)揮,才是最好的選擇。也只有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才可能成就偉業(yè),實現自己價值的最大化。
@陳科峰 周浩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些,這是因為有眾多媒體的關注,而那些因為上了技校,就一輩子要當一個平凡工人的人應該是大多數。而實際上,我們不需要技術工人嗎?所有的研究成功都離不開工人用辛勤的汗水來轉化為經濟價值。周浩的“私人定制”不僅需要掌聲,還需要我們縮減身份之間的距離,行業(yè)之間的差距。
@史洪舉 現在看來,周浩是幸運的,他在重新選址人生時,有著旁人沒有的決心與勇氣,也有著爭執(zhí)后予以包容理解的父母。但如此多大學生中,如周浩者,到底有多少?他們如周浩般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卻沒有周浩的勇氣與決心,迫于重新選擇專業(yè)及學校的困難,迫于父母和親戚朋友的期望與壓力,不得不深受巨大的痛苦與煎熬,掙扎在自己深惡痛絕的專業(yè)中。甚至造成荒廢學業(yè),耽擱人生的慘痛下場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是我們不能不關心并重視的問題。
(選自《沈陽日報》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