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華
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闭n堂應使學生盡可能少地感到教師的意圖,而又巧妙地滲透新的教育內(nèi)容,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在課堂中有機穿插故事??梢岳媒滩闹械默F(xiàn)成故事,可以講述有關作者的故事,可以挖掘課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還可以鏈接到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其他故事。故事可以把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故事就好比興奮劑、添加劑、催化劑。
一、興奮劑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又有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敝v一個故事至多需用兩分鐘,卻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如教學《中彩那天》一文時,教師可用《曾子殺豬》的故事導入:“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止,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自己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以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xiàn)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引入這則有趣的故事,使學生處于一種講誠信的情境體驗之中,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
二、添加劑
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課文教學,而是融課內(nèi)外知識于一體的教學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突破文本限制,引入更多、更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多的收獲。補充一些相關內(nèi)容的小故事,能充實文本內(nèi)容,讓學生觸類旁通,從而強化印象、加深體會。故事有情節(jié),又有具體形象的生活內(nèi)涵,一方面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如教學《兩小兒辯日》時,可補充故事《道旁苦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蓖ㄟ^學習這個故事,學生既拓展了知識,又明白遇事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
三、催化劑
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故事不管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拋出與教學內(nèi)容巧妙結合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動交流?;蛘邔⒔虒W內(nèi)容整合到故事當中,將教學重難點演變成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教學時從故事里提煉出一系列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發(fā)表觀點,展開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如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暖”與“寒”字分別暗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與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這兩個詞如果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則能讓該問題迎刃而解。通過講述(或播放視頻)《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故事,課文中的句子不再是呆板的文字,而變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生命,抽象的句子變成了學生心中那充滿生機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惫适戮褪屈c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故事這一法寶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得每一個教學內(nèi)容都變得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接受和學習,還能增長學生的知識。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