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新 ,濮煥中 ,路廣 ,邵珊 ,吳潔云 ,楊慧玉 ,黃金福
(1.江蘇宜興市蔬菜辦公室,214206;2.宜興市豐匯水芹專業(yè)合作社)
淺水芹夏秋輕簡栽培技術(shù)研究
陸志新1,濮煥中2,路廣1,邵珊1,吳潔云1,楊慧玉1,黃金福1
(1.江蘇宜興市蔬菜辦公室,214206;2.宜興市豐匯水芹專業(yè)合作社)
為探索淺水芹夏秋輕簡栽培技術(shù),研究了不同稻草覆蓋量和覆蓋方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淺水芹夏秋栽培宜采用免催芽直接排種;覆蓋方式以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為最佳,其次為稻草覆蓋,最適宜的稻草覆蓋量為 200~250 kg/667 m2。
淺水芹;夏秋;輕簡栽培
水芹為喜涼性植物,較耐寒而不耐熱。其生長適溫為12~24℃,25℃以上則生長不良[1]。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均在秋冬和早春進行,春夏季栽培水芹莖葉易老化,不能食用[2]。多年來,為做大我市水芹特色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水芹的周年生產(chǎn),周年供應,促進農(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江蘇宜興市蔬菜辦公室和揚州大學協(xié)作開展了水芹新品種選育和周年高效生產(chǎn)技術(shù)集成研究與推廣,經(jīng)過努力,先后選育出適宜秋季早熟栽培、春季栽培及夏季栽培的特色水芹新品種,并建立了水芹多茬栽培技術(shù)體系。夏秋水芹栽培通常進行種莖催芽,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通過催芽的種莖排種時嫩芽易損傷、高溫季節(jié)易灼傷,且催芽用工量大,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泥水、腐爛莖葉污染環(huán)境;使用遮陽網(wǎng)覆蓋栽培投入大,棚架易受臺風影響。為此我們開展了淺水芹夏秋輕簡栽培技術(shù)研究,以期進一步簡化栽培技術(shù),降低成本,方便生產(chǎn)。
選用由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和宜興市農(nóng)林局聯(lián)合選育的耐熱新品種伏芹1號。
試驗于2013年在江蘇省宜興市豐匯水芹專業(yè)合作社水芹種植基地進行。選擇江蘇省宜興市豐匯水芹專業(yè)合作社種芹基地中生長良好、長勢基本一致的種芹。
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田面平整、土壤微酸性至中性的田塊[3]。按南北向作埂,埂寬60 cm,埂高30 cm,田塊凈寬7.8 m,凈長30 m,便于以后搭建8 m寬鋼管大棚,實施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每塊田南北向作3畦,畦凈寬2.2 m,埂邊開圍溝,畦之間開二條縱向淺溝,寬30 cm,深15 cm。收獲前茬后,盡早深耕曬垡,然后上水漚田。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 500 kg,排種前3 d再施入碳酸氫銨100 kg、氯化鉀50 kg。排種前,將田反復耕耙至田面光、平、爛、熟[3]。
①不同稻草覆蓋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 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每667 m2覆蓋稻草100,150,200,250,300,350 kg。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5 m×2.6 m(含溝),四周設保護行。排種于8月14日進行,選擇莖粗1 cm左右長勢基本一致的種莖。去除腐爛老葉和嫩梢后洗凈,切成20~30 cm的帶節(jié)小段,間隔3 cm左右排種于畦面上[1]。本試驗不催芽直接排種,每667 m2用種莖1 000 kg,排種后立即按處理覆蓋稻草。其他管理同常規(guī)。
②不同覆蓋方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 試驗共設8個處理,分別為露地催芽、免催芽;稻草覆蓋(200 kg/667 m2)催芽、免催芽;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催芽、免催芽;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催芽、免催芽。本試驗采用8 m寬鋼管大棚骨架,為便于大棚搭建和遮陽網(wǎng)覆蓋,以及避免對其他處理的影響,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催芽、免催芽處理設置在田塊北頭,面積為9 m×7.8 m,選用遮光率75%的遮陽網(wǎng),2個處理、3次重復交叉排列,小區(qū)面積4.5 m×2.6 m(含溝),四周設保護行。其他處理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5 m×2.6 m(含溝),四周設保護行。
催芽于8月14日進行,按1.3①的方法選擇整理種莖。母莖拔起后扎成小捆,松散地堆放于避光、陰涼、通風處,堆底部用小樹枝適當架空,堆上覆蓋一層干凈的稻草,早晚各澆一次透水,避免堆中溫度過高而造成爛種,其余時間保持堆上稻草濕潤,催芽期間每隔2~3 d翻堆1次[1]。8月23日,母莖上腋芽長至2~3 cm時排種,方法同1.3①。8月14日同時進行免催芽排種,方法同1.3①,排種結(jié)束后立即按試驗處理覆蓋。其中,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催芽處理排種后3 d揭除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免催芽處理同時揭網(wǎng),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采取日蓋夜揭方式。其他管理同常規(guī)。
①生長情況調(diào)查 在排種或催芽后15 d,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 m2植株分布均勻、長勢基本一致的地塊,調(diào)查成苗數(shù)。排種或催芽后15,30,56 d,每個小區(qū)隨機取10株中等大小的主株,調(diào)查株高和莖粗。
②測產(chǎn)方式 在排種或催芽后56 d,每個小區(qū)量取1 m2植株分布均勻、長勢基本一致的地塊,分別采收、整理,稱出凈產(chǎn)量,并折合667 m2凈產(chǎn)量。
從表1可看出,排種后15 d,成苗數(shù)最大的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00 kg處理,其次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50 kg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株高和莖粗,均無顯著差異。排種后30 d,株高最高的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00 kg處理,其次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50 kg處理,二者顯著高于667 m2稻草覆蓋量100 kg,350 kg處理,但與667 m2稻草覆蓋量150 kg,300 kg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莖粗無顯著差異。排種后56 d,株高最高的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00 kg處理,其次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50 kg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無顯著差異。小區(qū)凈產(chǎn)量最大的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00 kg處理,其次是667 m2稻草覆蓋量250 kg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折合667 m2產(chǎn)量,667 m2稻草覆蓋量200 kg,250 kg處理較其他處理增產(chǎn)18.28%以上。
從表2~3可看出,不同覆蓋方式下免催芽處理15 d時的成苗數(shù)、排種后15,30,56 d時的株高、莖粗和凈產(chǎn)量,均優(yōu)于催芽處理。其中,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免催芽處理比催芽處理增產(chǎn)15.03%,稻草覆蓋免催芽處理比催芽處理增產(chǎn)45.19%。
從表2可以看出,催芽后15 d,成苗數(shù)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顯著高于露地和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處理;株高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顯著高于露地和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處理;莖粗最大的是稻草覆蓋處理,其次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催芽后30 d,株高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催芽后56 d,株高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無顯著差異。小區(qū)凈產(chǎn)量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顯著高于露地和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處理。折合667 m2凈產(chǎn)量,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比稻草覆蓋處理增產(chǎn)36.40%,稻草覆蓋處理比露地、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處理分別增產(chǎn)35.03%、42.26%。
從表3可看出,排種后15 d,成苗數(shù)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株高最大的是稻草覆蓋處理,其次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最大的是稻草覆蓋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排種后30 d,株高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無顯著差異。排種后56 d,株高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莖粗最大的是稻草覆蓋處理,其次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小區(qū)凈產(chǎn)量最大的是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處理,其次是稻草覆蓋處理,二者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折合667 m2凈產(chǎn)量,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比稻草覆蓋增產(chǎn)8.07%,稻草覆蓋處理比露地、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處理分別增產(chǎn)85.56%、43.39%。
表1 免催芽不同稻草覆蓋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
表2 催芽后不同覆蓋方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
表3 免催芽不同覆蓋方式對水芹生長的影響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淺水芹夏秋免催芽稻草覆蓋栽培,667 m2最適宜的稻草覆蓋量為200~250 kg。淺水芹夏秋栽培宜采用免催芽直接排種,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水芹催芽后,種莖的搬運、排種、稻草覆蓋、遮陽網(wǎng)浮面覆蓋等操作直接損傷嫩芽,排種后的陽光照射、高溫等會對嫩芽生長產(chǎn)生影響,從而影響成苗數(shù),這與前人的水芹栽培理論不一致。趙有為[4]認為水芹早熟栽培必須先行催芽,適期排種,才能提早上市。原因可能與品種的抗熱性和排種時氣候條件等的不同有關(guān)。覆蓋方式以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為最佳,這是因為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為夏秋水芹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小氣候環(huán)境。免催芽直接排種可采用稻草覆蓋,與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無顯著差異,且栽培方便、成本低,為秸稈利用創(chuàng)造了新途徑,有利于靈活安排茬口,適合規(guī)?;a(chǎn),值得推廣。至于稻草覆蓋與遮陽網(wǎng)大棚覆蓋同時使用是否更佳,有待進一步研究。
[1]李良俊,蔣寧鵬,王建鋒,等.伏芹1號水芹夏季遮陽網(wǎng)覆蓋栽培技術(shù)[J].長江蔬菜,2010(14):73-74.
[2]李良俊,丁小良,王建良,等.水芹夏季遮陽網(wǎng)覆蓋栽培技術(shù)[J].中國蔬菜,2002(2):44-45.
[3]陸志新,劉敖全,王解明.水芹多茬淺水栽培技術(shù)[J].長江蔬菜,2002(8):20-21.
[4]趙有為.中國水生蔬菜[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Shallow Water Dropwort in Summer and Autumn
LU Zhixin1,PU Huanzhong2,LU Guang1,SHAO Shan1,WU Jieyun1,YANG Huiyu1,HUANG Jinfu1
(1.Yixing Vegetable Office,Jiangsu 214206;2.Yixing Fenghui Dropwort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shallow water dropwort in summer and autumn,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 cover and cover modes on dropwort grow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it was more proper to adopt direct seeding way than pregermination,and using sunshade net was the best cover mode for greenhouse cultivation,while using straw took the second place,with the optimum straw cover amount of 200-250 kg/667 m2.
Shallow water dropwort;Summer and autumn;Simplified cultivation
S636.3
A
1001-3547(2014)10-0027-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4.12.010
水芹周年高效生產(chǎn)技術(shù)體系的集成與推廣[SXGC(2013)032]
陸志新(1965-),男,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蔬菜技術(shù)推廣工作
邵珊(1987-),女,通信作者,助理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蔬菜技術(shù)推廣工作,電話:0510-87951072,
E-mail:yxscb87951072@126.com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