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fēng)
2005年6月28日,馬庫斯等4名海豹突擊隊員執(zhí)行“紅翼行動”,在阿富汗邊境山區(qū)與3個牧羊人狹路相逢。桑德爾《公正:該如何做是好?》有一節(jié)“阿富汗的牧羊人”,專門討論海豹隊員的道德困境:究竟該殺死還是放掉牧羊人?明知海豹隊員放掉牧羊人陷入重圍,死傷慘重,舌綻蓮花的桑德爾對“該如何做是好”依舊一問三不知,天曉得“促進德性”的最佳路徑在哪兒。如同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的智力搶答,當你殫智竭力甘拜下風(fēng)想要看看正確答案,出題者居然無可奉告,這太荒謬了。
無論海豹隊員作何選擇,桑德爾都會非常高明地指出另一種可能。在中國巡回演講期間,媒體問及處于那種極端的道德困境桑德爾自己會如何選擇,他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2011年5月1日,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登,與海豹相關(guān)的題材成為好萊塢的香餑餑。根據(jù)“紅翼行動”當事人之一、海豹隊員馬庫斯·拉特爾的自傳改編的同名影片《孤獨的生還者》,為美式主旋律注入紀實的音符。事實上,馬庫斯們面臨的情況比桑德爾想象的還要復(fù)雜。干掉牧羊人,羊群無法處理,照樣會暴露行蹤,還可能上軍事法庭。或許,押著牧羊人一起走,直到跟上級恢復(fù)聯(lián)系(當時電臺沒有信號),聽取上級命令、等待救援,才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美國政府簽署的文件表明,參與圍攻的塔利班分子有數(shù)十名,與馬庫斯認為的250人差距很大。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4名海豹隊員以一當十、重創(chuàng)擁有火箭筒的敵人,充分顯示了片頭所展示的魔鬼訓(xùn)練的威力。
影片的槍戰(zhàn)場面乏善可陳,難望《黑鷹墜落》(2002)之項背??瓷先シ浅;靵y,毫無層次可言。圍攻4名海豹的塔利班并非烏合之眾,他們訓(xùn)練有素、裝備精良,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交叉掩護。最要命的是,他們和海豹一樣無所畏懼。
身負重傷的馬庫斯能夠奇跡般地虎口逃生,除了他不可思議的強健體魄和軍事素質(zhì),以及美軍強大的救援能力,主要歸功于普什圖族的“洛克海”法則。“洛克?!敝弊g“把鍋給他”,引申為誓死保護你的客人,哪怕全村戰(zhàn)至最后一人。
遺憾的是,為了增加觀賞性,導(dǎo)演把鏡頭更多地留給了戰(zhàn)爭場面,竟然舍棄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搞得觀眾一頭霧水: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薩伯拉村的村民憑啥跟塔利班火拼也要救助萍水相逢的馬庫斯,就不擔心報復(fù)?當?shù)厝硕际怯袠尩膸伏h,在自然環(huán)境異常惡劣的興都庫什山區(qū),塔利班如何生存?
在漫長而苦難的血族復(fù)仇、抗擊外敵的歷史中,民風(fēng)剽悍的普什圖人深知,誰都可能落入孤懸客寄的無助境地。“洛克?!狈▌t意味著來者都是客,管你是美國大兵還是塔利班,有難同當、不惜一切代價護衛(wèi)客人安全、謝絕任何報酬。踐踏“洛克?!狈▌t,不僅部落長老的權(quán)威蕩然無存,在道義上也等于宣判了自己的死刑。這條普什圖族嚴格遵循了2000年的古訓(xùn),兇殘如塔利班,亦望而生畏。在軍事角度上孤獨求敗的美軍,反恐戰(zhàn)爭之所以步履維艱,不僅因為他們不可能施行“三光”政策,在文化上可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阿富汗。
影片最感人的一幕:為拯救部下的生命,紅翼行動指揮官邁克爬到山頂打衛(wèi)星電話求援,自己被打成篩子;塔利班的火箭彈擊中前來增援的MH-47“支奴干”,另一架“支奴干”被迫飛離危險地帶,一名海豹救人心切,情急之下竟掏出手槍威逼飛行員強行降落,將海豹絕不放棄同袍的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因為這個鏡頭,在五星滿分的豆瓣,我給這部不無遺憾的影片打了四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