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生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的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新課改的永恒課題。高效的課堂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fā)學生、在于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學模式應包含“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顯個性”、“以學定教”、“教學合一”這些因素在里面的。教無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無形。不論什么樣的課堂,要取得效果,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為課堂的高質量最終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沒有學生的全情投入、主動參與,不可能成為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有效教學 ;模式 ;關注學生; 以學定教; 預習 ;合作 ;探究 ;展示;反饋
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教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質量的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育質量上來。以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生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的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因此成為一個永恒的課題。
一、迷茫中的反思:明確課堂教學改革方向
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是體現在課堂上。
新課改實施后,我們的老師轉變了教育觀念,但教學實踐中依然故我,大多數課堂仍然是講堂,而不是學堂,表現在:教師更多是為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而不是更多關注學生學的怎樣、怎樣學?教師教的苦,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不理想,師生關系緊張,教師品嘗不到教學的快樂、職業(yè)的幸福;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如何改變課堂,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學校先后兩次選派教師在洋思中學與杜郎口中學實地考察,同時利用網絡深入學習部分高效課堂模式的理論和實踐,如邱學華嘗試教學、王敏勤和諧教學、顧泠沅青浦實驗、李炳亭“五步三查”模式、東廬中學講學稿教學模式,并通過多次學習研討,教師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應通過高效的組織,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內在力、教給學生方法,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精講多練。
2011年9月我校開始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
教育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融合這些成功的教學模式,借鑒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在綜合分析我校校情,學情等基礎上,尋求一種相對適合我校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學習、研討等多種方式,我們要求每一位老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堂中從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fā),哪些學校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我們的課堂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如何改進?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形成適合我校的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
二、實踐中的反思:明確高效課堂的“高效”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研究與改革為切入口,經過二年多的實踐研究,我們充分認識到: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預習是關鍵,展示是提升,反饋是保證;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在此基礎上,對課堂“高效”的實施,我們達成了以下共識:
高效課堂的兩個基本出發(fā)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guī)律,回歸教學本質,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基于以上兩點,打造高效課堂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這節(jié)課,我參與探究了嗎?參與討論了嗎?與人合作了嗎?主動展示了嗎?提出問題了嗎?觀察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這節(jié)課,我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了嗎?學生的學習過程快樂嗎?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有漠視學生的現象嗎?教給學生方法了嗎?有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為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帶給了學生什么?各環(huán)節(jié)目標達成度如何?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高效點:課前預習案設計的高效,學生預習的高效,學生預習中提出問題能力的高效;課中良好課堂氛圍設置的高效,情境教學設置的高效,問題精心設疑的高效,課堂活動組織的高效,學生合作、展示及質疑的高效,科學探究的高效,多媒體資源利用的高效,課堂語言的高效,對學生評價的高效,肢體語言合理應用的高效,課堂生成問題及偶發(fā)事件處理的高效,當堂檢測的高效,作業(yè)設計的高效;課后學生鞏固提高的高效,老師教學反思的高效。
三、實踐中總結:形成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與誘導者教師要在觀念和行動上都秉承改革創(chuàng)新的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都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們在二年多試點年級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并組織了多次各種形式的深入研討,初步形成適合我校的“學案導學,引領自主探究,以學定教,教學合一”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
第一步:指導預習。課前發(fā)放預習案,學生在獨學的基礎上完成預習案,并總結學習中的收獲,提出學習中的問題。
第二步:以學定教。課前對預習案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了解學情,以學定教。
第三步:互動解疑。課中進行,小組解疑,小組不能解決的進行班內解疑,含學生多種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學合一。
第四步:精講釋疑。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啟發(fā)式或情境式精講,包括課堂生成的與學生提出的但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五步:當堂訓練,課中進行,十分鐘左右。像考試一樣的訓練。
第六步:歸納提高。課中進行,學生歸納總結,提出本節(jié)課學習中的收獲與困惑。
為確保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得以有序的開展,我校制定了各種制度以保證研究順利開展,如:
1.建立定期培訓和教師學習交流制度
校長室牽頭組織專家學者統(tǒng)一對教學領導、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科任教師進行培訓,使其理解、熟悉、掌握新課程高效課堂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組每月召開一次座談會交流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解答疑問。
2.建立班級學生活動小組制度
各年級班主任把班級學生分成4或6人小組,同桌為對子,異質同組,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班主任要引導組織展開小組間、組內學生間學習環(huán)節(jié)落實和小組間的積極性評價,建立小組內的督學機制和小組間的“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機制,利用好黑板報、展示欄等宣傳陣地給學生個人和小組積極性評價或表彰。班主任教師要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良好習慣,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的習慣,班主任同時也要把學習小組與學生德育管理、思想教育等班級日常管理有機結合,從而建立起我?;鶎影嗉壐咝Ч芾淼男麦w制、新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
3.建立學科組高效課堂實踐活動組織制度
教導處會同各教研組長組織各年級每周四或周五的觀課議課活動,觀課后必須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或骨干教師主持議課點評,點評必須依據新課程高效課堂環(huán)節(jié)要求和我校實際,對每一位授課教師的點評以“閃光點”點評為主,但也必須指出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領導組領導每周至少參加一次備課組的觀課議課活動。
4.建立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單元考查制度。年級要負責制定表格,進而方便每位科任教師在課前能夠有效收集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從而使教師在授課前及時調整課堂情境或問題設置,使情境或問題的設置更有效更實效。年級對學生單元考查負責落實,確保教學質量的完美收官。
四、實踐后的再思考:課堂高效的關鍵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課堂教學模式的確定,帶來了課堂的改變,但因各學科教學有著不同的特點,各學科不同的章節(jié)或不同的課型也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對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我們也作了一定的補充說明:教無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無形。不論什么樣的課堂,要取得效果,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為課堂的高質量最終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沒有學生的全情投入、主動參與,不可能成為高效課堂。
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自學、互學,突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及知識的生成,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盡可能讓學生多種形式展示,培養(yǎng)自信。
關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師通過一些教學情境或問題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主動地學習。通過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關注評價對有效課堂教學的推進作用。此次課程改革響亮地提出,倡導發(fā)展性評價,突出了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發(fā)展性評價的關鍵,要求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在引導激勵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避免“廉價的表揚”。
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一項長期的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高效的課堂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fā)學生、在于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學模式應包含“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顯個性”、“以學定教”、“教學合一”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構建中,我們將努力豐富這些教學元素,讓學生在自學中靜思,在嘗試中發(fā)現,在辯駁中感悟,以教師無痕的“導”帶學生走向更高的知識境界。
參考文獻:
[1]周德藩 《一個樸素的教育奇跡》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2] 周峰、鄭向榮 《優(yōu)質學校形成規(guī)律探索——從“洋思”到“東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3]盧志文 關于高效課堂的16個問答 盧志文杏壇絮語 2009-5
[4]高效課堂研究簡報 2010年第01期(總第1期) 2010年第03期(總第3期) 2010年10月
[5]艾瑪·麥克唐納 《如何打造高效能課堂》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1-03-01
[6]陳源清 《精彩的小班課堂——初中小班化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探索》 鳳凰出版社 2011年7月
作者簡介:張文宏,數學與計算機雙??茖W歷,中學一級教師,尊重并關愛每一位學生,有多年班主任工作與學校管理工作經歷。現為合肥市巢湖市黃麓鎮(zhèn)中心學校分管教育教學工作副校長,主持我校合肥市級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并擔任物理教學工作。取得的主要榮譽有:2003年論文《中學物理課件開發(fā)現狀問題和對策》巢湖市一等獎;2005年獲居巢區(qū)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大賽二等獎;2007年論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教育”》獲原巢湖市二等獎;2007年獲“巢湖市優(yōu)秀班主任”及“巢湖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07年4月與黃詩河副校長主持原巢湖市級課題“教師信息素養(yǎng)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研究”,2009年12月結題,榮獲原巢湖市課題研究成果三等獎;2009年獲巢湖市居巢區(qū)農村初中校長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12年9月獲合肥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2012年12月獲安徽省初中物理學科教師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并獲實驗操作技能單項一等獎;2013年2月論文《初中物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發(fā)表在《中學物理》第二期;2013年7月被評為合肥市初中物理骨干教師。
(作者單位:合肥市巢湖市黃麓鎮(zhèn)中心學校23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