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東洋 劉新秀
(山東省陽谷縣人民法院 陽谷縣 252300)
2012年3月,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以減員增效為由,告知所屬職工羅鵬不用再去上班。羅鵬遂于同月26日向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jiān)察局投訴,要求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支付其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加班費。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2年7月31日作出陽人社監(jiān)理字[2012]第2號《勞動保障監(jiān)察行政處理決定書》,限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15日內(nèi)支付羅鵬加班費17793.56元。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不服該行政處理決定,向陽谷縣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后又撤回該行政復議申請,陽谷縣人民政府于2012年12月20日作出陽政復決字[2012]05號行政復議終止決定書。由于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沒有執(zhí)行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裁決,同年12月31日,羅鵬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支付加付賠償金17793.56元。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10 日向其支付了加班費10000元,又于同年2月5日支付加班費7793.56元。
原告羅鵬認為,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jiān)察局的《勞動保障監(jiān)察行政處理決定書》作出后,時間已過10個月,被告仍未支付其加班費。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被告應按加班費的100%向其支付加付賠償金,并承擔訴訟費用。
被告聊城錦茂紡織有限公司則認為,原告所訴加付賠償金屬于勞動爭議,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圍,應駁回原告的起訴。原告的加班費已經(jīng)全部支付完畢,此案已了結(jié),該公司不應再向原告支付任何費用。
陽谷縣人民法院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若干規(guī)定》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后,當事人應當在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予以履行?!钡谒氖l又規(guī)定:“當事人對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zhí)行?!标柟瓤h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2年7月31日作出限被告15日內(nèi)支付原告加班費17793.56元的行政處理后,無論被告是否申請行政復議,都應按期如數(shù)支付原告加班費,而被告卻逾期未支付。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jīng)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的規(guī)定,被告應向原告加付賠償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三條還規(guī)定:“勞動者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币虼?,被告“加付賠償金屬于勞動爭議,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圍”的辯述不能成立。被告雖在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后已將原告加班費支付完畢,但已逾期半年有余,因此應按應付原告加班費金額的80%,向原告加付賠償金14234.85元。
本案的爭議焦點有兩條:一是原告所訴加付賠償金是否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二是被告將原告的加班費已全部支付,是否應再向原告加付賠償金。該案重點在于判斷受理加付賠償金案的前提及如何確定加付賠償?shù)闹Ц稑藴省?/p>
(一)關于受理“加付賠償金”案件的前提。我國勞動爭議的解決機制,是先裁后審,一般性的勞動爭議,須經(jīng)過先仲裁后訴訟的處理程序。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三)》)公布前,勞動者根據(jù)《勞動合同法》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鮮有獲得支持者,法院往往以“不屬于勞動爭議的處理范圍”為由不予受理。但隨著《解釋(三)》)的公布,前述現(xiàn)象有了改變。《解釋(三)》第三條以“勞動者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之規(guī)定,將勞動者請求支付加付賠償金納入了勞動爭議的處理范圍,但是,又將勞動行政部門的預先處理作為其前提程序,即“加付賠償金”如想要獲得法院支持,勞動者必須先就用人單位拖欠其勞動報酬、加班費或經(jīng)濟補償?shù)倪`法行為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在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而用人單位仍未支付的情況下,才可以請求加付賠償金,如果未經(jīng)過這一前提程序,勞動者直接提出這種主張,人民法院是不會支持的。本案中,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2年7月31日作出了限被告15日內(nèi)支付原告加班費17793.56元的行政處理,其預先處理的前置程序已然完成,勞動者無須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理所當然應予受理。
(二)關于加付賠償金具體額度的認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若干規(guī)定》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后,當事人應當在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予以履行?!钡谒氖l又規(guī)定:“當事人對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zhí)行?!?陽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2年7月31日作出限被告15日內(nèi)支付原告加班費17793.56元的行政處理后,無論被告是否申請行政復議,都應按期如數(shù)支付原告加班費。被告雖于2013年1月10 日、2013年2月5日分兩次將原告加班費支付完畢,但已逾期半年有余,被告逾期支付原告加班費的事實已經(jīng)形成,故理應向原告加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的“加付賠償金”,旨在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群體,這有利于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和維護社會公正。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把“加付賠償金”納入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將對勞動者的權益的保護落到了實處,既符合案結(jié)事了、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符合司法公平性和最終性要求。至于加付賠償金的具體額度,現(xiàn)行法律及司法解釋只確定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計算區(qū)間。本案中在確定支付標準時,法官考慮到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勞動者因該違法行為所受損害大小等情況,確定由被告按原告加班費金額的80%向原告加付賠償金,此既體現(xiàn)了對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的懲罰,又不致對用人單位懲罰過度,可謂恰如其分。
[1]丁宇翔.經(jīng)濟補償金、賠償金及其他[J].法律適用,2009(1).
[2]奚曉明.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3]翟玉娟.中國勞動監(jiān)察的困境與挑戰(zhàn)[J].行政與法,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