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子
茶書詩畫之“印”證茶癡
于良子
于良子: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高級實驗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書協(xié)篆刻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觀賞石協(xié)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甲骨文學會理事。長期從事茶文化、茶葉質量檢驗技術研究和茶藝師職業(yè)技能培訓教育工作。
正如唐宋的團餅茶到明清的散茶一樣,由于制茶工序的解放,沖泡方式隨時易行,杯盞簡約,更利于茶之真香真味的個性意趣演繹。自宋元開始,印章出現(xiàn)了文人參與制作的萌芽,印章的材料從金屬鑄造到易于鐫刻的石材,省卻了刻模鑄范的工序,也更便于文人動手,讓文人有了才情發(fā)揮的條件,即刀與石如筆與紙般的相映成趣。直接表達藝術情感和意念。以宋代的米芾、元代的王冕和明代的文彭(文徵明之子)為代表,中國篆刻藝術由此起步,進入了自覺藝術創(chuàng)作的征途并逐漸形成各種流派。尤其突出的一點,印章中除姓名外,字號印更為大量出現(xiàn),而字號印的內(nèi)容也是極其廣泛,其文義與印趣相得益彰。明清開始,茶之品類大增,沖泡方式各呈其妙,茶葉為益思助興之飲而受到極大的青睞。文人們傾情茶藝可謂如癡如醉,促進了其它藝術如琴棋書畫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文人生活的契合度大大提高,茶飲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以茶為字號,以茶為齋號,在篆刻藝術中體現(xiàn)得含蓄而雋永,茶飲之于文人,可謂性相近、習相緣。以茶飲名志高潔,以藝文展示情致。刀意石味與茗香墨趣的渾然天成中,愛茶愛藝者沉緬其間,遺世獨立的情態(tài),從一方方朱泥中呼之欲出。
茶之為飲,有清高、清雅、清貧之文化意味。以陸羽、盧仝為代表的茶人,以茶飲高標其志,遂顯潔身自好而蘊林泉之氣。以茶為名者,在民間數(shù)不勝數(shù),而在文人中更多的是用于字號和齋號。癡迷于茶且以茶茗為字號者日眾,如此情愫付諸于篆刻作品,朱白虛實,或工整端莊、或清麗流美,則似乎更能見其雅趣?;蜮j于書畫、或題額其齋室,或為收藏款識,或為佩韋自緩,競相取用,形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比較著名的有茶山居士(宋·曾幾)、茶丘(元·洪俊奇)、茶坡草堂(明·靳應升)、茶禪(清·楊伯潤)、玩茶老人(清·丁敬)、苦茶菴(民國·周作人)。
常見的字號還有:“茗垞、茗柯、茗薌、茗香、茗山、茗崖、茶峽、茗生、茶坪、茶村、茶農(nóng)、茶山、茶山老人、茗卿、茶仙、茶磨山人、茶香居士、茗禪居士、茗香居士、玩茶翁、玩茶叟等等;
僅以茶、茗起首的齋名有:茗齋、茶壽菴、茗柯堂、茗香室、茗香堂、茶夢軒、茶夢菴、茶坡草堂、茶香室等等。
印跡文字間,悠悠的山林氣息和淡淡的田園風光,平淡而閑適;看潮起潮落,任云舒云卷,在茶飲中神游心賞,愜然自得。迷于茶飲的藝術家相當多,比較有名的如揚州八怪中的汪巢林(號茶仙),著名篆刻流派西泠八家的首要人物丁敬,海派書畫領袖、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都是茶飲之迷。
此外,還可以說說迷于收藏、迷于茶的明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書畫家項元汴。
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浙江嘉興人。他的別號極多,如墨林、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齋主人、煮茶亭長、惠泉山樵、癖茶居士、墨林懶叟、鴛鴦湖長、漆園傲吏等??小短旎[閣帖》,著有《墨林山人詩集》、《蕉窗九錄》等。
明萬歷年間,神宗特賜璽書征他出來做官,項子京不為所動,無意仕途。項子京家資豐厚,并精于鑒賞,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多次提及此人,認為“元汴鑒藏書畫,甲于一時,至今論真跡者,尚以墨林印記別真?zhèn)巍!表椬泳┦詹毓湃嗣E、鼎彝文玩到了癡迷的程度,所藏法書名畫、鼎彝金石,儲藏之豐,品級之高、無出其右者。不愧為是真正的大玩家、大藏家,因而也結交有更多的名家,如文徵明之子文彭和文嘉等,與項元汴交往尤密。文彭,工書法,且是明代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也是推廣石材印章的先驅之一。項氏不少的印章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明代人物畫家仇英、大書法家董其昌、花鳥畫名家陳淳均與之相交至深。由此可以看到,項子京的人文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實力及品鑒水準,真可稱得上“高大上”了。
項子京曾獲一鐵琴,上有“天籟”二字,因以名閣?!疤旎[閣”藏品水平之高、價值之巨,在中國古代書畫收藏上是空前絕后的。可惜的是清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清兵攻破嘉興府城,天籟閣藏品被劫掠,散失殆盡。后來,有些藏品歸于皇宮,現(xiàn)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地。存世的頂級書畫珍品中,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就數(shù)他的最多。在一百多年后,清乾隆皇帝來到嘉興時,痛惜天籟閣與所藏書畫珍品灰飛煙滅,作《天籟閣》詩一首,云:“槜李文人數(shù)子京,閣收遺跡欲充楹。云煙散似飄天籟,明史憐他獨掛名?!庇谑牵“刺旎[閣意境,在承德避暑山莊新建“天籟書屋”,并命內(nèi)府將宮廷收藏的原項氏天籟閣舊藏之書畫,選出宋、元、明名家米芾、吳鎮(zhèn)、徐賁、唐寅畫卷各一幅,移藏于其中。
項元汴工繪畫,兼擅書法。但特別有趣的是,每繪一畫,必自題跋,其辭句之累贅讓人生畏,有些求畫者寧愿多出些錢,讓其仆人等他畫畢后,及時取回,以防他長篇大論的題識,當時戲稱這筆錢為“免題錢”。同樣,在古籍書畫上也有鈐印不厭其多的癖好,鈐印累累,曾受到書畫收藏家的譏評:“鈐印累幅,猶如聘麗人卻黥其面”。也可見他是多么醉心于此了。
現(xiàn)藏遼寧博物館的唐代大書家歐陽詢的真跡《夢奠帖》上鈐有項子京的“煮茶亭長”別號印,此印出自漢法而秀妍有加,與另一方 “惠泉山樵”,正好一對。閑情所寄,志趣所見,可知項子京迷于茶飲也屬不淺。天籟閣藏品中有不少紫砂壺,項子京自己也親歷制壺,如著名的李茂林所制僧帽壺,蓋內(nèi)有“茂林”長方印記,壺底刻有:“萬歷子京先生索,文嘉銘?!彼茷轫検隙ㄖ?。項子京定制壺中還有一種稱之為“墨林壺”的,形態(tài)飽滿挺拔、線條簡潔大氣,造型雅致,是典型的明代風格。壺底刻有銘文:“煮茶亭長項氏子京墨林”?!蛾柫w名陶錄》的清代著名文士吳騫在《桃溪客語》中記載道:“蔣時英,明萬歷十年至崇禎十四年間人,原籍江西婺源。時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客于陳繼儒時改名時英。凡所制作,堅致不俗,其壺為項子京定式,世稱‘天籟閣壺’?!惫手椬泳┊斈晁O計的壺式也是為人所愛的。項子京定制壺、收藏壺,其參與到紫砂壺造型設計,為紫砂壺增添了人文氣息,比陳曼生要早200多年。據(jù)《項子京歷代名瓷圖譜》載,他還收藏有兩款能變色的供春壺,也當屬絕品。
此外,項子京還有一方“癖茶居士”,最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對茶的癡情。明人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蓖虏⒉蝗鐭煟缃襁z留在眾多古籍、書畫、器物上的茶號印款,雖然年代久遠,歷經(jīng)滄桑,但仍朱跡灼灼,一直在印證著文人們對茶飲的癡愛。
龍井品茗 攝/足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