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張 睿,陳 雷,姜 珊,李靜靜,周梅玲,王凱民,唐泰山
(1.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南京 210001;2.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南京 210095)
對從大洋洲進口牛的皰疹病毒Ⅰ型五種檢疫方案的評估
陳國強1,張 睿1,陳 雷1,姜 珊1,李靜靜1,周梅玲2,王凱民1,唐泰山1
(1.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南京 210001;2.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南京 210095)
牛皰疹病毒Ⅰ型是引起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和傳染性膿皰性外陰陰道炎的病原,也是近十多年來我國從大洋洲大量進口奶牛以來,檢出率最高的病原之一。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其傳入,本文在分析其感染特點、防控措施、大洋洲流行特點、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和中國現(xiàn)行檢疫要求的基礎上,對中國從大洋洲進口牛時該病5種檢疫方案進行了風險分析,提出了以接種能區(qū)分免疫和自然感染的基因缺失疫苗代替接種滅活疫苗為主要內容的檢疫的新建議。
大洋洲;奶牛進口;BoHV-1;檢疫要求;風險分析;公共衛(wèi)生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傳染性膿皰性外陰陰道炎(IBR/IPV)是由牛皰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1,BoHV-1)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有呼吸道和生殖道兩種表現(xiàn)型,具體表現(xiàn)為鼻氣管炎、傳染性膿皰性外陰陰道炎、傳染性龜頭包皮炎、結膜炎、腸炎、流產(chǎn)、腦膜腦炎、乳房炎等多種病型。本病于1955年首先發(fā)生于美國,現(xiàn)已廣泛分布于全世界,目前除南美外,世界各國都已分離到這種病毒。1980年,我國首次從新西蘭進口奶牛中首次報道本病,并分離到該病毒;隨后,我國許多地區(qū)均報道過該病。到目前為止只有奧地利、丹麥、芬蘭、瑞典、瑞士、挪威根除了該病。另外一些國家,如德國和意大利開始實施控制和根除計劃[1-3]。
該病是國際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法定要求報告的動物疫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境動植物檢疫法》規(guī)定的進境動物二類傳染病,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4-5]。該病也是近十多年來,我國從大洋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大量進口奶牛以來,檢
出率最高的疫病之一。
潛伏感染和間歇排毒是該病感染后的主要特點。該病毒初次感染牛后,潛伏在三叉神經(jīng)節(jié)中。中和抗體對潛伏感染病毒無作用,使用疫苗也不能阻止?jié)摲腥尽H绻嬖趹ひ蛩?,如接受激素類藥物、免疫注射、運輸、氣候條件和飼養(yǎng)條件的改變、過分擁擠、密切接觸、分娩等,使?jié)摲《颈患せ?,重新發(fā)生感染并排出病毒。這種潛伏感染病毒的再激活很少能引起臨床癥狀,但這種狀態(tài)的病毒復活將是最危險的傳染源,感染牛會長期甚至終生帶毒。任何進口牛假如存在潛伏感染,則意味著帶進BoHV-1[2,5]。
防控BoHV-1的關鍵是通過嚴格執(zhí)行農(nóng)場動物衛(wèi)生管理措施,包括動物衛(wèi)生措施、免疫和剔除感染動物等。IBR/IPV疫苗可以減輕臨床癥狀,但所有的IBR疫苗均不能預防感染和潛伏感染。免疫的目的是通過反復免疫防止再排毒。當病毒攜帶者的比率低時,將其剔除將更加安全。為了提高控制計劃的效果,必須采取衛(wèi)生措施防止引入IBR血清學陽性動物,甚至防止引入來自IBR血清學陽性牛群的動物。注射常規(guī)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后,由于不能區(qū)分疫苗毒和野毒感染,會給消滅和控制該病帶來不利條件。已根除BoHV-1或已決定實施根除計劃的國家已禁止使用該病常規(guī)疫苗。隨著疫苗技術的進步,能夠將IBR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動物區(qū)分開來的基因缺失疫苗( 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簡稱 DIVA 疫苗)及其配套檢測技術已經(jīng)成熟并商品化,如英特威公司生產(chǎn)的Bovilis? IBR marker 滅活疫苗和IDEXX公司生產(chǎn)的 HerdChek* IBR gE Antibody ELISA檢測試劑盒。BoHV-1的基因缺失疫苗在歐洲國家控制和消滅BoHV-1的計劃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些國家采取了檢疫和撲殺政策,也有些國家用疫苗控制疾病,也有些國家沒采取控制和根除計劃[1-2]。
在有致病力BoHV-1亞型發(fā)生的歐洲已采取了控制和根除計劃,因為互相接壤的歐洲國家國土面積相對較小,歐洲飼養(yǎng)體系特性決定了其實施根除計劃是切實可行的。目前,丹麥和瑞士采取禁止接種、撲殺抗體陽性牛等措施已將本病消滅,但付出了巨大代價。采取撲殺陽性牛的方法耗資巨大,對擁有大量牛群或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國家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接種疫苗仍成為很多國家控制和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商品化疫苗在歐洲和北美已用了許多年。美國使用的均為滅活苗[2,5-6]。
BoHV-1可分為1.1和1.2亞型,原先歸為牛皰疹病毒1.3亞型近來被歸為牛皰疹病毒5型。1.2亞型又分為1.2a和1.2b,牛皰疹病毒1.2亞型的毒力可能比牛皰疹病毒1.1亞型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存在廣泛BoHV-1感染,但僅存在牛皰疹病毒1.2b亞型,很少出現(xiàn)嚴重臨床癥狀和排毒情況,只表現(xiàn)出溫和的鼻炎或溫和的陰道炎。澳大利亞牛群IBR陽性率在不同的研究報道中從15%到96%都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沒有控制和消滅BoHV-1的計劃。澳大利亞農(nóng)林漁業(yè)部曾對IBR控制和消滅計劃進行過評估,認為IBR消滅計劃很難實現(xiàn),而且也無必要,因為澳大利亞存在的是比較溫和的BoHV-1的1.2b亞型,并且澳大利亞最重要的活畜貿易國都存在該病[6-8]。
澳大利亞有4種經(jīng)注冊可在澳大利亞使用的疫苗,一種是用牛皰疹病毒1.2b 亞型V155株制成的弱毒活疫苗,稱為Rhinogard。V155株是澳大利亞最早于1964年分離的牛皰疹病毒1.2b 亞型。根據(jù)澳大利亞農(nóng)業(yè)部2000年的資料,牛接種V155株制成的弱毒活疫苗已達兩百萬頭份。另一種是稱為IBEPUR的亞單位疫苗(糖蛋白滅活疫苗)。澳大利亞自2009年與中國簽訂議定書,當時唯一被批準使用的IBR滅活疫苗是美國FORT DOGE 公司生產(chǎn)的Triangle? 4+Type‖BVD疫苗,含有滅活的IBR病毒、BVDV、副流感3型病毒(Parainfuenza-3)和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而且僅限于出口使用。第4種是近年來澳大利亞COOPER動物保健公司新推出了BOVILIS MH+IBR滅活苗,該疫苗是溶血性曼氏桿菌和IBR的雙聯(lián)滅活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新西蘭大約10%的牛群使用新西蘭的弱毒株疫苗進行免疫。后
來,該疫苗不再生產(chǎn),也不再允許使用弱毒苗免疫。兩種滅活苗可以在新西蘭使用,新西蘭對出口中國的牛使用的是西班牙LABORATORIOS HIPRA公司生產(chǎn)的IBR/IPV、PI-3和BVD 三聯(lián)滅活苗[7-8]。
4.1 《OIE法典(2013版)》11.11.4中,推薦進口到無IBR/IPV牛群要求:
該國獸醫(yī)行政管理部門應要求出具國際獸醫(yī)證書,證明動物:
(1)裝運之日無IBR/IPV臨床癥狀;
(2)來自無IBR/IPV牛群;或
(3)裝運前置隔離場隔離30天,進行兩次IBR/IPV血液采樣診斷試驗,間隔不少于21天,結果陰性。
4.2 《OIE法典(2013版)》11.11.5中,推薦進口到IBR/IPV牛群要求:
該國獸醫(yī)行政管理部門應要求出具國際獸醫(yī)證書,證明動物:
(1)裝運之日無IBR/IPV臨床癥狀;
(2)裝運前1~6個月間接種滅活疫苗。
首先要求出口國家官方確認輸出牛的農(nóng)場在過去1年內未發(fā)生傳染性鼻氣管炎臨床病例,再對不同防控形勢的國家采用不同的衛(wèi)生管理措施。
5.1 對歐洲等一般不實行免疫接種的國家,按《OIE法典(第2013版)》進口到無BoHV-1 畜群的要求檢疫。
5.2 對加拿大、美國等普遍實行免疫接種的國家,由于OIE 法典對從實行注苗國家進口動物如何進行檢疫并沒有規(guī)定,目前我們和這些國家簽訂的檢疫議定書中要求:
5.2.1 從注苗農(nóng)場選牛 做兩次血清學試驗(中和試驗),比較抗體滴度不升高,兩次試驗采血間隔至少21天;對1 歲以上的種公牛做精液病毒分離試驗,結果為陰性。
5.2.2. 從未注苗農(nóng)場選牛 做兩次血清學試驗,結果為陰性,兩次試驗采血間隔至少21天。
5.3 對允許實行免疫接種的大洋洲國家,目前我國與這些國家商簽的牛檢疫議定書中對檢疫要求如下:
在原產(chǎn)國獸醫(yī)行政管理部門認可的隔離場所內隔離檢疫至少30天,在進入隔離站前,對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按 “ELISA或微量血清中和試驗,血清稀釋1:2為陰性,結果為陰性的牛在隔離場隔離檢疫前接種滅活疫苗”。
如果來源農(nóng)場陽性率超過50%,則全群淘汰。所有陰性牛在進入隔離場至少14天后,再次使用滅活疫苗進行免疫。
為了更好地防范BoHV-1引起的IBR/IPV隨進口牛傳入國內,根據(jù)進口牛檢疫的實踐效果和BoHV-1疫苗技術和檢測技術的進展對各個方案分析如下。(表1)
表1從大洋洲進口奶牛BoHV-1檢疫方案和風險評價
方案1:我國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口奶牛的舊版議定書(分別是2002年10月17日和1997年12月3日簽訂)規(guī)定的檢疫要求,是按照OIE法典進口到無BoHV-1 畜群的要求檢疫,是非常嚴格的。但存在的問題是牛群到達國內后,仍然時常檢出較高甚至很高的陽性率,不能順利完成引種任務。方案風險高。
方案2:使用常規(guī)弱毒疫苗免疫,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和排毒,但疫苗本身存在風險,而且不能區(qū)
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抗體,使得免疫后無法再檢測。方案風險很高。
方案3:現(xiàn)行議定書(與澳大利亞是2009年6月20日簽訂,與新西蘭是2009年6月16日簽署)檢疫要求,是在原有議定書的基礎上,在出口農(nóng)場檢疫合格后增加了滅活苗免疫的程序。使用常規(guī)滅活疫苗免疫,疫苗本身無風險,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和排毒,可以降低病毒攜帶者的比率,但不能區(qū)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抗體,使得免疫后無法再檢測。從減少病毒攜帶者的數(shù)量和防止出現(xiàn)進口奶牛較高IBR陽性率的角度。方案風險低。
方案4:使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和排毒,但疫苗本身存在風險;能夠區(qū)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抗體,使得免疫后、出口前及到達國內后仍然可以檢測,淘汰自然感染。方案風險高。
方案5:使用基因缺失滅活疫苗免疫,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和排毒,疫苗本身無風險;能夠區(qū)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抗體,使得免疫后、出口前及到達國內后仍然可以檢測,淘汰自然感染,可降低風險?,F(xiàn)已有成熟的商業(yè)化的基因缺失滅活疫苗及配套檢測技術,經(jīng)濟成本可能略高。但為了國內畜牧業(yè)的安全,該方案至少是發(fā)展的方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fā)展,該方案一定越來越展現(xiàn)其優(yōu)勢。方案風險很低。
經(jīng)上述風險分析,建議優(yōu)先考慮方案5,其次為方案3,再次為方案1,方案2和方案4為不可接受的方案。因此,建議的BoHV-1的檢疫策略是:在進入出口隔離場前,對BoHV-1按 ELISA或微量血清中和試驗,血清稀釋1∶2為陰性,結果為陰性的牛在隔離場隔離檢疫前接種基因缺失滅活疫苗;如果來源農(nóng)場陽性率超過50%,則全群淘汰。在所有陰性牛在進入隔離場至少14天后,再次使用基因缺失滅活疫苗進行加強免疫;裝船前十天進行針對BoHV-1自然感染的檢測。在進口隔離場檢疫時,進行針對BoHV-1自然感染的檢測。
[1]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2013)chapter 2.4.13. [EB/OL].(2014-01-19)[2014-05-16].http://www.oie.int/en/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terrestrial-manual/access-online/.
[2] Muylkensa B,Thirya J,Kirtena P. Bovine herpesvirus 1 infection and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J].Vet Res,2007,38:181-209.
[3] 宋德花,高明輝,劉暉.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1):33-35.
[4] 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2013)chapter 11.11. [EB/ OL].(2014-02-03)[2014-05-16].http://www.oie.int/en/ 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terrestrial-code/access-online/.
[5] 馮斌,秦貞奎,俞太尉.我國進口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檢疫政策回顧[J].中國動物檢疫.1998(15)4:4-5.
[6] 周斌華,孔繁德,徐淑飛,等.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危害和防檢對策[J].中國動物檢疫.2007(24)5:37-38.
[7].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Office of the Gene Technology Regulator. The biology of bovine herpesvirus 1[R].2005.
[8] Pharo H J. Imported seropositive animals:assurance provided by serological tests[R]. Regulatory Authorit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New Zealand 1999:73-75.
Study on the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of 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 for Cattle Importation from Oceania into China
Chen Guoqiang1,Zhang Rui1,Chen Lei1,Jiang San1,Li Jingjing1,Zhou Meiling2,Wang Kaimin1,Tang Taishan1
(1.Jiangs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Nanjing,Jiangsu 21001;
2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
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can cause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and infectious pustular vulvovaginitis(IBR/IPV),the most common disease found in the cattle imported from Oceania into China. To prevent it more effectivel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ion,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the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ceania,the current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of OIE and China,the risk of five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for cattle importation from Oceania into China was analyzed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All the negative animals shall be vaccinated with an inactivated vaccine” in the current protocol should be amended as “All the negative animals shall be vaccinated with an inactivated gene deleted vaccine which can 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cattle.”
Oceania;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cattle importation;quarantine requirement;risk analysis; public health
S851.34
:A
:1005-944X(2014)12-0061-04
質檢總局2013IK034
陳國強