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彬,黃炳熾,徐振娜,黃育浩,袁鏡樂,潘 杰
(東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東莞 523086)
廣東東莞市屠宰場及豬體內(nèi)沙門氏菌的分離與鑒定
洪偉彬,黃炳熾,徐振娜,黃育浩,袁鏡樂,潘 杰
(東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東莞 523086)
[目的]為了解東莞市屠宰場場地及屠宰豬的沙門氏菌污染情況。[方法]東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從東莞市各鎮(zhèn)街屠宰場采集豬肝樣品320份,污水水樣96份,環(huán)境空氣樣品160份,屠宰用具、工作臺、地板等涂抹拭子共96份,進行沙門氏菌的分離與鑒定。[結果]共分離出沙門氏菌111株,檢出率為16.5%。其中從豬肝樣品中檢出沙門氏菌64株(20%)、空氣樣品中檢出15株(9%)、污水樣品中檢出22株(10.4%)、器具中檢出10株(16.5%)。其中鼠傷寒沙門氏菌31株、腸炎沙門氏菌15株、甲型副傷寒17株。[結論]東莞市屠宰豬沙門氏菌污染情況比較普遍,應當引起監(jiān)管部門的重視。
污水;環(huán)境;屠宰豬;分離鑒定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公認的人類食源性疾病最常見的細菌病原菌之一。絕大多數(shù)沙門氏菌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動物多種不同的沙門氏菌病。人沙門氏菌食物中毒,表現(xiàn)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和胃腸炎,個別病人會死亡。據(jù)報道,日本、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食物中毒事件中,4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1953年,瑞典曾發(fā)生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門氏菌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用豬肉而引起的鼠傷寒沙門氏菌中毒,導致7717人中毒,90人死亡。美國每年有1000多人死于沙門氏菌中毒,我國每年也有數(shù)百人死于急性沙門氏菌感染。隨著中國養(yǎng)豬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飼養(yǎng)的高度集約化,沙門氏菌已成為危害養(yǎng)豬業(yè)的重要細菌性疾病,對其進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東莞市每天有1萬多頭生豬經(jīng)屠宰場屠宰后進入市場,肉品質(zhì)量安全是關乎人民群眾健康的事。生豬待宰和屠宰的過程是沙門氏菌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因此有必要對屠宰場地及屠宰豬的沙門氏菌進行監(jiān)測。針對東莞市32個鎮(zhèn)街生豬屠宰場的環(huán)境、污水和屠宰豬沙門氏菌的污染狀況的調(diào)查,是為東莞市沙門氏菌的預警預報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持,從而為監(jiān)管部門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參考。
1.1 儀器與試劑
沙門氏菌顯色培養(yǎng)基、緩沖蛋白胨水、營養(yǎng)瓊脂、亞硒酸鹽胱氨酸培養(yǎng)基(SC)、四硫磺酸鈉煌綠培養(yǎng)基(TTB)、革蘭氏染色液、沙門氏菌生化鑒定管、血平板等均購自廣州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養(yǎng)皿,超凈工作臺,生物安全柜,離心機,顯微鏡。
1.2 樣品
每個屠宰場豬肝樣品10份(共320份);污水水樣3份(共96份);環(huán)境空氣5份(共160份);屠宰用具、工作臺、地板等涂抹拭子3份(共96份)。
1.3 方法
1.3.1 采樣
1.3.1.1 豬肝。無菌采集豬肝樣品100g,冷藏運送至實驗室待檢。
1.3.1.2 空氣樣品。根據(jù)現(xiàn)場的大小,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作為環(huán)境空氣細菌檢測的采樣點。室內(nèi)面積不超過30m2,在對角線上設內(nèi)、中、外三點;室內(nèi)面積超過30m2,設置5個采樣點,即室內(nèi)墻角對角線交點為1個采樣點,該交點與四墻角連線的中點為另外4個采樣點。
將已制備好的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器皿置采樣點,放置時需離地0.8-1.5m,遠離墻壁1m以上,并避開空調(diào)、門窗等空氣流通處。打開培養(yǎng)皿蓋,使培養(yǎng)基表面暴露30min,再將培養(yǎng)皿蓋蓋上后倒置。
1.3.1.3 污水樣品。以滅菌后的10mL EP管在每個屠宰場分3個點采污水,每個點 10mL左右。
1.3.1.4 場地及器具。以高壓滅菌后的棉拭子反復在屠宰器具、工作臺、地板等表面擦拭,然后將帶菌棉簽放入裝有10mL生理鹽水的EP管中,充分振蕩后冷藏備用。
1.3.2 細菌分離
1.3.2.1 肝臟樣品。無菌取25g肝臟樣品放入盛有225mL緩沖蛋白胨水的無菌玻璃瓶瓶中,37℃培養(yǎng)18~24h。取1mL培養(yǎng)物,接種于10mL TTB培養(yǎng)基內(nèi),于42℃培養(yǎng)18~24h。同時,另取1mL,轉(zhuǎn)種于10mL SC培養(yǎng)基內(nèi),于37℃培養(yǎng)18~24h。用接種環(huán)取增菌液1環(huán),劃線接種于沙門氏菌顯色培養(yǎng)基平板。37℃培養(yǎng)18~24h,觀察平板上生長的菌落。
1.3.2.2 空氣樣品。在普通瓊脂平皿中選取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半透明、隆起菌落劃線接種于沙門氏菌顯色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18~24 h。觀察平板上生長的菌落。
1.3.2.3 水樣及器具拭子。取水樣及拭子樣品1mL加入裝有9mL增菌液的試管內(nèi),37℃培養(yǎng)18~24h。取1mL培養(yǎng)物,接種于10mL TTB培養(yǎng)基內(nèi),于42℃培養(yǎng)18~24h。同時,另取1mL轉(zhuǎn)種于10mL SC培養(yǎng)基內(nèi),于37℃培養(yǎng)18~24h。用接種環(huán)取增菌液1環(huán),劃線接種于沙門氏菌顯色培養(yǎng)基平板。37℃培養(yǎng)18~24h,觀察平板上生長的菌落。
1.3.3 細菌鑒定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并進行生化鑒定。
2.1 菌落形態(tài)及鏡檢特征
沙門氏菌在顯色平板上呈品紅色,扁平透明,邊緣光滑,直徑約2mm。經(jīng)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鈍圓、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進行生化鑒定。
2.2 生化鑒定
根據(jù)接種硫化氫、靛基質(zhì)、pH7.2尿素、氰化鉀、賴氨酸脫羧酶、甘露醇、山梨醇、ONPG確定的沙門氏菌有111株(表1),陽性率16.5%。同時將這株沙門氏菌再接種葡萄糖、麥芽糖、甘露糖、MR、乳糖、蔗糖、尿素、VP、H2S、枸櫞酸鹽、衛(wèi)茅醇、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賴氨酸脫羧酶、鳥氨酸脫羧酶做進一步生化鑒定(表2),分離出鼠傷寒沙門氏菌31株,腸炎沙門氏菌15株,甲型副傷寒17株,其他未定型的48株(表3)。
沙門氏菌所造成的食品污染作為目前國際上極為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被列在人類食源性病原菌之首[1]。當前,沙門氏菌僅有2個種被確認,分別是腸道沙門氏菌(S.enterica)和邦戈爾沙門氏菌(S.bon-gori)。目前腸道沙門氏菌已確認的亞種共有6個,其中跟食源性疾病密切相關的是腸道亞種[2]。此外,沙門氏菌也可以按其血清型分類,如腸道亞型就有超過1400種不同的血清型,其中常見的血清型有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副傷寒沙門氏菌等。沙門氏菌通過食物感染人類,而豬肉則是人類餐桌上的當家食品,因此通過調(diào)查屠宰豬的沙門氏菌污染情況極有意義。黃福標等從131頭屠宰豬的腸道分離到45株沙門氏菌,陽性率為34%[3]。本研究從屠宰豬體內(nèi)分離沙門氏菌,陽性率較前者略低,為16.5%。另外本研究還采集屠宰場空氣、污水和場地器具等樣品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其陽性率分別為以污水最高,為23.9%;其次為屠宰場地器具,為10.4%;空氣樣品中陽性率最低,為9%。結果說明東莞市屠宰場沙門氏菌污染普遍存在。
表1沙門氏菌生化反應初步鑒別
表2幾種主要沙門氏菌生化反應
表3不同樣品沙門氏菌分離鑒定結果
我們曾經(jīng)對2009至2011年本單位的熒光PCR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平均陽性率僅為8.11%[4]。由于熒光PCR的高度敏感性,實際的分離鑒定陽性率可能更低。這說明近幾年來,東莞市屠宰豬沙門氏菌的污染程度有所增加。這與東莞市的生豬屠宰方式有關。東莞市所有的生豬都在屠宰場統(tǒng)一屠宰檢疫,在屠宰的過程中,由于空間狹小,所有生豬均使用同一套屠宰器具,這種流水線作業(yè)的方式根本來不及消毒屠宰用具或消毒不徹底,導致污染。另外據(jù)監(jiān)測結果來看,屠宰場的環(huán)境也受到了污染,如何防止通過環(huán)境傳播疾病就顯的十分重要。在白天不屠宰的時候,應當徹底打掃屠宰場地,加強環(huán)境消毒。屠宰時產(chǎn)生的污水應當收集起來,消毒以后再向外排放,這樣可以降低散毒的風險。
調(diào)查結果結果表明在正常的豬體內(nèi)及屠宰場的外環(huán)境,沙門氏菌的感染率都相當高,這些污染了的豬肉或內(nèi)臟,不僅可能感染從業(yè)人員,而且當它們流向市民的餐桌時,廣大市民中毒的幾率大大提高從而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這種情況對公共衛(wèi)生及食品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應當引起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重視。
[1]王紅寧,劉書亮,陶勇,等.規(guī)?;i場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藥敏區(qū)系調(diào)查[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0,13(S1):84-90.
[2]翁善鋼.從農(nóng)場到餐桌:沙門氏菌的流行與控制[J].養(yǎng)豬,2014(1):126-127.
[3]黃福標,盧冰霞,劉磊,等. 屠宰豬腸道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耐藥性分析及致病性試驗[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39(1):172-177.
[4]洪偉彬,李永福,張險朋,等.東莞市畜禽肉制品大腸桿菌O157:H7和沙門菌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3,49(9):69-71.
Isolation and Identifcation of Salmonella Isolates in Abattoir Environment and the Slaughtered Pigs
Hong Weibin,Huang Bingchi,Xu Zhenna,Huang Yuhao,Yuan Jingle,Pan Jie
(Donggu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Dongguan,Guangdong 523086)
To investigate the Salmonella contamination in abattoir environment and slaughtered pigs,672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ivers of slaughtered pigs,air,sewage,foor and slaughtering instruments in 32 abattoirs in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And 111 Salmonella strains(16.5% positive)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medium and biochemical identifcation including 31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solates,17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isolates and 15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solates. 64,15,22 and 10 Salmonella strain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in livers,air,sewage and various slaughtering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lmonella contamination in abattoir environment and slaughtered pigs was very serious in Dongguan.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
abattoir;Salmonella contamination;sewage;environment;slaughtered pigs;isolation and identifcation
TS207.4
:C
:1005-944X(2014)09-0045-03
東莞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21081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