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下午3 點鐘光景,隔壁部室的同事來串門,請她吃片蝴蝶酥。一看包裝袋,她驚呼:“哎呀,這是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哦!”“對呀,昨天周日休息,特地去排隊買來的!”
國際飯店在上海人心底是一種情結,一種劃時代的情結。當年匈牙利人拉斯洛·鄔達克設計的國際飯店, 用鋼框架取代傳統(tǒng)的石頭、磚墻,在形態(tài)上以現代主義美學取代復古主義美學,將一種熱情洋溢的文化注入了上海這座城市,帶來時尚的活力。
1934 年建成的國際飯店,大樓24 層,地面以上83.8 米高,地下兩層。在當時的上海灘,一家獨大,堪稱遠東第一高樓。大廳里絢麗輝煌,回廊處美妙婉轉,墻面上裝飾的浮雕,線條若隱若現,地面鋪陳著彩格的大理石,絲絲縷縷散發(fā)出大上海的奢華氣息。在旋轉門的循環(huán)中,豪門貴甲, 政界要人,明星學者,無一不在其間穿梭往復,譜寫一曲風流史。
國際飯店就是酒店業(yè)的金枝玉葉, 獨領風騷數十載,見證著幽幽的歷史歲月。經過兩次的修繕復建,已然成為上海灘的地標性建筑。國際飯店承載著歲月的悠悠之情,早些年上海人宴請親友賓客,國際飯店依然是最佳選擇之一。
都說上海人小資,有個小講究, 那么精美的點心是必不可少的。20 世紀初,蝴蝶酥是流行于歐洲的一道西點,它的發(fā)展是基于對果仁蜜餅等甜點烘焙方法的一次改變;因其外形猶如蝴蝶翩翩的翅膀,因而將其譯為“蝴蝶酥”。
傳統(tǒng)蝴蝶酥的主要成分是高筋面粉、酥油、黃油、桂花和白砂糖,它的口感更多的是脆而不是酥,吃得多了甜得發(fā)膩。曾經見過一些面包房里做的蝴蝶酥,體型小,口感一般,只是模仿了蝴蝶酥的外形,既沒有那沁入鼻息的香氣,也沒有唇齒贊嘆的優(yōu)雅滋味。
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在傳統(tǒng)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和創(chuàng)新。首先是它的外形, 更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的輪廓漂亮有型,酥皮特制的層層回旋, 有著蟬翼的質感。偶然途徑國際飯店, 最先聞到的是那清雅的奶油香,陣陣誘惑著你的鼻息,引你駐足;再看到的便是競相購買蝴蝶酥的長龍。
國際飯店的蝴蝶酥有蝴蝶酥和芝士蝴蝶酥兩種口味。前者口感略甜, 但是甜而不膩,烘焙后奶香和黃油香撲鼻而來;后者加入了芝士和胡椒粉, 口感更加酥軟,胡椒刺激味蕾,停不住口。上海人為了區(qū)分方便,將蝴蝶酥稱為“甜的”,將芝士蝴蝶酥稱為“咸的”,買賣雙方都心領神會。
蝴蝶酥可謂點心中的金枝玉葉, 輕掰一片顫顫巍巍,一不小心就會散落在地,所以要用手心小心接著,才不至于吃相太難看。聚三三兩兩友人, 盤里疊放著蝴蝶酥,味香濃,皮薄脆, 進口酥軟,閑話說著,香茗品著,一塊入口再來一塊。那窗外的斜陽,一寸寸地挪動著蓮花步,浮事舊夢百轉千回,湮沒在那斜陽外。
云樹開秋曉,天寒山色中??v使周邊的高樓鱗次櫛比,國際飯店不減風采屹立一隅。新荷碎珠傾,枝葉弄微晴??v使西點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蝴蝶酥的嗲,就似那舞臺上的杜麗娘, 歷久彌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