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
吉林市急救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研析
馬 駿
吉林市急救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與方法。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腦卒中;院前急救;應用效果
院前急救本身就具備“危、重、急、險”的特征,患者家屬心理已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該階段的護理與搶救如有不善,則極易產(chǎn)生醫(yī)患糾紛。據(jù)我院120急救中心的出診記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心腦血管類疾病的出診率占總數(shù)的30%左右,其中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起病后3~6 h為急救黃金時間,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護理體系對于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急診糾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院急診科于近年來制定并踐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并在腦卒中的院前急救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由此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我院急診科緊急救治的125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完整資料為分析依據(jù)。其中男患68例,女患57例,平均年齡(55.65±12.85)歲;起病至呼救的平均時間為(31.46±14.65)min;疾病分類:出血性腦卒中43例,缺血性腦卒中82例;GCS平均得分(6.47±2.26)分;將兩組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65例觀察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急救護理,病例納入標準:符合《腦血管病診斷標準》(1995版)[1];經(jīng)CT/MRI檢查確診;均為腦卒中首發(fā);排除合并老年癡呆、帕金森綜合癥等其它腦部疾病,尿失禁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貧血,造血異常,外科手術或急性IV/IA治療者。
1.2 院前急救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采用腦卒中常規(guī)急救護理,醫(yī)院接到呼救信號后立即調動救護車出診,到達現(xiàn)場后迅速對病人開展評估,判斷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搭建靜脈通路,進行對癥處理后再快速轉運回院。
觀察組:該組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具體路徑如下:(1)出診途中的快速反應機制,應于接到病人緊急呼救電話后1 min內出車,最遲不得超過5 min,在救護車上與家屬保持電話聯(lián)系,了解患者病史、發(fā)病時間、意識與肢體活動狀況、用藥情況等,通過描述快速判斷病情,據(jù)病情程度指導家屬實施家庭急救:如墊高頭部并進行冰敷或冷敷,禁止搬動患者、靜臥、清除口腔內異物(含假牙等)等基礎護理措施[2];(2)現(xiàn)場至轉運回院階段的快速反應機制:到達現(xiàn)場后觀察患者的瞳孔變化與神志狀態(tài),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以GCS對病情進行評估,確定大致的轉運方式與搶救措施,如GCS≥8分者應立即轉至醫(yī)院治療;GCS<8分,但處于昏迷狀態(tài)且生命體征不穩(wěn)者,應當場為患者清除呼吸道異物,松解衣領及褲帶,開放氣道吸痰、吸氧,舌后墜者留置口咽通氣道[3],搭建靜脈通道,應用甘露醇快速靜滴做降顱壓處理,亦可持續(xù)冰敷進行降溫;若血壓超過220/120 mmHg,則實立即進行降壓處理,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再轉運回院;(3)轉運途中的護理:意識尚清醒者應讓其靜臥,將頭部適當抬高。陷入昏迷者則應去枕取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口腔異物的誤吸。若疑似腦出血,則應將頭部抬高30°左右,可防止窒息,減輕腦水腫,考慮到路況問題,轉運途中,患者的頭部應與車頭行進方向相反,以防止急剎車造成的血流再灌注,途中應有專人固定并保護患者頭部,防止頭部震蕩而加重病情,途中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意識狀態(tài)、瞳孔變化、呼吸頻率及心率;(4)醫(yī)院急診接收準備:回途中應提前告知急診科做好應急準備,簡潔而準確地告知患者病情,以便患者到達醫(yī)院前預備好搶救物品與方案,聯(lián)系CT/MRI室,會同神經(jīng)內外科醫(yī)師進行會診,抵達急診科后,急救人員應向急診科人員講述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用藥情況等,以保障搶救工作的連續(xù)性與有效性,為患者贏取黃金搶救時間。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自撥打急救電話至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所需時間、接受對癥治療時間、致殘率及死亡率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與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院前急救耗時采用t檢驗,致率殘并病死率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院前急救所需時間比較,詳見表1。
由下表可知,觀察組患者的呼救至院前急救開始的時間及轉送回院接受對癥治療的時間均要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顯示P<0.001,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病死率及致殘率比較,詳見表2。
由下表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以上各組間差異比較顯示P<0.05,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低于對照組。
腦卒中為一種致殘及死亡系數(shù)較高的腦血管疾病,絕大多數(shù)為缺血性腦卒患者,據(jù)臨床資料顯示,自腦卒中起病之時,應盡量在3~6 h的“時間窗”[4]恢復腦部血供,可避免腦組織細胞的壞死,因而起病后3~6 h為腦卒中的黃金搶救時間,倘若錯失此時機,則將導致原本可逆的腦組織損傷轉變?yōu)椴豢赡鎿p傷,加重神經(jīng)損傷程度,嚴重影響到患者的預后。我院臨床實踐結果顯示,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轉送至院實施對癥搶救,觀察組患者的院前急救耗時、病死率及致殘率均要明顯低于常規(guī)急救護理路徑(P<0.001,P<0.05)。由此證實,采用高效的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能為患者贏取最佳搶救時間,使患者盡快接受搶救,有助于減輕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程度,為患者爭取最佳預后。
表1 兩組患者院前急救所需時間對比(min)
表2 兩組患者病死率及致殘率對比表(n,%)
[1]吳榮.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1,12(08):85-87.
[2]黃惠萍.重癥急性腦卒中院前急救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20(10):78-79.
[3]賴啟姣,孫玉萍,劉華萍.腦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護理配合156例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08(1):121-122.
[4]薛蘭芳.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33(12):94-96.
R473.74
B
1674-9316(2014)05-010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60
方法隨機選取我院“120急救”接診的125例腦卒中患者完整資料作為分析依據(jù)。根據(jù)急救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65例)與對照組(60例),觀察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急救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自撥打急救電話至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所需時間﹑接受對癥治療時間﹑致殘率及死亡率。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呼救至院前急救開始的時間及轉送回院接受對癥治療的時間均要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P<0.001);觀察組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以上各組間差異比較顯示P<0.05。
結論采用高效的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能為患者贏取最佳搶救時間,使患者盡快接受搶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