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進,鄧曼麗,歐豐華
(廣州鐵路(集團)公司 客運處,廣東 廣州 518000)
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大批客運樞紐車站相繼投入運營。旅客在客運樞紐車站的中轉換乘,成為交通運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隨著鐵路樞紐站中轉量的逐年增大,客流高峰期大批中轉換乘旅客在站臺等候,給運輸組織帶來挑戰(zhàn),安全防控重要性更加突顯。因此,在大型客運樞紐站,通過有效的站內便捷換乘組織,實現(xiàn)人群的快速分流,降低安全風險,成為旅客的迫切需求,也是鐵路急需深入研究的課題。
中轉換乘是從始發(fā)地到目的地,經(jīng)過一個或多個地點利用運輸工具(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等)運輸?shù)侥康牡氐倪^程。經(jīng)過實踐,廣州鐵路(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廣鐵集團) 提出“便捷中轉換乘”概念,即:通過提前介入設計、強化引導系統(tǒng)、完善配套體系、協(xié)調接駁匹配等措施,為旅客中轉換乘提供便捷性服務。在充分理解“便捷中轉換乘”內涵的基礎上,廣鐵集團組織有關站段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分析工作,對客流的組成、需求及特點進行了市場調查,結合鐵路運輸組織的特點和實際,積極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服務模式。
(1)自主完成中轉換乘。2008年以前,在廣鐵集團管內中轉換乘的旅客,需要在到達中轉站下車出站后,到中轉站售票窗口辦理中轉簽證手續(xù),再進候車室繼續(xù)乘車旅行。中轉換乘走行流線長、手續(xù)繁多,對于年齡大、行李多的旅客,面臨的困難更為突出,同時也增大了中轉站的售票、安檢、進站組織壓力。
(2)初步采用“便捷中轉換乘”方案。隨著深圳特區(qū)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前往深圳的客流呈井噴式增長。連接廣州與深圳 2個城市之間的廣深城際鐵路(廣州—深圳) 應運而生,為做好到達廣州站中轉換乘前往深圳站旅客的組織,也為了增強與廣深高速公路客運班車的競爭力,2008年廣鐵集團率先在廣州站提出“無縫中轉換乘”的概念,通過在廣州站出站通道口旁設計中轉換乘專用售票處和候車室,制定普速旅客列車和廣深動車組列車接續(xù)開行方案,使旅客無需出站即可實現(xiàn)中轉購票、候車,極大地方便了旅客的中轉換乘。
(3)逐步完善“便捷中轉換乘”模式。隨著廣鐵集團管內高速鐵路逐步連線成網(wǎng),高速鐵路綜合樞紐逐步形成,準確分析樞紐換乘條件及方式,是合理組織客流中轉接續(xù)的基礎,對提高旅客換乘效率,減少換乘時間,滿足高端客流對中轉換乘便利性的需求,提升高速鐵路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廣鐵集團根據(jù)已經(jīng)開通車站的站房設計實際,結合前期在廣深城際鐵路開展“無縫中轉換乘”的經(jīng)驗,在高速鐵路樞紐車站進行了一系列“便捷中轉換乘”的探索。例如,廣州南站作為廣鐵集團管內第一個開通運營的大型高速鐵路客運樞紐站,連接京廣高速鐵路(北京西—廣州南)、廣深港高速鐵路(廣州南—深圳北) 和廣珠城際鐵路( 廣州南—珠海),以及在建的南廣鐵路(南寧—廣州南)、貴廣鐵路(貴陽北—廣州南),為滿足旅客不同方向的中轉換乘需求,廣州南站的中轉換乘發(fā)展至今經(jīng)歷了 3個階段。
第一,初步嘗試階段。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高速鐵路開通時采取的是錯流線方式換乘,即對廣深港高速鐵路換乘武廣高速鐵路的旅客采用站內換乘,實行從站臺反向進入候車室的換乘路線;對武廣高速鐵路換乘廣深港高速鐵路的旅客,實行站外短距離換乘,在出站層出站口外設置臨時候車室中轉,減少旅客換乘的走行距離,春運結束后該服務終止。
第二,中期實踐階段。2013年春運期間,廣州南站“便捷中轉換乘”再度啟動,并擴充了廣珠城際鐵路旅客的中轉服務。此時的換乘流線設計與前階段相同,廣珠城際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換乘武廣高速鐵路按站內換乘流線,武廣高速鐵路換乘廣珠城際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按站外換乘流線,但增加了前置式宣傳服務,即通過提前派人上車派發(fā)“換乘卡”、列車廣播和信息屏宣傳、站臺工作人員舉牌引導等多種方式加大了宣傳引導力度。
第三,后期推廣階段。2013年春運結束后,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春運常態(tài)化”的工作思路,為便于旅客掌握換乘流線,廣鐵集團統(tǒng)一換乘組織流線,所有換乘均采用站內換乘方式,即通過站臺反向進入候車室中轉的方式。同時,實施自助換乘,通過加大站車宣傳、增加站臺引導標志,使旅客能夠直觀、快捷地確定換乘路線。
廣州南站的“便捷中轉換乘”模式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廣的過程,使旅客在廣州南站無需排隊出站、進站、安檢,中轉換乘時間從原來的 35min 減少到 10min 左右,平均減少了25min。但廣州南站的中轉換乘方案由于未能在站房設計階段引入“便捷中轉換乘”理念,存在無專門的換乘通道、中轉客流與乘車客流交叉干擾的隱患,缺乏必要的中轉換乘設備、需要人工查驗車票等不足。
在分析實施“便捷中轉換乘”的基礎上,廣鐵集團注重從設計階段引入“便捷中轉換乘”概念,在深圳北站、長沙南站、佛山西站等大型樞紐站的設計中,反復論證,做好“便捷中轉換乘”通道流線設計和設備配置,極大地方便了換乘客運組織。如深圳北站,將站房出站通廊設計在候車室的南北兩側平層,在 13、14 站臺的兩側出站通廊位置具備預留進入候車室的通道、管線等中轉換乘條件;2013年12月,廈深鐵路(廈門北—深圳北) 開通運營之時,按照當初的設計思路,在預留通道處開辟了專門的中轉換乘通道,并安裝了 6 臺出站閘機,從而實現(xiàn)了旅客的自助式中轉換乘服務。目前,通過中轉換乘通道實現(xiàn)自助式換乘中轉服務的旅客日均達 1萬人次。
提早介入是有效推進“便捷中轉換乘”的立足之本。在提前介入方面應把握以下重點工作。
(1)把握提前介入時機,運營單位應在站房初步設計階段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在對站房進行初步設計時就引入“便捷中轉換乘”的概念。
(2)密切與設計的溝通,合理設計換乘流線。一般情況下有 2種便捷換乘流線設計方式:一是出站通道與候車區(qū)在同一平層的,在出站通道與候車區(qū)間設計換乘通道,如深圳北站,將深圳北站站房出站通廊設計在候車室的南北兩側平層,在兩側出站通廊與候車室連接處設計通道,從而實現(xiàn)快捷換乘;二是出站通道與候車區(qū)不在同一平層的,可以在出站通道場間結合處設計換乘候車區(qū),如長沙南站,在該站出站通道武廣場和滬昆場的結合部設置中轉候車區(qū),實現(xiàn)兩場間的快捷中轉換乘。
充分、清晰、精準的引導是實現(xiàn)“便捷中轉換乘”、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手段。由于“便捷中轉換乘”改變了旅客的換乘流線,必須高度重視引導系統(tǒng)的設計。只有通過有效的引導,實現(xiàn)旅客自助化中轉換乘,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客運組織人力需求。在引導系統(tǒng)設計上應體現(xiàn)前置化、顯性化、連續(xù)化。
(1)前置化。即應在旅客到達換乘站前開始旅客換乘引導,使旅客提前樹立便捷換乘的意識,可以通過始發(fā)站和列車廣播、引導屏顯示進行宣傳。通過前置化宣傳還能夠在列車晚點情況下,通過收集掌握旅客換乘需求,提前做好旅客的后續(xù)換乘組織工作,使中轉站對換乘應急處置更加有序。
(2)顯性化。即考慮旅客下車換乘時站臺客流密集,相關引導系統(tǒng)標識應清晰、明顯,使換乘旅客能夠快速判斷換乘流線。因此,設計時應考慮聲、視結合,充分利用站臺廣播、電子引導系統(tǒng),以及以懸掛式和墻面貼附式為主要靜態(tài)標識系統(tǒng)的顯性化宣傳。
(3)連續(xù)化。即應在站臺至換乘區(qū)檢票口間所有換乘流與出站流分叉點、樓扶梯口等節(jié)點,以及無分叉區(qū)段每間隔 30~50m 連續(xù)設置引導信息點,使換乘旅客始終能夠清晰掌握換乘流線。
完善的配套體系是做好“便捷中轉換乘”的基礎保障。配套體系包括 3個方面:設備配套、規(guī)章配套、運能配套。
(1)設備配套是指在中轉換乘區(qū)入口應設有檢票設備和售票設備,滿足換乘旅客檢票作業(yè)和有換乘需求、但未購買中轉換乘車票旅客的購票需求。在獨立換乘區(qū)內應有座椅、飲水、商業(yè)和引導系統(tǒng),滿足換乘旅客候車和乘車需求。
(2)規(guī)章配套是結合中轉換乘運輸特點、運營需求、客流特點等,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和作業(yè)標準,明確相關崗位職責、作業(yè)流程,確保各環(huán)節(jié)工作有章可循,運作順暢。在管理制度上應遵循有票中轉原則,在中轉換乘區(qū)入口對換乘旅客進行車票查驗,避免出現(xiàn)無票中轉對正常客運組織的干擾。在組織模式上應以自助式換乘為主要組織模式,在旅客換乘過程中以引導系統(tǒng)對旅客實施引導,只在換乘區(qū)入口設少量作業(yè)人員進行檢票組織。在應急處置上應有針對性地制訂因列車晚點造成旅客無法按原購車票中轉乘車的處置方案,原則上應按照“旅客自愿、就近組織”原則,組織旅客改乘最近可乘列車換乘。對于換乘車次為末班車次的,可以通過適當推遲末班車開車時間,接續(xù)晚點車的換乘旅客。
(3)運能配套是根據(jù)客流需要,在 OD 調查的基礎上,根據(jù)接發(fā)車次規(guī)律,適時安排中轉接續(xù)列車,減少旅客中轉等候時間。換乘列車應根據(jù)客流變化特點設置列車編組和間隔時間,采用小編組、公交化運行[2]。
根據(jù)大型客運樞紐站立體交通組織模式,積極做好鐵路和其他交通方式的協(xié)調是全面做好旅客“便捷中轉換乘”服務的必要措施。
(1)協(xié)調地鐵、公交、出租車運營時間。車站應主動與地方政府、相關運營公司協(xié)商,將各種交通工具的運營時間與車站列車運營時間進行科學匹配,以滿足旅客換乘不同交通工具的需求,特別在列車大面積晚點情況下,需要協(xié)調各運營公司同步調整收班時間。
(2)建立“空鐵一條龍”服務。為方便航空與鐵路間中轉換乘的旅客,應積極與航空公司對接開展“空鐵一條龍”換乘服務,針對購買聯(lián)程機票的旅客,從售票環(huán)節(jié)開始注意收集、傳遞轉乘飛機旅客的聯(lián)系方式及票務信息,遇航班、鐵路停運或晚點時,及時告知旅客;遇列車晚點時,及時聯(lián)系機場,提前為旅客辦理登機手續(xù),并開辟登機綠色通道。
廣鐵集團通過開展“便捷中轉換乘”服務,使中轉旅客通過站內快捷換乘,避免了旅途中的二次安檢,有效緩解大型樞紐站的安檢壓力,減少安檢人員,降低了企業(yè)運營成本。同時,“便捷中轉換乘”服務的開展,減少了跨線列車的開行,降低了折角開行對運輸組織的影響,提高了車體運用效率,也使列車運行圖的編制更趨于科學、合理。鐵路建設的快速推進、客運樞紐站的大量建成,如何為旅客提供便捷中轉換乘,是鐵路部門亟待解決的課題。今后,將重點在換乘信息化服務上進行探索,通過對客票系統(tǒng)中旅客信息分析,提前掌握換乘旅客數(shù)量,指導做好晚點列車有中轉換乘需求旅客的接續(xù)中轉服務;同時,通過開發(fā)車站旅客服務APP(移動應用) 程序,為旅客提供站內換乘導航、查詢換乘信息、預約行李搬運等延伸服務。
[1]郭 瑾. 高速鐵路綜合樞紐換乘條件評價及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2]孫青梅. 鐵路旅客換乘相關問題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